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700000049

第49章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工业在调整整顿中稳步发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确定了我国农村经济要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并决定:“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凡是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国务院于1979年和1981年相继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和《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两个指导性文件,把社队工业的发展纳入了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之下,并从贷款、税收、资金多方面对社队企业采取扶持的政策。在此期间,社队工业在行业上进行调整,在企业上进行整顿,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素质,使社队工业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1983年社队工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其中公社工业产值432亿元,比1976年增长211%和251%,7年每年平均净增17.6%和19.5%。另一方面,由于对社队办企业认识不统一,把发展社队工业说成是“影响农业生产”,是“以小挤大”,是“与城市大工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也给社队工业的发展人为地设置了种种障碍,影响了它的发展速度。

1984年中央一、四号文件的颁布,使乡镇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商品流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分工,1984年中央相继发布了《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业的通知》和《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是国营企业的重要补充,是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要用“热情支持,积极引导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这一总方针,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并在方针、政策上,作了许多相应的规定。考虑到农村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将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它的范围也从过去只限于公社、大队两级,扩大到乡(区、镇、公社)、村(大队)、级(生产队)、部分社员联合办的企业和个体企业。这两个文件的发表,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深入人心,乡镇工业在以上五种形式下有了较快的发展。

乡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以可比的乡村两级来说,发展速度有了较大提高。

(2)根据商品生产的规律,乡村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和“拾遗补缺”,而且根据市场需要发展生产。

(3)突破了封闭式办企业,进行开放,既对国外开放,又对国内各地、各种所有制企业开放,进行各种形式的联营和联合。

(4)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开拓生产经营型企业过渡。

1984—1988年,农村乡镇企业进入了全面高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由5208万人发展到9546万人;乡镇企业总收入由1268亿元提高到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1989—1991年,这一时期国家为解决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和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下降,吸纳农村就业人口能力减弱,仅1989年和1990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就减少了近300万人,增长速度1989年为13%,1990年为14%,1991年恢复为37%,这三年乡镇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比1984—1989年减少42个百分点。

1992—199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之后国务院一系列文件的下发,更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恢复和提高,产值总量迅速增长,出口创汇等也跃上新台阶,涌现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1992年完成产值17975亿元,比1991年增长54.7%,1993年比1992年增长75.7%,1994年比1992年的总产值增长1.4倍,纯利润增长1.3倍,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润提高了25%,每百元营业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了16.8%,人均创税提高了1倍多。

1997—1999年乡镇企业在改制和优胜劣汰中发展速度再次放慢,效益下滑。1999年乡镇企业个数比1995年减少132万个,从业人员比1995年减少1.2%,乡镇企业发展趋缓,效益下滑,吸纳农村劳动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2084.66万个,比上年增长0.5%,从业人员12819.57万人,比上年增加116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7.3%;完成增加值27156.23亿元,增长9.14%,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4%,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净利润总额5882.55亿元,实缴税金1996.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5.8%)。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8135亿元,中部8193亿元,西部2848亿元。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净增额中84.5%是东部地区实现的。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增长强劲,已经成为发展新的增长点。个体、私营企业占当地乡镇企业的比重,东部为64.12%,中部为74.39%,西部为84.27%。2001年末,在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资本金总额中,非集体资本金东部占61.7%,中部占44.2%,西部占58.3%,表明东部地区乡镇个人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外向型经济是东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889亿元,中部592亿元,西部111亿元。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次货值中东部占93%,中部占6%,西部占1.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东部乡镇企业引进了资金,扩大了销售市场,帮助企业转化了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规模和素质的提高是东部乡镇企业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原因。2001年底,东部乡镇企业户均固定资产22.79万元,中部8.46万元,西部6.81万元。职工人均固定资产东部2.9万元,中部为1.54万元,西部为1.62万元。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东部占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3.7%,中部为2.5%,西部为2.4%。

2002年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素质提高和体制创新的步伐,全年实现增加值3238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58亿元,上缴税金2694亿元,从业人员13287.7万人,新增200万人左右,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8%,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总额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860元,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各类园区带动作用明显,30%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和工业园区。

2003—2005年乡镇企业继续向前发展,2003年乡镇企业个数达到2185万个,2004年为2213万个,2005年2249.5万个;从业人员数,2003年为13573万人,2004年为13866万人,2005年为14272万人;增加值,2003年为366863254万元,2004年为418153625万元,2005年为50534252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03年为85712188万元;上缴税金总额2003年为31301253万元,2004年为36583335万元,2005年为51809159万元。这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双汇、得利斯、金锣、皓月、德大、蒙牛、光明、三元、伊利、大成、华农、华龙等一大批知名骨干企业。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全区农牧民人均由此获得900多元的纯收入,占可支配收入30%以上(2005年)。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起到重要作用

