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500000009

第9章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里说的三界,可不是人鬼神三界,而是指世上存在的各种界限。约定俗成的种种“界限”亦可视为“心牢”。当人的心念被框定在世俗之矩中,便会觉得前路险隘,不知道该如何解脱了。其实出路只在一念之间,只要你敢于换个角度思考,便会跳出三界之外,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法门。

1.糖

一个小孩在一处平静地玩,这时来了一位禅师,给了小孩一块糖,于是,小孩非常高兴。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问小孩要回了糖,小孩便伤心地哭了很久。

禅师想:这小孩没糖时很平静,平白无故得到糖时很高兴,等到糖又被要回时,便极度的伤心。那失去糖后,应与没得到糖时一样呀,又有什么伤心的呢!

佛心妙语

生活中也许让我们伤心的事很多,让我们懊悔的事也很多。但是转过头来想一想,也许这个东西,就像这颗糖一样,原本就不属于自己。既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丢了,丢的是非己之物,那又有什么可难过悲伤的呢?

2.时间

一个深切渴望能够早日得悟正道的和尚,发誓要到深山中苦修,希望借着山川的空灵之气,洗净自己的心境。

一天,和尚在山林中行走,边走边苦思一个经书上解不开的难题。突然他闻到了一股腥味,猛一抬头,前面的山路上,赫然有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正要扑上前来。

和尚大吃一惊,连忙转身撒腿就跑。情急之下,似乎跑得特别的快。那只老虎在后面远远地追着,和尚愈跑愈快,眼看就可以脱出猛虎的威胁了。

和尚没有想到自己只顾拼命奔跑,丝毫没看清周围的环境。跑着跑着,他竟跑到了一处悬崖上。和尚仍不肯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他快步冲向悬崖边,往下望去,心中想着,悬崖底下若是深涧,自己冒着危险纵身一跳,或许还可以侥幸逃离虎口。

悬崖底下果然是一道极深的山涧,只不过,水中隐隐约约还露出几段枯木似的东西,漂浮在山涧里。和尚仔细看了看,那些“枯木”竟然是一大群鳄鱼。

正当他思索着该如何处置眼前状况的同时,那只猛虎已经追到。它倏地往前一扑,和尚没有退路了,只能往山涧中一跳,手中却紧紧地抓着悬崖边垂下的一条树藤,就这样让自己凌空悬吊在崖边。

和尚希望凭着自己的臂力,或许还可以支持一会儿,等到老虎失去耐心离去,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这时候,悬崖边不知从哪儿冒出一黑一白两只老鼠,竟不约而同地啃食起和尚手握的那道树藤,眼看两只老鼠再啃几下,树藤就要断了,和尚也将落入鳄鱼的口中。

和尚望着那两只老鼠,心中登时醒悟:这两只老鼠岂不象征白天与黑夜,不断地在啃食人们生命的剩余时光,而老虎、鳄鱼,则是自己一直不愿去坦然面对的恐惧。在生命即将结束的这一刻,和尚终于领悟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活在当下。

就在这一瞬间,老虎、鳄鱼、老鼠全都不见了,和尚好端端地站在山林之中,脸上露出了笑容。

佛心妙语

现在明白过来事件的重要性还为时不晚,因为我们还拥有生命。要明白:时间飞逝,如果我们不及时把握,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活在当下。

3.不知为不知

释迦在金卫国的智圆精舍时,有一个愚者站在池边凝望着水面,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就大喊救命。

附近的人闻声赶来,问是怎么回事。

愚者说:“我掉到水里去了!”

“胡说什么,你现在不正好好地站在岸上吗?怎么说掉到水里了?”

“不,真的掉下水了,不信我可以指给你看。”说着愚者走到池边,指着水面说,“看,这不是掉下水了吗?”

众人一看,不禁失笑。而释迦没有笑,他慈祥地对愚者说:“那不是你,是你的影子。人的影子都会映在水面上的。”

愚者听他这么一说,又惊慌失措地嚷起来:“你也掉到水里了,救命呀!”

