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000000034

第34章 若无欲念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1)

摘掉人生的“三顶桂冠”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只有学会淡泊名利,人才会更加高尚。

人总是有“名利”情结,一脚踏入名利场,往往就失去了方向。名利二字,既能使人扶摇九天揽月,俯瞰宇宙小;也可以让人上穷碧落下黄泉,过奈何桥,爬刀山趟油锅。世人都晓得淡泊名利为君子雅士的风采,然而想从名利漩涡中抽身,很不容易。

庄子喻世,善假于物,他最善做各种各样的比喻或者借名人的口来讲人生之理。庄子曾以孔子的口吻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意思是德行在名利前荡然无存,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争斗的结果。人为了求名,会不择手段,人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不过是为名所困,名、利真是最大的凶器,杀人不见血。而真正能够淡泊名利的人,便用自己不俗的风骨,淡泊的心境,学者的良知,感染着后辈学者。他们的生命是通透的,他们的处世方式是谦和明澈的,他们的气质风度是温和自然的。

执著于物必定被物所累,超然物外才能抵达伟大思想与卓越精神的殿堂。

季羡林先生一直被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称号,一生之中获得无数荣誉,他虽著作等身,名扬四海,但对荣誉却从不痴迷,“出点小名,小有得意,却诚惶诚恐。”

他一生中,最超然物外的行为,当属三辞尊名。在《病榻杂记》中,季老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表明了他对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看法,并坚持将此三项“尊号”辞掉:

一辞“国学大师”。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季老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季老说:“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最后,季老总结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伟大的思想皆来自自由的心灵,虚名一除,人生无累,自我重现,思想与精神才能自由伸展,独立为人、为文、为学的风骨才能被自觉保持。

俗话说“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只有学会淡泊名利,人才会更加高尚。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贫富,逆顺穷达,都少不了要与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淡泊名利。回望古今,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像季羡林先生一样是淡泊名利的代表者。他们都实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目标,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真正的智者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会为了看似光鲜的声誉而明争暗斗。除去虚名便能除去不必要的负担。晚年的季老依然保持着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执意地辞去了加诸于头上的盛名,然而,他虽摘除了头上恭维的帽子,却辞不掉世人对大师那发自内心的尊敬。

一无所有,样样都有

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名利心人人都有,要做到“无欲”很难,所以老子也只说“清心寡欲”,一个人能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贪婪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人能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境界就会高一些。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必然会急功近利,进而为了满足心中的贪婪而不择手段。。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

人如果能少一点贪欲,多一点自制与满足,自然也就不会落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圈套中,让自己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智慧清明起来,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来,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有的时候,能够不依靠关系而努力的人,是真正能够看淡名利的人。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雪窦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后来,苏州翠峰寺缺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雪窦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僧,和他高洁的品格密不可分。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淡泊是一种心态,一种胸怀,宁静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大凡真正淡泊宁静之人,皆能摒弃个人得失,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能做到此点实属不易,但若是有远大的理想又乐于奉献的人,有宁静与淡泊一路相伴,他的生命必然充实稳健。

凡事莫不是越大越好,但人的欲望越大,就变得越贪婪,人生就越容易失控。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生活中的随心所欲,而在于能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是解开心灵枷锁的钥匙。若能抱着一无所有的心态,那么欲望就是一个小小的浅摊,人也会比更容易满足。因而,看似得到很少,甚或一无所有,其实却因易得满足,样样皆掌握在手中。

只看已有的,不看没有的

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或权势,他便永不能获得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物质的快乐,不等于心灵的幸福,物质的不快乐,同样也不等于心灵的不幸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他不知足,奉劝人们学会知足。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幸福无缘。虽然这一道理人人都懂,却鲜有能真正做到者。

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就越是简单”。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幸福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是一个节制自己欲望的人生。

财富也好,情感也罢,或是其他方面的欲望,都应把握有度,适可而止。多贪多欲,乃失败之根本。生活中,我们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我们仅仅是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创造同样的想法,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充满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对于我们拥有多少我们似乎并不为意;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因而,幸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远,甚至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别勉强自己去做别人,知足常乐即可。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追求态度。《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只有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为人处世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我们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不贪心,收宁心

