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900000006

第6章 十月围城:解读祸起楼市的温州危机

楼市引发的一次经济危机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看似中小企业因为实业生产,无钱可借而转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还不起导致的制造业危机,实为因楼市引起的一次经济危机。

其实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早已不是泡沫了,如果是泡沫,轻轻一戳那就破了,皮不至于如此的厚,实际已是脓包了。既成脓包,便为身体的一部分,政府虽知其害,却难以痛下决心戳破,故易养痈成患。然而,既然房地产业是一个脓包,那肯定有溃破之时,而且只有溃破后,把脓给挤出来,才能收口转良,要不然感染扩散,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说白了就是因房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回望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很快引起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至2008年9月美国银行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公司,便升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中重要一极,也概莫能外。楼市低迷不振、股市跌盘连阴。可见,中国楼市历经多年的畸形发展,已成为实体经济中的一个脓包,虽然外观看上去相当美丽、艳如桃红,但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脓包的特性,严重危及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0年年底,脓包越做越大,实体经济因感染而全身浮肿,症状主要表现为物价全面上涨。至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顿起、风声鹤唳,脓包终现裂痕,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一戳即破,然而温州政府又及时跟进,试图阻止脓包流出血来。如此一救,恰如在脓包上贴上创可贴,貌似救人,实为庸医杀人。因为,脓包终究是脓包,里面充满毒素,要么破裂,流出脓血;要么被吞噬,自然消亡,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温州借贷危机,高利贷崩盘,祸起楼市,却又是预示了楼市将真正成为拐点——谎言必将被揭穿,而脓包必将被戳破。

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步入冬天。首先是制造成本上升。原材料、劳动力、物流等成本都在上升,中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其次是国际市场需求锐减。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已为“世界工厂”,中国为世界而制造。然而,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共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直至今日,美国次贷危机阴影未散,而欧债危机又接踵而来,因此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所谓“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再加之美元下跌,人民币升值,这对制造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此内外夹击,制造业无不规模缩水或停工停产。以温州为例,温州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皮革、制锁、打火机、眼镜等几个行业。最鼎盛的时候,这四种小商品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主要地位。但如今,温州已经不是这些产品的主要提供基地了。

曾占据中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而在这100家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主要是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充满投机色彩的行业。

不只打火机行业,温州最值得骄傲的制鞋行业也是如此。发展高峰时期,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温州鞋企的出路很简单:要么转型,走中高端路线;要么转移,把厂子迁到成本较低的地区。温州本地实力较强的一些制鞋企则都选择了外出建厂,比如奥康、康奈、百丽、东艺等有实力鞋企都已经在川、渝、皖,甚至国外建造工业园区、生产基地。

我之前看过有则新闻调查,曾提到温州制造业的低迷现状:一个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供货的某亚洲鞋类采购中心的经理说,每年他都有8000?万~?9000万美元的订单,之前大部分订单都在温州完成,而今年2011年的订单接近80%交给了印度和越南,因为温州大部分的制鞋企业都不接订单了。

为什么不接订单了呢?人力、原材料等成本高固然是主因,但主要是大部分的制造业主都嫌制造业利润低,来钱太慢,都不愿意做实业了。因此,温州制造业目前大约有36万家中小企业,其中至少20%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

“制造之城”转向了“资本之城”

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出口,而影响出口就是直接影响制造业,重创了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如广东的东莞、福建的晋江、浙江的温州和绍兴等。

作为“制造之都”的温州,经济危机带来的寒意更加凛冽,然而温州并没像其他城市一般,陷入肃杀的气氛之中,反而倒是沉浸在资本的狂欢之中。这几年,温州开始由“制造之城”转向了“资本之城”,许多资本者都热衷于一件事:炒钱。

温州不少企业主虽然放弃了主业,不再扩大生产了,但是依然表现得非常缺钱,四处融资。原来精于算计的温州商人是绝不会做包赔不赚的买卖,甚至蝇头小利的生意也早已不屑一做,于是,通过融资将钱投到高产出的行业之中,主要是房地产业和能源行业,他们每个人都梦想创造财富奇迹,无不想一本万利,日进万金。

因此,这时的温州制造业就整体表现为“不务正业”,制造企业渐渐地成为玩钱的“外壳”。融资筹款需要借壳,而这个壳就是制造企业这个空壳(生产线、工厂)。很多中小规模的制造业之所以没有停业,就是因为只要还在生产,企业主就能通过银行、民间融资机构借到钱。借贷到钱后,便到房地产和能源等高利润产业中谋求暴利。