愚者终于因惊慌过度冲撞而死。

佛心妙语

看来人心中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致命杀手,而愚蠢则是导火索。所谓聪明人,并不是指不知以为知的人,而是指能够以谦虚的态度去正确判断情况,经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处理的人。

4.一石一座佛

一天,陆亘大夫来向南泉禅师求教。陆亘说:“弟子家中有一块大石头,它上面平平的,人既可以坐在上面,又可以睡在上面。我想把它雕刻成一座佛像,可以吗?”

南泉禅师回答说:“可以呀。”

陆亘又问:“真的可以?”

南泉回答:“不可以。”

陆亘糊涂了,于是又去请教云岩禅师。云岩说:“坐则佛,不坐则非佛。”

而洞山禅师听说这件事后则说:“不坐则佛,坐则非佛。”

佛心妙语

只要心中有佛,一块石就是一座佛。总之,无非就是一片佛心,一种观念。观念变,一切皆变。

5.渔王教子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却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就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却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禅师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学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禅师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能力。对于才能来说,没有能力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佛心妙语

现在的家长们教育孩子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乎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不用思考,只要按照家长规划好的照做就可以了。即使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会很快被家长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中国大多数家长教育的误区。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要学习技术,又要培养能力。对于才能而言,技术和能力同等重要。没有教训与没有能力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6.完美的树叶

一位方丈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

一天,方丈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

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方丈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

二徒弟在外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归,他对师父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最后,方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佛心妙语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每个人的完美观念也就不同。但是为了寻求心中最完美的一片树叶,会让你失去许许多多的机会。世间的许多不幸,正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平淡的生活。

7.一语偈

释迦有一个笨弟子名叫周利。此人头脑反应甚为迟钝,因此常被周围的人笑为“蠢蛋”。其实,他是个非常诚实的人,释迦怜惜他,特地叫他到跟前,温言谕令背诵“守口藏意,身不犯罪,如斯而行,必得悟”一节。

他不明白背诵这一节的用意何在,释迦解释给他听:“你的年纪已不小了,能记得这一句的话,就受用不尽。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人的身上被三种恶缠住,即杀生、盗窃、欲邪行。人口也有四种恶,即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此外,意念也有三恶,即贪婪、发怒、狡猾。以上合起来就称为‘十业’,能不断离这十业,必得悟。”

周利听了,随即奉行不辍。不久,一切疑惑、迷惘全告消灭,终于他晋于阿罗汉之列。

佛心妙语

“勤能补拙。”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比别人早起步一些,或者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但是一定要做好它。平庸的做一百件事情,都没有尽心完美地做一件事情更能显出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8.过河

老和尚出了一道难题,想考考小和尚们。

“当你来到一条大河边上,岸边无树可伐为舟,无竹可伐为筏,无桥架于水上,无神龟浮出驮你过河,甚至你也不善泅泳,也不准施展特异功能如飞天遁地,也毫不可以借助外物和异象,比如河床忽然干涸等,如果坚持非得过河不可,你如何过得?”

众人哑然。良久,一小和尚说:“我可以仿效佛祖达摩,一苇渡江,可否?”

老和尚摇头:“达摩是达摩,你是你,不可。”

又有一人说:“我泅入河中,将浑身衣服湿透,然后爬上原岸,背向大河,让人以为我已过河,可否?”

老和尚又摇摇头,无可奈何地公布答案:“往上游走。”

众和尚顿悟。

佛心妙语

深陷尘世太久,我们原本简单的思维已经被复杂化,这习惯性的复杂思维模式会僵化我们的头脑。1+1就是等于2,没有必要担心是不是会有其他意外的答案,把心情放轻松,生活才能快乐。

9.佛理教化

有一次佛陀问弟子:“未曾受过佛理教化的人,会遭遇到快乐或痛苦的感受,也会遇到非苦非乐的感受;受过佛理熏陶的人,也同样会遇到这些感受。如此说来,听过佛理与未听过佛理的人,他们的差别何在呢?”

