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063

第63章 贞观制度:开明政治的典范(2)

《贞观律》和《永徽律疏》的制订和颁行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确立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并且影响遍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各国,乃至在世界法律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法系。

自唐以降,五代、宋、元、明、清各朝莫不奉《唐律疏议》为圭臬,虽代有损益,但终不敢越出其规范之外。元代律学家柳赟说:“所谓十二篇云者,裁正于唐,而长孙无忌等十九人承诏制疏,勒成一代之典,防范甚详,节目甚简,虽总归之唐可也。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唐律疏议·序》)

清代律学家吉同钧也说:“论者谓《唐律疏议》集汉魏六朝之大成,而为宋元明清之矩矱,诚确论也!”(《律学馆大清律例讲义·自序》)

由此可见,定型于贞观时期、完善于永徽年间的《唐律疏议》,在后世法学家的眼中确实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成文法典。

在古代中国,法律其实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因为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在它头上还有一个最高权威——皇帝。

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国,皇权绝对高于法权。法律之所以被皇帝制订出来,并不是用来约束皇帝本人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对付臣子和老百姓。正所谓:“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管子·任法》)

韩非子也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

布衣皇帝朱元璋说得更透彻:“法令者,防民之具、辅治之术耳。”(《明太祖实录》)

总而言之,古代的法律就是皇帝用来统治臣民的一种专制工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中国历来是一个“专制与人治”的社会,而不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此言可谓确论。

所以,在君主专制的社会中,法律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非但约束不了皇帝,反而经常被皇权所凌驾,甚至随时可能被践踏。

既然如此,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又做得如何呢?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部法典——《唐律》的总设计师,李世民又是怎样看待“皇权与法权”的关系呢?

对此,李世民说过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贞观政要》卷五)

单纯从这句话本身来看,李世民的法律观念显然与自古以来的法家思想和其他帝王完全不同。他并不把法律视为皇帝手中的工具,而是能够承认并尊重法律的客观性与独立性。相比于朱元璋把法律当做一种“防民之具”和“辅治之术”,李世民的境界无疑要高出许多。

不过,即便我们相信这句话确乎是李世民“诚于中而形于外”的肺腑之言,我们也仍然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进一步考察他的实际行动,看其是否真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从下面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就能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

贞观元年正月,有一个叫戴胄的大臣公然在朝堂上与李世民发生激烈的争执。

事情本身并不大,但性质却很严重。因为争论的焦点就是——皇帝的敕令与国家的法律,到底哪一个更有威信?哪一个更应该作为断案的依据?

说白了,这就是皇权与法权之争。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李唐立国之初的统一战争中,很多将吏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国家为了照顾他们的后人,就出台了恩荫政策,让烈士后代能承袭先人官爵。于是就不断有人弄虚作假,谎称自己是功臣元勋的后代,以此骗取朝廷恩荫。此外,李唐朝廷在任用和提拔官吏的时候,也会优先选用那些曾经在隋朝为官,具有仕途资历和从政经验的人,所以就经常有人伪造资历,企图走一条加官进爵的捷径。

上述这些现象就叫做“诈冒资荫”。有关部门难辨真伪,对此大伤脑筋。针对这些现象,李世民专门颁布了一道敕令,严令作假者主动自首,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以死罪。

敕令颁布后,还是有不怕死的人顶风作案。后来有关部门查获了一个叫柳雄的作假者,李世民决定杀一儆百,马上要治他的死罪。

案件送交大理寺后,负责判决的人就是大理寺少卿戴胄。

戴胄原本只是兵部的一个郎中,因有“忠清公直”的美誉,不久前刚刚被李世民破格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相当于从一个国防部的小司长突然晋升为最高法院副院长。皇恩如此浩荡,按理说戴胄应该知恩图报,事事顺着李世民的脾气才对,可秉公执法的戴胄却在柳雄这件案子上狠狠地触逆了龙鳞。

根据当时的法律,这种罪最多只能判流放,所以戴胄便对柳雄做出了“据法应流”的判决。这个判决结果虽然是依法做出的,但显然违背了李世民的敕令。

李世民勃然大怒,对戴胄说:“朕早就颁下敕令,不自首就是死路一条,你现在却要依法改判,这岂不是向天下人表明,朕说话不算数吗?”

