登陆注册
3072500000021

第21章 狭义微反应

人们通常认为,表情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面部表情,另一个就是动作表情,也叫做肢体表情。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微表情是一种特殊的面部表情;其实,某些动作也有特殊之处,而这些特殊的动作我们就称为微动作。本章,我们需要了解微动作的原理及其分类。

心理学在大众心目中向来是一个透露着神秘色彩的词汇。为了迎合大众对心理学新鲜感的追求,当下的许多小说、电影乃至电视节目中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心理元素,山东卫视的调解节目《解开你的心结》、江苏卫视的测谎节目《非常了得》中,也因特别加入的“微反应观察”环节让观众过足了“读心瘾”而备受热捧。传媒中无处不在的“心理透视”可谓精彩绝伦,让每位观众都渴望成为一名测谎专家,但微反应读心术真如大众认知的那般神乎其神么?我们一起走进微观世界一探究竟。

什么是狭义微反应

微反应这个名词在心理学领域还很年轻,在心理学漫长的渊源和短暂的发展史中从没有一个学者提到过微反应。自1879年冯特(Wilhelm Wunl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来,从开始的构造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争辩(构造主义主张研究人的心理构成,机能主义则提出要让人的心理适应环境),到后来的格式塔亦或精神分析(格式塔学派着眼于意识的整体性,而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的潜意识心理),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始终是围绕心理展开的,从行为主义开始,心理学才和人的外部行为紧密地联系起来。

然而,微反应的研究历史比心理学要短,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能够与普心联系起来,但在当下,微反应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新词却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有的读者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本篇的标题不是和微动作有关吗,为什么又要再次提及微反应?别急,继续往下看。

有印象的读者可能会记得在第二章中,我们正式进入内容之前引用了一个来自梅拉比安的公式。在整理微反应的相关概念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悖论让我很伤脑筋。

我们知道微反应是从英文单词“Micro-expressions”翻译而来的,“Micro-expressions”是一个连词单词,即由“Micro”与“expressions”两个子单词构成,“Micro-expressions”的意思应该是两个子单词含义之和。照此逻辑,在“Micro-expressions”的翻译中“Micro”与“微”对应,而“expression”则与“反应”对应,所以“expression”应该是反应的意思。但在字典中,“expression”一词的中文意思是表情、脸色或声调,完全没有反应这个翻译。按理来说“Micro-expressions”应该被翻译成是“微表情”、“微脸色”或者是“微声调”,怎么就成了“微反应”呢?我们称这个悖论为“微悖论”。

在艾克曼的若干著作中就多次出现过“Micro-expressions”一词,虽然在《情绪的解析》、《说谎》等书中将“Micro-epressions”指意为“面部微表情”,但是“Micro-expressions”绝对不会是微表情那么简单。

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仅仅依靠面部表情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我们的面部表情之外,身体的行为动作也能够有效地映射出我们的心理状态。同微表情原理类似的是,当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首先的反应往往也是最真实的。人终究是动物,日常生活中我们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小动作绝大部分都属于无意识行为并且包含大量的信息,我们把身体的这些反应称为微动作,这就是人的动物性。在本篇的内容中,微动作同微表情一样,是广义微反应的一个分支。

如果我们能够观察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意义,并做出更为全面的分析,与之相对应,我们就能进行更为全面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写的是一本全面介绍广义微反应的书,而不仅仅是针对我们的面部表情。全面的了解让我们距离微观世界更近了一步。

因此,我们在这里使用“Micro-expressions”一词,其内涵就不仅仅限于面部表情。有悖论,自然就有自圆其说,微悖论我们同样可以提出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expression”一词的中文意思有表情与声调,即“expressions”=“表情”+“声调”;在上一章中我们提到,广义的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和身体表情两个分支,即“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所以“expressions”一词就是面部表情加行为动作再加声调,即“expressions”=“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声调”,故“Micro-expressions”=“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Micro-expressions”即我们所说的广义微反应。这个解释个人觉得挺完美,并且一直被我津津乐道。

通常时候,我们也将“微动作”直接说成是微反应,这样的说法虽然让许多人产生混淆,却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在汉语语境下,提及“反应”人们通常首先会联想到的就是我们身体上的反应,即广义微反应中的“微动作”。本章所要介绍的是狭义微反应,即在应激情况下身体做出的细微小动作。

