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100000002

第2章 一品清明淡泊茶(1)

从茶文化说起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不但人口多,文化也深厚,不说别的,就说茶吧,不仅讲究茶艺、茶道,更有茶文化。

茶文化是什么意思呢?说简单也很简单,我认为就三个字,但要注意的是,茶,不仅是各种泡了喝的茶叶,还包括非茶叶制成的茶,如桂花茶、菊花茶、姜母茶等;文,当然是指文明;化,指的乃是消化。可见,所谓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也许有朋友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是参照某著名学者的观点说的,那学者认为:有没有文化,不能以读书识字或文凭为准,还要看他对文明有没有“消化”。所以,我认为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再说,文化二字关键在于对这两字义的理解,“文”为什么是指文明呢?在这里不是指文字,文字只是文明的符号;也不是指文章,文章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文明思想,而不是文明本体。“化”为什么说是消化呢?因为文化的化,不是变化、熔化、感化、硬化,更不会是化肥、化石、化妆、化疗,所以最朴实也最可靠的理解,就是消化。

其实,就是不参照那学者的观点也一样,因为茶本来就是有助消化的,当然,茶不仅有助消化,还蕴涵并展示着文明。不信你只要看看动物就会明白,动物才不喝茶呢,因为茶既不是食物也不是水,我们人类之所以喝茶,就是因为人类有文明,而茶正是文明的产物。

如果说上古的神农因尝百草而发现茶,只是文明的无意蕴涵,那么唐代的陆羽历经三十载艰辛著述《茶经》和开创茶道,就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有意展示了。

人类是文明的,中国人更是文明人,因为,中国人不仅发现了茶,还发明了极其文明的茶道。当然,如同有文明不等于都有文化一样,精通茶道也未必都很精通茶文化,因为茶道只是茶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信朋友都知道茶是有助消化的,但也应该要知道,喝茶不能只为了消化鱼肉,却不想消化文明。因为,如同吃了鸡鸭鱼肉不消化会患胃肠病一样,文明要是不“消化”也会得“文明病”的。朋友,喝茶如果只是为了消化鸡鸭鱼肉和山珍海味,那未免也太俗气了吧,所以,当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该品鉴茶中的“汗香”与文明“养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对茶文化的消化,也只有如此,在品茶时才会留意茶中蕴涵着的诸多典故,才能领会到茶文明中的乐趣和韵味。

平时,常有朋友请人品茶,如果有空,我也喜欢参加,只是,座间如果有人高谈茶道,我多保持沉默,因为自己对茶道毕竟所知有限,但若有人提起茶文化,我就会说说自己多年喝茶领悟到的三品茶德,即:一品“清明淡泊茶”,上品“虚怀若谷茶”,极品“人生岁月茶”。

下面,就让我用这三品“良茶”来“泡斟”茶文化吧。

茶道虽雅,焉能与茶德媲美

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鲁迅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可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庭一件不可或缺的饮品,而且由来已久,要不,在文学作品中怎会常有“茶余饭后”之说呢?中国人喜欢喝茶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识茶、饮茶、种茶、制茶的国家。有研究者认为,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川蜀地区。顾炎武的《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就已有专门出售茶叶的市场--武阳,也就是今天的彭山一带。到了西汉末年,茶不仅已由四川传播到全国各地,茶,还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饮料。

茶在民间普及大约是从晋代逐渐开始的,到了唐朝已经开始兴盛,当时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一些贵族家中还设有茶库,茶的消耗量也已经很大,这从唐贞元九年(793)政府开始征收茶税的记载,就足以证明当时茶的生产和贸易之发达。

林语堂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发明。”哦,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相传,神农尝百草的时候,有一次吃到一种树叶,下肚后不久,整个肠胃像被洗过一样干净清爽,人感觉特别舒服,神农记住了它,并给它起名为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陆羽《茶经》上说的。陆羽是唐代竟陵人,字鸿渐,生于公元804年,号竟陵子。竟陵即今天的湖北天门市。陆羽写的《茶经》不仅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而且他也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所以后世有人尊他为“茶神”。

