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7200000008

第8章 小品(1)

故乡小路

回乡的路,是一条弯弯的小路。每次踏上那条小路,感觉便充满了惆怅。

小路伸向远方,远方是一片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风景。人在远方,一种思念常把我牵回小路。来去之间,仿佛注定了,这是一条洒满寂寞的小路。走在这条路上,我只有一边回忆,一边淡忘。

梦里也在回家,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远。对于一颗漂泊的心来说,小路的伸延没有尽头……

(原载于《闽西日报》1997年11月5日)

风雨桥

桥上有屋,是为屋桥。桥有围廊,可称廊桥。桥上有廊有屋,就可避风雨,于是又叫风雨桥。流水淙淙,架通一座桥,路欲断而桥相连,桥成了路的一部分。行人到此,歇歇脚,避避风雨,风雨桥给予行人几许亲切……

风雨桥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早已成了一道风景。由于它的位置大多在村口或村外,行人远远看见,还以为有人家了,可以讨得一碗茶水喝。近前一看,才知道是桥,不过桥上某个地方仍有茶桶,那是附近好心的村人提来放在那里的,懂得过路人想口茶水解渴。一念善心,便化作一片凉爽。解足了渴,倚在栏边,看看青山绿水,杂花生树,野鸟啁啾。

从构造上讲,昔日的风雨桥大多不便于通车。于是要么改道,要么又架起了桥,那风雨桥多半是废弃在一边了。屋顶上,瓦缝裂开了,可以看见一小片天空。瓦缝里生出杂草,迎风就抖。支撑屋顶的木柱也生朽了,背阴处就长出菌类。年深日久,风雨桥显出一片沧桑。任何一种沧桑都是时间侵蚀而成的,这当然有点无可奈何,不过沧桑也是一种美。就如一张老照片,可以读出许多陈年旧事。

于是,风雨桥也成了一个流布掌故的地方。几个放牛拔草的孩子,缠着一个老人听讲故事,一听就听上大半天。故事里的人,就曾在桥上走过;这风雨桥,便成了故事展开的背景。那风雨中的人,当然是风风雨雨走四方……

(原载于《闽西日报》2000年7月17日)

老树

村口是一个出口,同时也是一个缺口,长在那里的树便恰好补了一个空缺。凡树,都渴望着生长,自从泥土中挣脱束缚,就想着越长越高,好比人渐行渐远。只当那个生长的高度受了局限,这才不得不低下头来。这时节,一个村子便都在你的视野之内。风里来,雨里去,你的生命中多了一份职责,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看顾着山里的村子。

老树也曾是大树,树不能长高时就开始变老。此时,你的枝叶已挡不住村庄的那个缺口。有好些人从村子里出去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出乡关的时候,我忘了向你道别,那会儿心里只装着远方,想着脚下的路能够通向远方,便兴冲冲地走去。其实行走只是脚下这条小路的伸延,因而所能走到的地方都不会是我的远方,远方还很远。

对于出了村的人,你不能不有所挂念。思念里,你的容貌更老了。每个季节的风都会带来远方的消息,起先你也伸出枝叶,托风打听一番,但风只是任性地游逛一通就走了。待你平静下来,才想着用自己的方式寄出问候,那便是信笺一样的落叶。叶片落进小河,被流水带走了。梦中的老树啊,你不仅张贴在村庄的背景里,也刻进我思念的皱纹。你生长的年月,我是无从问起了,但我知道,你的生命不会一开始就那么苍老。多少回,想着回来与你相聚。老树下有一片浓阴,一个供人歇息的地方。坐在树阴下,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那些流传在村里的掌故,也就是村庄的历史。

老树可以看顾一个村庄,我却只能料理自己。我好似是长在另一个地方的树,那地方总有点不对劲儿,所以我一直考虑要不要深深地扎下根去。不过你不要以为这只是我的多虑,其实我所在的地方,泥土大都已封存在水泥下,我的根只能沾着很浅的土。时光如水,一年年地流走了。他日相逢,能抚慰彼此的沧桑么?

(原载于《散文诗o校园文学》2006年7-8期)

老家

每隔上一段时间,就要回一趟乡下的家。自己有了一个家,乡下的家自然就是老家了。老家还有一份牵挂,不过即便可以放得下牵挂了,我也想回去看看。

门前是小桥流水,屋后有修竹绿树。时光流转,房屋日见其旧,竹树却青翠依然。其实老家并不算老,就和我同龄。我出生那年,才从五里外一个村子搬来的,那里要修建一座水库,只好作为移民迁居。爷爷的坟就在水库边,且就在先前的屋背后,水浅时,还可隐隐看到墙基的痕迹。儿时走亲戚,经过那一片青山绿水,似曾相识,感觉总有一种亲切。若再往上算,爷爷眷恋的老家也不算老。大约是在曾祖辈上,才从吴姓大村里分出来的。而现在的位置在大村旁的一个小村里,好像是又往回搬了。

