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200000011

第11章 中老年心理健康有学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医师

彭国球退休了写个情绪日记

岁末年初,又有一些老年人将退出工作岗位,赋闲在家。老人要主动想办法,积极适应并投入新的生活中,及时找到新的兴趣点,就能赶走抑郁情绪。

心理学研究发现,光线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初春,天亮得还是比较晚,而刚退休的人还是习惯早起,建议起床后立即把房间的灯全部打开,让光线充足。

有些人退休后,一时不愿意再见原来的同事,这没有关系,不妨邀请几个老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去看看节目听听戏或聚餐小酌,叙叙往事聊聊天,也是一种有效调节心情的方法。

平时不擅长与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的老人,也有好的去处。天气寒冷不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我常常推荐两个地方:一个是大超市,另一个是图书馆。喜欢看书的人,按照平时上班时间,到图书馆泡上一整天,找到自己喜欢的主题,再借上几本书回家看,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平时很喜欢做家务或购物的老人,现在是采购的好时节。每天定时到各大超市采购不同的优惠商品,每天写个采购账目,打着小算盘,看看省了多少钱,也能增加几份小小的成就感,平添许多愉悦。

刚退下来的老人,多少有些失落感,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一下子多了很多,难免容易拌嘴。与其每次为一些小事生气发脾气,事后又难受并后悔,不如及时做个情绪笔记。记录下每一次不高兴、不愉快的缘由,等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分析,找出原因,这是一个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的好办法。

想一想生活中你有多少次将值得感激的事情写下来与人分享?怎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不停地抱怨上!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主任

鲍枫孤独会让老人少活6年

孤独可能让老人寿命减少6年!这不是耸人听闻,2012年6月期美国《内科学档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能和死亡的预测指标》(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A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Decline and Death),经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

其中一项加州大学进行的研究是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减少6年。

孤独是一种心态,孤独老人生活质量确实不高,来医院老就诊的老人很多都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念头。

孤独并不仅仅是“没有伴儿”,主要是对社会生活没有参与意识、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一样,把自己完全与世隔绝起来,但是很多子女并不知晓这点,以为老人衣食无忧就能够生活美满。

很多老人吃喝不愁,但孤独却让他们没有心情为自己烹饪美食,要么凑合、要么大吃,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愿意外出活动,“迈不开腿、管不住嘴”,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步入老年心血管功能开始退化,孤独能够加速这一过程,可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孤独增加痴呆风险:如果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也会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这一点早在2007年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月刊上就有所刊登,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尽管老年痴呆病因未明,但此病是退行性脑部病变,脑子是越用越灵,用进废退,孤独的老人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就会造成认知和记忆功能退化。别让老人寡居。同时,丧偶易导致寡居效应,许多年迈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伤心过度也会让身体各个器官遭到重创。比如说患同样的病,乐呵呵的肯定治疗好,这就是精神力量。

所以,一般来说,丧偶一年内是道坎,伤痛的心情最为明显,以后才会被时间慢慢抚平。因此,在这个阶段,子女家人、亲朋好友要帮助老人避免睹物思人,故人的东西可以先收藏起来,不要让老人一个人独处,外出散心、照顾孙辈、去子女处居住都是办法。如果老人的悲痛心情无法释怀,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孤独是没有交流,如果以前上班各忙各的,现在待着也是各干各的,一个人出去溜达,另一个还是买菜做饭,这样没有信息链接,还是觉得孤独。老两口要绑在一起找乐,买菜做饭、外出旅游,多“话疗”。此外,现在很多社区都会组织一些老人的互动,可能有不少老人并不知道,可以主动去询问社区。

小贴士

子女:帮老人找个爱好

不要低估了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钱钟书先生说过,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其实老年人学起电脑的热情也不亚于此,像发微博、QQ聊天、写博客,如果能一头扎进去,当然能够自得其乐,还能通过这些和子女沟通,关键在于把要老人领进去。

老两口:绑在一起活动

去年“花甲背包客”的新浪博客让众多网友羡慕不已,这对花甲老人卖房环球自助旅游的行为,给老人摆脱孤独提出了借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

潘成英儿女不想生,老人怎么办

着急抱孙子,可是儿女们就是不体谅,老人应该怎么办?有人说了,随他去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是能控制得了自己,谁也不愿成天为此和孩子生气,弄不好再气出点毛病来。