愤怒也能伪装

在写作本书时,许多朋友向我询问的大多是关于“读心技巧”的内容,即通过外部行为直接观测他人的内心世界,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很大难度。我们经常会向向我们咨询的朋友举出一些实例来让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但得到的反馈大多是将信将疑的。这里为大家举一个例子。

微反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许多成语、俗语就与微反应息息相关。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拍案叫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用于表达他人观点或作品得到认可。还有一句俗语叫做“拍桌子、打板凳”,这句俗语是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事愤怒不满至极,两者同样是一个“拍”的动作,却表达着来自内心不同的情感。

很多时候,许多动作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意识支配并进行伪装,即所谓的假动作,从而让别人接受到错误的情绪信息。那么如何判断动作的真假呢?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我们只要通过动作和语言的一致性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判断。

一次,我无意中参与了我的两位朋友的谈论,在这里将其中一位叫做“A君”。A君表示,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愤怒都是假怒,例如“官员一拍堂木,气得全身颤抖,遂怒喝‘大胆狂徒!’”,而真正的愤怒应当在“拍”的同时发出“怒喝”。同理可知,真心的赞美亦应该是在“拍案”的同时“叫绝”。

另一位朋友听后表示并不认可,嘴是人能够控制的,手亦是人能够控制的,只要多加注意,保持两者一致并不困难,如果言语和动作一致就判断其是真动作的话未免草率了。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假动作的动机是什么。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任何行为都是需要动机的。那么在该影视作品的情节中,假怒的动机是什么?演员真实的情绪又是什么呢?其实,影视作品中演员的情绪难以捉摸,不是很具有代表性,因为这是由导演安排的。例如需要表现愤怒,导演完全可以提醒演员这一点,让他表演的愤怒更加真实一些。A君所谓的影视作品明显已经过时了,可能是老片子,在这些影视作品中之所以会出现明显的假怒,是因为这样的表演可以使怒的情绪更为生动;或者A君看的是戏曲,但在我的印象中戏曲表现愤怒的形式应该是诸如“哇呀呀呀呀,大胆狂徒!”之类的,与A君的表述有一些差异。无论如何,这些表现手法都为了渲染影视作品,无可厚非。

分析抢座时的假怒

同样是假怒,我们可以举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子,在此我们同样以A君为例。

案例:图书馆的争执

在讨论假怒问题的前一天晚上,A君与别人发生了争执。

争执的起因是别人抢了A君在图书馆看书的座位,而与A君争执的一方是一个身体强壮的角色,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自从A君迈入大学校门以来,去图书馆占座位看书就成为了爱学习的A君每天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督促自己学习,A君还在图书馆自己所占的位置的桌面上,用碳素笔描下了一个弱弱的“早”字。

一次,图书馆要进行环境检查,书桌上不能放书本,A君就把自己堆积如山的书搬回了宿舍,几天下来乐此不疲。

可是有一天当A君再一次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座位已经“名花有主”。·A君与这位朋友发生了争执。争执的过程中,A君“啪”地猛拍一下桌子,只见桌面轻轻颤抖了一下,随后大吼一声“混蛋”,拍与骂之间有明显的停顿。

原理:动作与声音的间隔是情绪真伪的重要指标。

分析:

这个问题和刚才谈到的影视作品中多为假怒有些类似,A君的反应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他很愤怒,但如果这个愤怒是假的话,那就是什么情况呢?我们首先要知道A君假装愤怒的动机是什么,联系具体情况可以得到答案:假装愤怒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害怕。由于发生冲突的对方过于强壮,使A君接受的刺激已经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了,所以A君此时应该是害怕而非愤怒。根据一致性原则我们可以知道,A君在拍与骂之间的明显停顿就是因为愤怒是假装的。如果A君是真的愤怒的话,“拍”的动作与“骂”的语言应该是几乎同时的。动机是假动作的一个前提,这一点很重要。“拍案叫绝”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动作“叫绝”的动机可能是讨好或是取悦对方之类的。

在刚才讨论的双方中,第二位朋友的说法的确很有道理,只要稍加控制,动作和语言的一致性就会很容易达成。那么“微反应”岂不就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靠了?只要遇到一个谎言高手,“微反应测谎术”岂不是毫无用武之地了吗?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只要全面掌握微反应象征意义,即能使对方“防不胜防”。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人对动作表现都可以进行主观控制,但第四章中提到的瞳孔就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动作。瞳孔的内容其实应该属于微动作,但由于瞳孔位于在人的面部,所以就放到了第四章中。