弟子们回答说:“我们所学习的皆是以佛陀为主,但愿佛陀能够做我们的眼目,给予我们正确的启示。”

佛陀就告诉弟子们说:“未曾受过佛理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万分的悲痛,越来越迷惑,愈来愈恐怖,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后,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觉越来越痛苦。但是,受过佛理熏习的人,若是遇到痛苦的事情,绝对不会只是悲痛,不会自己乱了手脚,所以我说,‘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佛心妙语

我们生了病,肉体上的痛苦,就好像中了第一支箭,倘若我们再自寻烦恼,操心这个,埋怨那个,如此则第二支箭、第三支箭乃至第四支箭、第五支箭就不断地射过来,就会使我们更加的痛苦,使我们的身心更加的混乱,从而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10.和尚不睦

三个和尚来到一座破庙,这座庙看上去已经破败很久了。

和尚甲说:“必是和尚不虔,因此菩萨不灵,所以寺庙荒废了。”

和尚丙说:“必是和尚不勤,因此庙产不修,所以寺庙荒废了。”

和尚丙说:“必是和尚不敬,因此香客不多,所以寺庙荒废了。”

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按照自己的说法去做,看最后谁能成功。

于是和尚甲礼经念佛,和尚乙整理庙务,和尚丙勤出化缘。一年后,原来的庙宇果然恢复了旧观,香火也渐渐地旺盛起来。

和尚甲说:“一定是我礼佛虔诚,所以菩萨显灵。”

和尚乙说:“一定是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

和尚丙说:“一定是我劝世化缘,所以香客众多。”

他们就这样争来争去,不久,庙宇的盛况又消失了。

最后,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庙宇的荒废,缘由就是和尚不睦。

佛心妙语

社会各有分工,人要各司其职。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心。一个企业中,如果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即使是艰难困苦,也能创造奇迹。如果人心不齐,就是如来佛祖,也会无力回天。

11.忙着砍树

年轻的伐木工人第一天砍了十棵树,他的斧头锐利,而且身强力壮、精神奕奕。

第二天,他一样地努力工作,事实上,他觉得他比第一天工作更努力,但是只砍了八棵树。明天,他要早一点开始,所以他提早上床睡觉。

到了第三天,他尽全力地工作,但是只砍了七棵树;又过了一天,数目减少为五棵树。

到了第五天,他只能砍倒三棵树,而且在黄昏之前就觉得精疲力尽。

第六天早上,他正在费力砍树的时候,一个老和尚经过,问他:“你为什么不停下来磨一磨斧头呢?”

他回答:“没时间,我正忙着砍树。”

佛心妙语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要一味埋头赶路,时不时要抬头看看自己行进的方向。方向错了,走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总有某些时候曾经像这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于一个活动,而忘了应该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工作更简单、快速。

12.懒得弯腰

佛祖带着一个小徒弟远行,路上看到一块马蹄铁,徒弟懒得弯腰,而佛祖弯腰将它捡起。

后来佛祖用马蹄铁换的钱买了十颗樱桃,在走过荒野的时候,佛祖掉下一颗樱桃,干渴的小徒弟立刻弯腰捡起吃掉,佛祖又掉下一颗樱桃,小徒弟又弯腰捡起吃掉,这样,小徒弟狼狈地弯了十次腰。

佛祖笑着对小徒弟说:“要是你此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佛心妙语

人生就是这样,该弯腰时得弯腰,要先弯腰再挺直腰板,逞一时之强,只会遭一世之殃!

13.垂钓者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钓鱼,奇怪的是坐在他旁边的人不断有鱼上钩,而他一整天都没钓到一条。他很沮丧。

这时,一个禅师路过这里,看着年轻人烦躁的样子,反而笑了。

年轻人非常惊讶,就问:“你为什么对我笑?”

禅师说:“年轻人,虽然我没钓过鱼,但我知道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鱼,你不但手不动,眼不眨,似乎连心也静得没有跳动,令鱼儿也不知道你的存在,所以鱼才能咬钩。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没有鱼上钩,心情就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走才怪。所以,你怎么能钓到鱼呢?”