2008年下半年,中国楼市呈现一片低迷景象,这时一些卖地的地方政府,特别是某些有关联利益的官员,开始坐不住了,纷纷抛出救市政策,最著名的就是时任浙江省的杭州市委书记、有“楼市书记”之称的王国平,他抛出了“救楼市就是救经济、救百姓”的论调。

温州资本投机客们对市场散发出来的铜臭味,比苍蝇都要嗅觉灵敏百倍。这时身处困境的制造业企业主们得到了这个信息后,都积极响应,纷纷涌向房地产。于是,2010年杭州房价创了中国最高也在所难免,至于温州的房价猛冲居高,也理所当然。

局部带动整体,温州带动浙江,浙江带动中国,中国楼市从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3年逆市上涨,一路高歌。而中国经济在楼市的刺激下,依然亢奋异常。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百业萧条,而政府全力救楼市,房地产便成为冬天里的一枝独秀。在万能政府的“神助”之下,以及股市持续下跌一直刷新“连阴”纪录,房地产的“虹吸效应”显现,社会钱流无不是“百川东到海”般统统流向楼市,这时无论是企业用于生产的钱,还是家庭用于发展的钱,统统地集聚楼市。“经济唯楼市”的特征就表现异常明显了,楼市充盈了钱流,而中国经济产生“虚荣”的“海市蜃楼”。

殊不知,这时在楼市中活动的身影,十之八九都是投机客、疯狂的赌徒。众所周知,赌徒押注,押得越高,赚得就越多,而风险概率也就越高。

这正应了“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疯狂了3年,房地产业的“标杆效应”便显现出来,房地产业首先带动了直接相关的产业的价格水涨船高,于是,效应联动,一涨百涨,物价便全面上涨。可怕的是,此时的物价上涨,已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引起的通货膨胀,而是楼市“标杆效应”引起的必然反应。

房地产业的“标杆效应”,最后便作用于制造业,极大地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这对那些真正坚持生产的企业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楼盘变吸盘

温州制造业主大举进入房地产产业,其实是把楼盘当成吸盘——吸金的楼盘。温州民资进入房地产业中,正是印证了中国实体经济被房地产所绑架。

中国房地产早已脱离市场价格规律,成为“炒需”的赌注,很多人都指望在楼市里吸到血,进行全民狂赌。当然,一开始是有不少人从中吸到了不少血,只不过现在楼市里挤满了想吸血的人,于是,楼市渐渐地变成了吸血者们的游戏,无不想通过先进手再出手,从中赚一笔,然后进更大的一手指望再出一手赚得更大一笔,就这样“翻手覆手”实现资本无休无止吸血壮大。

殊不知,2008年后中国楼市里已经挤满了投机客,只能通过“互噬互吸”来继续推高房价,楼市经济就变成了纯粹的“玩钱”游戏了。由于房地产支撑着GDP,经济一片“虚荣”,楼市一枝独秀,“标杆效应”先推高相关产业的价格,然后波及整个实体经济的物价,而现实中,工资的涨幅并没有物价那么反应灵敏,跟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所以购买力必然萎缩,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实际下降了。这时,原本已是持币观望有购房计划的人,也只得放一放,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房地产商追逐利润,必须推出新楼盘,而卖地政府要卖地卖好价格,必须通过政策倾斜鼓励造城,主导各色新城建设项目。新城的推出,就目前状况而言,既不是什么产业园,也不是什么商业园,更多的则是居住区——楼盘。试想,我们这个在两千年前就能建造万里长城的民族,现在民工二三亿,而又加之机械配置精良,谁会怀疑中国的超级建设能力?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的楼盘已经爆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远及城乡接合部,县级城市、地级城市、省级城市,甚至包括一些经济较好的乡镇都在推出新城。

因此,一方面购房者购买能力在萎缩,另一方面新开楼盘遍地生花,越来越多,购买商品在增多。如果这时依然出现所谓“抢房”潮,那绝对是有人在炒房。

用来炒房的楼盘就是吸血的楼盘,简称“吸盘”。目前炒房客持有的“吸盘”越来越多,而接盘的人则越来越少(一部分已购,一部分弃购)。而持有吸盘的人,因为资本的贪婪,总想吸血剂量最大化。而这一吸下去,被吸者往往二三十年不得翻身,反过来又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