由陆羽创始的茶道,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几乎在全世界不同的区域都有其不同的茶道形式,茶道已经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些优雅的茶道风情,往往能引起人们舒心惬意的品茗情怀。

不过,如果你是已经脱俗了的君子,那喝茶就不一定都在乎或注视茶道风情了,更不会过于看重茶的贵贱和品质的优劣,因为君子更注重的是茶德。

何谓茶德?就是喝茶人在喝茶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德行,譬如:忙人喝茶是为了缓解口渴;闲人喝茶却是为了聊天消时;养生家喝茶是为了强身健体;活动家喝茶是为了沟通感情;富阔权贵饮茶,常常有歌舞美女伴随;奸商媚俗饮茶,每每跟金钱脂粉混杂;而名流雅士品茶,往往与琴、棋、书、画关联。是的,喝茶虽是生活常事,但在现实社会中,喝茶却因着不同人的不同德行表现出不同的喝相,从而反映了不同的茶德。

也许有人会说,上古神农发现了茶后,人们在喝茶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茶艺,唐朝陆羽写《茶经》又创立了茶道,茶、茶艺、茶道都有了,现在你写《茶话人生》也就是了,何必又强调茶德这名堂呢?朋友,因为讲茶德是现在时代的需求。

要讲茶德,就得先说德,德是什么呢?《说文解字》告诉我们:“德,升也。”可见,德是品质的升华,那么茶德就是喝茶品质的升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得有德,所以君子喝茶,要讲茶德。

老子认为德是道的美好表现,所以整部《道德经》所演绎的就是道的美。

德,你想,就连老子极力推崇的至高无上的道也讲德,可见德是多么重要。是的,我们不能只知道道理,还要学会道德,理是道的一面,德是道的另一面,而且,理是德的保障,德是理的呈现。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说,真正有大德的人,不会处处彰显自己的德,那些下德的表现,好像处处都不失德,其实是因为无德。是啊,笔者在这里讲茶德,正是因为自己需要茶德,但愿读者诸君都已经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好茶友了。

不过,相信大家也都会认同的是,现在已经到了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仅农、渔、工、商、学等绝大多数的人为求生存忙得不可开交,就是老板、经理、专家、教授也都难得有闲工夫摆弄茶道,所以,依笔者看来,当今的君子,喝茶不谙茶道尚可,如果不知茶德就有点遗憾,因为不谙茶道无伤大雅,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若不懂茶德,难免在以茶会友的不经意间有失斯文。

陆羽写茶,茗翁之意不在茶

陆羽的《茶经》,大家都以为是茶的专著,其实不然,他的《茶经》其实是“茗翁之意不在茶”,只要认真品味他的文字,你就会发现他在说茶的过程中,经常穿插着说一些很有意思的题外话。

比如,他在“六之饮”的开篇说:“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这些话把它翻译过来就是:“长翅膀的飞禽就飞翔,长毛的走兽就奔跑,长嘴的人类就说话。”显然,这些话与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话也与蒲松龄借鬼狐讲人世一样,是借茶讲人生的意味啊。

我们再来看他同一篇中的另一句话吧,他说:“于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这话不是也很值得我们咀嚼吗?是的,“老天爷孕育的万物,各有各的妙用,可人们所花的工夫,往往只涉及浅易的层面”,陆羽一想到这些,话还没说哩,就先发了“于戏”的感叹。

陆羽《茶经》书中此类的文字不胜枚举,如在“三之造”中他说:“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这段文字,我们如果了解了其中的关键词就会有所领悟,如第一句的“卤莽”,是迷茫不清之意,第二句的“犎”是指大野牛,第三句的“浮云”是居高之物,“轮囷”是盘旋曲折自高而下之意,第四句的“膏土”是细融如油脂的土,第五句的“暴雨”是大水,而“潦”是小水。所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糊涂如胡人之靴的茶是精腴之茶,野蛮如牛一样的茶也是精腴之茶,有自高而下关系的茶是精腴之茶,富有油水的茶也是精腴之茶,像那暴雨一样从天而降的茶更是精腴之茶。”

