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2200000051

第5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的继承和超越(4)

苏联模式文化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指导思想上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苏联,斯大林肯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意义,提出要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提高干部的觉悟和工作效率。由于这一原因,斯大林时期教育科学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等等。在此基础上,苏联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国民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然而,斯大林在苏联文化建设中有一些做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虽然他很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但他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片面性。由于他在苏联社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这些片面认识就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超越苏联当时的发展水平,急于建成社会主义,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就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过的严重弊病。脱离实际的思想必然会对现实建设带来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还有,苏联存在着大党大国主义的倾向,将苏联模式强加于别国,又片面地排斥西方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这些都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与时俱进,提出发展先进文化,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新世纪,面对新情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模式文化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实践上也存在差异。

首先,苏联模式文化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发展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的关系上存在差别。

苏联模式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这决定了苏联模式的思想文化体制也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斯大林时期,苏联频繁地用政治斗争的方法去处理文化学术争论,用行政手段去全面干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用党性的标签去处理文化生活态度的差别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歧,从而导致了舆论高度一律的弊病。这种高度集中的文化体制,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严重抑制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此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意做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和发展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样性齐头并进。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制度不动摇,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领全局,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之,就是坚定地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不动摇,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物质利益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情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变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带来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情形,进而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意识形态的单一性的发展格局。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伴随经济往来的同时,中外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交流、碰撞更加频繁和明显,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不动摇,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认同感,从而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同时,我国也提倡和尊重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指导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发展并行不悖。

其次,苏联模式文化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知识分子政策和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认识方面也有差别。

知识分子和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方面苏联模式的弊端主要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搞阶级斗争,用政治斗争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对知识分子曾经采取不信任甚至打击的政策。在斯大林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界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一些本来并没有介入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都被一概错误地定为“阶级敌人”、“反党联盟”。有时还用政治的手段扶持某一个学术派别,强行扼杀其他的学术派别。人为地设置思想禁区,禁锢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科学家遭到迫害,一些科学家则逃到西方,成为西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错误都严重地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干涉了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和艺术家的创作活动,造成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日趋僵化死板,社会的文化生活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过去我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等对文化生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不仅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地位,切实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特别是彻底否定了用政治运动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学术问题,主张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凡属人民内部的问题,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都要用教育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不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而是满足人民精神需要的一项工作。

此外,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是当前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又一特点。江泽民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不懈地进行探索,不断地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这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最新概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必将为21世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三,苏联模式文化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在对待西方文化的行为上也有差别。

由于受苏联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双重影响,苏联虽然也曾经与西方进行了一些科学文化艺术工作的交流,但最终逐步走向固步自封,并对西方文化采取片面拒斥的态度,对西方学术思想不加分析地一律进行批判。如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控制论”提出时,苏联理论学术界还把它说成是“伪科学”和“唯心主义”;有时简单地从意识形态的立场出发,把西方的全部社会生活说成是完全腐朽的;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没有作出客观的认识,有时甚至竭力加以贬低等,这都是苏联模式文化体制弊端的外在表现。错误的对外文化政策,极大地妨碍了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限制了苏联与西方科技和人才的交流,阻碍了苏联科技和学术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则采取了与苏联不同的文化政策和措施。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这表明我国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世界文化,我们需要吸收和借鉴。而对西方现代文化应采取的态度,邓小平明确指出:“对外文化交流要长期发展……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同上书,第43~44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强调建设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西方文化应有科学的态度,即认真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决反对、摒弃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在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的侵略已从过去的坚船利炮演变为今天的文化渗透、网络渗透,而这种渗透又是武力侵略所不及和威力更大的一种侵略。所以,应高扬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博采众长,不断壮大自己的文化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和影响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不断提升我们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能力。

同类推荐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本书从台湾“国家认同”问题切入,分析论证了台湾“国家认同”的概念、内涵、特点和现状等问题,进而深入探讨了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各种因素,着重研究台湾“国家认同”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和引导泰万民义、“国家认同”朝着“增加一个中国认同”方向变化的路径和要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幽冥寂丒

    幽冥寂丒

    父亲的离去,母亲的死亡。让她痛不欲绝……六年后,她重新回到这里,“天道之网,疏而不漏”她又是如何报仇雪恨,站在巅峰……
  • 魔旅缘途

    魔旅缘途

    魔法,万物本源,生命交流,有形,却也无形。缘分,机缘巧合,阴差阳错,偶然,却也必然。旅途,不断相遇,不断告别,艰苦,却也享受。魔法连接万物,缘分凝聚彼此,魔缘之旅,逐渐展开。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不是最强,也还没有成长为王者,有的,只是在求索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的故事。《彼此的魔法学院》续作,《魔旅,缘途》一路前行。
  • 一顾长情,余生安暖

    一顾长情,余生安暖

    安暖从小就是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公主,父母疼爱着,哥哥宠着,活了二十年顺风顺水,十八般技巧样样精通,化解三角恋、斗恶心男女友、扛公司大旗……偏偏遇到了一个顾安泽,安暖会的东西更多了,卖萌打滚、撒泼耍赖,样样信手拈来。小剧场:“顾安泽,你说你女朋友怎么就长得那么好看呢?”顾安泽:“暖暖,乖,脸是个好东西,咱还是要要的!”安暖咬了咬牙,继续说:“就像敦煌壁画的飞天女,婀娜多姿!放在古代怎么着也是倾国倾城的绝世红颜。”“俗话说,自古红颜多祸水。”顾安泽缓缓站起来,优雅的卷起袖子朝她走去。“你要干什么……啊喂,不准乱来……”总之这是一个男女主互怼互闹的暖暖的棉花糖爱情故事……一世顾长情,余生唯安暖……(一对一暖心甜宠,您狗粮已上线,欢迎入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部曲么

    三部曲么

    眼前出现各式各样的人或物,浮浮沉沉,来不及看清全貌便又会被另一个物体所更替,毫无规律;耳边传来嘈杂声,各种声音俱全,重重叠叠,来不及听清前一段后一段便又传来,杂乱无章。
  • 吃药小窍门

    吃药小窍门

    日常生活中,食疗吃药小窍门。如:治感冒发烧:生嚼大蒜治感冒:可把鲜蒜瓣含于口中,生嚼不咽下,直至大蒜无辣味时吐掉。连续用3瓣大蒜即可见效。一般用于感冒初起、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病症。
  • 赞禅门诗

    赞禅门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末世之阴谋之雨

    末世之阴谋之雨

    (正文部分于第三卷第一章,手机端116开始,前为背景和番外)穿越到平行宇宙的林枫,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回到了末世开始之前的几个小时。决心弥补上一世的遗憾的他却发现,这一次穿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靠,这剧本不对啊!”
  • 重生之宠爱万千

    重生之宠爱万千

    重生前的沈宁曾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由商家寡妇一路坐上了皇后之位,与皇帝鹣鲽情深,最后又被临死的皇帝送回了现代,居然回到了她穿越前的那一刻!重生回来的她遇到转世的皇帝,在自己地盘上变得又乔又作令人发指!转世的皇帝心疼她前世苦难与委屈,将她宠得无法无天人神共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