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700000013

第13章 蒋梦麟:杀我的头,也要搞节育(2)

严家淦私下是赞成节育的,但是依照当时法令,并无有关限制生育的规定,省政府恐怕暂时无法采取任何措施。不过,如果由人民团体自动地推行所谓“家庭计划”,在法律上亦无不妥之处。这可以说是台北行政当局一把手首次对人口政策及家庭计划问题表示了肯定的态度。

但是蒋介石为了“反攻大陆”,确保兵源,于1955年12月指示台湾行政当局及台北市政府尽快准备举行人口普查。台北市政府于是在1956年9月16日举行了台湾光复后的第一次户口普查。1956年10月31日台北市政府公布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台闽地区共查得9874454人,除外国人3113人、金马地区56349人及其他人口506793人(无户籍军人、服义务兵役的充员战士、驻外人员及其眷属)外,居住台湾省的常住人口计有9308199人。

再就台湾省籍人数、外省籍人数及上面的人口总数予以比较,人口漏记、未登记等情形,并不如外界想象之甚。因此,户籍登记的人口统计尚可信赖。但户口普查的结果,发现从1946年至1956年的十年间,每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44‰,可在十六年之内,使人口增加一倍。

台湾在1950年时,由于战后婴儿潮,加上当时政治情势以“反攻大陆”为主,鼓励生育,当时的总生育率曾经高达7人,也就是平均一位妇女一生生产7胎。根据1965年联合国人口评鉴,当时的中国台湾地区生育率是世界第一。

若仅以调查标准时间以前的一年内计算,人口自然增加率约35‰。若按此增长率推算,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口数可在二十年后便要增加一倍,比蒋梦麟原来估计二十四年后增加一倍还要快得多。台湾的人口问题已确实越来越严重了。

4为节育运动的开展而努力

蒋梦麟早在1951年就发表了《适应中国历史政治社会背景之农复会工作》和《土地问题与人口》两文。中国的古训有“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后他多次在演讲和文章中都提到人口问题,并邀请美国人口专家赴台演讲。

台湾家庭计划的实施来自于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简称农复会)之大力推动。农复会成立于1948年,前身为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成立的依据为美国《援华法案》之《中美合作复兴中国农村》专条六。成立之初,中国方面由蒋介石任命蒋梦麟、晏阳初及沈宗瀚三位委员,美国总统则任命两位委员,委员们选举蒋梦麟先生为主任委员,农复会的组织与工作方针由中美五位委员共同商议决定,所录用的工作人员都是拥有美国博士学位的科技人才。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农复会随国民党政府来台,从事台湾农村复兴工作。

早在1950年12月,农复会美籍委员贝克博士应邀参加联合国中国同志会第九次座谈会,发表“人口与生产的平衡”演讲,指出台湾的人口增长过于迅速,应即采取无痛苦的节制生育法予以控制,这比历史上借天灾人祸以减少人口的方法要好,同时呼吁国民党政府应尽早准备实施。

然而,座谈会主席朱家骅却在开会致词及结束讲话中,强调中国人口问题的症结在于生产方法落后,因此改良农业、发展工业、开垦土地等,方是正确的解决方法。

朱家骅是曾亲聆孙中山教诲的国民党先进,他的异议成为此后许多保守人士以违反“国父遗教”为由来反对蒋梦麟推行节育政策的先声,而蒋氏父子的态度又是朱家骅最大的靠山,蒋梦麟这场硬仗难打,不言自明。

所以贝克虽是美国人,有美援做靠山,但是演讲所获得的反应,竟然是反对多于赞成。有人表示异议,亦有人觉得贝克对台湾的人口预测,其据以立论的资料准确性有问题。

由于朱家骅的异议壮了许多保守人士的胆,众多保守人士以违反“国父遗教”为理由,反对台湾当局施行人口政策,这让改革派人心惶惶,溃不成军,大多噤若寒蝉,怕被扣上“共产党同路人”的红帽子,一不小心就被拉去枪毙。

但是有人不怕,他开启了公开向保守派开第一枪的先声。他就是时任农复会主任委员的蒋梦麟,他不惧杀头,公开地呼吁节育,是真正有影响力的推手。

当时农村复兴委员会印发的《幸福家庭》小册子,虽然遭受舆论反应不佳而归于失败,但是蒋梦麟并不气馁,屡败屡战,首先赢得了本省籍专家学者的尊敬。

当年蒋梦麟在文章发表后的二十天内,报纸发表社论或专栏予以评述者,中文就有16篇,英文也有5篇。大多数人认为台湾人口压力日益严重,生育子女太多,不仅对母体健康有很大的妨害,且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对节育运动表示赞成。