实验表明,在刺激有效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被试的最初瞬间反应都是不受思维控制的,准确率达99.9%。当然,这些反应很快就都被控制和修正了,且动作幅度很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着重研究微小瞬间反应的原因。

当然,99.9%的正确率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刺激的有效性。制造一个有效的刺激需要抓住两个特性。一是刺激的突发性。让被试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刺激,使被试不经思考而让身体本能地作出最直接的反应。二是刺激强度的可递增性。通过询问与事件相关的敏感词语或运用物件引发被试较为强烈的心理波动,让其通过微反应的方式达到一个外显的目的。

当掌握了有效的刺激方法和动作的相应涵义后,通过微反应洞察心理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技术”,同时它的可靠性亦是可圈可点的。

上文提到,微反应即细微的小动作,要掌握这个“微”字的玄机,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动作涵义”。然而,如果要绘制一份“动作的相应涵义”,所得的绝非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而应是一幅复杂的三维立体图,其第三维,即是除了动作、心理意义之外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就是——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与微反应的关系

提到中国的文化差异,跃入我们脑海的是56个民族不同的穿着打扮、风土人情与宗教信仰,而如果我们放眼整个世界,又会有怎样的天差地别?

在上一篇中提到,我们的面部表情不受文化的影响,而是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的。微反应同微表情不同,长时间的文化熏陶对人的行为影响不可小视。在作微反应判别时增加对文化差异的维度将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因此动作的文化差异是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项补充内容。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身体语言上的差异一般归纳为以下三类。首先,相同的想要表达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用不同的身体行为表示。

例如在表示自杀时,因为各国文化传统不同,日本人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自己的腹部,美国人用手模仿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而中国人一般是掌心朝下伸平在自己的颈部做一划动姿势。

其次,同一身体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同样可以举出一些例子:生活中常见的大拇指上翘动作,其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好”、“赞同”;但在美国文化中,大拇指的上翘不仅仅表示“好”、“赞同”的意思,还有请求搭便车的意思;而大拇指的上翘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是一种粗鲁且具有攻击性的手势,在公共场合被绝对禁止。

第三,一些身体行为只是某种文化中特有的,不可泛泛而谈。

例如在美国,拇指按在鼻端,其余四指张开,表示蔑视(为了加强蔑视的程度,可以双手齐用);而在中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

忽视文化差异而贸然对某个动作下定义往往容易弄出笑话,甚至惹得飞来横祸,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电影《刮痧》中就有类似的情节。

案例:刮痧惨剧(题材来自电影《刮痧》)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曾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激动地告诉所有人:我爱美国。丹尼斯是许大同的儿子。一次丹尼斯闹肚子,在家的爷爷便用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丹尼斯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不久,许大同被警察抓了起来,因为不知从哪里来的照片上,儿子丹尼斯的背上道道血痕,警方怀疑许大同虐待儿童。在法庭上,许大同为自己辩解,并且表达了在中国有“seven jing eight mai”(七经八脉)的说法,但是无论如何辩解、如何反复发表发自肺腑的言论都无法说服法官,丹尼斯背上的血痕已经成为了许大同虐待孩子铁一般的证据。

原理: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的交流,尤其是在信息闭塞的时代。分析:

刮痧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医治方法,而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根本无法理解中国的医药学。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让许大同百口莫辩。最终,他失去了儿子的监护权。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降临。

电影《刮痧》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中美文化差异如此,更何况放眼全世界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不无道理,用当下的流行语可以戏谑“文化差异伤不起!”

学习掌握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宛如在我们运用微反应读心术的过程中上了道“双保险”,往往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一般微反应以外的亮点。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亦是有益无害的一项技能。

虽然微反应受到了较多文化差异的影响,但是有许多的身体行为依旧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在人类的语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之前,肢体语言是古代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这部分的内容,才是本章节所要重点讲述的。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心理学是研究心智与行为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人性、解释行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正是这一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个奇妙、复杂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很多心理现象,人们也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才使之显得神秘和难以琢磨。心理和心理现象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是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说,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心理活动虽然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来表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具体化。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为什么你追得越猛,她逃得越远?为什么你越是低三下四讨好她,她越是瞧不起你?为什么总是无法跟心仪的女性交往,老是当别人的替补男友?真正的原因是——你还不够坏!坏男人并非人格品行不端,而是那些具备吸引女性的特质——有情趣、善幽默、懂浪漫,能够让女人嘴上骂到体无完肤,却又爱得刻骨铭心的魅力男人。他们懂得爱人之前先爱己,善于用暧昧吸引女人,用自己的长处俘获芳心。善用搭讪教主的25条信念,你也可以像坏男人一样去恋爱,改变自己的爱情命运,从此告别单身!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俗话说:“意志创造人”。大脑是你在这一世界上取得成功的唯一源泉。在你的大脑中,储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通过提高意志力,你可以获得人生的富贵,拥有生活中的各种成就。这种意志之力,默默地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内。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创造人生奇迹者乃人的意志力。意志是人的最高领袖,意志是各种命令的发布者,当这些命令被完全执行时,意志的指导作用对世上每个人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热门推荐
  • 余生要爱我

