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04

第4章 礼仪概述(3)

其实我们知道,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人们的地位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社会经验不同,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实际上,有时人与人之间出了问题,其根源往往在于彼此看问题的视角互不相同。比如:

有个别北方同志到上海去,吃我们上海饭就有点不爽。

“哎呀,你们上海人太抠门,就弄那么一个小碗,吃不饱。”

我说:“我们主要是吃菜,而且讲究吃菜吃味道,你稍稍来一点,做得精致点吃两口,不够吃,还想,耐人寻味。你一下放一盆,半天吃不完,浪费不说,而且比较糙。”

当然我这个话说得也不对,别人拿盆装也有拿盆装的道理。国内有的地方就有吃盆菜之习。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与人站的位置不同,你很难说谁对谁错。我这儿讲了个角度,“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时你很难说谁对谁错。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他在待人接物中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接受别人。

从交际礼仪的角度来讲,具体上你要接受三个要点:

第一,接受交往对象。在公司里面,跟客户打交道,在服务岗位上,售货员为顾客服务,老师跟学生讲课,就得接受别人。比如我在学校当老师,一个有教养的人,要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那才是教师的美德。我就不能说学生笨,如果学生什么都懂还要你干吗?

所以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要学会接受别人,accept。首先,要接受的交往对象,这往往是不可以选择的。

第二,接受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我曾经讲过,礼仪是讲尊重,什么是尊重?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他是见多识广的。见多识广的人就比较容人,少见多怪的人就比较不容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他的风俗习惯就是他的选择,礼出于俗,俗化为礼。习俗实际上是文化的一种沉淀,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比如我小时候在陕西生活过很长时间,陕西人有个习惯,陕西几大怪,比如其中有一怪——“椅子不坐蹲起来”,你很难说他这个做法是对还是错。比如开个玩笑:

我教过一名陕西学生。他大学毕业之后到外事系统工作,后来派到法国去,20世纪80年代末期走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回国来探亲,他跟我说:“老师,我到了巴黎之后就病了。”

“你怎么会有病?外事系统把你派出去之前还不把你身体好好检查检查?”

“我也不知道我是啥病,但我到那儿之后我就觉得我病了,我到医院去看了好几次也查不出啥病,我难受得很。”

“到底啥病?”

“后来我才想透了,我吃西餐不灵。以前我给你当学生的时候我不敢说,你经常带着我到外国人那儿去跟外国人活动交往,让我去见世面,吃西餐,我跟你说实话老师,我从来没吃饱过。我是不敢跟你说的,你是好心,我现在大嘴巴我跟你说说,吃的东西半生不熟,跟喂鸡似的,我从来没吃饱过。那个点着红红的蜡烛,铺着白白的台布,拿着银制的刀叉。还得拿个刀叉吃,我觉得吃西餐拿着筷子吃最爽了。我拿刀叉我不会切,说实话,我想来想去,我知道我想吃啥了,我想吃我老家的棒棒(biangbiang,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这个字,一般用“棒棒”二字代替)面了。”

西餐里有一条礼仪,吃东西不能发出声音。西方人说得很难听,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陕西人有个叫油泼辣子棒棒面,宽宽的,吃起来吧唧吧唧,巨响。所以二者就各不相同了,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有一天,一个同志跟我说:“外国人说吃东西响是猪的标志,那我就是响,你爱听听,不爱听拉倒。”

我说:“那你不懂,这个礼仪,尤其国际礼仪,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规则。说大点它就是个交通规则,到国际社会你去跟别人打交道就跟开车上路一样,路上你就得遵守交规,当然在你们就没必要讲交规,你把你们家鸡轧死了没事,但是你到国际社会上你乱来就不行。”

因此,国际交往中必须自觉做到:入国而问境,入乡而随俗。

那小伙子接着跟我说:“我想来想去我想吃棒棒面了,但没办法,我吃不到。后来我想了想我难受得很,我豁出去了,有一个礼拜天我跑到唐人街,买了个锅,买了一扎挂面。在那儿难度也很大了,国外没韭菜,想吃点什么韭菜之类的也没有,我就买点肉,买点面,回来我自己做,买挂面我自己煮。我煮了一大锅,把门一关,我端着锅吃,吧唧吧唧,我吃了半天还没找着感觉,我觉得还是少了个程序。”

我说:“少个啥程序呢?”