《“中央”日报》4月18日发表了三位妇产科教授专家的意见《节育与避孕——几位妇产科专家的意见》,台大医院副院长邱仕荣、魏炳炎及省立台北医院副院长徐千田,都从医学的立场,指出适当的节育是必要的。因为生育子女太多,非但对母体健康有很大的妨害,又因母亲不能尽心抚育,而有营养不足、发育不全的情事。这三位妇产科医师一致认为与其在怀孕后打胎,则远不如事前避孕对妇女有利。同时指出,避孕的方法很多,而且多半简单易行。对于节制生育,三位医师都认为有其必要,最好能设立一个机构,予以节育指导,视其环境、条件,告知最有效的节育方法。此外,台北市政府一把手周至柔也在台北议事机构报告“人口的严重威胁”。

除各报社论外,其他社会舆论反应也极为热烈,学术界、广播界、医学界、政府官员、民意代表,以及天主教的神父们都纷纷表示他们的意见,情况之热烈前所未有,影响非常深远。

蒋梦麟提倡节育可说是救了台湾,没有他的坚持,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他的理论很容易懂,他常常写文章提倡节育,以他的声望与较长的年纪,攻击他所主张的家庭计划的人比较谨慎,不敢贸然提出反对意见。

主持农复会的蒋梦麟仍坚持认为人口快速膨胀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乃于1951年7月8日在《新生报》发表《土地问题与人口》,8月22日发表《再论土地与人口问题》,1952年8月于《土地改革月刊》发表《台湾三七五减租成功因素及限田政策实施后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公开主张节制生育。

这三篇论著的要点是:由中国历代土地与人口消长的关系,强调中国耕地面积甚为不够,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低下;节育并不等于减少人口,而是要使人口与土地保持适当的比例,以便能作合理的分配,提高生活水平;依据过去的人口资料,预估台湾人口将于二十四年后再增加一倍,如不加以有效控制,人口问题必将愈来愈严重。

蒋氏在教育界及学术界夙有崇高的地位与知名度,且其领导着对于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极具关系的农复会,所以这三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如全汉昇、鲍事国、萧铮、黄钟、周一夔、何举帆等纷纷为文响应。尤其以社会学者龙冠海教授的态度最为积极,他希望政府迅速成立人口研究委员会以研究人口问题,以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并主张尽早进行人口普查,制订人口政策。

1954年,在本省籍专家学者及洋人支持下的台湾家庭计划协会获准成立之后,开始在中南部渔村散发宣传节育之小册子。农复会以“减少无谓死亡”为由,补助该会台币41900元,协助生育指导工作。但是这一行动立刻遭到诸如“美国人干涉中国人生孩子”、“本省人不支持‘反攻大陆’”之类的批评与指责,甚至告到法院里。

在这一时期中,陈诚、黄季陆等虽然在公开演讲中承认了台湾人口问题严重,但在禁忌时期,他们仍把解决台湾人口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反攻大陆”的早日成功之上。唯有当时担任台湾地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台湾信托局局长的尹仲容,赞同蒋氏倡导节制生育的意见。

随后,台湾行政当局主计长庞松舟于1957年3月在中国粮政学会第五届年会中,以“台湾人口”为题发表演讲。他明确地主张:应提倡节育、奖励移民、限制移入、积极增产等手段,来补救因人口日益增加而产生的粮食不足等难题。他成为台湾地区高层中继蒋梦麟、尹仲容之后,公开表示节制人口的第三人。

蒋梦麟只得到区区的几个幕僚、部下、友人的支持,但是他不气馁。他于1959年4月13日在记者会上再次敲响警钟,发表了“让我们面对日益迫切的台湾人口问题”的演讲。他指出,台湾省每年增加一个高雄市的人口,每年消费一个尚未完工的石门水库所能生产的粮食。

这篇人口宣言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意见虽然不同,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从速寻求解决之道。但是反对的人也不少,有的措词用语极尽诬蔑辱骂之能事。他在记者会上声明:“我现在要积极地提倡节育运动,我已要求国民党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我提倡节育而闯下乱子,我宁愿国民党政府来杀我的头。那样在太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减少我这一个人。”他为了台湾地区人民的长远利益,义无反顾的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就在蒋梦麟大声疾呼节育的时候,他的老友山额夫人又到香港宣扬节育的重要性,她晚年曾有一次访台的机会,写信询问好友蒋梦麟先生的意见,却为蒋先生所婉拒。蒋先生担心她的名气太大,树大招风,怕她访台会为节育运动带来阻碍,故不得已婉拒了。他说:“如果你不来台湾,我们这里或许还可以无阻地推行节育,我们也正在台湾沉默地做这件事;如果你来了,因为你的名气太大,成了众人注意的目标,或许反而会引起困难。”