戴胄面不改色地说:“陛下如果直接杀了他,臣无话可说;可陛下一旦把案件交付法司,臣就不能违背法律。”

李世民悻悻地说:“你为了让自己秉公执法,就不惜让朕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说:“陛下的敕令是出于一时之喜怒,而国家的法律却是布大信于天下!陛下若以法律为准绳,就不是失信,而恰恰是‘忍小忿而存大信’!假如不这么做,臣只能替陛下感到遗憾。”

李世民沉默了。

他知道,如果他执意要杀柳雄,谁也拦不住,因为他是皇帝,而且早有敕令在先。可问题是,这么做虽然足以体现帝王的权威,但无疑会大大损害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公信力一旦遭到破坏,朝廷的威信和人君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

思虑及此,李世民立刻转怒为喜,当着群臣的面对戴胄大加褒扬,说:“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卷五)

这是贞观时期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同时也是中国法制史上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案例。因为它凸显了皇权与法权的冲突,并且以皇权的妥协告终,最后使得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体现出了一个古代君主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对法律的尊重以及对司法独立的尊重。这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治社会中实属罕见。

“柳雄事件”之后,史称:“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资治通鉴》卷一九二)

贞观时代吏治清明、执法公正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可要说“天下无冤狱”,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管怎么说,当一个王朝拥有像戴胄这种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法官,并且拥有像李世民这种善于妥协、尊重法律的皇帝时,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贞观时代即便不是历史上最少冤狱的时期,起码也是最少冤狱的时期之一。

对死刑慎重,就是对生命尊重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刑法。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刑法,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对待死刑的态度。

而贞观法治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宽仁慎刑”的理念以及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

早在贞观元年,李世民就依据“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立法思想,以诏令的形式对“死刑复核”做出了严格规定:“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死刑)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贞观政要》卷八)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司推事、九卿议刑”的死刑复核制度。在上一章我们说过,李世民曾在贞观元年正月废除了五十多种绞刑条款,而随后继续修订律法时,贞观君臣又在隋朝律法的基础上,把多达九十二种的死刑罪名降格为流刑,又把七十一种流刑降为徒刑。除此之外,“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旧唐书·刑法志》)。在这种“宽仁慎刑”理念的引导之下,到了贞观四年,国家就出现了“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的良好治安形势。当时唐朝的户数将近三百万,若以平均一户六口人计算,总人口大约1800万。以这个人口数量来看,这个死刑人数的比例显然是非常低的。

“几致刑措”是中国历史上经常用来形容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的词汇,其意思是刑法几乎到了搁置不用的地步。如果我们参考一下近代欧洲的相关数字,就更容易明白这种形容词绝非过誉。

在18世纪的英国,死刑罪名多达222种,不但名目繁多,而且滥用死刑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只要偷窃一先令,或者是砍了一棵不该砍的树,又或者写了一封恐吓信,甚至仅仅是与吉普赛人来往,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到19世纪初,还曾经有一个13岁的少年因偷窃一把勺子而被判处绞刑。由于刑法的严苛和泛滥,导致每年被判死刑的高达1000人以上,而当时英国的总人口也不过1000万。

生命权是最为重要的人权。

对死刑的慎重意味着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

如果单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似乎有理由认为——7世纪的中国唐朝在“人权领域”显然要比18世纪的英国先进得多。

当然,毋庸讳言,无论贞观时代的法治精神多么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当时的中国毕竟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社会;无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如何尊重法律、慎用死刑的皇帝,他都难免有独断专行、枉法滥杀的时候。

贞观五年发生的“张蕴古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张蕴古,河内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曾任幽州记室,武德九年十二月因呈上一道“文义甚美,可为规诫”的奏疏《大宝箴》,博得李世民的赏识,被擢升为大理寺丞。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由皇帝一手提拔的人,也难免在皇帝的一时盛怒之下被错杀。

同类推荐
  • 天鼓: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天鼓: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勾勒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期间的历史风云变幻,剖析晚清国运堕入危局的深层历史原因,同时也揭开了众多历史人物的旧脸谱,描绘出他们的真面目,并对暗藏于历史深处的荒诞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 谁统江山

    谁统江山

    宇文邕,高纬,陈顼,突利,达头,步迦,杨坚,陈叔宝,萧岿,杨广,问鼎九州,烽烟滚滚。一对现代恋人穿越到这乱世……男主从家兵做到大将军,女主从小农女做到太子妃,母仪天下,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谁主江山……
  • 公主的花样年华