搬来迁去,总不出方圆十里,而到了我,却真个离别了乡土。沿着门前潺潺的流水,一叶小舟漂向远方。世事如流水,也再没有比流水走得更远的了。祖上的搬迁,不知是否种下了一个漂泊的因缘。看来也只有人到哪里,哪里就算是家,而这个家,自然也就是下一代人的老家了。

(原载于《闽西大学校报》1998年9月30日)

竹韵

老家屋后有一丛竹,是爷爷栽下的。老屋也是爷爷手上盖的。时光荏苒,老屋日见其老,竹子却青翠依然。在家的日子,若是闲着,我就看看书。而屋后较静,在那里看书又可少受干扰。风过处,书页上晃着竹影,横斜有致。读得倦了,合上书面对着青枝绿叶,感觉真是爽朗。

于是就想,年年有新竹破土而出,渐长渐远,自能延伸成一片竹林。风起时,绿浪叠涌。若再于竹枝疏处着一小亭,小亭既是青翠中必要的点缀,人在亭中又有了一个适宜眺望的视点。俯首是书,抬眼见竹,悠游其中,乐也融融。

这其实有点想得过头了。流逝的岁月里,竹子并没有如愿以偿地伸延开去。虽有增长,但那增长何其迁延!在乡村,竹子很有用途。家人去砍,邻里来分,我都只能眼不见为净。种竹的本意,在我原是留着看的,而人家是为了用的,可谓道不同了。这一番心思只有自己知道,权且按下。

挤进城中,竹子离我更远了,只有书仍然伴在身边。每当独坐窗前,捧读之间,书上已没有竹影轻摇。不过,昔日情景宛然在目,就当仿佛有之。或许,那是摇曳在字里行间的竹韵了。

(原载于《福建商报》1998年4月16日)

草色

每次回家,看到屋前屋后的杂草,心里就会想起爷爷。要是爷爷还在,杂草一定不会这么疯长。爷爷是木匠,常年在外做工,回家的日子不多。小时候,每次爷爷回来,母亲就催我先叫。我叫一声爷爷,爷爷唔一声,就坐在后门边一张木凳上,端起水烟筒来,一边还摸出几粒糖或花生塞给我。那糖和花生潮潮的,一定在爷爷的口袋里放了许多日子。母亲在灶下煮吃的,这时赶忙叫我给爷爷点纸捻。爷爷抽完几袋烟才吃饭,却把母亲特地为他做的一点好吃的都拨给我吃了。

回了家,爷爷总要屋前屋后走走看看,然后便蹲下来拔草。他拔得很细心,连草根都要挖起来。爷爷蹲在地上,一步一步地挪着。我有时也蹲下来和爷爷一起拔草,却没有他那么耐心。这边掐,那边抓,还得爷爷再拔一遍。经过爷爷的一番梳理,屋前屋后亮堂多了。平时,屋前屋后长了杂草,若不至于碍手碍脚,便没人去理会。一般都要等到年终时候,才来一次大清理。爷爷在外做工,回家的时间是不定的。但只要这里那里又滋生了杂草,我就知道爷爷快回来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当我在书本上读到这么两句,感觉一点都不陌生,但却读不出什么诗意。我所读得的,便是爷爷蹲在地上拔草的情景。屋后还有一丛竹,也是爷爷栽下的。时光流逝,老屋日见其旧,竹子却青翠依然。

(原载于《汀州文艺》1999年3月10日)

苦芽儿

茶,就是那苦芽儿。生命的芽儿冒出来,为的就是探得春光。但那芽儿刚绽开叶片,就被采摘下来。芽儿,有雀舌之类的形容,嫩是嫩的,但含着苦汁。

采下的茶芽,还得搓揉,能搓去涩,却揉不去苦。苦命的芽儿,越是搓揉越是收缩得紧。茶卷成了条,其实就是索。接下来的烘焙,又是一道工序。这等于一场人间蒸发,郁闷而焦躁。发酵中原本还有一些念想的,这会儿全被烘干了。

茶巴望着水,但收藏时全被隔开。就在那个密封的罐子里待着吧,直到有一天,一线天光照进来,那时节就亮了。苦芽儿终于来到水边,照见了自己憔悴的影子。苦芽儿的身影缓缓地融入水中,这才慢慢地舒展开来。

那还是早春的气息,一切才刚刚开始,生命有着种种可能。只记得有雾罩着,心绪就如雾中的游丝一般飘浮。满眼青翠,不远处还有鹧鸪鸟的叫声,一声声催唤着春天。

(原载于《散文诗o校园文学》2010年1-2期)

