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800000016

第16章 突破思维定势,启动创意潜能的引擎(7)

有的人在办事时,追求的是一种稳妥,以为只要按章办事就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或者从心理上有了一个绝对的标准,认为只要被规定了的东西就是好的,只要是章程上写的就是对的。但这种绝对的认识并不是就做到了公正处理,如果情况变了你还是守着那个标准办事,可能会把事情办坏。如果你能放下这个框框的限制,你就能找到一个更明智的解决办法。此外,并不是所有明确的追求都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有时候,有些东西还是模糊一些更能让你过得舒心。

模糊并不一定就是让你时时都要有模棱两可的做法。因为优柔寡断并不适合紧急的场合,也不适合一些突发事件。这种左右徘徊的做法可能是由于对某种标准的长期接受,或者是习惯了衡量。常常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实现,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正如穆勒在《论自由》中说的:“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所压制的是不是错误的意见。即使我们压制的是错误的意见,压制意见的做法比错误意见本身更为邪恶。”如果你要做出决定时,能抛开一切僵化的观念,能不顾及是是非非,那么你就能做出恰当的决定。

如果你要把自己固定下来,就是陷入了一种框架式的思维,你就找不到一种适合生活的标准和判断的标准。如果你想让自己完全摆脱思维上的“应该”标准,消除判断是非的误区,就应当努力打破常规,就应该大胆做出各种决定。

对于《海上钢琴师》这部经典影片,看过的人一定会对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一九零零”从小被人遗弃,船上一个烧煤工人捡到他并抚养他长大。他一直就跟自己的养父生活在船舱的最下层,从来没有到过头等舱。直到他的养父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他才在伤心的日子里偶然走到了头等舱。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第一次从门上的花纹玻璃中看到钢琴师演奏时的优雅动作,还有大厅里跳舞的人们。一下子,他就被这一切深深吸引住了。当天晚上,他就偷偷跑到了钢琴前,并弹了起来。天才的音乐头脑使从来没学过钢琴的他瞬间弹出了动听的音乐。这声音传遍了整个头等舱,人们来到大厅,惊喜地发现原来是这么小的孩子弹出的好音乐。但船长走到他身边说,这不合规矩,下等人不能到上等人的大厅演奏。小小年纪的“一九零零”居然说出了一句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很震惊的话:“滚蛋,老规矩!”所有的人都笑着赞赏他的胆量,他就因为这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从此他被允许坐到头等舱的钢琴前,开始了他的演奏之旅。

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胆地向世俗的观念挑战,没有不向老规矩屈服的勇气,那就不可能改变“一九零零”的命运,他可能永远都会待在最底层,与他的养父一样安分地做一个烧煤工人,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师。他向每一个人都做出了一个榜样,要想让自己过得好,就需要树立一个改变的观念,就应该向一切陈旧的教条规矩发出抗议。

坚持独立思考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毛虫试验”。他把一队毛虫引到一个高大的花盆上,等全队的毛虫爬上花盆边缘形成圆圈时,法布尔就用布将花盆边上的丝擦掉,仅留下花盆边缘上的丝,并在花盆中央放了一些松叶。松树毛虫开始绕着花盆边缘走,一只接一只盲目地走,一圈又一圈重复地走,它们认为只要有丝路在,就不会迷路。

如此走了许多天,它们根本不知道距离几厘米处有丰富的食物,最后终因饥饿而死。

我们中的许多人跟松毛虫一样,只会盲目地过日子。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只,随风飘荡,这样,非但到不了彼岸,而且极易触礁沉没。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极为重要,如果人云亦云,随大溜,就像这些毛毛虫一样,只能在原地踏步,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出7名学生,让他们坐在一张桌子的周围,其中真正的被试者只有一个人,令其坐在较靠后的位置,其余的6人都是陪衬者,并接受了实验人员的秘密暗示。7名学生围桌坐好以后,给他们看两张图片。前一张图上有一条线为标准线,另一张图中有A、B、C三条比较线,其中线段C与标准线等长。当7名学生看完图片后,让他们指出哪条比较线与标准线长度等长。

回答时,先让那6个事先安排好的陪衬者故意作出错误判断,说比较线A或B与标准线相等,然后再让不了解真实情况的那个真正的“被试”判断。结果这个人也做出同样的错误判断。而单个人做这个实验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做出错误判断。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种重要的现象——“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溜”。它指个人在知觉、判断和思维活动中,容易受团体中其他人的影响,而屈从于他们的观点。

