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1200000009

第9章 疗愈失控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处世和生活(2)

再次归来的希斯克利夫光鲜亮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成功了。但他依旧愤怒,他对曾经伤害他的人有着不一般的愤怒情绪,这种愤怒不是对他们大吼大叫就能发泄,就能化解的。这是一种深深地隐藏在希斯克利夫内心深处的愤怒,它啃噬他,撕咬他,如果不是复仇的欲望支撑着他,恐怕希斯克利夫早已经被这股愤怒吞没了。

深爱着希斯克利夫的凯瑟琳是痛苦的,结婚之后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她不该轻易放弃希斯克利夫。多年来她一直为她的自私与虚荣赎罪……直到希斯克利夫回来,凯瑟琳重新看到了希望,她想挽回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但被仇恨束缚着的希斯克利夫并没有给凯瑟琳修复的机会。凯瑟琳在悔恨中痛苦,在愧疚中死去。直到死,凯瑟琳都在寻求希斯克利夫的宽恕。临死的那天晚上,她生下了小凯瑟琳。

没有了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彻底失去了生命的重心。他只剩下了复仇的躯壳。他曾说,他可以原谅凯瑟琳对他做过的事,他也可以爱害他的人,但他无法宽恕害死凯瑟琳的人。于是,希斯克利夫变本加厉,越加地残暴。他虐待亨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就像亨德雷曾经虐待他一样。

多年后,伊莎贝拉给他生的儿子林顿长大成人,小凯瑟琳也已经长成美丽少女。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疯狂地相爱了。但被仇恨裹挟着的希斯克利夫强迫小凯瑟琳嫁给林顿,目的只是为了“胜利地看见他的后代堂皇地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他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

后来,埃德加死了,希斯克利夫成为了画眉山庄的新主人。再后来,他的儿子林顿也死了。小凯瑟琳成为了年轻的寡妇。小凯瑟琳和哈里顿就像当年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一样,希斯克利夫疯狂且愤怒地阻止他们就像当年亨德雷疯狂且愤怒地阻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他从小凯瑟琳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的影子,他从哈里顿身上看到了当年的他自己,希斯克利夫沉默了。他变得更孤独了,他不再管山庄,也不再阻止哈里顿与小凯瑟琳了,他常常几天不吃不喝地游荡在沼地里。他疯狂地怀念着凯瑟琳,他想与她的孤魂在一起,回来后就躲在凯瑟琳曾住过的房间,不让任何人打扰。之后,希斯克利夫就死了。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宽恕的故事。希斯克利夫的仇恨来自于对凯瑟琳虚荣、自私的愤怒,也来自于对自己无力更改的弃儿身份的愤怒,因此他无力反抗亨德雷对他的专横暴虐,也无力反抗凯瑟琳对他的情感背叛。满腔的愤怒无力发泄时,就容易转化为仇恨,激起复仇的欲望。所以,仇恨中蕴藏着极端的愤怒,愤怒越过了理性的边界就转化为仇恨的种子。

凯瑟琳情感上的背叛使希斯克利夫由爱转为恨,这与希斯克利夫的弃儿身份分不开。亨德雷对他的侮辱让他体验到人生的残酷,凯瑟琳对他的爱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希斯克利夫愤,也恨。强烈的爱与憎在凯瑟琳背弃情感的瞬间让希斯克利夫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报复成了他重新证明自己的唯一出路。在凯瑟琳死之前,希斯克利夫恨亨德雷,恨埃德加,凯瑟琳死之后,希斯克利夫更恨他们,复仇的火焰燃至最高。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故事。

复仇的成功平息了希斯克利夫的愤怒,但引起的却是更深的悲哀。因为人性始终是善良的。他达到了复仇的目的,却以自杀而告终。因为复仇、愤怒并不能让他快乐,并不能让他获得心灵的平静,反倒罪恶重生。唯有宽恕才能解救自己,才能让他与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人性的复苏让他祝福了他们下一代的幸福,也获得了宁静与安详。

你觉得可以承受仇恨的后果吗

纵横观看古今,许多承载仇恨的人都会选择报仇雪恨,来平息曾经受过的耻辱与伤害。

历史上,据说被赦免之后的越王时刻思索着复国的计划,为了复国,他把苦胆吊挂在座位上面,以便休息睡觉之前能够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你之前所受的耻辱了吗?”他还亲自到田间与百姓们一起耕种,他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有贤能之人,帮助贫困百姓,哀悼死难的人。就这样越王勾践用仇恨激励自己和民众,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复国的梦想。