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自然强迫不得,所以这事儿还得从老年人着手,“随他去吧”不光要常说着点儿,还得想法子帮他们真正做到。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太悲观,可别以为这是您一家遇到的麻烦,年轻人不愿生育现在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采取高额奖励的方式鼓励生育,这么一比,您可能会释然一些,这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您一家解决不了,也没什么。

当然,要想实实在在做到“随他去吧”,重要的是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些老人那么想抱孙子,难道仅仅是因为传宗接代的老观念吗?老年人随着经济地位的丧失,身体各项功能开始下降,变得非常不自信,有了更多感情需求,嘴上虽说不愿打扰儿女,实际上心里十分渴望孩子们的陪伴。如果有了孙子辈,便会填补感情的空白,这才是多数老年人急于让子女生育的深层次原因。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老人也需要“社会价值感”。所以,这事儿也好办,如果老人能够在别的方面体现了社会价值感,就会转移部分精力。参加社会活动、学点新东西……这些“俗”办法其实很利于身心健康。如果您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将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的老年人,甚至会受到子女的抱怨呢——嫌他们忙得顾不上管自己。

最后再教您一招“和平演变”,方法极简单,主动和子女进行感情交流,千万别说什么“快生孩子”,而是简单地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也别追问得过细,让他们体会到您的关心就足够了。此外,还可以回忆一下儿女们在成长中带给父母的欢乐。不要小看这样的交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您的孩子体会到您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幸福、快乐,而且这种感觉是朋友和长辈们无法带来的,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慢慢产生想拥有后代的渴望。到了他主动改变想法的那一天,嘿嘿——您就偷着乐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陈福国有些老人为何爱“撒谎”

常常听到年轻人向我倾诉,说老人爱“撒谎”,做媳妇的告婆婆状的比较多见。她们说,和老人一起带孩子,她提议让孩子少吃一些,但是老人嘴上答应少给吃,但实际上给孩子吃得很多,结果把孩子撑坏了。

全家人带孩子去看病,老人当着医生的面,会想当然地把病情说得很严重,夸大事实。子女想纠偏,老人还责怪儿媳,说都是妈妈给孩子搞坏的。有些儿媳妇浑身怨气,指责老人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其实,老年人爱“撒谎”是一种很常见的衰老退行现象,当他们无法确切描述某一事实时,会不由自主地将想象当作事实,并煞有介事地表达出来,与真正的事实却大相径庭。

有些老人心理上有一种“外向投射”机制,导致老年人会“睁着眼睛说瞎话”,把不好的事情都往别人身上推。老年人这种把想象当成事实的现象并非老年痴呆,也不同于小孩子说“星星和我说悄悄话”。

年轻人敬老爱老,就需要理解老人的衰老现象。千万不要和老人计较、争辩。即使老人说的不是事实,但老人都有老人的善心,所以没有必要和老人较真。子女要理解老人心,要尊重老人,谦让老人,切忌当着丈夫的面,揭穿老人的“谎言”,把家庭气氛搞得紧张,还严重地伤害了老人的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陈福国厨房是发火“主战场”

常听到年轻人抱怨老人脾气古怪,尤其易在厨房大发无名火。下面是不少年轻人都曾遭遇过的老人“变脸”的情景。

情景1:新媳妇发现老人在灶台前的瓷砖上贴了保鲜膜,虽然对清理油渍是方便了,但厨房的整体美观却被影响了,而且也不安全,所以随手给撕了。婆婆见了就大发雷霆。

情景2:有些年轻人在饭菜刚做好时,先用手捏一点尝尝。老人就会不依不饶地加以指责,年轻人却觉得实在是小题大做。

情景3:有的小孩喜欢到厨房里玩耍,年轻父母认为小孩多好奇,孩子到厨房了解一下蔬菜,锅碗瓢盆等能增加常识。但是老人就觉得不该让小孩进厨房,做父母的应该制止不该纵容。

情景4:有的年轻人喜欢逛时尚家居店,看到有创意的调料瓶,会多买一套,自己小家留一套,也给老人配一套。甚至先斩后奏,进了家门,直奔厨房,弃旧换新,给老人惊喜。老人不仅不感谢,反而怒气冲冲地捡回旧东西,把新东西还给子女。

