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25

第25章 问答方面的礼仪(2)

在阐释何谓“主动发问”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两个社交案例:

案例一:有位客人登门拜访你,按惯例,你客气而礼貌地招呼了他,然后一连串让座、倒茶、递烟……然而这之后该做些什么,作为主人的你却不知道,显得手足无措,气氛陡然尴尬起来。

案例二:你是一位文静内秀的小姐,经人介绍与潇洒英俊的某男士相见。你努力想改变笨嘴拙舌的自我形象,希望给对方留下姣美可爱的印象,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那男士问一句,你答一句,连问答问题的雷池你都未能越过半步。你虽为现代女性,却没有现代女性应具备的大方善言,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木讷者常见的言语行为特征是:绝少主动向别人提问,而是别人问一句自己答一句。在某些情景下,这种言语行为交际效果极妙,但更多情况下这种言语行为效果不佳,如案例二中的“你”。要改变此,怎么办?我想,“你”不妨“主动发问”。案例一中的“你”虽不一定就是位木讷者,但很显然社交经验不足。此时“你”也不妨来个“主动发问”:它既是一种语言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方法,即主动向对方提出问题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

如案例一中的“你”让座、倒茶、递烟之后,不妨主动问对方:“老张,最近你到吉林市去了,都说‘吉林雾凇冰雪节’好,你见识过了,现在让我饱饱耳福怎么样?”“老李,近来忙些什么呀?”等等,对方一听,有话可说,气氛就一定不会尴尬了。

比如案例二中的“你”,一味地答,有点被动,给人的印象是个不会善谈的人。“你”何不主动出击,问问他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这样既化被动为主动,可更多地了解对方,又可调节气氛,给对方的印象可能会很好,何乐而不为?

主动发问法的特征在于“主动”和“发问”。因此运用主动发问法,首先要克服自卑感、羞涩感,克服社交恐惧症(假如这些社交病你有的话)。要想改变此种不良的社交行为,主要应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被那些不必要的顾虑所左右,大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经经风雨,见见世面,如此这般,社交胆量定会增大,恐惧症也就会逐渐消失,你也才会有勇气、有胆量向对方主动提问。

运用主动发问法,大致说来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礼貌原则

向对方发问时,在语气、用词等方面要文明礼貌,多用尊称、“请”

之类礼貌词语。那种“牛皋式的问话”。比如,“喂,到张庄怎么走?”

“戴黄帽子的,票买了吗?”之类就显得缺乏礼貌。再则,盘向式、审查式和连珠式提问也显得不太礼貌。

2.得体原则

提问时自己应有角色意识,应看清场合,分清对象,适合对方心理。所谓有角色意识,也就是提问者按照语言群体所规定的语言行为模式来支配自己的语言行为,自己是什么社会角色,就表现什么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提问应合乎自己的角色规范。曾有一位中学生问语言界泰斗叶圣陶老先生:“请问您今年几岁了?”这种提问虽用了礼貌词语,但很不得体,原因就是不符合中学生这种角色,倒像是大人问小孩了。

此种场合可以向对方提这个问题,彼种场合这种提问可能不合适。所提问题还应适合对方的身份、年龄、文化素养、性格、心理等。

3.控他原则

控他原则是指通过主动发问控制交谈气氛和控制对方,或巧妙地得己之所需,或巧妙地摆脱他控,变不利为有利。如审查式提问一般情况下使用会显得不太礼貌,但审讯时使用就很恰当,因为它便于营造一种紧张气氛,给被审讯者造成心理压力。

主动发问,功能多样、形式多变。为了更好地交际,朋友,请学会“主动发问”。

回答之中见功夫

回答是针对提问而言的,但是回答是一种比提问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交谈方式。由于回答的一方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因此,回答就有两个不同于提问的特点:一是随意性,由于需要回答的问题常常是事先不知道的,回答者很难对自己的发言事先做好系统地、周密地准备,因此,回答时的语言运用要求迅速、准确,恰到好处;一是灵活性,由于回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回答的方式是由提问的问题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决定了人的不同的主观态度和回答方式,因此,回答时的语言运用要求有的放矢,灵活多变。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故意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笑了笑,大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击美军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谁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那记者听后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成功的回答,是建立在善于听话,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对方谈话的中心意思,并能迅速判断出对方说话动机及言外之意的基础上的。