自作聪明的投机客

资本狂欢,必然会泛起经济的泡沫。随着楼市中“吸盘”越来越多,它们纷纷张开血盆大口,资本便显得嗷嗷待哺了。这时的楼市便成了炒房者的接力赛,你接一阵后,我再来接一阵,大家都希望能够继续推高房价。但房价总会有一个警戒高度价位,高出了这个价位,也就超出了绝大多数人正常承受能力了,其商品意义便发生质变,由生活的“住需”变成投资的“炒需”。但是,“炒需”一直假想着“住需”的人来接盘,从而达到“吸金”的目标。然而,资本让人狂欢,忽视了这个警戒线,导致实际想接盘的绝大多数只有在望楼兴叹,“刚需型”的选择租房、“改善型”的选择将就,于是,楼市便有价无市,陷入僵持。

就目前2011年年末的经济形势来看,已经僵持不了多久了,一般楼市陷入僵持,“玩钱的天堂”就变成了“吸钱的天坑”。

当自作聪明的投机客一起挤到楼市的天坑中,梦想着在楼市中创造财富神话,当坑里啥都没有了,便只剩下赌徒们在狂欢了。众所周知,赌徒的狂欢往往选择是孤注一掷的,不惜倾家荡产,豪赌一把。温州无比豪华的炒房客们,自以为接下了永远升值的筹码。其实,这些筹码如果没有兑换成现钱,永远只是作为赌注的筹码。

那么筹码谁来跟他们兑?很不幸的是,恰恰是真正的接盘者即购房人。而2008年温州很多企业主“不务正业”大举挺进楼市时,他们手头上筹码说句实在话早已多得泛滥了。如果没有人跟他们兑现,那么筹码仅是筹码而已,甚至房子也仅是虚拟的货币罢了。然而,投机客们手上拿着的筹码,却也是用真金白银来兑换的,甚至很多是通过银行贷款或者高利贷兑换来的。他们把筹码拿在手中,只要房价不上涨,甚至房价涨幅没有追上贷款利息,就意味着亏本,因为他们要还贷、还利息。设想,作为“吸盘”的房子一直没人来接盘,那么谁会死得很惨,当然是这些投机客,这就不难理解,时下温州老板上演“跑路”、“跳楼”的悲情大剧,这说明曾经作为“玩钱的天堂”的楼市,已经成为“资本尸骨地”。

所谓“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炒房者亡于房,最先跑进楼市吸金也就是掘得第一桶金的是温州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最后死在楼市里的人也必然是温州人。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一片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棋走险招,高举救市旗帜,引导大量的投机热钱涌向房地产,接着由房地产业领跑GDP,虽然表面上看看中国经济回温向好,实际是呈现一片“虚荣”,更重要的是错失一次改正的良机,将实体经济中的脓包进一步做大,到了2011年,脓包达到了即将破裂的临界点。

实体经济已经充满感染炎症的症状,物价全面上涨,或“猪肉”领跑CPI,或蛋价涨得令人蛋疼……面对疯狂的物价上涨,出于对“经济决定政治”和“稳定压倒一切”的认识,中央必定会拿出最为严厉的房产政策。这时房地产这个脓包在外力的挤压下,就要破裂流脓了。转向投资房地产的温州制造企业主跳楼、跑路,其实就是投机资本开始流脓。

因此,温州这次民间借贷危机,流出来的并不是什么血,而是脓,即房地产积弊的脓。温州政府如果强力救市,必然会在中国起到示范作用,而实体经济的脓包越做越大,将危险等级继续提升——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同类推荐
  •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社会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学也逐渐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各种学科不断融合,管理研究的层次在不断深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更多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能够实际操作的、简便的、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企业的管理涉及人力资源、财务、组织、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介绍了企业管理的常识、战略决策、制度执行、成本利润、识人用人、市场营销、权利使用、团队精神、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具体阐述了企业管理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为读者展现了全新的管理知识大全。本书由静涛主编。
  • 小公司做大做强24招

    小公司做大做强24招

    本书重点介绍小公司做大做强之道,列举出24招制胜秘诀,近400条成功经验,其中包括:创业之道、防败之道、战略之道、执行之道、制度之道、人事之道、生产之道、采购之道、财务之道、薪酬之道、降本之道、文化之道、营销之道、产品之道、定价之道、通路之道、电商之道、品牌之道、推销之道、创新之道、情报之道、关系之道、聚焦之道、竞争之道等,内容全面系统,精简扼要,实践性强,可以说是公司管理者走向成功之路的良师益友。
  • 中国创刊词