佛心妙语

一个人能明确知道自己的短处,胜算才多;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他人背后成功的原因,这就已经在气势上输掉了一半。若此时仍不知检讨,一味灰心丧气,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14.意念便是转机

有两个人从乡下来到城市,几经磨难,终于赚了很多钱。后来年纪大了,就决定回乡下安享晚年。在他们回乡的路上,佛祖装扮成一位白衣老者,手拿一面铜锣,在那里等他们。

他们说:“您在这儿做什么?”

佛祖说:“我是专门帮人敲最后一声铜锣的人。你们两个都只剩下七天的生命,到第七天黄昏的时候,我会拿着铜锣到你们家的门外敲,你们一听到锣声,生命就结束了。”

讲完后,佛祖便消失不见了。

这两个人一听就愣住了:在城市里辛苦了那么多年,赚了这么多钱,要回来享福了,没想到却只剩下七天好活的日子了。

两人各自回家后,第一个人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心想:怎么办?只剩七天可活!他就这样垂头丧气,面如死灰,什么事也不做,只记得那个老人要来敲铜锣。

他一直等,等到第七天的黄昏,整个人已如泄了气的皮球。

终于,那个老人来了,拿着铜锣站在他的门外,“锵”的敲了一声。一听到锣声,他就立刻倒下去,死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等这一声,等到了,也就死了。

第二个人心想:太可惜了!我赚了那么多钱,只剩下七天可活。我自小就离家,从没为家乡做过什么,我应该把这些钱拿出来,分给家乡所有苦难和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了穷苦的人,又铺路又造桥,光是处理这些就让他忙得不得了,哪还记得七天以后的铜锣声。

到了第七天,他才把所有的财产都散光了。村民们都很感谢他,于是就请了铜鼓戏到他家门口来庆祝,场面非常热闹,舞龙舞狮,又放鞭炮,又放烟火。

到了第七天黄昏,佛祖依约出现,在他家门外敲铜锣。他敲了好几声铜锣,可是他根本没听到,佛祖知道再怎么敲也没用,只好走了。

这个人过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来敲锣的事,心里还纳闷:怎么他失约了?

佛心妙语

“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处于心死绝望的时候,那谁都拯救不了他。但是如果他能积极与命运抗争,展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承担眼前的一刻,不再担心以后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铜锣会响,也不必特别去听那一声铜锣的声音。

15.背过河

有一天,两个和尚结伴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去。走到半路,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上没有桥,水并不太深,他们决定涉水而过。

正在这时,一位貌美的妇人也来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冲走。第一个和尚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地送到了对岸。第二个和尚跟在后面也顺利地过了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继续赶路。

又走了好几里路,第二个和尚终于憋不住了,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师兄,我们和尚绝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着那个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一过河就把她放下来了,怎么你走了好几里路,到现在还惦记着她呢!”

佛心妙语

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家已经早放下了,你还惦记着,还怪人家搅乱了你的心智,真是庸人自扰。佛家主张慈悲为怀,只要心中有佛,那么就不要计较帮助人的方式了。

16.珠宝与石头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非常悲观。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求教长老:“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长老总是笑而不答。

一天,长老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要真的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长老报告,长老笑笑,要他明天到玉石市场去卖。在玉石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长老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十倍,更由于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来,把这一切告诉长老,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长老没有回答,望着男孩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佛心妙语

自己把自己看成什么样,别人就会把你看成什么样。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会更瞧不起你。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17.只需要耐心

一次,佛陀经过一片森林,那一天非常炎热,而且是日正当午,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侍者阿难:“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

于是阿难回来告诉佛陀:“那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而不能喝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我知道有一条河离这儿才几里路。”

佛陀说:“不,你还是回到刚才那条小溪去。”

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水那么脏,只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而已。他走了一半路,又跑回来说:“您为什么要坚持?”

