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900000003

第3章 孔子以前的宗教传统(2)

但是,是否重视对神的祭祀,也是德行的重要方面。所以就在《多士》篇中,紧接着“明德”之后,就是“恤祀”。恤祀,在儒教中,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德行。儒教一方面反对不修德行,仅仅依靠频繁祭祀和祭品丰盛讨好神祇,一面也反对不事祭祀,并且把是否按规定祭祀作为德行的一个重要方面。祭祀次数的多少、祭品的数量,都用礼仪制度规定下来。

因此,“以德配天”既是中国思想史上重大的思想变革,也是在传统宗教内部的变革。其实际内容,就是把德行,而不仅仅是把祭品的丰盛作为讨好神祇的条件。

《尚书》中《召诰》、《无逸》等篇,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召诰》篇中,老臣召公反复叮咛年幼的周成王说: 皇天上帝,改了他的长子大殷国君的命,您现在接受了这个天命,一定要谨慎小心,要高度重视德行的修养,假如您不修养德行,就会丢掉天命。您一定要非常注意德行修养,祈求上帝永远保持对您的任命。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无逸》篇中,周公反复叮咛成王,一定不要贪图享乐。一定要知道耕种的艰难,要关心百姓的疾苦。殷朝的先王,是非常勤奋的,但是后来的殷王,就贪图享乐,不知耕种的艰难,不关心百姓的疾苦,所以他们都非常短寿。他告诫成王可千万不要像他们那样喝酒享乐: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初其他文献中,也都充满了类似的告诫。因此,说周人重视以德行求得上帝的佑护,是正确的。

学界一般认为,商代是个宗教气氛浓重的时代,那时的人们特别重视祭祀。几乎是无日不祭,无事不祭。并且祭祀规模宏大,祭品的数量众多。至于德行,则未见他们有何表现。所以,重视德行,是周人鉴于商代的失败而提出的新思想。商周之际,就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然而,这个结论可能是片面的。

“商代宗教气氛浓重”的结论,得自甲骨文。而甲骨文乃是祭祀活动的记录,而不是记录商代一般社会生活的文字。从记录祭祀的文字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主要是商代的宗教生活。把商代的宗教生活当做他们社会生活的全部或者主要部分,自然会得出当时宗教气氛浓重的结论。

据《尚书·多士》,商代也是“有册有典”的。也就是说,商代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其他用于记事的材料记载着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内容。《多士》篇的记载,很难说是后人的向壁虚造。据研究书写材料的学者的判断,“简牍可能在商代就已有了,经西周到春秋、战国时已经盛行”。但是这些简牍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商代祭祀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内容,或者只能通过祭祀的文字去寻觅当时其他社会生活内容的只鳞片爪。这是直接导致我们的片面性的因素。

商代是否“有册有典”,是否有“简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商代的社会生活还有祭祀之外的内容,当不会有错。而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即使在最原始的民族中,他们的生活,也不都是宗教或巫术。在知识和力量都能达到的领域,他们过的也是一种理性的或者说是世俗的生活。商代自然也是如此。要估计商代宗教活动在全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我们至少对他们的世俗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才行。

反之,对于周代,由于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我们又过分夸大了当时理性的一面。我们常常根据某些思想家的理论著作,把其中的宗教内容仅仅看做过去的残余,并且推而广之,认为当时人们的看法都是如此。于是在商、周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然而实际上,这种反差往往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据《尚书》记载,重视德行,在古代已经有了一个悠久的传统。《尚书·尧典》中,当尧要让出帝位的时候,诸侯们说:“否德忝帝位。”即他们认为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居于帝位。当尧要把帝位让给舜的时候,“舜让有德”,也是认为自己德行不够。在《皋陶谟》中,皋陶说:“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并且说:“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也认为上帝是喜欢有德者,而惩罚有罪者。因此,要取得上帝的信任,只有依靠德行。《甘誓》中,指责“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不论“五行”是什么,这里都是一个德行问题。《盘庚》篇中,盘庚说“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要求臣子们“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这些文献,很难说都是后儒的伪造。

因此,我们可以说,绝地天通之后,中国古代宗教曾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就教义来说,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在讨好神祇的方式上,由重视物质祭品转变到重视个人的德行。

这个转变何时开始?它经过了怎样复杂的过程?今天我们都已无从知晓。但这个转变到周朝初年就已经大体完成,则有文献可查。因此,《尚书》中周初的那些文献,当是这个转变过程的终点,而不是这个转变过程的始点。而在这个转变中,商朝灭亡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自然是促成这个转变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促进周初的思想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更加自觉地把天人关系,也就是一般宗教中神与人的关系,奠定在德行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把以德配天的思想发展成熟。

在以德配天思想成熟的同时,传统宗教礼仪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依孔子所说,三代都有自己的礼仪制度,但周代礼仪更臻于完善: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一般认为,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周公制定的: 《礼记·明堂位》载: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周公制礼的内容,从《汉书·郊祀志》的论述可见一斑: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