    中国创刊词

    本书收录了1872年至2003年间中国报刊的创刊词,并介绍了这些期刊的创刊时间、创办地点、创办背景、作者小传、创刊译文,焦点评析等内容。其中所撷取的作者有的是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诗人,有的已成为一代师宗、一代名宿、一代伟人甚至是一代领袖。这些创刊词的作者代表了新旧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潮,而且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及时代特征。
  •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每天漫无目的地上班、下班,过着相同步调的生活,当然赚不了大钱!光想不做,整天幻想着钱从天上掉下来,赚到大钱才是件怪事!
  • 疯狂文案

    疯狂文案

    让销售翻10倍的超级文案从何而来?其实,那些超级“带货”的文案,灵感背后都是逻辑!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必戳的走心标题?4条可复制的公式+3个很走心的套路,快速引爆你的标题打开率!如何紧扣客户的诉求,完美“收割”其购买欲?3大主诉求,7个拆招术,戳中客户的需求关键点,让客户觉得“你懂他”!如何建立信任感,把货卖出去?无信任不成交。8个方法,快速增强文案的信任度、真实感,给客户一个下单的理性依据……本书不谈大道理,只讲文案技术。从标题构思到内容写作,从案例分析到干货总结,一步步教你把文案写到客户心里去,让你的销售转化率提高10倍。
热门推荐
  • 第十三个人

    第十三个人

    不存在的幽灵、恋人令人窒息的缠绵、情话蔷薇之血X、痴迷成恨、7个凶杀现场,7个爱情败局。渣男、陷害、诡计、活尸……柔情满载又如何,甜言蜜语又如何。当一切成空,所谓爱情只是一场骗局。最深的爱是恨。最深的恨则是一份平静。大火、毒药、臆想、痴迷以爱为名的杀意,假借正义之名的无情复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德川家康(全集)

    德川家康(全集)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捭阖江湖

    捭阖江湖

    《捭阖秘诀》由鬼谷子所创,武可称霸江湖,文则能平定江山,江湖之上便对这神功展开了争夺,恩怨造就了故事的开始,主人公秦起一心想要开个药铺救人,一入江湖便开始了他的不寻常之旅,江湖高手众多,每人也都居心叵测,秦起是否不得走上统领江湖之路呢?……………
  • 凤凌于霄

    凤凌于霄

    月暗是轰动江湖一时的刺客,也是一代宗门罗刹的宗主。被众宗门围剿却发现自身并未死去,反而以楚亦瑶的身份来到另外一块名叫中土大陆的地方。这里没有法力,却有一种拥有属性的幻气。没有武功绝学,却有神秘的强大的幻技,更有强大的修炼功法。总之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大陆!氏族分天下,楚氏居大陆南部,却因拥有强大的鬼之力量被天下嫉妒,十年前被群起而灭,而楚亦瑶是这天下仅存的楚氏血脉,灭族之仇,必将百倍奉还!
  • 我真不是逍遥哥哥

    我真不是逍遥哥哥

    女帝大人一声吼,逍遥仙帝吓如狗;转世轮回为阔少,厄运命格鬼见愁。跌落凡尘死中活,白虎育恩一生守;为报母仇屠天下,三千万界任遨游。
  •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维诗全集

    王维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望儿山

    望儿山

    沛河边上,有座悬崖峭壁,苍松挺立的高山,人称它鱼龙山。人们所以称它为鱼龙山,并不是因它高大雄奇,而是它肚里有一洞,洞中有一潭,其深无比,直通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的子女常来潭中,嬉戏作耍,散落下无数龙虱,变成世间稀有的小鱼,当地农民称叫龙鱼,又有叫着霉鱼,因为只在霉雨季节,在潭中方可捕捞到此鱼。不管是叫什么鱼,此山是因鱼而得名,故叫鱼龙山。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了。不过,潭中确有一种鱼,很为罕见。
  • 豪门挚爱:总裁的千亿宠妻

    豪门挚爱:总裁的千亿宠妻

    宋茵是A市曾经的建筑行业老大宋氏集团的大小姐,但宋氏因为投资失败而面临破产,宋氏董事长兼总裁宋祖光因为承受不起破产的打击而中风昏倒,母亲柔弱,妹妹年少,宋茵义无反顾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在股东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担当宋氏总裁,但因为她缺乏经商经验,宋氏在她手里依然不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