陆羽在讲了这些精腴的茶之后,又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这“瘠老者”指的是干瘦而不鲜嫩的茶。

多妙啊,茶,居然也跟我们人生在世的遭遇一样,有富贵的也有贫瘠的,有野蛮的也有文弱的,有幸运的也有不幸的,因此,世态百相的人们,在制茶、买茶、泡茶、喝茶、送茶、献茶、说茶、夸茶的时候,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势利茶”、“淡泊茶”、“自满茶”、“若谷茶”、“时髦茶”、“岁月茶”等等。可见,茶与人确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做人要有道德,喝茶要讲茶德。

也许有人会批评说,陆羽对茶的这些描写,都是对茶饼表面各种纹理的形容,并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种意思。对不起,认为那些是形容茶饼表面各种纹理的注解,根本是解不通陆羽原话的,我的理解可能有点让人感到突兀,但请诸君多想一下茶的清淡品性,也许就会觉得我的理解要比原注解更合理一些。

好在我写完上述观点后,为了想再分析一些《茶经》的类似句子而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对陆羽《茶经》的这种理解也不是我独家所有,瞧,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茶典》编注者,在该书的前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论述,他说:“在《茶经·四之器》中,陆羽说:‘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就反映了儒家的‘中和守正’的观念,就已经带有‘道’的萌芽了。”

说得多好啊,如果照《茶经》的注解,“方其耳”是指锅两边方形的执手耳,“广其缘”是指锅平坦而宽的边缘,“长其脐”是指锅的中心部分要长,可该书编注者却说这三句反映的是儒家“中和守正”的观念,带有“道”的萌芽,可见,那编注者也认为陆羽的文字是另有含义的。

其实,把茶作为抒发人生情感媒介的,又何止少数写茶书的人呢?就是借茶感发的喝茶人也是数不胜数的,在前述《茶典》的那篇前言里还接着指出,陆羽的好友唐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编注者告诉我们,这是认识到了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养生、怡情、修性的功用。

还有,清朝陆廷灿著的《续茶经》,在“茶之饮”开篇引用庐仝的《茶歌》中,也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诗句。瞧,这庐仝的《茶歌》中,反映的尽是他自己的“孤闷”、“枯肠”和“不平事”。可见,陆羽的“长嘴的人类就说话”,不仅有深长的寓意,而且也很有先见之明。

“糊涂”遭遇势利茶

本书取名《茶话人生》,当然就是要通过茶话讲人生的意思,所以可能说来有点话长,但好在茶道之繁人们都不嫌,相信饮茶雅士也定有雅兴品味下文诸多饮茶逸事及其典故和趣闻。

十几年前,我买了一套很不错的书,叫作《糊涂学大全》,书中引经据典,说了很多令人叹服的道理,并且很认真地告诉人们说,大糊涂大聪明,小糊涂小聪明,不糊涂不聪明。但该书教人糊涂并不是消极的,乃是对郑板桥“难得糊涂”妙语的一种现代诠释。

陆羽的《茶经》是否有郑板桥那样“难得糊涂”的寓意,有没有辛弃疾那种“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韵味,相信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但同样是喝茶,不同层次的人所喝的茶也不同,一定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富贵、清贫也都有各种交往,喝过的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富贵之人喝的多是名贵好茶、普通百姓喝的多是廉价粗茶是可以肯定的。

笔者就有与各种人士喝茶交往的体会,有时是攀高了喝,有时是低就了喝,这样一来,也就喝过了不少茶,时间久了,也培养成什么茶都能喝的习惯。不过,虽然说我什么茶能喝,但是有一种茶我是绝对不喝的,就是“势利茶”。