    公主的花样年华

    圣宁皇室唯一的小公主燕清明,父皇宠,母后爱,哥哥疼,享受着无尽宠爱。然而,表面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却是个大刺头——扮大臣,扮小白花,喝花酒,带一打样样不少。直到遇见我们的战神,一切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 三国之决胜千里

    三国之决胜千里

    东门东回到了三国,凭借自己对秦汉三国史的精通,在三国有了一席立足之位,之后随曹操征战四方,出谋划策,由于自己对三国事件了如指掌,所料之事皆一一应验,正所谓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正因如此,曹操也对他心生怀疑,处处提防,多次身陷囹圄,坐牢九次,九进九出后,他改变想法,他要这世上再无人敢怀疑他,他要主宰三国,他要对付司马懿,消灭司马家族,他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要做这个时代的皇帝。另一本《跟着刘备去卖鞋》已经发布,希望大家收藏支持。
  • 九州山河赋

    九州山河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维法则

    超维法则

    我有一个朋友,他属于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功对于他来说简单的不可思议,后来他死了,留下了个没什么卵用的系统,和要被主神追杀的命运。
  • 一家人的开挂日常

    一家人的开挂日常

    “经过模拟世界判定,您符合要求,已绑定,请执行下一步操作。”叶墨回想一番,“解绑吧。”PS:书友群551358566(误操作把老群解散了)。
  • 女法神的冒险物语

    女法神的冒险物语

    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天啊,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女法神传承?天啊,法神传承为什么前面有个女?难道还要分性别吗?不管了,看女法神的冒险物语。
  • 芬芳满堂(全集)

    芬芳满堂(全集)

    狭路相逢勇者胜,温柔只给意中人!外出野营,她只想烤个野百合根做道甜品打牙祭,可万万没想到这位唐先生会百合过敏,一朝住院急救不说,还就这么赖上她了?开甜品店,他派人来扫货。外出登山,他跟着来挖角。走哪儿跟哪儿不说,不仅不谢她救命之恩,还要她先偿害人之过?行吧,反正去大酒店历练一下也不亏,可没想到这职场变战场,童年梦魇如影随形,昔日好友反目成仇,亲人姐妹对她步步紧逼,父母离世的阴影似乎也别有内情……“唐先生,我是想清楚的,没有遇到我喜欢的人,一直单身我也能过很好。”她一个母胎solo国外待了多少年的人,无所畏惧好吗!“我也是。但我遇到了,所以一生一世不想错过。”万年冰山一朝融,君子一诺,就是一生。
  • 触不到的爱

    触不到的爱

    出生贫困家庭,但是外表帅气,智商超群的肖天龙因为爸爸患了绝症去世,他只好选择了一家本地的二流大学就读,在学校里,被尊为男神的他,被富家女王冰寒穷追不舍,为了摆脱这个女孩子的纠缠,肖天龙让认识不久的诊所小护士,大自己两岁的梅红艳假扮自己的女朋友在学校出现。王冰寒尝试着努力了几次,但都没有什么效果,伤心之余,接受了和自己家境相仿的吴志祥的求爱。这个时候,肖天龙的妈妈因为被一中年男人欺骗了感情,郁闷之下患上了白血病,在这段压抑的日子里,梅红艳一直陪伴着肖天龙,但是肖天龙觉得自己并不喜欢梅红艳。治疗妈妈的病需要很多钱,肖天龙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筹集到医疗费,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求助于王冰寒……
  • 我本港岛电影人

    我本港岛电影人

    一个关于港岛电影的故事。我是吴孝祖,拍出最好的电影,享受最美好的时光。菇凉的电影院群号:36744687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林家染坊

    林家染坊

    早春的清晨,娘开门出来抬头望天的时候,就看见了大庙山的顶上飘着彩霞,霞光很灿烂地弥漫在大庙山的山头。一对百灵斜斜地飞过山梁上茂密的乌桕树林,落在古庙前千年柏树和紫荆树上。娘一下子乐了,娘一笑说,好天呀。娘的脸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娇媚。娘准备上山进香。一吃过饭,娘便领着柱儿上山。寺庙距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四五里的样子。但山路崎岖,一进一出就绕了路程,要走上一阵。轿子只能停在山门前,人得拾级而上。时届立春,来往的香客很多。
  • 吹万禅师语录

    吹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