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400000016

第16章 性格的科学(1)

我们在给予同伴客观评价时,应该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尤其是要注意不要针对其道德方面做出任何评价,相反,对于此类知识的提出,我们要保证其社会价值。面对一个犯了错误或步入歧途的人,我们要饱含同情,因为,作为旁观者,对于他们心灵深处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应该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因此,一系列涉及教育问题的创新性的观点就应运而生了。如果我们想要找到更多有效的、能够促使我们提升自我的工具,就要加深对错误源头的客观认识。通过对于人类精神构造和精神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历史,并对其未来做出一定的预测。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能明白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含义是什么。我们所接触到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体,不只是一个扁平的躯壳。所以,比起社会中其他的理解方式,我们更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同胞。

总论

(一)性格的性质和起源

我们所说的性格方面的特征,指的是个体在面对现实生活问题时为了适应环境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行为特点。性格这个概念必须放在社会领域中进行研究。我们只有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特征,才可以对其性格特征发表正确的意见。因此,知道鲁滨逊·克鲁索的性格中存在哪些特点是毫无意义的。性格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态度体现,是个体在面对周围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特质和本能。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性格看作是一种行为模式,个体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把自我的目标与社会感融合在一起。

我们发现,对权力、优势的渴望和控制他人的目标会一步步地转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个体的行为和观念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而其心灵层面也会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中。性格特征其实仅仅是个体生活观和行为习惯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来理解他怎样对待环境,怎样与同伴相处,及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是持怎样的态度的。个体是通过性格特征来获取外界的理解和认同的,因此,个体留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他们处理事情的技巧。

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一样,性格特征并不完全是来自于遗传因素,是会受到后天影响的。在外界看来,它们类似于一种存在模式,而这个模式会促使个体在一切环境中都不知不觉地遵循着固定的规律来体现自己。性格特征本质上是对于一种特殊习惯的维持,而不是一种遗传的能力或是个人秉性。比如说,一个孩子比较懒,并不是由于遗传,而是因为他认为懒惰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更加简单,而且还能够使自己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于是便将其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个体可以通过懒惰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态度。个体可以将先天的不足作为自己失败的借口,用以帮助他摆脱尴尬的境地。这样的情况总是常见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这样说:“假如不是因为我存在这样的不足,我一定是很优秀的。然而,糟糕的是,我却存在这样的不足!”个体都是会受到后天环境影响的,如果他对权力的渴望比较强烈,他就会将自己带入到与环境的对峙中,他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知道,虽然我们不能够清楚地区分性格和个性有什么不同,然而,它们既不是先天存在的,也不是稳固静止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特征对于行为模式的发展来说,可以发挥良性的作用,并且是必需的。很多时候,这些特征都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属于次生因素,而不是原始因素,个体的目标是它们形成的基础。我们在分析这些因素时必须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

让我们回头总结一下上文中的观点和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个体在具体环境中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与其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个体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我们就无从下手,也就无法做任何事情。这一目标很早就出现在儿童精神发展的隐藏背景中,并且,自从婴儿出生之日起就开始影响他的各种发展进程。这个目标决定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特征,并且引发一系列的事情:每个独立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是一个集合了所有特殊性和智慧性的综合体,而这个目标控制了个体所有的行为和表现。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模式来有效地分析并区分一个个体。

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现象及性格方面的特点,遗传性因素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无法找到任何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性格是由遗传因素发展而来的。假如仔细观察,就可以从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一些明显特征来追溯他最早的年代,其实,这些都是遗传性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种族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个体的性格特点是在模仿他人、在与他人产生认同感的情况下形成的。在肉体与精神生活这两种层面上,总是存在着一些特质、现状、形式或外在体现的,这一点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对于任何青少年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而这些元素也同样具备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模仿。所以,有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会通过欲望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都可以让有器官缺陷的孩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假如个体在生活中、在行为模式方面有相关需求的话,这些对于知识的欲望就会转化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同样一个孩子,寻找自我满足的方法可能是通过研究所有的事物,并且将其拆分开来,或者说将其分解为碎片。相反,如果不是发生于这样的情境下,这个孩子就可能变成一个书呆子。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我们可以用与上文中所类似的方式来评价他们的怀疑心理。在这样的一个文明社会中,存在着巨大的危险,在感官方面,他们拥有超人的敏锐度。他们经常遇到他人的嘲笑和讽刺,并且总是被当作残疾人来看待。这些元素是其怀疑心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一个聋子每天都无法感受到周围的赏心乐事,那么,他们对此感到排斥和厌恶就很好理解了。那些断定他们的怀疑心态与生俱来的理论根本没有任何基础。同样地,那些认为犯罪分子的性格特征来自遗传的理论同样也是不正确的。对此,或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会用他们所见到的在同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屡次发生犯罪行为的例子作为证据,然而,事实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整体世界观和态度,及消极的榜样作用在这件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长于这样家庭中的儿童,在很早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偷窃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我们在研究对认可的追求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在每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困难,甚至,没有任何孩童的发展过程中不包含对一些关键因素的追求。这些追求的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个体总是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决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那些坚持主张孩童性格特点与其父母相类似的人,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追求重要性的过程中,孩子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一些他们信任的人来当作榜样,并且进一步效仿他们的行为模式。运用这样的方式,每一代人都将先人作为榜样,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棘手的困难,他们就会用这些来巩固自己所学习到的东西。