成功的应答,也应是个人学识、修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从一个人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1.妙答见风趣

作家陆文夫所写的小说不乏幽默风趣。在现实生活中,陆文夫也是个诙谐风趣的人。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位西方人在陆文夫发言时间道:“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清了清嗓子回答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说到这,听众席里马上发出会意的笑声。

2.妙答见机智

有一次达尔文被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女士带着戏谑的口吻向他提出疑问:“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达尔文说:“是的。”那女士又问:“那么我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那当然!”达尔文白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不过,你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回答的三种技巧

回答的方式技巧很多,我们介绍以下几种:

1.针对性回答

有时,问题的字面意思和问话人的本意不是一回事,我们回答时,就不仅要注意问话的表面意义是什么,更要认清提问人的动机、态度、前提是什么,使回答具有针对性。

一次,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美国金融家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想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萧伯纳答道。金融家又问:“那么,您在想什么呢?”萧伯纳说:“我想的是你。”顿时,企图戏弄萧伯纳的金融家脸上呈现出一片窘态,萧伯纳绝妙的回答给了动机不纯的金融家一个有力地反击。

有的提问是由一种心理需要所驱使,回答时就应了解这种心理。

例如,顾客问:“这菜什么价?”答“二元一斤”就不如答“老价,二元一斤”。因为顾客的心理动机是看价贵不贵,涨没涨,然后决定买不买,后一种回答就是针对这种心理动机而回答的。顾客当然满意。

有的问话里言外有意,回答也要针锋相对。一次,一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而中国人为什么要低着头走路呢?”周总理笑了笑说:“这不奇怪嘛,走下坡路的自然总是仰着头,走上坡路的自然要低着头。”

2.艺术性回答

这里所说的艺术性包括避答、错答、断答、诡答。

(1)避答,这种方式用于对付那些冒昧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宜回答,但对方已经把问题提到面前了,保持沉默显然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

“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问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2)错答,是一种机警的口语表达技巧,既可用于严肃的口语交际场合,也可以用于风趣的日常口语交际场合。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正面回答问话,也不反唇相讥,而是用话岔开问话人所问的问题,做出与问话意见错位的回答。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美丽的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从她的装扮来看,她一定出身豪门。

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献殷勤,“这儿有人坐吗?”他低声问。

“到阿芙达旅馆去?”她大声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没有其他人坐吗?”

“你说今夜就去?”她尖声叫,表现得比刚才更激动。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这位青年男子。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上去了。

以上例子,是很典型的错答,是用来排斥对方和躲闪真实意思的交际手段,用得很成功。

运用错答的语言技巧,一是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二是使对方明白,既是回答又不是回答,潜在语是不欢迎对方的问话;三是有时要利用问话的含混意思,答话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对方也无法责怪。

(3)断答,就是截断对方的问话,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做出错答的口语交际技巧。它与错答相同之点是答与问都存在人为的错位,即答非所闻;它们的不同点是错答是在听完话之后做的回答,断答是没有听完问话抢着进行回答。为什么不等对方问清楚,就要抢先回答?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等对方把问话全说出,就会泄露出某种秘密,难以收拾;二是待听全问话再回答,就会比较被动,不好应付。因此,考虑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思路回答,一可以转移其他听众注意力,二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

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男方急于要向女方表白心意,女方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出现了下面的断答。男青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女青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公关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欢公共关系学,以后咱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

男青年:你有没有……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青年:……这位女青年三次断答,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不再问了,这比让男青年直接问出来,女青年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要好得多。

(4)诡答,是与诡辩连在一起的回答。诡,怪的意思,诡答,即一种很奇怪的回答。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能、不宜或不必照直回答时急中生智,用诡答技巧,做出反常的回答,既增添了谈话的情趣,又应付了难题。

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纪晓岚在宫中当侍读学士时,要伴皇帝读书。一天,天色已亮,而乾隆皇帝还没来,纪晓岚就对同僚说:“老头子还没来?”恰巧乾隆皇帝跨门而入,听到他的话,就愠愠地责问:“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纪晓岚急中生智,跪下道:“皇上万寿无疆叫做‘老’;皇上乃国家元首,顶天立地叫做‘头’;皇上系真龙天子,叫做‘子’。”于是龙颜大悦。

“老头子”本来是一种对老年人不尊敬的称呼。面对乾隆的责难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纪晓岚采用文字拆合法来偷换概念,居然把“老头子”变成了对皇帝的敬称。试想,如果纪晓岚不是运用“诡辩”

来应付这样难题,怎么能避免一场杀身之祸呢?