乡茶

故乡并没有一片茶园,散落在山坡上的都是野茶。当奶奶提着竹篮,颤巍巍地在坡上采茶,那是一幅不会在记忆里凋落的图画。

奶奶将采来的生茶加以炒青,焙成茶叶。这样制成的茶叶,自然简单而粗糙。泡茶时,抓一大把茶叶放到锡壶里,注入开水浸泡,然后再把锡壶装入一个里面裹了棉花絮的木茶桶。喝茶时,就现成地从壶里倒出来。盛这样的茶水要用碗,用杯不济事。茶味粗中带涩,涩里又漾着一丝甘。尤其是劳作归来,喝上一两碗很是解渴。

这茶也曾随我飘向远方。人在远方,泡上一杯乡茶,回味里就浮起故乡的青山绿水。坡上山花仿佛随意点缀,摇曳着美丽的情思自开自落。茅草黄时,野果子酸酸甜甜。那浸泡在茶里的,分明是缕缕乡愁了。

(原载于《福建商报》1998年4月9日)

茶事

交春时候,要接春。在故乡,通常是插上一枝茶树,然后烧香放鞭炮,就算把春接来了。“春到人间草木知”,本来凡草木都濡染了春的气息,那么为什么单挑出茶树来代表呢?或许柴米油盐酱醋茶,日日少它不得。采得茶树来家,便期望春光常在,一年好景。

然而老人过世,也要用上一枝茶树。树枝上串满纸钱,就当是摇钱树了。人死后还要钱用,那是想当然的。但钱得从茶树上摇下来,这就说明了茶与人的缘分。

从茶树上接来新生,又由茶树送归沃土。仪式简单的风俗,却有着说不尽的意味深长。

(原载于《汀州文艺》1998年5月23日)

荷池

池不大,池边有柳,长条披拂。柳就是柔得好,那枝条仿佛越化越细,便细如烟了。如烟的柳是一重重背景,将池塘环绕起来。

池中有荷,荷自出水之日起,便亭亭玉立。池中的荷有疏有密,却是疏密相间,恰到好处。密密的荷叶你遮我挡,真个密不透风。至于疏处,则可见如镜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忽然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荷叶上,荷池零乱了。待到雨停,天晴日朗,小鸟又叫开了。树上,不时有雨点落进荷池,漾开一个个圆圈。许久,不再有雨点落下,水面上却仍时起波纹,想必是游鱼冒出水面来了。

叶面上的雨珠,滴溜溜地转,既清且圆。荷叶仿佛撑开一把伞,极有情致地守候着。眼看雨点就要滑向池中,张开的叶子卷起边儿,又是一番挽留。风过处,叶丛中露出一点红。细看之下,才知是一朵荷花开了,开得有点羞涩。

(原载于《散文诗o校园文学》2009年6期)

篱笆

在乡间,篱笆是用来围菜园的。比起菜畦的整齐来,篱笆显得散乱。其实头一回扎篱笆,也是很整齐的。后来,哪里有了缺漏,就在哪里修补,而不是从头再扎一遍。修修补补,看去就不那么整齐了。但越修补,篱笆越结实。即便弯向一边,也不会倒下去,往往只要再打根桩,又可全扳回来。篱笆的修补,大都插上一些树枝。有的枝条随叶子一起枯去,有的却还会返生,又冒出枝叶来,给人的感觉好似是种植在那里的。若是树枝不够,则塞以杂草也行。事实上,篱笆下的杂草长起来,只要不是侵了菜畦,也可编进篱笆中去。且不管返生的树枝还是丛生的杂草,都另有一种可喜的生机。

篱笆与菜畦大致也有一种对应关系,即篱笆疏的菜也疏,篱笆密的菜就密。其实篱笆本身,也可利用来种植。那多是让植株的藤蔓,沿着篱笆攀缘。比如南瓜藤叶,几乎可爬满篱笆。开花了,一朵朵喇叭似的,待得花落结籽,就有南瓜了。南瓜掩映在绿叶丛中,常让人感到发现的喜悦。有时,未曾注意到的某个角落又结了南瓜,且已坐成壮硕的一个,那更是讨人惊喜了。而当南瓜植株枯去时,则可自然地用来扎篱笆。篱笆那边,还有些种植,也可变成篱笆的一部分。比如美人蕉,花开得很鲜艳,但却总不似南瓜花那样可喜。许多时候,美人蕉开的花只是寂寞地红着。

纤细的藤牵上阳台的围栏,看去也很像是一圈篱笆。这阳台上的种植,当然是希望能够牵出一些花来的。但若也挂上果,感觉就会更好了。

(原载于《散文诗o校园文学》2009年6期)

菜花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当是诗人抵斥荣华后对自然的回归,但也道出了菜花别具朴实清新的美。