点评:对于老人而言,厨房不仅仅是他们做饭的地方,更是他们的心理“领地”。退休以后,做饭、整理厨房已成了他们的主业,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厨房里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安排及操作规则。一些年轻人很不理解老人的心思,认为老人何必要刻板地坚持这些莫名其妙的规则。正是像上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际上都已触犯了老人的厨房规则,导致老人大发无名之火。

因此,年轻人要多加观察,不能轻举妄动,凡事鉴貌辨色,以多请教为好。老人的厨房规则无关大局,不必和他们顶撞或随意犯规。总之,尊重老人,要尽可能照顾到他们的自尊,也要照顾他们的心理特点。这样,全家人就能和睦相处,皆大欢喜。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韩海英情绪也能自助管理

“人的情绪会不断变化才会有了你的喜怒哀乐,人生才出现酸甜苦辣,可是在面临坏的情绪时该怎么办,怎样去调解呢?大家都吃过自助餐吧,各种美食自己随意取食,进行自我服务,现在就给大家推荐几个情绪控制的自助法。”北京安定医院心理门诊负责人韩海英医生强调,“让自己先快乐起来更重要。”

●强迫症的自助

有些人常常脑海里面不经意地冒出一些让人不愉快、无意义的问题和想法,且自己无法控制;小细节过度追求完美、过分清洁有洁癖,无法控制的反复动作如反复检查、询问、数数等,那他就可能患有强迫症了。

韩海英强调,不要太责备自己,知道自己强迫症后更加情绪波动,要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然后减少反复动作,比如不断洗手、整理物品等。不要对细节过于苛求,允许自己做得不完美,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

●慢性焦虑的自助

考试有焦虑、开车时焦虑、工作中焦虑,可以说焦虑无时不在。慢性焦虑比较常见,患者总有一种恐惧性预感,担心自己的亲人会发生什么不幸和意外,对自己身体上一些变化和感觉非常敏感,坐立不安。

其实痛苦、焦虑的根源,是对不幸和意外的惧怕,那就告诉自己想法过于灾难化了,尽量让自己放轻松,减少担心,尽量把事情往好处想,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等,运动能够影响与压力有关的神经激素,提高身体对压力的耐受能力。

●急性焦虑的自助

急性焦虑有突如其来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慌和忧郁不安的特点,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到数十分钟,患者会突然觉得心慌,气急,有窒息感。

其实患者害怕的只是身体上不舒服的感觉,有人感觉就要死了,有人感觉这关过不去就会疯了,一时着急害怕就浑身出汗,四肢无力甚至动弹不得,其实都未必会死或疯掉。韩海英说,告诉自己很快就会过去,不用害怕。担心外出意外的,可以在家人陪同下增加外出次数,慢慢开始自己独立出行,一点不要回避外出。转移注意力,尽量多做事情,听听音乐、读读书都可以。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李占江九成老年性抑郁被耽误

目前老年性抑郁呈现上升趋势,但只有10%的人去精神专科看病。九成患者延误了正规治疗。

(1)老人总担心家人有意外,从而产生焦虑,但是家人或者本人认为这种担心是正常的。

专家释疑:6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大都离开老人独立生活,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时常感到孤独、彷徨。原本经常探亲访友的爱好少了,更多的心思放在家里会不会被盗,或者总是担心家人的健康出问题。其实,这种担心如果严重影响老人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就可以怀疑是老年性抑郁或焦虑。

(2)生活质量下降总怀疑是高血压等躯体慢性病的原因,所以只治躯体病。专家释疑:有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很差,脾气越来越怪。家人就怀疑是高血压等躯体慢性病控制不好导致的,从而带老人到处就医,一门心思把躯体病看好。但是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有时影响生活质量的原因正是抑郁。

(3)有的老年人有颈椎病,但是不至于导致整天昏昏沉沉。而有的家属就认为老人的颈椎病很严重,老人本人也认为自己这个病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即便许多医生都说这个病没有这么严重,他也不相信,依旧继续看病。

专家释疑:这样“执著”看病是非正常的行为,应高度怀疑是疑病症状。这是老年抑郁的典型特征之一,所以有这样行为的老人要及早看老年精神科,看一看是不是患上了老年性抑郁。

