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100000011

第11章 宣纸上的舞蹈(5)

1.表现情感的

我们前面说过,书法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书写,就是因为其独有的柔软的毛笔、墨在宣纸上写出的有一定宽度的线条,这种宽度保证了其中存在无穷的变化,也正是这变化包藏了作者情感的脉动。书家每每临池,必是将长期的生活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手、笔,传递到线条中。书家笔下舞动的线条,就是化物态为情思、变具象为抽象的审美情感的抒发。纵观书法史,哪部成功的作品不是作者或游名山大川,或独居陋室怀千里之忧,或对敌怒发冲冠,或遇友喜形于色,或报国无途苦闷于心,或看破红尘飘然不群,情动于中而诉诸笔墨的。正是在情之所驱、不书不快的情况下,书家将心中的感触、胸中的淤积倾泻而下,形成笔底波澜,才使看似寻常的线条具有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使书法作品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使观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产生动目摇神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它的感情的表现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定性的。

正如明代书法家祝林山所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就要从作品的形象入手,从情感在书法上的指向性出发,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在情感支配下的神异创造,领略书法有限寓无限、抽象含万物的巨大的审美功效。

说书法是感情的产物,首先应当提到的应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这是王羲之33岁时所作,是他与太原孙承公等41人趁着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一起在会稽山阴,曲水流觞,赋诗抒怀,作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便在微醺中挥毫所作的序。他游目骋怀,仰观俯察,将心中沛然之情,畅然之怀,加一丝淡淡的哀愁,尽情贯注笔下,一挥而就写出了遒媚劲健,潇洒流畅,万古不朽的“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情感和心神的畅美流贯于每一个细节,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都极尽用笔使锋之妙,通篇324字,每一个都是王羲之创造的生命形象,筋骨血肉丰满,精神风仪各具,即便是相同的字,都表现出他的智慧创造之美,不使雷同。如序中有20多个“之”字,都写得各个不同,自成妙构。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备;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作品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

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及王羲之晋人风度和高超书艺水平共同作用下诞生的《兰亭序》,被称为神品。在其深层,在彼时彼地,王羲之所特有的、不可重复的感情是它的决定因素,作品反映出的和谐自然,不假修饰,冲融舒徐,不激不厉,都是这一情感的外化。试想,离了那时那地那景,离了因之而生的情感,即使王羲之再写一遍《兰亭序》,很难说是什么样子了。难怪有人说,《兰亭序》好得让你无法加上一个点画、改变一个字形或者结构。解缙在《春雨杂述》中则说:

“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沈尹默也说:“当时逸少本天全。”都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

讲到书法表达情感不能不提到的还有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和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分别起兵讨伐。常山被叛军攻陷后,杲卿父子被俘并遭杀害。颜真卿闻讯,悲痛不已,以激昂悲切的心情,挥笔写下这篇祭文稿。由于他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不自觉地把铮铮铁骨、勃勃怒气以及对亲人的深切哀思,贯注笔下,挥洒出了有遒劲笔力、大量渴笔、刚中见柔的线条,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当时激烈的情怀、悲苦的心绪和急切欲书的情状。

由于这是颜真卿写的一篇祭文草稿,匆匆而就,无心作书,全凭意兴,心手两忘,使得作品得自然之法,精妙无比。全篇运笔凝重峻涩而又神釆飞扬,笔势朴茂雄奇而又姿态横生,随情绪的波动又呈现不同的变化。前十二行心情较平静,字也较遒婉。往后愤怒、悲痛之情渐入高潮,字便无法度绳约,不计工拙,全无拘束,字忽大忽小,时疾时滞,渴笔枯笔和舛错涂抹之处增多,大有不可遏阻之势。最后五行,特别是到“呜呼哀哉,尚飨”,更是哀思沉痛溢出纸面,笔落之处,惊人心魄。

陈深在跋中这样评价《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发,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的确,《祭侄季明文稿》其美在少有的情感含量,难得的无意于书,真正的自然之妙。这表现心灵的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不是对生活原貌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生活艺术的表现,其中融入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心中的生活。书法作为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也不能背离这一艺术规律,书法就是通过线条、结体、章法等艺术元素来表达书法家的所思所想,来表达书法家的心灵世界的。

人说到底是个精神存在,人在生命过程中,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接触中,在环境、文化等的熏陶下,都会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相貌,有的可能成熟沉潜,有的可能睿智聪慧,有的可能天真纯洁,有的可能朴憨实在,有的则可能狡猾诡诈,可能小肚鸡肠,可能心胸狭窄,可能俗不可耐。作为书法家养成的一定的心灵素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到书法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神韵、自己的意境。如有的沉雄博大、老辣荒寒、端凝谨严、朴拙沉实、遒劲挺健、婉和流丽、妍媚圆润,有的则可能粗头乱服、软弱无神、状如算子、庸貌俗相。正因为此,才有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丰富性,也有了书法意境之美的髙下之别,也成就了书法作为艺术魅力无穷的可能性。

我们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除在细节上对作品进行审视外,还要超越局部,把握整体,感受作品的神釆气韵,随着作品风貌的导引,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领略作者心灵的丰富无极、不可言状之美。

林散之的书法是很容易透过笔墨看到心灵的例子。林散之少时家运不济,迫于生计,学画谋生,因迷于诗、书、画,自号“三痴生”,后因“三痴”之谐音,改名视为“散之”。而立之年后,拜黄宾虹学画,深得黄宾虹笔墨上的指点,并遵黄宾虹的教诲,遍游名山大川,做万里之行。林散之是位喜爱平淡的人,之后他平平静静地生活在乌江“江山草堂”,矢志研习书法,一生寂寂无闻,直到他76岁高龄时,其书作在日本引起反响,从而声名鹊起,“当代草圣”之誉不胫而走。