妇孺皆知的《水浒传》中,英雄武松为替哥哥报仇,杀死了自己的嫂嫂潘金莲以及潘金莲的奸夫西门庆,最后成为了受人爱戴、受人敬重的梁山英雄好汉,等等。在法制社会健全之前,充满感情色彩的复仇都客观存在着。历史上,复仇常常与英雄事迹相挂钩,得到了百姓的赞扬与推崇。那时候的复仇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契合了当时人们心中存在的复仇制度。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韩愈曾经说过“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所以说,历史上的复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制度的逐渐健全与完善,我们早已经脱离了当初的野蛮、愚昧且落后的复仇制度。我们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所以再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心中的仇恨已经不符合历史的轨迹,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仇恨如何化解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采取正确合理的途径,盲目地报仇雪恨,导致的后果将不是你所能承受的。

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在宿舍连杀四人的“马加爵事件”轰动了全国。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媒体、心理学家对马加爵以及马加爵杀人动机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心理学家认为,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社会公众认为,应该把马加爵的杀人动机归结为他的贫困,他因为贫困而受到他人的歧视,因此他对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中的人产生了仇恨。

当然,贫困不能成为其犯罪的借口,更不能成为其被宽恕的理由。但毋庸置疑的是马加爵的内心充满着强烈的仇恨。这股仇恨是一种压抑的负面情绪,再加上他扭曲的人格缺陷,当他遇到挫折,遇到不满的情况时,他隐藏的愤怒、潜藏的仇恨容易倾泻而出。这时,杀人就成了他雪耻、化解心中仇恨的手段,所以马加爵是可怜的。他承载了自己无法承载的仇恨苦果,值得我们深思。

在狱中,马加爵写下了这样的忏悔:“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无知啊!这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的我就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前几天我的心里只有恨,我非常的苦恼,许多后果我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

这是马加爵在狱中写下的原话。想一想,仇恨带来的后果我们真的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承受吗?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伤,即使表面上非常幸福的人心中照样也会有痛,也会受伤,也会伤人,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很多人因为不健康、不成熟的认知,将心中很多的伤转化成了恨,甚至是仇恨。他们恨带给他们伤的人,他们恨自己无法拥有对方拥有的强大优越感,最后毁了他人,也毁了自己。刘正熙是这样的人,希斯克利夫是这样的人,马加爵也是这样的人。可能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怀有仇恨的人,采用极端的方式寻求报复,只为了弥补当初受伤时的不愉快体验,有的是严重的痛苦体验,如亲人的死去;有的是轻微的不悦感,如丢失的面子,等等,最后付出的却是血淋淋的代价——生命的消亡。比较一下两者的权重,你就会发现报复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荒诞。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希斯克利夫那样的报复手段,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马加爵式的极端,他们以一种他们能够承载的方式缅怀自己伤痛的回忆,而不是把这种伤痛加倍地附加给曾经伤害他们的人。这样的人能够理性地对待恨,对待伤痛,结果他们是快乐、幸福的。

让我们牢牢记住生命的厚重与珍贵!古语有云:体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伤害。我们没有伤害自己的权利,更没有毁灭他人的权利。道德不允许,法律更不允许。如果受伤了,愤怒了,不要悲哀地怨天怨地,而是要寻找合理的途径,积极地解决内心的愤懑。痛苦过后,回头再看,一切将会渺小不堪。

我们总是有充足的理由愤怒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愤怒的理论,叫挫折——攻击理论,也就是说,人的愤怒攻击行为来自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这个理论是根据心理学上一个比较经典的实验提出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实验控制法随机地给予笼子中的白老鼠电击,施以挫折经验,之后详细地观察并记录白老鼠的行为表现,发现原先老鼠的生态行为有了极大的转变,老鼠的性情变得急躁,睡眠时间减少,哄抢食物,活动量变得十分大,老鼠彼此互咬的几率大大提高。根据这个实验,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遇到挫折、期望落空、生活变故、失败的处境下,人的性情也会变得较为急躁、容易愤怒,以至攻击错误对象。当然,白老鼠不是人,不能把从白老鼠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推广到人的身上,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的是人的愤怒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生活的不满及挫折。