“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在学校里,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全班同学对自己答案的对错都没有多大的把握。如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一致的,其余的同学即使做对了,心理也总觉得不踏实,大脑里不停地在作思想斗争:我还是把答案改成和他们一样的吧。“随大溜”的人往往不敢坚持己见,人云亦云,结果和别人一起犯错误。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生活在某个群体中,都希望融入群体,而任何群体都有一种无形的排异力,要求个体与它保持一致。如果个体的言行偏离这种一致性,就会受到孤立。有的人由于承受不了被孤立的压力,因而就出现了“随大溜”的现象。一般来说,自信心较强的人,发生“从众”行为的可能性较小;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容易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意力,让人变得无主见、墨守成规、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即使多数人的意见和方案存在问题,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比如,在某个大楼的电梯门口,有位职员站着等电梯。一会儿,电梯下来了,门一打开,只见电梯内的每个人都脸朝内背朝外地站着,那位职员起初感到有些奇怪,想不出大家都这样做的理由,但是,他自己走进电梯后,同样也是脸朝内背朝外地站着。

又如,某男士走进医院候诊室,看到候诊室内的男士都穿着内衣内裤。有的在读书读报,有的在聊天,但无一例外地都没有穿外套。这位后来的人心想:大家都不穿外套,其中一定有缘由。于是,他马上跟着脱掉外套,仅穿着内衣内裤在那里等候就诊。其实那些人是在等体检。

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这样的随大溜现象,这只能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与判断,让我们的思路误入歧途。

具有“从众心理”的人,在公众场所,由于周围环境、气氛及周围人的表现,最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人不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理解问题,而是借助别人的现有的经验和智慧来看问题。随大溜的人,没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只愿跟着别人干,不愿自己创意。

走出随大溜的阴影,就要树立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人云亦云。美国一个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1个人很富有,其中有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而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因为没有自己清晰的目标。

哈佛大学创意课强调,要想走出随大溜的思维误区,就是遇事要多问“为什么”,善于质疑发问。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要避免随大溜的心理,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激发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勇气,在决策时不计个人得失,敢于负责,不盲从各种压力,坚持独立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十一课 不僵化——突破麻木思维定势

走出封闭式思维

在一个房间里从天花板上垂下两根绳于,要求你把它们系起来,但是两根绳子离得很远,你无法同时抓住它们。房间里还有一把椅子、一把雨伞、一把钳子。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站在椅子上能同时抓住两根绳子吗?不行。用雨伞作为工具,能够得着吗?也不行。

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对各种事物都作一下功能变通。

钳子除了能拧东西,还能干什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重物,系在一根绳子的末端,把绳子做成一个“钟摆”,并让它摆起来,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等“钟摆”荡到附近时抓住它,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你的思路是否开阔,你是否还存在思维上的“死角”。如果按照常规性的思维,很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那么就变换一下角度,以开放性的思维,让你的思维活跃起来,跳出思维本身的局限性,多角度、全方位地来思考,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克服思维的惰性

人一生下来,便会遇到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包括应该怎样吃饭,怎样穿衣,怎样干活,怎样相处,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比较容易地学会生活。但同时这也给人们一种错觉,好像人本来就该如此按部就班地生活,将来也应该是如此生活的,而且还往往会以为任何地方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如此生活。

马戏团的演出场地突然失火,结果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令马戏团老板伤心和不解的是:马戏团里最有名的大象被活活烧死了。

“拴住大象的仅仅是一条细铁链和一根小木桩啊!大象怎么可能被活活烧死呢?”老板非常不解。

原来,平时在没有表演节目时,大象的右后腿被一根细铁链拴在一根插在地上的小木桩上。每当大象企图挣扎时,被铁链拴住的脚就会被磨得疼痛、流血,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大象始终没有成功挣脱脚上的铁链。

于是它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惰性思维:那条绑在脚上的铁链是永远无法挣脱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思维深处也存在着这样的保守力量——惰性思维。

惰性思维让人总是习惯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总是试图用曾经被反复证明有效的旧概念去解释变化世界中的新现象。假如我们拒绝尝试、不敢冒险、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那么大好的时机和自身无限的潜能只能被白白地葬送,挫折和失败的悲剧不可避免。