佛陀不加解释,语气坚决地说:“你再去。”

阿难只好遵从。

当他再来到那条溪流旁,那溪水就像它原来那么清澈、纯净,泥沙已经流走了。阿难笑了,提着水跳着舞回来,拜在佛陀脚下说:“师父,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佛心妙语

世界万物没有一时不处在变化中的。永恒只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包括幸福和苦难、聚散。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在人世间就会处之坦然。

18.走出沙漠的和尚

在一个村子里,被沙漠围困的村民守着一片绿洲过了几千年。他们总是试图走出去,但总是又回到原地,因此他们认为这片沙漠是走不出去的。

一天,村里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决定出去云游,人们围住他不断地劝说他不要冒险。他们说:

“这片沙漠你是走不出去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出去过。”

可是,云游和尚没有相信他们的话,他默默地出发了。在沙漠里没有方向无疑是死路一条,他白天休息,晚上看北斗星走。有了方向,走出沙漠就成了简单的事情。三天三夜,他终于走出去了。

佛心妙语

固步自封比盲目冲撞更可怕。冲撞也有碰对的机会。但是闭塞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工作中,最大的忌讳是不讲方法,照本宣科。工作缺乏创新,养成了人们思维的惰性,企业自然问题多多,甚至岌岌可危。

19.泥路上的脚印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已日上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子。主持很奇怪,于是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子干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都穿不破一双鞋子,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刚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回答说:“当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里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再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主持的教诲,瞬间开悟了。

佛心妙语

水滴石穿,功夫在脚下。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坦又坚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那些在风雨中走过的人,才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和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心情。

20.虚掩的门

一天,佛陀叮嘱所有徒弟:“谁也不许走进二楼那个虚掩着门的房间。”

在这座寺院里,徒弟们都已经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佛陀的吩咐,谁也不问为什么,谁也不去那个房间。

一年后,寺院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佛陀又向这些人重复了一遍。这时,那个孩子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佛陀看了他一眼,满脸严肃地说:“不为什么。”

回到住处,孩子的脑子里还在不停地闪现着那个神秘的房间,难道有什么重要的武功秘籍存放在那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吩咐?他还是决定去看个究竟。

其他人都劝他不要去,如果让师父知道了,会被逐出师门的。但孩子没有听从。

他来到门前,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用黑笔写着几个大字:把这张纸条给佛陀。

他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佛陀的房间,当他出来时,不但没有被逐出师门,反而被佛陀收为亲传的关门弟子。

后来,佛陀向大家解释说:“我收了这么多的徒弟,你们都很听话,都能按照师父的话去做,这很好。但是你们在学业上也只是照搬师父的教诲,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去创新。”

佛心妙语

第一个吃螃蟹和西红柿的人绝对是不怕死的人。他们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还名垂千古。善于创新,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你总是吃别人嚼过的甘蔗,那你就永远也不知道甘蔗的真正滋味。

21.“无”字取胜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道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风驰电掣,明天呼风唤雨,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没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离他而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法术高强,您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无’怎能胜他呢?”禅师说:“他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佛心妙语

看不见,听不着,不理会,不发怒。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人生的哲理。

22.卖财神

有个商人用石头雕刻了一个财神像,拿到集市上去卖,可是没人理会他。他为了吸引大家,就高声叫卖道:“快来买呀,我这儿有财神要卖,它能给你带来金钱,还能帮你积攒财富,好机会不要错过呀!”

这时,正巧佛陀路过,就走到他面前说:“施主,你所说的如果都是真的,又何必要卖呢?你自己留着不是更好吗?”

“我需要的是即得的利益,而它带给人的却很慢。”商人如是说。

佛心妙语

如果我们都去庙里求佛拜神,那么试想佛神有了困难该去找谁呢?凡事都得靠自己,商人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惠众是假,获利是真哪!