优势目标的表现方式并不是明显的,而是隐蔽的。一个人的发展会受到社会感的制约。他必须悄悄地发展并将自己伪装成友好的样子。我们需要重新论证,假如人类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他人着想,那么,他的欲望就无法找到可以生长的土壤。假如说这一点可以实现,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明智,可以更好地分析他人的性格特点,最后,我们不仅可以自我保护,还会让其他人在表达自身的权力欲望时受到极大的阻碍,个体将很难表达自己的权力追求。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处于伪装下的对权力的追求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研究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我们所掌握的事实证据,这样做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将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一贯的正确性并不容易。在人们心中,学校本该是用来锻炼个体心灵敏感性的,而事实上人们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事到如今,学校退化成一个用填鸭式的方式将教条的知识和资料堆在受教育者面前的场所,并且,允许受教育者去自行吸收那些可以吸收或自愿吸收的知识,在激发参与者兴趣这方面并没有采取行动。甚至这类学校中的多数都不具备现实意义的想象力!至今为止,人们依旧对这些人性理解的关键性问题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在传统学校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关于怎样判断他人性格特征的技巧。我们可以初步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而那些我们无法学得到的知识是怎样去改变我们的态度的?在这方面我们有所欠缺。最终,我们依旧带着这样的缺点在生活中发展,并一直深受其害。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固执地坚持着年少时候的错误观念,仿佛他们是神圣的法律。我们还没有注意到,我们早已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文化困惑中:我们一直没有发现,我们的所有假设,即假设我们所认识的事情就是它本身的样子,都是不现实的。最终,通过总结,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习惯于从个人自尊心出发来解释所遇到的事情,并且也会将我们对权力的追求欲望作为立足点。

(二)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感对于性格发展的影响仅次于对权力追求所产生的影响。在儿童性格发展的早期,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趋向,而社会感与个体对权力的渴望是类似的,尤其是在个体对于触碰和情感的渴望上,更是如出一辙。我们已经在上文中针对什么样的因素是有利于社会感发展的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我们现在就简单地回忆一下前文所提到的因素。社会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关系是多面的,自卑感会影响到社会感的发展,另外,自卑感对于权力的补偿欲望也会作用于社会感之上。人类性格中含有自卑情结的生存土壤。在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与自卑感一同产生的还有寻求补偿的欲望和安全感、整体感。之所以会想要这样做,是想获取宁静快乐的生活。我们一定要适当地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指导,而这些都是以认可其自卑情结为前提条件的。我们应该从上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一定要保证儿童的生活中有快乐的成分,我们要避免儿童在最开始就学到一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要适当地为他们提供享受快乐生活的机会。在此,一些应运而生的、关于物质方面的条件就可以对其发生影响了。然而,让我们感叹的是,儿童的成长环境大多是悲苦的。其中充斥着贫穷、误会、单调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致命的要数身体上的缺陷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导致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因此,他们会试图寻找一些特殊性的法律或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虽然,我们的社会中存在各种用以保护个体利益的条款,然而,却无法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活就意味着一种让人痛苦的历程,他们对社会的消极看法会让他们的社会感变得歪曲。

同类推荐
  • 唐望三部曲(套装共3册)

    唐望三部曲(套装共3册)

    本书记录了卡斯塔尼达在《巫士唐望的教诲》出版之后重返墨西哥,继续存唐望的指导下学习印第安巫术的经历。在本书中,卡斯塔尼达极戏剧性地在凋零的美洲印地安文化中揭露出一种秘密的神圣传统,这个传统能产生极具性格及奇异精神力量的人物。他的理性使最为怪异的经验都具备着科学数据般的精确威力,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唐望是人类学文献中最特殊的角色;一个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智者。他的书帮助我们从这片被我们占夺的大地上,感受一份充满智能的神秘礼物。
  • 正念的革命