他说:“我吃了一半才想起来,我得蹲着。”

陕西关中地区有一个习惯叫“椅子不坐蹲起来”。陕西老百姓有个土话,叫做“圪蹴着”,这句话我会说,但是这个字我都不会写。

他说:“我得圪蹴着,反正没有外人,我把椅子拉过来,我把鞋一脱,我往上一蹲,我端着锅,我一吃,吧吧吧,我的病好了。”

因此,实际上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人爱吃咸的,你让他吃甜的就不行,有人爱吃甜的你让他吃咸的也不行。从风俗习惯来看,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那天,来了个美国朋友,那个美国朋友跟我说:“谁谁谁这个人不太好。”

我说:“为什么不太好?”

他说:“他非让我吃狗肉。”

大家知道,欧美人是不吃狗肉的,我们那个同志劝他:“吃吧,反正没有外人,我保证不举报你。吃吧,这个吃了以后好啊……”

还讲了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好处。

这样就有强人所难之嫌。所以要接受别人,除了接受这个人本身之外,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他的风俗习惯。不用说外人,夫妻之间不接受对方都不行。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把优点拿给别人看,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归英雄本色。所以一个人——他的家人也好,外人也好,他善待别人的话,一定要容人,做人要宽容,容什么?容别人的风俗习惯。这些是不好改变的,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第三,接受别人的交际礼仪。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讲,就是接受别人的游戏规则。

所以从礼仪习惯这个角度我们讲一句,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你要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注意对人不能吹毛求疵,对人不能过分刻薄,尤其不能拿自己的经验去勉强别人。你不要说勉强别人了,你连你们家老婆孩子,连你们家先生和孩子你都勉强不了。因为,虽然是一家人,但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个性往往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我到西亚某个国家去,参加一个外事活动。一下飞机,对方的外交官过来跟我拥抱,他们那边喜欢拥抱,而且是两次三次的。左边一次右边一次,左边一次右边一次,要两三次。他跟我拥抱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牲口好吗?”

我出过车祸,左边这个耳朵不太好,我没听太清楚,我就告诉他:“Paddon?”

他不是先亲我左边的嘛,从左边移到右边的时候又跟我讲:“牲口好吗?”这次我听见了,我也只好说:“好啊好啊。”

然后到了住处,我问一个使馆熟悉的同志:“你看我今天像牲口吗?”因为那个地方高原反映,我是呼吸有一点不太好,我怀疑我的面孔比较憔悴、苍老。

他说:“你不像,你很精神。”

我说:“那些人为什么问我牲口好吗?”

他说:“我告诉你吧,这个地方是个游牧民族为主的国家,传统习惯问‘牲口好吗’,就跟我们西北西南有些地方,老百姓见了面问‘收成好吗’、‘庄稼好吗’、‘生意好吗’,一个道理。”

第二个A,重视对方。英文单词是:Appreciate。英文好的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欣赏。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他倒也重视别人,但是他重视别人重视什么啊?

找别人毛病。他还比较刻薄,他绝对重视别人,但是找的往往不是对方的优点。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开会,那是6年以前,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志就过来跟我聊天,说:“李教授你贵庚啊?”

我说:“老李今年40整。”

“啊,你很精神啊,你不像40岁的人。”

这个话我特别爱听,因为我老婆经常私下诽谤我老东西,说我显老。男同志到一定年龄就愿意说年轻,小的时候愿意让人们说我们成熟稳重,而到一定年龄之后又愿意让别人说年轻。但是我还是跟这个同志开玩笑,我还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呀现在先别夸我年轻,你夸我年轻我特别高兴,一会儿我老婆会开车来接我,她来的时候,你当着她面夸,今晚上请你吃北京烤鸭。”

本来他夸我年轻我挺高兴,但那老兄只让我高兴30秒,立刻发现我的缺点,而且当众指正。他说:“你精神倒是精神,你年轻倒是年轻,你有个问题,你要改了就好了。”我说:“什么问题?”“你背比较驼。”

他老兄一针见血发现我一个问题。我说实话,我背还不是一般的驼,我这肩膀左边和右边它不但高而且不平,我也知道肩平好看,我没办法。

我跟他说:“老弟,想问你:我的背能直起来的话,我会不直吗?

因为我出过车祸,我这腰直不了了。你让我直起来的话,我很麻烦,别的大部分同志讲课都站着。我就得坐着,为什么?我要是站着,10分钟以上我就头晕,20分钟搞不好我就跌那儿了。我到哪凡讲课你去看,只要时间长过半小时,我肯定是坐着的,这没办法。”

我说了那么半天的意思是:你饶了我让我过去吧,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一种美德对不对?他不,他益将刺勇追穷寇,继续研究我的毛病。他说:“老李,你背比较驼的原因这个我明白了,那也没办法,但是你还有一个问题,你的胳膊比较细。”