23.前世已试过

老和尚和小和尚云游时,来到了一座大山下。

他们想到山上去,可眼前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小和尚走过来,对师父说他自愿在前面带路,没想到他的善意却被老和尚拒绝了。

老和尚说:“你这个办法在你出世前我就试过了。”

佛心妙语

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毕竟长辈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年轻人常常会自以为是,却总做出让长辈啼笑皆非的事情来。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年轻人的勇气和热情。正因为他们的胆量,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去。

24.大佛转身

传说矗立在佛光山那尊高耸入云的金色大佛竟然当着众多游客的面转动身躯。

消息一经传开,不知感动了多少佛门子弟,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佛光山,亦欲一睹为快,抢着感应佛光的转身。

有两个对佛祖虔诚的夫妇也随人们来到这里,随着日落西山,他们渐渐地失望了,大佛一动也不曾动过,完全不理会众信徒的期盼。

离开山门的时候,太太说:“我想,可能是我们的善根不够,也可能是我们的罪孽深重。要不然,别人怎么能看得见大佛转身,为什么我们就看不见呢?”

先生笑着回答:“大佛之所以转身让那些游客看见,是因为大佛知道他们仍在烦恼的三界中流转,难得来到净地,为了普度他们,才展现神迹,好让他们生起正信,投身慈悲的怀抱。而我们,早就是正信护持的佛门弟子了,如果大佛还转身给我们看,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说的是有点儿道理,不过,亲眼看见或许会更好!”太太仍不死心。

先生指着地上的一群蚂蚁说:“你看,我现在站在这里不动,蚂蚁可以安心地生活。如果我随便移动脚步或扭摆身体,那蚂蚁群立刻就陷入了慌乱之中。换作是大佛,若是它真的应信众要求,三分钟转身一次,五分钟转身一次,那对于居住在这附近的居民而言,时时刻刻感受地震,岂不是太可怕了?真正的大佛转身,应该是转在我们的心里才对,唯有让我们心里的那尊大佛转身,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神迹呀!”

佛心妙语

大佛转身犹如“奇货可居”。要是放在现在,无孔不入的商人大概不会放过这个赚大钱的机会。劝告那些等人恩泽的年轻人,与其期待“大佛转身”的神迹,不如创造自己的事迹,当世界因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你就是世人心目中转身的大佛。

25.温暖的“心愿石”

有个年轻人,想发财想到几乎发疯的地步。每每听到哪里有财路,他便不辞劳苦地去寻找。

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中有位白发禅师,若有缘与禅师见面,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在那儿苦等了五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禅师,他向禅师请求,赐珠宝给他。禅师便告诉他说:“每天早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村外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祷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年轻人很感激禅师,便赶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年轻人便在沙滩上捡石头,发觉不温暖也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上捡石头。一发觉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那颗“心愿石”随手丢下海去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

佛心妙语

习惯真的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会将我们的理想、激情和斗志在不知不觉中腐蚀殆尽。因为习惯,我们放弃了许多发现的机会,当一切都熟视无睹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遗失了思想,更放过了许多成功的机遇。

26.分粥

有七个和尚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和尚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吃的是最少的一碗,也只能认了。从此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佛心妙语

当人们被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才会嚷嚷着要“公平”,当付出跟自己的直接利益挂钩的时候,人们才会奋力拼搏。不过,员工自建的矛盾恰好可以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借此机会,一次性整顿成功,岂不是更好!

27.万法皆一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处也没有。道悟禅师可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让给他住。崇信为了感恩,就每天送五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

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道悟禅师温和地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五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地抗辩道:“我既能送你五个,又怎么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五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地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遂为其剃度。

佛心妙语

不要在意自己付出的多,不要在意对方回报的少,如果在意无望的回报而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痛苦,并给被资助的一方带来困扰,那当初这个忙还是不帮的好。

28.听师父的话

一位禅师派他的三个徒弟去远方。他把他们送到路口,吩咐他们说:“从这儿往北都是通畅的大路,沿着这条大路走,不要走岔路。”

三个徒弟把师父的话铭记心中,然后辞别师父,沿着大路往北走。他们走了大约一百公里,发现有条河横在面前,沿河往西走半里就有一座桥。其中一位徒弟说:“我们向西走半公里路,从桥上过吧。”

其他二位皱着眉头说:“师父让我们一直往北走,我们怎能走弯路?”