具有这种意识的人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典型的惰性心理。人们惯于利用经验思维、经常随大溜、迷信权威等都是惰性思维的种种表现。不仅如此,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可许多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却很难纠正。具有惰性思维的人有以下特点:懒于思考,不思钻研;谨慎怕事,妄自尊大;囿于定势,没有创见;知识陈旧,视野狭窄;想象枯竭,目光短浅;唯书唯上,行为从众。

归纳起来,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看问题片面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它不是直线式进行,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式进行。在认识问题时,不思进取,懒于思维,不是站在全局看问题,这只会导致对事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就应即看到它的正面,又看到它的反面;即想到它的现在,又能预测到它的未来。

二、因循守旧

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与创意的一面外,又有落后于实践而墨守成规的一面。就连一些著名科学家也常常要受因循守旧的思想的影响。如晚年的牛顿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而是潜心研究起《圣经》来,借希望从《圣经》中找到出路,最终使牛顿在晚年时毫无建树。

三、满足于现状

如果你仅仅满足于事务的目前现状,那你就肯定不会有创意的激情。安于现状,陷于保守,满足现有水平对现有的产品设计、制造方法、工装设备、质量标准以及现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规章、销售方式等,只是跟过去比,不向前看,不横向比,不放眼未来,盲目自大,最后只能使个人或企业的发展步入死胡同。

发明家在其他方面可能类同常人,但有一点例外,即他们总是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即使他们在系鞋带时,也会考虑如何使用鞋扣、按扣、松紧带、磁扣等解决鞋的束紧问题;当他们外出返回至办公室听到“有信函”时,他们就会希望能有一些新方法使他们不在办公室期间也能收到重要信息,这样他们就构思起寻呼机来;当他们烹调晚餐时,他们希望能有一些方法能避免擦伤锅体,这样他们就构思起不粘锅来……思维的惰性很容易让人过起吃老本、高枕无忧的日子,而不去想更上一层楼,结果不知不觉中被后来者代替。很多红极一时的个人或企业就是因此从高峰跌落下来的。

所以,我们不要仅满足于一两个好主意就为止,更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让思维活起来,能动起来,才能产生新的思路,进入更高的境界。

哈佛大学创意课指出,要克服思维的惰性,首先必须冲破习惯意识的束缚,更新旧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运用立体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用新方法改进事物的形态、特性和功能等,以便取得问题的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这里说的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是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是理性的和务实的。

同类推荐
  • 幸福人生的秘诀

    幸福人生的秘诀

    本书收录了多篇讲述人生哲理的精美文章,包括《幸福箴言》、《友谊花朵》、《美之和弦》等。
  • 老狐狸经全集(下)

    老狐狸经全集(下)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渴望成功的读者认真阅读的好书,从中不仅能够获得人生启示,更重要的是获知了从普通人走向精英阶层的奥秘。学习西点人的精神及处世准则并在实践中运用,正如西点人最终脱颖而出一样,通过努力,你肯定也会远离平庸,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这是一本值得所有的管理者和企业家用心研读的管理经典,从中不仅能学到提升组织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更能获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潜力,提升整体战斗力的有效策略,从而让组织充满活力,让企业获得效益。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从本书中你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 不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口头禅,习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这注定其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或企业所淘汰。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功实践,从个人成长、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39种成功者素质训练和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案,倡导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私人词典”或“企业词典”中永远删除,将注意的焦点永远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找借口上。
  • 奋斗人生的启示

    奋斗人生的启示

    本书从强者风采、攀登奋斗、勤奋之舟、人生感悟、超越自我、风险赞歌、青春语丝、军旅之页等十一方面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恶龙与珍宝

    恶龙与珍宝

    华至凊一直以为,汤暑对自己好是因为愧疚。华至凊一直以为,自己是条恶龙,汤暑,是他的珍宝。华至凊一直以为,汤暑不知道自己喜欢她……华至凊:“嗷呜——”汤暑宠溺笑:“mytreasure。”注:女主超宠男主,当儿子宠的那种。
  •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后开始种田人生

    重生之后开始种田人生

    修修仙,种种田不求证得大道长生只求自己逍遥快活
  • 毒妃倾天

    毒妃倾天

    全能佣兵女王魂穿废材花痴,医毒双休,天赋禀异,庶姐、后母统统虐死。杀手王爷百般刁难,某王妃:“不好好表现,照样休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小公主5:鲜花城与种子人