3.智慧性回答

智慧性回答包括否定预设回答和认清语义诱导回答两种。

(1)否定预设回答。预设是语句中隐含着使语句可理解、有意义的先决条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先决条件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如“鲁迅先生是哪一年去世的?”这个问话包含有预设:鲁迅先生已经去世。预设有真假之别,符合实际的预设是真预设,反之,就是假预设。

就问话而言,其预设的真假关系到对问话的不同回答。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古希腊诡辩学派时曾讲过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位诡辩学派的哲学家问梅内德谟:“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的父亲了?”这位哲学家提此问题的目的是要迫使从未打过自己父亲的哲学家陷入困境,因为无论梅内德谟做出“停止了”或“没有停止”的回答,其结果都是承认自己打过父亲的虚假的预设。可见,利用虚假预设可以设置语言陷阱。有些智力测试题提问陷阱的设置也是如此。

例如,1992年1月3日中央电视台《天地之间》节目中“乐百氏智慧迷宫”里有道智力测试题为:

“秦始皇为什么不爱吃胡萝卜?”选手们都答不上来。

此问预设了“秦朝时有胡萝卜”、“秦始皇吃过胡萝卜”这两点,将思考点定在“为什么不爱”,其实秦朝时还没有胡萝卜。

应是:秦朝还没胡萝卜,秦始皇当然说不上爱吃胡萝卜了。

(2)认清语义诱导回答。人们理解语言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语义联想。如,由“春天”会想到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从“冬天”又会想到寒风凛冽,白雪皑皑;见“晚霞”能想到色彩的绚丽;看“群山”就能想到山势的起伏……既然普遍存在着语义联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语义联想来设置陷阱,诱导目标进入思维定势的困境。

例如,在一个没有星星、看不见月亮的时候,有一个盲人身着黑衣,步行在公路上。在他的后方,一辆坏了车前灯的汽车奔驰而来,奇怪的是,司机在未按喇叭的情况下,却安全地将车停在了盲人的身后。这是怎么回事呢?

见到“星星”或“月亮”这些词语,我们一般都会联想到晚上。现在出现了“星星”、“月亮”、“黑”、“灯”等字眼,我们就很容易与“黑夜”联系起来了,而这正是本题的陷阱。它通过这些词语诱导你的思维走向“黑夜”,那样的话,你就会水尽山穷,百思亦难得其解了。

答案应是:这是白天,毫不奇怪。

语言诱导这种陷阱在智力测试提问中可以说随处可见,知道这种陷阱的特征,像下例中的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得难解难分时,一个小孩跑来,着急地向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的儿子。”

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答案应是:公安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俩人其中一个是她的父亲,即小孩的外公;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父亲。

同类推荐
  • 玩转九型玩转人

    玩转九型玩转人

    九型人格说到底只是一种工具,是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及他人的工具,是帮助我们释放自己潜能的工具,是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和谐交往的工具。我不敢奢望每位朋友都可以凭借此书找到生命花园里的那座宝藏而获得完美人生,只是真诚地希望朋友们能运用它获得更多幸福。
  •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男人的魅力是什么?是优雅的谈吐,是健康的体魄,是聪明的头脑,是迷人的气质,是得体的衣着,是充实的生活。气质天成,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但是魅力确实可以自己营造而来。学会自我打扮,培养迷人风度,充实自我,形成超人的睿智。这一切会使你成为一个气质高贵的男人。气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它是一个人内在的外显。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当下的修行:要经得起诱惑

    当下的修行:要经得起诱惑

    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而事实上,这些诱惑的根源实际上来自人们的追求,来自人们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欲望。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只有戒掉浮躁、看穿名利、正确取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抵挡得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拥有长远的幸福和成功。
  • 培养美丽善良的女孩故事(全集)