还记得一开始章节中就提到的那个例子吗?公司主管对丈夫的愤怒,回家后丈夫对妻子的愤怒,妻子对儿子的愤怒,儿子对宠物狗的愤怒,狗对主人的愤怒,不难看出愤怒的根源在于丈夫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或者是主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总之是这个挫折引起了之后的愤怒连锁反应。愤怒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愤怒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本应该好好工作的人却没有好好工作,本应该待在家里做家务的妻子却跑去玩乐了,本应该认真写作业的儿子却不亦乐乎地玩游戏,所以一切都是他人的错,是他人的错误导致了自己的愤怒。愤怒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愤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愤怒源自于个体潜意识的内容,而形成潜意识最原始的资料来自于婴儿的早期生活经验。婴儿早期生活经验的形成离不开父母亲正确的养育,尤其是母亲。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从出生开始就面对两种冲突经验的困扰,好的经验和不好的经验。好的经验源自于母亲爱的哺育、温暖的身体接触,于是婴儿获得了满足,产生了愉快的感觉经验;如果婴儿感受到母亲的愤怒或不满,或感受饥饿、尿湿、冰冷和冷漠的不好感觉,那么它们就会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基础。

心理分析认为,只要父母能正常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便有能力以“健康的抗议”来面对一些不好的经验,如延迟的喂养、尿不湿的更换或者冰冷的婴儿床等。父母亲如果接受孩子的抗议,婴儿就会将好的父母影像长时间留在心中,相对地也可以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因挫折而产生的愤怒。

愤怒是不好的经验,但若能遇到好的包容者,如童年时期的父母、成长时期的老师、成年期的自己,他们接纳这些负面的经验,并且允许它们的存在以及表达,他们就能从这种包容的历程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协调矛盾存在的本质。因此,健康的抗议可以帮助婴儿度过失落的挫折,使婴儿接受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失落,感受生活的不平坦。

愤怒表达了一个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不愉悦经验。如遇到无法应对的挫折时,人们只能将其转向自己,衍变为愤怒的情绪。独吞愤怒的苦果只会让自己更加受伤,所以人天生拥有的防御机制迫使他们把愤怒的情绪洒向他人,来保护自己,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更容易成为受伤害的对象。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他们担当着人们心灵的清洁工,适时为你提供心灵的抚慰。除了情绪、学习、人际交往、消费心理、性格心理学之外,《北大心理课》还具体介绍了领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等,帮你走出心灵的困惑,为你开启心灵之门。从多角度剖析人们的内心,深入浅出地为你打造符合自身的心理课,为你更好的了解人性、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全面指导。
热门推荐
  •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篮坛第一补丁

    篮坛第一补丁

    带着“东契奇”补丁回到2007年?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服杜兰特,看你还敢不敢投敌!什么,迈阿密有人抱团抵抗我?对不起,打散为止!还有某莫和某波波,不把你们搞出篮球圈,我就不是男主角!这是一个弘扬正气的篮球故事……【已有132万字完本作品。】
  • 微言情小说集

    微言情小说集

    灵感来了,偶尔写一写,不定期发,进来看一看!!(因为我是住宿学校,所以一直我只能发一次哦::>_<::)
  • 至正四明续志

    至正四明续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灵气复苏

    大唐灵气复苏

    (本小说涉及朝代、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结合历史仔细辨别!)国家秘密研究院的全能型科学家,穿越到即将灵气复苏、妖兽入侵的大唐!科技+诸子百家+妖兽=?一切从怒怼李世民开始……
  •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刚进游戏就被系统劈死,甚至连自己百分之一百二帅气的人物模板都变成了弱鸡炮灰骷髅兵……何小毛:“系统,你想闹哪样?”系统:“不好意思出bug了,我的锅。”
  •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本书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类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大树”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不但会使家长丧失威信,更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英雄地下战场

    英雄地下战场

    这是“一个少年冲动的梦,一个少年执着的梦,一个少年成熟的梦”的事
  •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为什么有的人光彩照人,有的人却委靡不振?为什么有的人人见人爱,而有的人却人见人嫌?为什么有的人路路畅通、事事顺利,而有的人却时时遇堵、事事碰壁?秘密是气场!气场决定心态,气场影响形象,气场左右成败,气场改变命运。气场来自你的身体与心灵,是一个人散发出的一种能量。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刻都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命运。你的气场是由你的精神创造的,你的命运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气场与内心相互支撑,相互映射,塑造一个强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