平静的生活在真理的海洋中,在激流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侯爵还怨恨没封公爵,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人的痛苦是从生命的欲望中产生的,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痛苦与生命是无法分离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壑难填,多少人被贪婪打败,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轻欲望,懂得舍弃,只有这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从而获得心里安宁。

同类推荐
  • 哈佛情商提升课

    哈佛情商提升课

    无论是在一切快速膨胀、充满喧闹与张扬的时代,还是在经济退潮、繁华落尽只剩孤独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都是情商。它让你看清自己,发展自己理解他人,有益于他人,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自然肩负着创新的大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本书精彩的智慧故事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创新的大门,令青少年走上创新的光明大道,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世界。
  • 没有一个梦想可以纸上谈兵

    没有一个梦想可以纸上谈兵

    这是一本能带你穿越时光的书。用回忆的方式将十岁时的故事娓娓道来,中间穿插那时所写下的日记。就好像隔着时空和年少的自己对话。当二十二岁对生活的反思,与十岁时纯记叙性的文字碰撞交融。二十二岁的她说:“扛着梦想的生活好疲惫。”十岁的她执拗又倔强地反驳着:“并不是啊!”在垃圾堆里浸泡的一年有多苦,人生之初的梦想就有多甜。十岁时想给赚钱给妈妈买一份生日礼物的梦想,就像凡间历劫,虽苦犹甜。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最受你喜爱的200篇散文(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200篇散文(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这本《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5A畅销版)》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作者是李继勇。《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5A畅销版)》收录了《轮椅上的小提琴家》、《坐以待毙的地主》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浅忆时光,撩神进行时

    浅忆时光,撩神进行时

    日常撩神失败一:“男神,如果我无理取闹了,你会惯着我嘛!”白浅一双好看的桃花眼带着莫名的亮光看着他,祁肖嘴角微微上扬一抹弧度,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回复道:“我看你是皮痒了,乖,我带你去买九九九皮炎平。”白浅:“....”好想爆粗口,怎么办。日常撩神失败二:翌日,白浅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是不是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你才会相信我不是玩你。”祁肖淡淡的放下手上的书,凉飕飕道:“你有心嘛?”白浅怒:“你丫的才没有。”祁肖若有所思,一本正经的说道:“那我找找。”白浅欲哭无泪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踏上撩神道路一去不复返。
  • 都市燓他

    都市燓他

    他本该是一个穷人,却不料一次自杀过程中,本该死的他却被仙魂再一次解救。而这一次复活过来,他的人生一点一滴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止如此,人们无法理解的超脱客观现象。这世界存在着太多秘密,而在这不为人知的世界,他不得不面临他的人生。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弭灾

    弭灾

    乌云笼罩之下的城市,匆匆路人脚下逼仄的下水道,黑暗中闪现光芒,荆棘中开出花苞。世间步履不停,和罪恶的斗争从不停歇,长夜难明也会过去,正义永远走在法律的路上,也许会迟一些,但从不消失。
  • 太清五十八愿文

    太清五十八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莲仙缘

    黑莲仙缘

    盘古开天辟地,经历三大量劫,洪荒大陆被打残,一块块小陆地从中被分离出去。陆地碎片围绕着洪荒大陆,小沉大升,渐渐形成三千世界的格局。一个少年遇到托孤的先天妖族、获得不完整的强大玄功、收服失踪已久的黑莲。从而,令他平淡的仙路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仙路变得宽阔时,也意味着要经历得更多。且看少年如何从小千世界开始,无畏披荆斩棘,尝尽悲欢离合,最终站到大千世界的顶峰!
  • 天坑

    天坑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从一些人的脑子里进进出出,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一些让人无法想到的事,比如,一个名叫苏阳的男人决定从一个城市“出走”。这个叫苏阳的男人,是这个世界上众多名字叫做苏阳的其中一个。他有一个十八年的城市户口,有一份稳稳当当而又清闲的工作,有一套房子,有一个妻子和一个读初中的女儿。这个叫苏阳的中年男人,在某一天的清晨,背了一个大大的旅行包,爬上一辆农村客运车,就走了。他背一个大大的旅行包,不是去某个地方旅行。他要去一个边远之地,他想把一座城市和这里的一切都甩在身后。他要去的地方,从方位上说,是在地底下。
  •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
  • 精灵之从头再来

    精灵之从头再来

    重生玩一场虚拟网络版的宠物宝可梦,并成为游戏内顶尖训练师的故事。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