    余生要爱我

    余生生很无奈,刚回国就被人摆了一道,吃个饭被人泼一身水,蹦迪被人威胁,去商场买衣服竟然还被人求婚,她还小啊!不想嫁人!“你不能和我保持距离吗?”“老婆,要抱抱!”
  • 福妻天降

    福妻天降

    成了恶汉媳妇,林宝珠觉得还不算倒霉,至少能狐假虎威。谁能想到满脸凶相臭名昭著的汉子,其实是个护短宠妻无度的?于是本来想着搭伙过日子的俩人,就这么过起了甜蜜的小日子。
  • 农家有女如春暖

    农家有女如春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山泉;日落伴炊烟,夜深水淙淙。一朝穿越,成了古代贫苦人家的小农女,家徒四壁,几间小茅屋,里面可以看得到星星。所幸,一家人和和气气,破家虽小,却很是温馨女主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也没有好高骛远然而,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大志向的小农女,有朝一日,竟然会家喻户晓不但领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收获了一段美满的姻缘,成了人生赢家
  • 诸天太白

    诸天太白

    动漫二次元,游戏系统无限流,天刀信仰白。李帝携天涯明月刀,太白角色游戏系统。降临动漫世界,横扫诸天!强不强是版本的事,帅不帅是一辈子的信仰!ps:本书腹黑向,请慎用!
  • 梦中的石头

    梦中的石头

    成智惊醒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母亲手上、头上、腋下所有的输液设备都已抽掉,凌乱不堪,母亲的左手居然放在他熟睡的头上。母亲停止了呼吸,走了。医生闻讯赶来,质问为什么患者的输液设备被人全部拔掉,是谁干的。成智恍若梦中,说我做了好长好长的梦,好像是我拔的,可是——也许是吧。医生严厉地盯着成智反复强调说,这种责任我们负不起,一定要查清楚!一家子半夜都赶来了,静静地立在母亲床头。过了许久,成礼说,是老妈子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送走了自己,老人家体谅我们不孝子孙,功德圆满了。
  • 穿越女帝很嚣张

    穿越女帝很嚣张

    地球上孤独十六年,身边从未有过亲近之人的她,去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又是一段新的旅程。女强文,非成长文。
  • 妃子美人谋

    妃子美人谋

    她是大汉权臣的独女,原本有一个幸福家,却因朝廷的权势争斗,悲失双亲。她本应有一段完美的婚姻,爱情,却也因权势的纷争失去了他。于是她开始恨了,心变的薄凉。进宫,报仇。勾心斗角都算不了什么,就算死了也无所畏惧。她要用仇人的鲜血来祭奠是逝去的亲人?
  •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退伍特种兵穿越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意外替代了同名同姓的李云龙,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他毅然投身抗战热潮,身负极品尖兵系统,开启铁血抗战之路。杀鬼子,袭击敌军指挥部,剑指敌军老巢……在兵荒马乱的烽火年代,且看主角如何跟敌人斗智斗勇,铸就一段铁血传奇!
  • 我为君狂

    我为君狂

    撞上救命恩人,尤其他还是帅得无法无天的高大上男神,该怎么做?答案当然是以爱相博。耍浪漫,装可爱,卖萌无极限,只为狠狠抱住男神的大腿!当男神终于被她拿下,江小蝶才发现,自己的婚姻生活原来是场历险记。九死一生,撕心裂肺。沧海桑田的她,最后是否能够逆袭,寻得真爱?
  • 总想搬家的小兔子

    总想搬家的小兔子

    厉剑童的《总想搬家的小兔子》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的十余篇精短童话故事,其中大部分篇目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屡被转载。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和一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全书故事新颖、情节曲折、构思巧妙,语言精练优美有质感,叙述手法独到,富有舒缓、灵动的画面感,文章色调温暖而鲜亮。部分篇目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实属一本培育和激发青少年幻想力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少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