(4)许多时候,和病友们互相交流看病吃药的经验,看其他人吃了一种药物效果好,就擅自改变药物。

专家释疑:治疗老年性抑郁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个体化,对他人有效的药物对你并非有用,擅自改变药物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5)抑郁症状终于消失了,患者觉得万事大吉了,医生坚持吃药的嘱咐也被抛到九霄云外。

专家释疑:据北京安定医院调查表明,性格和不良事件是老年性抑郁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方面都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老年性抑郁的治疗强调系统性,就是坚持吃药,一般在抑郁症状消失后还要按以前的剂量坚持服用1年,有的患者甚至要终生服药。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评中心主任

张东帮老母亲摆脱“文化休克”

许多老太太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晚年,本想帮助儿女带带孩子,或者帮助工作忙碌的儿女打理家务,继续在家庭里发挥余热。但是,由于难以适应新环境和大都市的文化氛围,与周围人交流出现障碍,导致出现非常强烈的孤独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心理专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文化休克”。其中,性格内向、缺乏爱好、文化水平不高、从偏远山区移居到城市社区的老太太,“文化休克”反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老人由于口音的原因和文化差异,难以和周围人沟通,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与邻居聊天、接电话时屡屡碰壁,顿时就感觉到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如果再加上儿女忙于事业,辛辛苦苦照料的隔辈人上幼儿园或者入学,更是有一种失落感,仿佛被隔绝在单元房中。有的老太太即使有老伴陪伴在身边,也常常由于缺乏兴趣爱好,不愿意走出家门,不对周围人打开心扉,更不进行深入的交流。还有的老太太身体不好,经常看病、吃药,更不愿意让周围的人知道,担心邻居说三道四。在这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下,“文化休克”紧紧束缚住老人,其中一些人难以在心态上进行自我调节,长此以往,变得越来越苛刻,对家人的照顾越来越不满意,常常和儿女找碴儿吵架,还出现失眠、暴躁、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

所以,儿女应该多帮助老人寻找兴趣点,将老母亲“推出”家门。像有的老人喜欢养狗、养猫,但是儿女家里条件不允许,儿女最好利用晚饭后带老人到小区里转转,遇到带宠物遛弯儿的人,就主动搭腔,让老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老人育儿经验非常丰富,儿女不妨在社区搞亲子活动时,让老人和宝宝一起亮相,这样老人可以现场为邻居传授经验。有的老人希望能在社区做一些公益事业,儿女可以动员老人到居委会报名,如果公益活动恰好在双休日举行,儿女最好前几次陪同老人,让老人有一个过渡。有的老人很难融进社区的圈子,不妨让老人多去公园,和那些有共同语言的人及时沟通。总之,只要能让老母亲有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做儿女的就要积极抓住,让老人真正成为社区的一员。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大全集)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大全集)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食疗良方、长寿方案大全集》通过现代解读方式,深入挖掘《本草纲目》中的精髓,辑录上千条有关日常养生、食疗、增寿妙方,介绍了100种常见食物的药用功效、100种常用中草药药性、主治、用法,并阐述了中医养生、食疗基本常识,帮助读者运用本草对症治疗现代家庭常见疾病。此外,还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和饮食习惯,为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群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本草养生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五脏的食养方法,帮助读者轻松调理五脏,实现健康。
  •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古语云:“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确,有些食物就是天然的药物,药物就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身边的,不起眼儿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药。葱、姜、蒜、酒、茶、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千家万户常用的必备之物。它们的作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饮食烹调,还可应用在人类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上,是名幅其实的“小食物大功效”。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精心遴选了近万例葱、姜、蒜、酒、茶、醋治病验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
  • 中华药酒配方大全

    中华药酒配方大全

    酒与文学艺术、养生保健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妙酒奇香,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药酒的应用更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不少养生医家借酒之功配以良药,使得久疾之人得以康复。
  •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自古人们就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每个女人也都梦想如花般娇艳。在古代,没有任何的化学方剂,女人养颜之材全部源于天然之物,花草是用得最多的美容材料,历代医家为女人创造了许多美肤养颜的天然本草配方。桃花、红花、芦荟、玫瑰花等被制成香粉、面脂、沐浴香汤等美容用品,用来对付色斑、皮肤粗糙、肤色暗沉、皱纹等各种美容难题。本书集结了历代医家的花草美容养颜妙方,无需担心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轻松拥有健康美丽。
  • 气色何来:会吃的女人美如花