同类推荐
  •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这是一部散文集。杨克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诗意,本书收集了杨克多年的文化随笔,有些是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有些是对文化现象的思索,也有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等等;大到世界文化潮流,小到一个生动的文学关键词,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集中展现了杨克近年来的散文成果。
  •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程浩的生命日记:这个少年,曾这样认真努力地活过……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本书几乎按照原貌收录了这部分内容,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我要走了,前往成都,然后想办法走川藏线,去拉萨;三年前我去过西藏,8月末9月初,走的是青藏线,从西安乘火车到格尔木,再乘汽车去拉萨;还在长江源头沱沱河边住过一夜;那个时候,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可以见到修建铁路的机器和工人;在我的思维中,总想在青藏铁路贯通以前去西藏,以原始的方式转原始的八廓街;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知道西藏,就幻想什么时候亲身体验西藏;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应该是在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时候,或许在清清的豆苗地和红薯秧中间。
  • 新世纪诗典(第三季)

    新世纪诗典(第三季)

    《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开设的微博诗歌荐评专栏,《新世纪诗典》(第三季)包括了该栏目一年内推荐的三百多首现代诗歌。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新世纪诗典》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首次集体呈现,它记录时代的声音,展示国人的生存,传递诗人的情感。编选者伊沙的点评生动凝练,句句切肤,更熔铸着一份深沉的挚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吴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该书总结春秋时期作战经验,揭示战争规律,对战争意义、治军方略、战略战术等多有创见,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三十六计》约成书于明清之际,作者佚名。全书按六计并为一套,共分六套。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从育儿角度来说,孩子在6岁之前,帮助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其受益一生。美国犹太学者席伯格在《犹太人赚钱智慧》一书中便从育儿角度破译了犹太人培养天才的密码。目前,犹太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3.2%,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却几乎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数的30%!在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教授竟然占教授总数的30%~50%!纵观犹太人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人数,竟然占美国全部得奖人数的32%之多,为其他各民族的数十倍。一切的一切,令人不胜惊讶!
  • 重生之总裁大大要抱抱

    重生之总裁大大要抱抱

    这是一个女主重生,并在复仇的道路上捡到一枚忠犬男主的故事。
  • 偏执首席放过我

    偏执首席放过我

    十年前的一次相遇,让偏执占有欲极强的简唯轩偏执到非她不可,只因温以沫是简唯轩不可放手的温暖,十年的守候换来的温以沫被别的人抢走,偏执的简唯轩终于坐不住了,在这场博弈中谁先丢了心,温以沫不知简唯轩在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想伤害她。。。不想伤害,不敢靠近。。小心翼翼。。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威幸存者

    漫威幸存者

    消逝的光芒,末日的余响,传奇之人,力量,敏捷,幸存者,准备穿越,321,消逝的光芒里面的技能界面,小白文。
  • 戒了吧!完美主义

    戒了吧!完美主义

    还记不记得你上一次对自己满意是什么时候?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完美主义者的行列,高喊着“宁缺毋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类的口号,既苛责自己又苛求他人,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满意。殊不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瑕疵本身就是一种美。本书结合实际案例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完美主义的深层心理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克服方法,帮助深受完美主义之害的你拒绝完美的诱惑、走出苛责的怪圈、摆脱瑕疵带来的挫败感,回归简单轻松的生活。
  • 第一百封情书

    第一百封情书

    她叫艾悦依。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聪明伶俐,古灵精怪,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艾悦依也不能例外,从那天见到他的第一眼时,她心心念念的只有他。他叫蓝暮音,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沉静儒雅,身世显赫让人望尘莫及,可他却只为一个人默默守候。会是她吗?西出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爱情向来只是一对一的默契,到头来他们又是否两情相悦,或者只是过客匆匆呢?
  •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

    本书描写了抗战前川西平原军阀混战、鸦片烟泛滥成灾、人心人性大面积滑坡堕落的乱世乱相,抗战全面爆发,装备落后而羸弱的川军出川抗战,一路遭受的冷眼、所经历的惨烈牺牲,从历史、社会和人心深处,从国家政治生态和民族精神内部,冷竣观察和反思了70多年前那场灾难深重的民族救亡战争,深刻揭示了“国难是民族所有个人的命运之难,国殇是民族所有个人的精神之殇”的道理,对战争与人、战争与民族、战争与人心人性救赎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