《汉书》在《郊祀志》外,单设有《礼乐志》。然而《汉书》没在《礼乐志》中谈周公制礼作乐事,而在《郊祀志》中谈制礼作乐,这就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周公制礼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礼。《礼记·祭统》道: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礼,是治理国家的最主要的工具。它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体制化表现,也是对现实等级尊卑关系的整饬和规定。这些规定,最鲜明也最集中地表现在祭祀的过程之中。在祭祀过程中,现实的等级尊卑关系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可以看见,甚至可以摸着,从而使人无比鲜明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这是古人把礼作为最重要的治国工具的原因,也是祭礼得到特别重视的原因。

这样,所谓制礼,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定祭礼。而周公制礼,就不仅是社会意义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传统宗教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据孔子所说,周公制礼不是一种宗教上的革新,而是对以往的改进和完善。因此,这次制礼和“以德配天”思想的强调,不是传统宗教改革的开始,而是传统宗教长期发展过程的完善和成熟。而成熟了的传统宗教,为以后的儒教准备了可行的蓝本,它的基本原则,成为儒教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可以把它称为儒教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本书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人类文明变化和进步的基本规律,指出变化和进步是宗教的基本特征,对宗教极端主义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着重介绍了新疆伊斯兰教演进的历史过程,批判分析了近年来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制造恐怖活动的根源及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及民族和谐造成的消极影响。本书有助于读者真切认识宗教极端势力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目的,进而推进新疆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护灵人之人世浮华

    护灵人之人世浮华

    异世界男主追逐梦想,在光怪陆离的灵气大陆感受时间冷暖,体味人间真情……
  • 幸福敲错门(全本)

    幸福敲错门(全本)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是谁说了白头偕老,共赴末世,许是夸口倾颜。是谁应了路远马亡,各安天涯,终是情深缘浅。在婚姻这场战争中,林落轻易就失了阵地。当那个高傲的女子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知道自己终是毫无反击的余地了。她以为自己从此再也不会爱了,谁知却遇到了记忆中的葵花少年。因为一个偶然的碰撞,他将她从尴尬的境地带走,他细心地呵护她受伤的每一寸肌肤。她的心因为他的一个小举动而柔软下来,一夜的放纵却成了一世的纠缠。他是她不该亲近的人,可是她还是忍受着良心的强大谴责毅然和他在一起。她不是他的天使,亦不是伟大的治愈师。她不过是一个不甘心的蝴蝶,竭尽全力地想飞到沧海的彼岸。去看看那里,会不会有那个他?【冉把前面几个章节修改了一下,个人感觉修改后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冉!】群号:111233127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新文《因为爱情》,希望大家继续支持!http://m.pgsk.com/a/286870/
  • 大唐咸鱼

    大唐咸鱼

    来到武德八年的大唐,成了一个瘦弱孤儿。本来厌倦了忙忙碌碌,只想安静的做一个享受生活的咸鱼,无奈这也是要有资本的。好在有神奇的空间在手,实现财务自由,迎娶黑富美都不再是问题,带领族人实现人生价值,快意恩仇才是最终目标。让有恩于我的都过上好日子,让和我有仇的都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我,慎独,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已有三本完本作品《植掌大唐》《放牧大唐》《石头牧场》,坑品绝对有保证,觉得新书太瘦的欢迎先宰老书。欢迎来读者群:鲈鱼书友群,116088641,作者君一直都在的O(∩_∩)O~
  • 六十种曲赠书记

    六十种曲赠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武尊

    太极武尊

    寒逸辰,一个将神界搅动起无数风云,造下无尽杀孽的人本应名动一方,却意外陨落。因佩剑通灵而得以保留一丝魂魄转世重生,谁知,转世后的身体居然天生经脉定型无法修炼,且识海中也莫名多出一个奇怪的灵魂。且看重生归来的寒逸辰如何逆天修行,逆夺造化,为爱荡八荒!
  • 深情共期霜

    深情共期霜

    “霍承辉,你没资格说爱。”冷淡风女主VS腹黑苦情男主慕亚熙刚开始觉得他是她的曙光,可后来发现是深渊万丈。赔了身,赔了心,而那个人依旧不为所动,仿佛折磨她是这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了。他的温柔体贴从来都是假象,他的不择手段逐渐欲盖弥彰。“霍承辉,我欠你吗?”“这是你自找的。”不过是错误,不过是报复,这一场风花雪月的阴谋算计,她体验够了,该换他了。
  • 倾风

    倾风

    谁不知天下第二的叶家有件趣事。明明兄长妹妹皆是卡尔大陆上数的上名号的天才,偏偏夹在中间的叶倾风是个举世闻名的废物。而且还是个万万不能欺负的废物,原因如下:叶倾天:“我弟弟再废也有爷照顾,关你们啥事?”叶倾云:“我二哥是废物?你们想不想变得比他更废?”叶倾风默默探头:“他们本来就比小爷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