    气色何来:会吃的女人美如花

    本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女性的生理特点,精选了近300例具有润肤养颜、祛斑增白、祛皱抗衰、乌发美发等功效的营养食谱。在保证其营养合理、膳食平衡的同时,力求变换花样,调剂口味,让你在愉快的烹制过程中,既能享受到佳肴的美味,又能获得如花容颜的妙方。书中有针对性地推荐大量美容功能美食的制作方例,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阐述了每款功能美食的美容健身机理,并详细地介绍了该食品的性味功能特点、所合营养成分、具体制作过程及食用方法等,是关爱都市女性健康饮食的美容宝典。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王歌》,它是以追述和歌颂畲族祖先业绩为主的历史长歌,是畲族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首先叙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生存的生产、生活条件,接着记述了龙麒平番建功、被招为驸马的故事。上古高辛帝时,番王犯境,龙麒自愿领旨,奋勇征番,斩杀番王,胜利归来。高辛帝封龙麒为王,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公主婚后生下三男一女。高辛帝赐其长子姓盘,名自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一女因许配给钟志深,即姓钟。盘、蓝、雷、钟自成为族——即现今的畲族。歌中对族内婚、传师学师习俗等,作了详细的叙述。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陛下

    陛下

    《陛下》是托马斯·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看似通俗:主人公克劳斯·海因里希是上个世纪之交德意志一个小公国的亲王,因其兄长——大公阿尔布莱希特二世身体孱弱且对执政毫无兴趣,被任命为执政亲王,可使用“陛下”这一称谓。单纯善良的克劳斯·海因里希喜欢这一职责,即代替大公出席各种活动,但是有时会感到隐隐约约的孤独和空虚,直到他遇见并爱上了伊玛·斯波尔曼,一个美国百万富翁的女儿。在追求伊玛并不断被她拒绝的过程中,克劳斯·海因里希认识到了自己的本质:一个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和感情、活在虚构的“表象世界”里的空心人,而且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并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体察别人的感情,而且开始学习经济学,希望能为国家做些实际的事。他的改变也让伊玛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故事的结尾,两人订婚,伊玛的父亲同意出钱为这个小公国解决财政危机。暮年的托马斯·曼称《陛下》为他转向民主思想的转折点。虽然这部小说中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民主,却还是在探索君主在现代国家中的意义。国君代表并且引导人民,人民反过来影响并帮助君主决策,这种浪漫派的政治观可谓是民主的雏形。
  •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一般被人称为“而立之年”,这在人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无论对于30岁的单身贵族,还是30岁的年轻家庭而言,理财这个概念你都无法回避,必须未雨绸缪,为自己制定科学而全面的理财计划。从本书开始,从现在开始,启动你的创富计划吧!
  • 完美神豪在都市

    完美神豪在都市

    他,是人类最伟大的神豪!“钱是什么,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喜欢钱!”陈昊站在小撒的身边,看着他噘起的嘴脸不由得偷偷笑了起来,“额,开个玩笑,好了,下面说正事,我准备捐一千亿用来改善华夏贫困儿童的生活!”
  •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是南宋人,其著作《洗冤集录》,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以其在广东任职期间破案小说有:(1、玉扇案2、七小福案3、空棺案)等大约十几个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个恋爱在夏天

    有个恋爱在夏天

    邢晨勋:“宁海儿,接球要下蹲。”宁海儿:“哦!”邢晨勋:“宁海儿,接球要下蹲。”宁海儿委屈巴巴:“我蹲不下。”腿好疼啊啊啊啊!!邢晨勋:“过来发球。”宁海儿:“哦!”于是某人屁颠屁颠地跑去发球。……邢晨勋望着那匆忙离去的背影,大声喊出:“宁海儿,我们在一起吧。”宁海儿止住了脚步,犹豫了很久,回过头,那双灵澈的眼睛对上了邢晨勋那深海似的眼眸,她的心彻底失重了。她咧开嘴笑着说:“好啊。”……
  • 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一个从小就想逃离破碎家庭的林杉,把另一半当成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原生家庭带给各自的影响最终折磨得故事里的每个人都遍体鳞伤……
  • 四巧工传

    四巧工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