林散之书法以唐楷、北碑为基础,取法唐、宋、元、明诸名家手札,深入研习法帖,数十年不辍,形成了兼有碑之骨、帖之韵,又渗透着汉隶朴拙之意、神韵兼备、清逸雅静的书风。他在用笔上极其讲究,主张“留、圆、平、重、雅”。他曾说过“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书法用笔难在刚柔并济,但刚和柔在林散之笔下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其中锋用笔,粗而有骨,细而有肉,挺拔劲健,雅韵欲流。他的用墨也颇有成就,将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渴墨、宿墨等绘画墨法成功地运用于书法之中,使笔到之处,水墨交融,千变万化,妙不可言。特别是他更善于用枯墨,往往在墨竭锋散之后,依仗其超凡的控制力,写出时隐时现、若断还连的笔画来。在如此笔和墨的作用下,他的章法则云淡风清、疏朗清澈、气韵萧散、飘逸静雅、面貌独特,能感受到他行万里路时,将自然揽于胸中,寓居江左时,将平淡作为世界的超然心境。

同类推荐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我国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宋金之际,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乐曲相继传入北方地区,与当地原有音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乐曲,而原来与音乐相配,后来逐渐独立的词很难适应新的乐调,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散曲萌芽于宋金之际,兴起于金末,元代初期的散曲刚刚从词或俚曲脱胎而出。因此,这时的散曲有着“以词为曲”的特点。
  •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通过研究目连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价值,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目连文化,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入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目连戏与地方剧种、《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目莲救母与宝卷形成、《目莲救母》与弹词艺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目连戏与宗教戏剧、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对目连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为读者更全面认识目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从菲利斯·比托、约翰·汤姆森到卡蒂埃-布勒松、威利·罗尼、寇德卡,再到维诺格兰德、严莫凡、张乾琦;从美国FSA纪实运动到法国《VU》杂志启动的视觉新闻时代;从摆拍摄影、街头摄影、新画意摄影到非洲后殖民时代摄影;从东方学视野中的中国被摄史到玛格南图片社的印片条……本书选择过去百余年间国际上30余本重要摄影家、摄影运动、摄影现象与摄影史的代表性作品集,综合运用东方学等当代学术工具,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深度个案研究揭示摄影从技术到艺术、从介质到观念、从经典到当代、从照片到影像的演变历程,并梳理了其背后引导和影响这一转变的社会思潮、技术革命以及艺术/个性因素。
热门推荐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即潜智慧,潜智慧让你上下腾挪,见微知著。有的避凶险于旦夕之间,有的装疯卖傻,有的精明老道,有的与“敌”合作,有的跟“友”争夺,有的满脸堆笑,有的面露凶光,有的隐身遁行,有的大白天下……行走江湖,你需要黑色智慧。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鸡零狗碎的日子

    鸡零狗碎的日子

    通往煤场的两条铁轨宛若两把锋利的大砍刀,把四道街北头与南头齐刷刷地切开。四道街北头这片矮趴趴的平房,如同丢在荒郊野外的弃儿。煤场卖煤时扬起的黑煤灰,再加上平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缕缕黑烟,呛得人喉咙发紧,擤出的鼻涕吐出的黏痰都夹带着黑丝。正月里的雪,即便如鹅毛似的落下来,也徒有其表。怎么也不似腊月的雪洁白硬实,落到地上的雪松软得如一块用过的破布,污染得令人生厌。柳春把一撮子炉灰渣儿倒在雪地上,刚要转身回屋,又想起什么似的瞥一眼于奶奶家屋顶的烟囱,只见黑烟像梗阻的肠子一股一股地往出蹿。
  • 旧时光新生活

    旧时光新生活

    如果可以,我想陪你走过我不曾参与的时光。——柳润
  • 杠上不良太后

    杠上不良太后

    母后很冷血,屠尽后宫嫔妃三千人,血染青石,铁血手腕,无人敢惹!母后很嚣张,丞相将军唯命是从,禁军都尉以她为尊,天下百姓只知太后,不知皇上!母后很无耻,上青楼,逛赌场,调戏丞相,戏耍皇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母后很无良,无事爱采草,阁主、丞相首富都扑倒,身为皇帝,时常被踢出去割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宗祀昊天乐章·豫

    中宗祀昊天乐章·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填词浅说

    填词浅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无星

    花无星

    妖族九尾灵狐花无星,妖王之女,因三界百年一次历劫日,出现在天界陌轻尘宫中。噬心术、混沌、天雷、诛仙台、冰箭、三界大战……花无星危在旦夕!当妖族身份公布天界,花无星才觉得原来历劫不是那么简单啊……他说:“虽然我是天界之人,但我不介意褪下仙人之身,化身为恶魔。”
  • 神医九小姐

    神医九小姐

    “夫人,为夫病了,相思病,病入膏肓,药石无医,求治!”“来人,你们帝尊犯病了,上银针!”“银针无用,唯有夫人可治,为夫躺好了。”“……”她是辣手神医,一朝穿越成超级废材,咬牙发下宏愿:“命里千缺万缺,唯独不能缺男色!”他是腹黑魔帝,面上淡然一笑置之,背地里心狠手辣,掐灭她桃花一朵又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