那么,他的这个问题是什么?他乐于寻找别人毛病,对别人不宽容。

我们做事做人,去找别人的毛病很容易。自己要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首先就要接受别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基本原则。李教授讲白金法则时讲过一句命题——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你对别人不宽容,别人会对你宽容吗?说实话,我老婆做的饭也好,我老妈做的饭也好,它们都有不好吃的时候,像我们家老太太做饭有个特点,她北方人,河北人,她喜欢比较咸的。我从小在上海长大,上海人比较喜欢吃淡的,有时候喜欢放点糖,我难得回家一次,我老妈都70多岁了,身体不大好,老年人专门给我做个菜你能说不好吃吗?我说实话,我就像拿出吃中药的精神把它吃光。老妈好不容易给你做一顿饭你不吃,她会心寒。

譬如,我们曾经讲过一条礼仪的法则,接过名片一定要看,我曾经讲了,我说接受名片的时候最礼貌的做法不一定是站起来,不一定是两只手,不一定说“谢谢”,因为这个谁都知道。其实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拿到别人的名片是要认真地看的。看是什么意思?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别人的重视。别人好心好意给你你看都不看,合适吗?我有时候就不高兴,比如你把名片给他,他顺手给你扔到一边去了,还有的同志在餐桌上敲。更有甚者,人走了,名片放在那儿,他没拿,你是不是有被抛弃之感。所以接过名片,有教养的人都是一定要看的。看其实还有第二个好处: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看完之后,一般要放在上衣口袋里,毕恭毕敬地认真收藏起来,别扔到一边去,别放到裤子兜里去,尤其别放在裤子后面那个兜里去。所以一个有教养的人,去接受别人,进而言之的一个问题就是重视别人。它是接受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接受别人重视别人的时候你要注意你是欣赏。

可是有同志不善此道,我上次讲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同志来问我一件事,当时我要赶飞机,怕来不及了,我就把名片递给他,我说:“你这样,电话联系吧,来不及了要赶飞机了,飞机不等人。”

我把名片给他了,说实话,别人问我问题是看得起我,所以我给他张名片也是看得起他。没想到那个老兄拿过我的名片说了一句话气得我半死,他告诉我:“哎呀,你还有名片呢?”

搞得我很长时间不爽,我为什么就不像有名片的人呢?好歹咱也是一个教授嘛。后来一个同志劝我,那个同志就比较会说话,说:

“他那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说李教授你不配有名片,他就是不太会说话。他那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李教授,像你这种大有名气的人就不需要名片了。”

我嘴上跟他说:“你一边待着去!”

说是这么说,那时我的心里还是非常愉快的。

谁不愿意自己被别人欣赏!同样是说一句话,你干嘛让别人不高兴呢?我反复讲,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它其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比如,当你和外人打交道时,你要知己知彼,譬如对对方的名字、头衔、单位这种事你要清楚,并要牢记,当然,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从交际礼仪这个角度来讲,有一些事一定要注意了。

有一次,我把一张名片递给一个老兄,我上面写得很清楚,中国人民大学李昆教授,那老兄看了它一眼,也不知道他认真看了没有,因为他随后就说:“同志们,很高兴地向你们介绍清华的高教授。”把我吓一跳,我以为自己后面还有一个老高。而实际上现场当时只有我一个是外人。

你要把我调到清华去也很荣幸,清华跟我们人大一样,都算一流院校,但是你干嘛让我姓高啊?显而易见,要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把别人的名字和头衔搞错了这是失敬于对方。不仅不能够搞错,而且不能写错、不能记错、不能念错。有的时候你可以搞点技巧,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跟我太太去参加一个活动,那边过来一男士他跟我打招呼:

“李教授你好。”

突然想起来了,这个人我见过,但是叫什么名字我给忘了。我要足够有交际经验的话我会这样做:“哎哟,先生你好,非常高兴地见到你,介绍一下,这个是我太太,她叫某某某。”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把我老婆的名字跟他说了一下,他自己就会报了:“哎哟,夫人你好,我叫李军,我是李教授的朋友。”

别人一见到你好心好意的问候:“李教授你好。”你却问对方:

“你是谁?”是不是觉得不太合适?这种表现就是不重视别人。当然记不住对方姓名时也有一些技巧的。比如说我叫李昆,下次您见了我,您把我的名字忘得差不多了,那你叫我李教授,有同志说,姓什么也忘了,那您还可以再次偷工减料,你叫他教授。有同志说,什么都忘了,就觉得认识你,脸熟,但是在哪儿见过忘了。那你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干脆当不认识我,别在那儿贼眉鼠眼议论:“这家伙谁?忘了。”是不是让我听见不大好?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跟我点个头,笑笑,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有一次,我们全家到海口那边度假去,跑到一个万绿园,很大一个公园,在海滨玩得挺高兴。老婆孩子一群人在那儿逛,后面一个女孩子突然高喊:“王教授、王教授。”

我们家小侄儿比较淘气,就马上向我太太举报,说:“有个美女在叫叔叔。”

我还跟他开玩笑,我说:“这儿人多了,教授不是你叔叔一个,继续前进。”

没想到那个女孩子还真是叫我的。她跑过来之后拉着我的手讲:“王教授,你干嘛不理我?”