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增加了国家的产品出口,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扩大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优化,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业化

“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总要求,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为出发点,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保障,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乡镇企业发展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公平竞争、扩大开放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

“十二五”乡镇企业发展目标。地区结构优化目标: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以提高为主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中部地区以发展为主,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外延扩张,短缺地区走集约发展之路;西部要加大发展力度,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第一产业在稳定中提高,在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等领域有明显提高。第二产业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及技术密集与传统民族工艺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在巩固为居民生活服务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企业结构优化目标: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的比重。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骨干乡镇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型乡镇企业优势互补、龙头企业与专业配套企业有机结合、和谐发展的企业结构。技术发展目标:引导和扶持大型乡镇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中小型乡镇企业建立以科研院校为依托的研发合作机制。不断提高生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乡镇企业和自主创新型乡镇企业的比重。适应不同发展水平乡镇企业的需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一般适用技术和传统适用技术并存的多层次技术体系。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力争达到或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鼓励乡镇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经营,推行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行业物耗、能耗、环保和安全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大中型乡镇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力争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人员素质目标:通过实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项目,对乡镇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及在岗培训,提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

当前发展乡镇企业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

一是支持乡镇企业参与现代农村建设。支持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资源,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积极反哺农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鼓励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将国内外要素引进农村,改善农村的条件;引导乡镇企业与周边城镇企业密切合作,延长农村产业链。

二是支持乡镇企业富裕农民生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服务业、与大企业配套的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引导乡镇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保健等生活条件。

三是支持乡镇企业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厂区规划,改善厂区环境等方式带动所在地区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支持乡镇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开展清洁生产,鼓励乡镇企业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和发展企业民主,带动农村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

同类推荐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乃是华夏之道的承造者、阐述者。因此,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维护、扩展,儒家必然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回到儒家,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始终瞄准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造问题。在方法上,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大字本)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大字本)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已过去20多年,但克里姆林宫上空红色的带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的那令人叹息的一幕,却仿佛永远定格在眼帘。2010年4月,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的前夕,我们摄制组踏上俄罗斯土地,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特别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六年多的“改革”所做出的反思。莫斯科,红场,这里,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象征,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面鲜红的旗帜,曾是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人民的骄傲。红墙和广场,像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列宁和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人亲手缔造的红色政权,和艰辛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壮大,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和那个辉煌的时代。然而,它也见证了苏共和苏联一步步走向衰败,见证了飘扬在克林姆林宫上空70多年的红色旗帜在亿万人民的叹息声中悄然降落。如今,克里姆林宫的围墙依然泛着红色,列宁墓依然庄严肃穆,无名烈士墓依然圣火长明,但物是人非,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感慨与深深的思索。
  •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雇工权益保障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执行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其当代价值作了说明。《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写作规范,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立场观点正确,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对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历史的研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Dead Souls

    Dead Sou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这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想的轮回世界

    梦想的轮回世界

    本书不同于一般网游,完全没有女主角————很惊讶吧!更奇特的是也没有男主角————那写的谁啊?本书主角不男不女,汗~!————是灵魂体啦-_-!抛弃普通网游必定受现实影响的元素,这里就是现实。
  • 月亮的初恋

    月亮的初恋

    脑回路清奇的岳家姑娘在大二那年,遇到了一个大黑熊一样的宅男体育生。这是一个黑熊把心捧给月亮的故事
  • 战场主神

    战场主神

    开局就一个位面,装备马仔和妹子全都靠捡。
  • 奈何时光太动听

    奈何时光太动听

    “陆司辰,一群妖艳贱货说我勾搭你,打破了你以往的保质期!”“陆司辰,一群花痴丑比说我惑了你的人,得了你的心!”苏小野最擅长的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陆……”嘎,还没说完的,呼吸不过来……“乖,要叫亲爱的,陆司辰不是你能叫的。”从天而降恶魔校草,苏小野日日报告,夜夜闹腾,欢乐不间断!【读者群:687811672】
  • 邪魅女上神

    邪魅女上神

    撕裂般的疼痛让安馨不由得呻吟出声。太他妈的疼了,安馨挣扎着睁开眼睛,职业本能令她快速扫了一眼。入目的是一间病房,50平米左右,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液晶电视,身下是雪白的床单,手上挂着吊瓶。这是哪?她获救了?被谁救了?最后她只记得飞机爆炸了,她还没来得及跳下去,那么高的地方爆炸了,她竟然还没死。安馨支起身子一把拔掉手上的针头,双手撑在床上想要下去。“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