    正念的革命

    本书在“美国有史以来十大心灵类畅销书”当中排名第9!2014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报道;2009年发源于硅谷的核心课程,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公司的总裁发起,2014年超过2000人参与;谷歌公司内部每年举办4次正念课程,每次长达7周,帮助几千名谷歌员工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意和灵感;在财富500强高管、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中广为流传,摩根大通甚至建议客户通过正年来进行投资活动。正念的本质是让你回归感知。它好比一条回家的路,让你回到与生俱来的强大意识之中。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感知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能集中精力活在当下。
  •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 从没人理你,到人人挺你

    从没人理你,到人人挺你

    知名的企业家、成功的政治家、优秀的销售员都有一个共通点:擅长运用比说话更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于细微处察人于无形,看穿别人的内心世界,牢牢地掌握人心,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非语言沟通技巧称为“读心术”。它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心理测验,更不是犯罪伎俩,而是以实验与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最强学问”,能帮助你在工作、恋爱、生活等层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对方的想法,预期对方的反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热门推荐
  • 梦回七夕

    梦回七夕

    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梅若楠重生于12年前她与老公相识的日子~七夕。多年婚姻中的心酸与绝望一朝了却,唯一难以割舍的只有可爱的幼子。从此人生如上帝的补偿一样完美开挂。完美的容貌、神秘的能力、两个优秀的男人.......温柔宠溺的前世痴心人,酷帅却甘愿为她俯身做忠犬的霸道总裁。再加上前世混蛋,今生痴缠的前老公林超......几个人交织的命运、令人感动的深情、一件件突发的案件和甜蜜时刻,谱写一曲治愈心灵的~梦回七夕。
  •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着力刻画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黑奴汤姆,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遭受的悲惨命运,借此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本质。小说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 如果不曾爱上你

    如果不曾爱上你

    莫爱,莫爱,她的名字就注定着不能爱上别人,也不能被别人爱上。跟君北冥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罪孽。他的好,他的爱,就是一把最锋利的刀刃,在莫爱的心脏上,一刀一刀划着,随时可能会被临时处死。§从未想过,这个她借助复仇的开端,会如此的爱上了自己。可真相大白的时候,她却彻底的失去了拥抱这份爱情的勇气……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农门俏神医

    农门俏神医

    她,一个生在华夏中医世家、医术精湛的美女女医生他,一个大邕王朝的擎天之柱、令敌国闻风丧胆的冷血战神她,一个因背叛而意外穿越的现代女,面对着蓬门荜户的新家选择了勇敢面对,靠着自己的双手让同样宠爱着自己的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一个为了国家浴血征战的将军,面对着功高盖主的尴尬境地选择了诈死脱身、归隐田园,却是不成想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遇上了精灵古怪的她,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后来被深深吸引这是一个身处在不同地点、不同时空、本不该有着任何交集的两人从陌生到相识,从被彼此吸引到相知,从互生情愫到彼此相爱相守的故事。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伊妮德的故事

    伊妮德的故事

    它当然可以简单地被认作是发生在大约英国乔治三世时期的故事,但同样也可以是任何时间里的故事,或者停留在了任何的空间维度里,也可以仅是作者千万个心思的流露。你可以认为它是悬疑的,更可以当做是书写爱情的,但在作者而言唯一重要的是,她的故事是出于对虚空的时间的信仰。
  • 总有一天你得长大

    总有一天你得长大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而长大,却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一个女生的长大,可能是在流泪接受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一个男生的长大,可能是在明白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宇宙无敌的时候;一个女人的长大,可能是在勇于做出决定,不管别人眼光耳语的时候;一个男人的长大,可能是在懂得家庭的意义,决定承担一份责任的时候;一个老师的长大,可能在遭遇家长意见,积极反思家校关系,第一次家访的时候;一次恋爱的长大,可能在“我想找人谈恋爱”变成“我想跟你谈恋爱”的时候;……每个人的长大,于他人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于自己来说却是一段故事。我想用心写好这个故事,让你感受每个长大瞬间的欢喜。因为,总有一天你会长大,总有一天你得长大。惟愿故事说完,我们都一起长大了。
  • 静思

    静思

    想,是一个词语,内涵很深,若分类,又有想思、想念、想望、想往之别。这些类别又有不同的意义。想,是抽象的,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想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谁没有想呢?连动物也有想。想有没有能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儿女远在千里之外,父母急切思想时,儿女皆有感应,回以思想。亲人遇难,凡有血缘关系者,无不心神不安。有人白天想念已故的亲人或朋友,夜间亲人或朋友便会与他在梦中相会。
  • 山至数

    山至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