蒋梦麟先生当时正在台湾提倡节育,这可是提着脑袋干的事,因为若干“忧台忧民”的有力人士大表反对。反对者坚持认为,增加人口等于增加实力,这一点,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阐述甚明。提倡节育就是违反“国父遗教”,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严重的罪名。

再说,“反攻大陆”需要“兵源”。还有人不了解避孕的原理,竟认为那是把已受精的胚胎杀死,等于杀人,尤其是宗教界反对杀生,因而反对。所以,在他们看来,提倡节育简直是在搞亡台灭种。幸好,蒋梦麟先生本身是国民党政府元老,算是有分量的人,换作别人,如此“居心叵测”,恐怕早已被人灭掉了。

但是蒋梦麟不顾劝阻,毅然决然地发起家庭计划,并落实试办实验期。首先推行“孕前卫生”,但一提出就遭到反对。1957年新上任的省主席周至柔表示,“解决人口增加的压力,力求繁荣社会经济;限制生育问题,省政府决不予考虑”。所以对家庭计划的提倡,“当时舆论反映不佳,甚至于有人上书台湾行政当局,指控这项行动是共产党用来削弱军队实力的阴谋”。

对于蒋梦麟的节育主张,当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各方所宣称的台湾人口自然增加率(单纯因为出生与死亡所造成的人口变动率)为35‰是错误的,那是将战后祖国大陆来台人数也并入计算所致,实际约为24‰;还有各方所宣传的台湾农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6个小孩,却不查当时婴幼儿死亡率仍相当高——根据研究,生育6个小孩,只有4个会长大成人。

而当以“限制人口增长”为节育理由时,却没有人可以回答某时某地的人口该有多少,且为什么15‰的人口增长率就是适合的。当以“提高生活水平、减少经济负担、增加民众储蓄”为节育理由时,却不愿意了解人力资源的创造性。

这些争论、这些攻防论战之后,蒋梦麟不忧不惧,知难而进,他改为成立与补助民间机构——中国家庭计划协会。又为了避免反对者的口实,他把人口问题当成“卫生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来处理。最后省主席同意在农复会提供经费的支持下,由卫生机构负起指导计划生育知识之工作。

将人口问题转为“卫生”问题,最后又转为补助“家庭主妇卫生教育工作”,实施“孕前卫生教育”,名目繁多,为的就是要节育的工作,能够在敌对的主流论述与权力结构中存活下去。

但是国民党政府败退到台后,人口增长世界第一,这段时间自大陆迁来台湾的人口达64万人。据1956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其中男性刚好是女性的两倍。专家学者还未看到人口膨胀的危机,蒋梦麟已经看到了,但是当时的学界还不觉得危险。

经济学家张果为所编的《台湾经济发展》一书有如下的叙述:“大陆迁台人口以男性居绝大多数,彼等独自来台或追随国民党政府来台从事建设开发,多数为年轻力壮的劳动生产人口,且多具备谋生之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此类人口发挥极大的作用。”他就不认为人口过多。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大陆迁台的人数并非造成台湾人口激增的原因,那么何以到1964年台湾人口会倍增至1233万人?“中研院”院士于宗先表示,任何一个国家战后,一定会生出许多孩子,美国的战后婴儿潮也是如此。1945年底,日本投降,有些人从南洋回来了、复员了,生了许多孩子,加上自大陆败退来台的年轻人慢慢和当地人结婚,因此在这一段期间,台湾人口快速增长,并非节育不力所致。

《台湾省通志》在纪录这一段历史时指出:“这段时间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3.21%,高占世界第一位,比美国的1.4%、日本的0.96%、西德的0.63%,超出甚多,主因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卫生进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反而肯定了人多的好处。

同类推荐
  • 威震敌胆的抗联将军杨靖宇

    威震敌胆的抗联将军杨靖宇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热门推荐
  • 国王千岁

    国王千岁

    国王被阴谋篡权的势力暗害,但他在临终之前发起反击:把一对年纪幼小的双胞胎王子分开,小王子留在王国的宫廷内,由红衣主教兼摄政王和护国大法师共同辅佐;大王子则被送到了当世最强大的隐士魔法师那里学习魔法。十多年后,大王子魔法学成,即将归来;小王子也到了即将从摄政王手中接过王权、登基坐上王位的年纪。但是,这时候国内局势波云诡谲,风起云涌,野心家们蠢蠢欲动;到处都是密谋,到处都在摩拳擦掌,到处都在枕戈待战!而朝廷和王权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谁来拯救国家!谁来拯救王权!谁来拯救处于风暴中心的小王子殿下?!
  • 我作为完美人类苏醒于一千年后