“抱歉”,我说,“你认错人了,我姓李啊。”

“没错!你姓王。”

她非让我姓王。害得我老婆晚上给我办学习班,让我交代冒名姓王干过什么坏事,影响了我家安定团结。

同类推荐
  • 做人处事全书

    做人处事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哈佛口才课

    哈佛口才课

    哈佛大学有着全世界最为出色的沟通学大师霍莉·威克斯、谈判专家巴泽曼;哈佛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测评、话语艺术测评的分值都远远高出美国其他同类学府的学生。
  • 努力,为做更好的自己

    努力,为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压力山大又不得其法的年轻人的诚意之作,也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生活和职场“干货”,是当下很多年轻人迫切需求的奋斗指南!《坚持那么难,为什么你不选择放弃》《连当下都过不好,又怎能过好未来》《为了诗和远方,你不知道别人有多拼》等热文被众多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大号转载后,阅读量均超过100万,并被选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日思夜读》一书。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心宽是最好的道别

    心宽是最好的道别

    生老病死人人不可避免,而每个人的心态却迥然不同:有人释然、平和,学会了放下和珍惜;有人却忧惧、不安,满怀怨愤和感伤。作为曾经历过病痛折磨、生死考验的人,衍阳法师感同身受,她从自己亲身经历的诸多临终关怀个案中,精心选取20个最具典型性的个案,以出家人的慈悲和大爱情怀告诫世人:只有在生时无惧、宽恕、感恩、珍惜、放下,才能在走时平静、安详、自在。因为,心宽是最好的道别!
热门推荐
  • 许你最好时

    许你最好时

    你是我的荣誉,是我的生命,是我的最好时。你是我的骑士,是我的未来,是我的永远进行时。这是一个老牛吃嫩草的故事,电竞圈风评最差女解说和联盟第一射手的爱情故事!
  • 快穿男主,你命里缺我

    快穿男主,你命里缺我

    “简欣然,魂体契合度89,级别极品,极其适合在虚拟器中完成任务。”“你原身已亡,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和我缔结契约。”一道机械的声音自缥缈而来,简欣然睁眼四周一片虚无,约莫着或许是什么天堂之类的。“你是谁?”“你只有愿意和不愿意两个选择,是你不愿意,你将于顷刻之间彻底消失于这世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断弦诀

    断弦诀

    她是太后身边温言淳善的宫女,谨慎却也活泼,如同重重碧影中宛然盛开的白荷。他是身处宫乱与阴谋中的王爷,怯懦却也真诚,如同昏昏暗色中灿然流下的光明。她与他意外的相遇,相伴相知,一路守护,一路救赎。他一步一步地看着自己逐渐信任她,心疼她,深爱她。她也一步一步地看着自己逐渐理解他,帮助他,眷恋他。他们从微时走到帝国的顶端,他在自己与家国之间挣扎,她在任他与救他之间徘徊。日暮的帝国在风雨中飘摇,多少真情都变得那样脆弱。深陷皇城是他们最大的错误,但是对于这一切,他们注定要背负太多。忽梦当年,旧时月笙箫阑珊,再回还纷乱红尘,更相守吟咏花前,曾许诺后有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至尊帝龙

    都市至尊帝龙

    (新书:来自疯人院的男人)少年叶枫,觉醒“至尊帝龙”血脉,纵横都市,睥睨天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超神学院之彦伦

    超神学院之彦伦

    我叫葛小伦,是一个屌丝,直到我被两个黑衣人坑进了一个什么破学校。他们说要给我神力!还给我取了个吊炸天的名字……银河之力……直到我遇见了她,我才知道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群号:648067997有兴趣的加一下呗
  • 错位的百万人生

    错位的百万人生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姑娘,在同一天晚上经历了不一样的意外,醒后两人发现灵魂已经互换,相互占据着对方的身体...
  • 极药帝尊

    极药帝尊

    三年一剑,今可有试剑石?心有猛虎,明仍存风流言?
  •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再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主要收录了徐志摩所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文化名人的文章。《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内容涉及名人的家世、个性、经历、爱好、情爱、治学以及一与徐志摩的交往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中外思想文化界真诚交流的生动情景,同时也为了解徐志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名人群落”提供了多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