乡间花事少,因为并非都是有意种植。桃花李花,点缀一下,转眼即过。菜花却待时而开,四时都有;与此相映衬的,就只有随开随落的草花了。菜花比草花整齐,因为菜总是一畦一畦地种的。草花则杂样儿的都有,团团簇簇,晃人眼目。

菜花中,最齐整最壮观的要算油菜花了。李渔说:“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大观也哉!”这话当为油菜花而发,也只有油菜花越陌度阡,当得上遍地金黄蔚为大观。

同类推荐
  •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方珍珠

    方珍珠

    5幕话剧《方珍珠》写北京曲艺艺人在新旧社会的不同生活遭遇和命运,通过对比,歌颂了新中国对艺人的关怀和尊重,呼吁艺人们要自尊自重,团结起来为新社会服务。剧本的前3幕,写艺人破风筝和养女方珍珠在解放前的北平如何受欺侮,令人悲愤难平;后两幕的情节与前面的戏剧冲突有些游离,感人的力量稍有减弱。
  • 别浪费失败

    别浪费失败

    它会用一个个故事和经历告诉你,在那个人生中困难的时刻,再坚持一下、再忍耐一下、再自信一下,跨过去,就会实现最初的理想。请你相信,你经历的眼泪和挫折终会消逝,而你坚持的信念和理想终会美好。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假如未曾遇见你

    假如未曾遇见你

    邻城酒肆开了间文艺咖啡店,店中承载了太多的人间悲欢。进店里喝咖啡的人,有时候会找店主聊聊,讲讲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的经历。时间久了,听得多了,邻城酒肆便生出整理这些故事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来自20位不同的故事亲历者,由20个治愈故事组成。这些故事无删减,贵在真实;这些故事曲折细腻,贵在感动人心。听别人的故事,走自己的路,转瞬之间,已是一辈子。
热门推荐
  • 虚拟射击

    虚拟射击

    第二卷无论是剧情、文笔、设定、深度、还是人物刻画都远超第一卷,第一次阅读本书的朋友,建议你们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两卷关联不多,不会有阅读障碍的。“公敌”篇,即第二卷,作者以“版本更新”为由,为本人所描绘的游戏增添了“护符”的设定。“例如:一位玩家的护符是“发丝”,他就能利用可以无限延伸的发丝去偷走目标的武器,或者是戳队友后颈作出提醒、撬开一扇上锁的门;也可以用无数根强韧的发丝,通过连接走廊两边的墙、布置一道暗藏杀机的防线;还能在自己不小心从高空坠落时,拿无数根发丝制成一道应急的降落伞,避免摔伤或摔死。”
  • 纵横万宇

    纵横万宇

    以“人体奇经八脉和灵枢十二经”穴位图和星空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黑洞”的黑暗物质和光为蓝图。银河系外的星系“天宇系”神秘修炼者“无上”主角的爷爷协同主角修炼“十二正经”精神力战法的推动者。
  •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游戏篇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游戏篇

    本书从游乐场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校内活动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户外运动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出游安全与节庆游戏、游戏禁忌及游戏事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使学生从游戏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和自身安全的注意。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愿斋记事

    愿斋记事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此生尽兴,愿你赤诚善良,愿你良人终相伴……”
  • 末世之穿书有空间

    末世之穿书有空间

    宋韵竹是一个小说迷,看过了成千上万的想说,在书荒的时候决定自己写小说。但是万万没想到她穿进了自己所写的小说里。
  • 晓风浥晨们的故事

    晓风浥晨们的故事

    几个大学生本应该在大学最后的这几个月带着各自的遗憾和抱负按部就班的步入社会,然而一切都在一个咖啡馆里来了一个陌生女人的那一天改变了。一个人的内心里可能封存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情愫,岁月磨洗,时移事易,它都不消散而去。它可能被唤醒而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也可能如一粒种子埋在贫瘠之地,一辈子等不了雨来。而人这一生的机遇变化的就像是布朗运动,谁知那雨来不来,何时来。风起于青萍之末,有一些变故就是推动蝴蝶效应的最后一次扇翅,在这个故事里,它就是柳浥晨的跳槽。当柳浥晨来到杨晓风兼职的咖啡馆那一刻起,彷佛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慢慢的站在了人生的晨昏线上。
  • 执笔录

    执笔录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有生就有死。这个世界是人的希望,还是阴谋的容器……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找到生命的真谛,揭开世界的面纱,太古神尸为何重现世间,虚无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消失的太古英杰为何又再次光临大地,四大空间外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生命?是成为棋子,还是下棋的人,一切从这里发生……
  • 自古不息

    自古不息

    天道不公,人心不古。细数恒古,多少豪杰埋骨于求仙之途。只有在生死中求长生,在破灭后证的大道。逍遥自在自为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