    魔法小公主5:鲜花城与种子人

    讲述了沫沫收到了魔法世界的朋友们送的许多新年礼物,为答谢它们,沫沫和小伙伴们一起进入了神奇的魔法彩笔创造的画中世界,帮助灰姑娘幸福地与王子守候在一起,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想到却一只神秘精灵却抢走了!不服输的沫沫,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她坚定地开始了追寻水晶鞋的征程……最后发现这竟然是泡泡鱼和裴多琪精心设计的一次考验!
  • 那时的某人(东野圭吾作品)

    那时的某人(东野圭吾作品)

    《那时的某人》是东野圭吾中短篇小说集,作者出道25年珍藏作品首次结集出版。八个故事涵盖了东野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篇篇精巧,各具特色。女律师好心收留了一个雨夜迷路的失忆少女,却在少女的随身手帕里发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车祸中幸存的女儿,苏醒后居然附上了妻子的灵魂;一对夫妇幸运领养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婴儿天使般的面孔后却隐藏了一个悲凉的复仇计划……
  •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使读者获得更广泛的学科内容。同时,针对高校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公关意识与公关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
  • 阿Q狗打工记

    阿Q狗打工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除了主动争取机会外,更要具有基本能力,使命感,谦卑的心态,比别人更认真努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付出。
  • 景云谣

    景云谣

    本文原名《锦绣河山》,这是一段全然不同的历史,一段全然不同的纠葛……瞭想前尘事更哀,景故犹然情何在。云遮月华夜如暑,苏醒却道春已埋。慕羡鸳鸯湖中戏,涯畔梦君杯前待。(偶老乡和二姐姐共作的藏头诗……)青梅煮酒既论英雄,也论知己。只是,英雄易找,知己难觅…一场梦幻,一次穿越。在现代,她是一个再固执不过的丫头,固执的不愿意忘记过去,固执的不愿意接受现实,也固执的拒绝着爱情。可是她并非是那样不可理喻的人,只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埋在了过去。于是,她离开了现代,出现在一个繁华鼎盛的年代。可是,她依然拒绝着爱情,别人的争斗嬉笑,她一笑而过,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闲话般的威胁在她看来真的如闲话一般。“你这样是来可怜我的吗?”身为不得宠的女人,她冷冷的看着夫君的“青梅竹马”…“在我身上这样做,你真是白费力气!”身为正室的她,淡淡的回应着小妾的“煞费苦心”…“下次再这样,我咬断的就是你的喉咙!”家道中落的她看着趾高气昂的夫君。而对于历史未曾赋予她的那个人,她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我还不想死的那么早,所以我不能爱上你…”周旋与爱情、战争、阴谋、叛逆、朝权之中,她背弃了所有的人,也拯救了所有的人。一步步的走着,一步步的看着,沿着历史的轨迹,她孤独的行走着,直到最后,她才惊讶的发现: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没有她丝毫的立足之地。苦笑着站在天地间,她像是看一场笑话般的看着自己…直到她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杯酒,一个男子笑对她:“和我一起共饮此杯,愿否?”醇酒荡漾,漾出点点真情…酣酒过后,两情相悦,放眼天下,共赏锦绣河山…亲亲海蓝帮我做的视频:亲亲海蓝的作品:《风尘舞》此文是穿越文,有爱情有历史,也有作者的YY,所以史学家、求实家慎入~本文不会篡改历史,其余故事纯属戏说,仅供大家乐呵乐呵…※※※※※※※※※※沁※※※※※※※※※※推荐沁的其他几本长篇:《冷酷将军邪娘子》(连载中:架空轻松文)《弃后要出墙》(连载中:穿越小白文)《景云谣》(已完成:穿越历史文)《极品皇后》(已完成:穿越小白文)《后宫冷》(已完成:后宫虐情文)《宛心泪》(已完成:古代悲情文)《宛如雪》(已完成:古代虐情文)《玻璃花》(已完成:现代青春文)《玉妃》(已完成:古代后宫文)
  • 007典藏系列之俄罗斯之恋

    007典藏系列之俄罗斯之恋

    本书为007典藏系列中的一种,曾改编为电影《来自俄国的爱》。在本书中邦德与苏联的反间谍组织——锄奸局正面交锋。锄奸局为了除掉邦德,派出美女间谍塔蒂安娜·罗曼诺娃作为诱饵,假称塔蒂安娜爱上了邦德,欲带着苏联的密码机投奔英国,而她唯一的要求是邦德与她共同度过在东方快车上的“浪漫之旅”。邦德不知是计,在美色的诱惑下踏进圈套,浑然不知死亡的阴影已将他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