说完,他们三个互相扶着涉水而去。

过了河,又走了大约一百公里,有一堵墙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位又说:“我们绕过去吧。”

另外两个仍坚持说:“师父教导我们无往不胜。我们怎能违背师父的话?”

于是迎墙前进,“砰”的一声,三人碰倒在墙下。三人爬起来还互相勉励:“与其违背师父苟且偷生,不如遵从师命而死。”然后又互相搀扶,向墙上撞去……

佛心妙语

既然师父什么都告诉你们了,那你们干脆什么都不要做了。既然做的都是师父说的,连生活的主动权自己都放弃了,那自己苟活还有什么意思?迂腐不知灵活变通者,不仅可笑,而且可悲。

29.有智慧的人

一座山上住着一位很有智慧的和尚,山下的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村民们都上山来向他请教。

村民们说没有任何事情能难住老人家。

有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故意为难那位和尚,他捉住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跑去问和尚:“大和尚,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但我却不相信。假如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和尚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睛,心中有数。假如自己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假如回答小鸟是死的,小孩定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和尚拍拍小孩的肩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佛心妙语

慈悲不光需要善良,还需要机智。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

同类推荐
  •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经历,从学习、专业、生活、交际、情感、消费、社会实践、择业等方面,总结出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迈入大学的学子提供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经验与指导,引导他们读懂大学这部社会书,在大学阶段适时作好人生的选择,汲取知识,锻炼才干,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完善自我,稳步迈人社会,朝既定的人生方向扬帆前进,收获成功和幸福的硕果。
  • 用爱安顿心灵

    用爱安顿心灵

    马登名作,比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人更早研究成功学,被公认为“成功学的奠基者”!成功学大师马登传授给你25种爱的方式,作者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30年,累计销量超1亿册。爱的方式包含了一切美丽、善良、干净、真实的东西,它没有悔恨,也不留下遗憾。它纯洁得就像那孩童的生命。爱的行为总会得到灵魂的认可,爱的方式领我们走正确的路,因为它是神的方式。
  •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古代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让人跳”。由此可见,口才的重要性。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本书总结了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所推崇的十五种职场美德,分别是:忠诚、敬业、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节俭、激情、坚韧、团队、执行、专注、自制、认真、谦虚。它们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美德。
  • 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本丛书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本丛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热门推荐
  • 天下追龙

    天下追龙

    一张泛黄龙皮纸,陷诡魅疑局。徐铭被迫跋山涉水,天下追龙。只是这一路云遮雾罩,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
  • 西枫宁宇

    西枫宁宇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总有些不平凡的人,会制造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华亭百咏

    华亭百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蛮乱

    南蛮乱

    这是一个武力为尊的世界,绝脉是我的命,但我不信命,因为我是那最独一无二的巫。
  • 爆宠兽妃:腹黑狐王,别吃我

    爆宠兽妃:腹黑狐王,别吃我

    风轻旋重生了,但是她却笑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她成了一只鸡!成鸡就算了,为毛她还成了传说中受尽欺凌的丑小鸡,为了保命,麻溜的逃,却落入了某人的陷阱之中。某旋内心:狐狸少年,我身无二两肉,吃了也不饱,能放过吗?狐狸唇角微微勾起,眼中流露几分戏谑:小东西,狐狸吃鸡是本能~【PS:这就是一个腹黑狐狸独爱某只腹黑小鸡,想尽办法想要吃掉小鸡却又舍不得的超级宠文~欢迎大家多多支持!】
  • 圣武时代

    圣武时代

    阴影降临,整个世界如同被扎了十二个洞眼的皮球,绽放出十二个彩色的漏斗,以这十二个漏斗为中心,无数的凶兽如同潮水般涌入地球,无穷无尽,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灾难来临的同时,也造就出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原本只是宅在家中玩游戏的风虎就是其中之一……
  • 重生嫡女为王