    培养美丽善良的女孩故事(全集)

    女孩的善心是真诚、友好和仁爱地对待别人的基础,是克服自私自利和残忍行为的“解毒剂”。我们整个社会都要让女孩懂得这个社会是对等的社会,只有对他人有善心,才会使自己在遭受苦难时赢得他人的善举。在我们编著的这本故事集里面有至爱亲情,有深厚的友谊,有生命的点滴感悟等许许多多故事。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是那么坚强而执著。本书的故事能让你体味温暖的亲情,犹如受伤后避风靠岸的港湾;能让你感受命运的坎坷,却又像是幸运女神处处在垂青。
热门推荐
  • 宠妻入骨:陆少,太缠人

    宠妻入骨:陆少,太缠人

    在陆明安眼里,莫言就跟一朵小白莲似的,浑身上下都透着干净纯洁的气息,他不想自己太过黑暗的人生将她染成黑色,她甘愿往下跳,他千方百计的躲。后来嘛,她拼命的想逃离,却被他一次又一次的拖了回去。陆明安后半辈子唯一的目标:绝不许她一个人脱坑。
  • 这校草真帅

    这校草真帅

    【全文完】一言不合就欺负她,他是全天下最混蛋的恶魔校草。
  • 无心女帝君

    无心女帝君

    容貌被毁、天资被夺,本是天之骄女的她,如今竟以乞讨为生。没有人愿意施舍善意给丑陋、肮脏、废物的她,如果不是一口怨气难以咽下,她怕是早就撒手人间了。仿若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她,泪早已流干、心早已死去。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枚无缺魂种从天而降,给予了她生的希望。自此,她便开始了在找回本心后,又丧失本心的黑化之路。无情、无心将会是她的代名词。她,便是无心女帝。
  • 君向心笙

    君向心笙

    蒋琛不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可也是一个逗比的少年,在弥合大陆上,没有人可以杀死他,因为他们的魔法,永远打不透一个玻璃般的心。
  • 史上最强创造

    史上最强创造

    本来就只想养养鱼、种种树、喂喂牛,过悠闲的养老生活,奈何钟嵘发现养殖的生物突变了。“您成功培育出裂炎金狮,经验+200”“您成功培育出黑金缠藤,经验+300”“您投放到秦岭的黝狂猩被人猎杀,获得力量+1,身体强度+1”钟嵘看着自己培育、饲养的各种生物慢慢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欣喜不已,不由感叹:“地球终于有救了!”书名本来为《越走越偏的养殖大户》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等不到的阳光

    等不到的阳光

    世界不知何时变得此番腐败流言蜚语不知何时变成了最伤人的利器所有人都从光明中来却在最后归入黑暗而我我倾其所有也没有再见过阳光
  • 两个人的歌

    两个人的歌

    听说你还在等着我,可是却不知道你还会不会等我。新书云起(妖娆女帝:帝君,狠会宠…………
  • 红楼戏梦之黛玉

    红楼戏梦之黛玉

    孟恬儿,今年23岁,是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平时酷爱看《红楼梦》,喜欢里面的诗词,常常为林黛玉的命运落泪。虽不是国色天香,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那种。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这要归功与她亲爱的妈妈,从小就逼着她参加各种补习班。一头乌黑顺直的长发,一袭白色的连衣裙,也有一丝大家闺秀的味道。追求恬儿的男生也不少,可她喜欢上了科技大学一个叫林宝玉的男孩儿。这个宝玉还真是个被长辈宠坏的小白脸,身边的花花草草不在……
  • 送人归觐河中

    送人归觐河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兽之君临天灾

    魔兽之君临天灾

    有时候,走过的路一旦踏上就再也不能停下。在凛冽的冰封王座陨落的王者,因为某些原因重来一次,他震惊,也因此惊慌不安。那一幕的场景刻骨铭心。他并不想再次落得那般田地。这一年,巫妖王耐奥祖力量丧失,不死族动乱。他踏上了去往冰封王座的路程,再次坐上那孤独的王座。他依然会面对很多的敌人,联盟、部落、燃烧军团、上古之神,但他无所畏惧。赌上阿尔萨斯?米奈希尔名字的荣耀,我会君临整个天灾,甚至艾泽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