    我作为完美人类苏醒于一千年后

    一千年前,名为“金尘”的病毒席卷全球,“金尘”之下无人存活,人类为此开启完美人类计划。一千年后,身为完美人类的沈坤苏醒,而迎接他的,却是文明尽毁、万物巨变的世界。这是金属的时代,是机械的时代,亦或者是……代行者的时代?沈坤:所以我莫名其妙成为全女性部落的首领是为什么?
  • 寻找琼花观

    寻找琼花观

    这是古代文人寻找圣地的故事。集神怪、历史、文化、探险于一身,是抒发作者心中理想的作品。小说摒弃了相关宗教的内容,和真实历史也不尽相同。阅读时请注意加以区分。
  • 宝藏与文明

    宝藏与文明

    这是一个宝藏与文明的故事。自从公元前4000多年前,两河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第一个文明乌鲁克开始,有了文字和刻画图案的记载。人类作为文明的主体主宰了地球6000多年时间,但,人类对孕育和哺乳他们的摇篮地球非常陌生海洋,有99%的海底区域人类从末涉足过,我们脚下的地底,人类对此一无所知,这些都是非常神秘的,末知的,我们相信,在深不见底的海底,在地底深处存在着一些神秘的东西,一些神秘的宝藏,一些在地球史前短暂或漫长存在过的辉煌的史前文明,陈衍,将探索这些神秘的宝藏,揭开一个个古代文明,地球史前文明的辉煌和灿烂,......-请各位书友收藏一下~投一下推荐票~养肥,喂食,宰杀吃肉~~
  •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本书是是美国著名非裔芭蕾舞蹈家米斯蒂·科普兰的自传。在书中,她仔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基本被白人所占据的芭蕾舞圈内取得惊人的成就,以及自己对于生命与芭蕾的感悟。新线影业已经获得了这部自传的电影版权。
  • 醉枕江湖

    醉枕江湖

    遥遥汉阳峰,幽幽康王谷。关中无敌手,身败隐微处。倜傥少侠客,一朝入江湖。玄铁双勾戟,北斗天罡步。廿经虽奇门,怎显方家术?世事若盘棋,黑白胜无数。扬我混元功,教四海臣服。唯恨人远去,青山做独孤!正是:金庸封笔古龙归,此间论武有阿谁?诸君看我谈笑里,江湖枕戟一把醉!
  • 无敌一拳

    无敌一拳

    叶自在的打怪日常和各种无理由事日常。反派什么的,都是被叶自在一拳解决。叶自在表示,他很爽,很喜欢享受一拳解决敌人的感觉,虽然无聊.........
  • 伽蓝皇妃传

    伽蓝皇妃传

    妙华自第一面见到拓跋逸起,便一直在求佛。起初,她是寄养在寺中的孤女,他是初丧母的九皇子。他是她此生所见最好看的男子,一眼倾心,万世无悔。于是,她乞求佛祖,能与他结缘。之后,她入宫做了女官,而他却成了新皇的眼中之钉,流落凉州,与朝廷对峙。她乞求佛祖,佑他平安归来,一生无虞。后来,她被封了昭仪,成了妖妃。他却手握重兵,称霸一方。天下动荡,皇帝骤薨,她欲殉葬,他却将她囚于深宫。她乞求,愿两不相欠,再无牵连。再后来,他继位为帝,她成了最尴尬的存在。终于明白,佛能让他们结缘,却成全不了半生的有缘无分。几番沉浮,半生纠结。决定放手时,他却说:“莲奴,我一生所爱,唯有你!”架空南北朝,有点曲折微虐的故事~
  •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

    百岁老人杨绛的生命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她的生命历经了中国社会最动荡、最混乱的几十年。本书以清新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钱锺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记述了这位世纪才女充满柔情、磨难的一生,展现其如何一步步获得“先生”的赞誉,让人深刻体味到穿越荆棘的朴实平静,理解何谓“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星宇阁崛起

    星宇阁崛起

    一个系统,给了易星辰最基本的帮助,但是当易星辰明白,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能成为强者。于是他拒绝了系统更多的帮助,确把世界当做游戏一样经营了起来。“不管世界真不真实,我就要玩的开心,我建城,爆兵,招小弟,刷怪爆晶核,我发展高科技,研究魔法与异能,我造这造那,我造造造………”看主角如何逍遥末世,如何祸害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