    重生嫡女为王

    穿越而来的莫清涵,面临着重重险境:她是护国侯府的嫡子,却非蓝颜。帮助含冤屈居家庙的娘亲脱离家庙,再次夺回掌家之权。帮助姐姐退掉那个顽劣残暴子弟,再找一门好婚事。帮助被陷害贪墨的外公翻案,重振忠义伯门楣。同时还要阻挡来自二房和家里那些妾室的挑衅和陷害。更要想方设法隐瞒自己女儿身份。兼备修炼自己柔弱的身体,捡起自己的武功。【片段一】千方百计,某姨娘终于被封为平妻。“本夫人已经是平妻,正经的侯府夫人,是你的长辈!世子见了本夫人竟然不行礼问安!?”某姨娘嚣张跋扈,得意万千。“哦?既如此,那我们护国侯府也有了未嫁嫡女?”某世子挑眉,“当然!芙儿已经是侯府嫡女,浩儿也成了嫡长子!”某姨娘无比得瑟。“二妹妹既是未嫁嫡女,可得要参加半月后的选秀大赛了,不然可是杀头之罪。”某姨娘面色铁青,皇上可是已经年过半百有余,命不久矣!【片段二】某男冷眼看着某世子,宣布自己被册封世子的圣旨,“二弟!如今你的世子之位已被废黜,本世子才是这护国侯府的世子!”“那就烦请世子爷把三天前以护国侯府世子身份捐赠的一万两付了吧。”某世子气定神闲,指着来收银子的士兵。“好!”某男咬牙答应,为了世子之位,再花一万两又如何!?某世子带着衣袖里册封自己为凤阳侯的圣旨转身而去。某男却在看到一万两黄金时大骂出口。【片段三】某倾城王爷“不小心”中了媚药,欲火焚身,闯进梦寐以求的房间。“涵儿!快救救我…”话音未落,一桶带着冰渣子的潭水从头而降,冰凉刺骨。“王爷内热外发,心焦气躁,这冰潭水最能灭火。对了,走的时候记得打扫干净,本侯有洁癖。”某凤阳侯撇了眼瑟瑟发抖的落汤鸡王爷,扬长而去。“莫——清——涵!本王一定要压倒你!”某王爷含恨发下毕生宏愿。◇◆◇◆◇◆◇◆◇◆此文种田,宅斗,女主冷情淡漠,加腹黑。男主无比狠毒!无比腹黑!誓要压倒女主,不论男女!一对一!小牛首次接触种田文,如有不测,请亲见谅!乱世浮夸,且看蓝颜醉塌,芙蓉暖帐,心海无垠,道是今朝做牛人。——蓝牛推荐小牛完结文:《冷情少爷》:
  • 女配很欠抽肿么破

    女配很欠抽肿么破

    大龄剩女修仙者钟离虚,手贱的翻了一本小摊上的小话本,谁料这个话本竟是一个已经安排好一切的空间位面,钟离虚开启了她的冒(苦)险(逼)之旅。随身携带的法宝和老妈子丢了,修为也没了,还要被迫为奴为仆?!在现实的碾压下,钟离虚始终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在打破位面的不详后果和无数机缘的诱惑,钟离虚果断的选择了后者,一边抱紧大师兄的大腿,一边在欠抽的边缘无限作死。但是原男主:机缘都归你,你归我。钟离虚:好好好!大师兄把某人抵在墙上,眼神阴翳:你刚刚说什么?钟离虚:好好好……好个鬼!注:这是一个先荤后爱的(假)修仙之旅。1v1,男女主都是雏儿,女主戏精上身,男主面瘫冷艳傲娇。
  • 就是这么好看

    就是这么好看

    她孤独而脆弱,虚荣又膨胀,焦虑中自欺,自卑中骄傲,她时而天真,时而凶猛,踉跄地跨入红尘万丈。后来,她渐渐明白,这世间没有白马王子,自己也不是拥有南瓜马车的灰姑娘,她终于明白,努力,是最公平朴实的人生建议,做仙女,还是做女王,从来不是一道应该纠结的选择题,她要自己在跌倒无数次后,依然能爬起来,拍拍裙子上的灰尘,笑着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这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自己,而这爬起来的力量,才是获得幸福的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