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320

第320章 盛唐终结之前的回光返照(3)

这套对治的办法包括,一、禁止各路监军宦官再干预军政,同时规定每个监军只能挑选十名士兵作为卫队;二、除非宰相与中书省建议,否则天子不再直接下诏指挥作战。

在与昭义作战的整个过程中,从中央到前线都严格执行李德裕提出的主张。如此一来,朝廷下达给前线的命令就变得既符合实际又简明扼要了,使得前方将帅有了很大的决策权和自由施展的空间,因而才能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李瀍登基不过短短数年,为患帝国多年的“宦官乱政”和“藩镇割据”就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遏制,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武宗一朝,三大政治顽症只被控制了两个,剩下那个“朋党之争”不但未见消隐,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当朝宰相李德裕本身就是朋党领袖,更是党争的始作俑者。

昭义的成功收复为李德裕获取了空前的政治资本,也把他一举推上了一生仕途的巅峰。刚刚平定昭义不久,武宗便加封李德裕为太尉、赵国公。他虽然表面上再三推辞,但最后还是笑纳了。

此时此刻,功成名就、位极人臣的李德裕最想做的一件事,当然就是找那两个老对手算算总账了。

事实上,早在昭义之战刚刚打响时,李德裕就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胜利,所以,他也早就为日后想要做的事情打下伏笔了。

当时,李宗闵正担任太子宾客,在东都洛阳坐冷板凳,李德裕觉得这老小子过得太逍遥,就给他扣上了一个“交通刘从谏”的帽子,把他逐出了东都,贬为湖州(今属浙江)刺史。

李宗闵压根想不起自己啥时候跟刘从谏有过交情,可如今人家李德裕正仕途得意,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李宗闵只能自叹命苦,乖乖打起铺盖卷到湖州去了。他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湖州这地方总还算山清水秀,日子也不至于太难过。

可是,李宗闵并不知道,他的灾难只是刚刚开始。

只要李德裕当权一天,就绝不会让他的日子好过。

会昌四年九月,亦即昭义刚刚平定一个月后,李德裕就开始算总账了。他对武宗说:“刘从谏盘踞昭义十年,太和年间入朝时,牛僧孺和李宗闵当权执政,却不但没有把他扣留,还加授其‘同平章事’的中央官职,终于酿成大患,竭尽天下之力才将其平定。说到底,牛僧孺和李宗闵就是罪魁祸首!”

武宗其实也知道这番话是扯淡——当时刘从谏一不叛乱二不谋反,哪个宰相有理由把他扣留?

不过,即便明知道李德裕是在扯淡,李瀍也会帮他扯。因为李瀍本人对牛党向来就没有好感,何况李德裕对朝廷贡献这么大,帮他发泄一下旧怨也是应该的。

罪名有了,第二步就是搜罗罪证。

潞州克复后,李德裕随即派人前去搜查刘从谏生前的书信,希望能找出一两封与牛僧孺和李宗闵的来往信件。

可是,结果却一无所获。

李德裕并不气馁。

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制造的东西就是整人的把柄。

他随即胁迫刘从谏的军务秘书(孔目官)郑庆出面作证,声称:“刘从谏每次接到牛僧孺和李宗闵的来信,阅后当即焚毁,所以现在找不到。”

人证有了,接下来就是物证。

李德裕又授意河南少尹吕述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刘稹败亡的时候,我亲耳听见牛僧孺发出了叹息和悲愤的声音。”

牛僧孺时任太子太傅、东都留守,跟吕述是同事,所以由吕述来揭发,可信度很高。

最后,李德裕把郑庆的供词和吕述的书信一起呈给了天子。

毫无疑问,天子李瀍立刻作出勃然大怒之状,当即把牛僧孺贬为太子少保,几天后又贬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一个月后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市)长史;而李宗闵则先是被贬为漳州(今属福建)刺史,继而贬为漳州长史,最后又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县)。

会昌四年冬天,当罪臣牛僧孺和李宗闵满面风霜地奔走在一站比一站更远的流放路上时,位极人臣、志得意满的李德裕正在他温暖如春的宰相府中赋诗饮酒,并欣赏着窗外美丽的雪景。

李德裕无限感慨——跟这两个老对手斗了这么多年,自己总算笑到了最后。

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从今往后,自己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做一个太平宰相了。至于这两个老对手,就让他们在那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了却残生吧。

生,他们回不了长安。

死,他们也别指望葬在长安。

就让他们的肉体在痛苦和绝望中悄悄腐烂,让他们的灵魂在天涯海角无尽地漂泊吧!

宣宗登基

然而,李德裕笑得太早了。

他原以为,刚刚三十出头的天子李瀍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统治这个帝国,而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可动摇地保持下去。

可他错了。

因为,年轻的天子即将不久于人世。

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开始,年轻的李瀍就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和他祖父宪宗、父亲穆宗一模一样的老路——服食丹药,希求长生。

没有人知道,这些帝王为什么不能从前人的覆辙中吸取教训。

看见李唐的历代天子就在这种让人无语的历史轮回中不断重复着相同的悲剧,我们不禁想起黑格尔说过的那句话: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是个悖论,也是一条无奈的真理。

犹如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奔向死亡的李唐天子们,就是这条真理的最好注脚。

会昌五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为天子李瀍进献尊号,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

尊号总共十六个字,读起来实在费劲。不知道百官在称尊大典上齐声颂扬该名号的时候,中间是否要偷偷换气?

其实,群臣进献的尊号本来要稍微短点儿,只有十五个字。可天子觉得不太满意,就下令加了一个字——道。

对李瀍来说,这个“道”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它是“道教”的“道”。

道教是本朝国教,武宗李瀍一直很崇信,自然希望把这个神圣而高贵的“道”字加进自己的尊号里。这些日子,武宗极为宠幸一个叫赵归真的道士,他服食的长生丹药,都是这个赵归真炼制的。

天子既崇信道教,自然对佛教没什么好感。而赵归真为了进一步抬高道教的政治地位,当然也要处心积虑地打击佛教,于是天天在武宗耳旁说佛教的坏话。很快,武宗对佛教的反感便与日俱增,认为佛教“耗蠹天下”,对国家和百姓都没什么益处。这一年七月,武宗终于颁发了一道诏书,对佛教实施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在有唐一代臻于极盛的中国佛教,就此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唐武宗一声令下,全国共拆毁正规寺院四千六百座,民间小型寺院如招提、兰若、精舍、斋堂等四万余所;勒令僧尼还俗二十六万零五百人,强迫外国游学僧侣二千余人一并还俗;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凡寺院所属一切财产、器物全部收归国有,寺院的建材用于修葺政府的公署和驿站,而铜像、钟磬等物则全部熔毁,用于铸造铜钱……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宗灭佛”,佛教史上称之为“会昌法难”。

佛教遭遇这场灾难,首先当然是出于武宗李瀍的个人意志,同时还有来自道教的竞争和排挤,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场浩劫其实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当时的佛教与其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宗教,还不如说是一个“与国争利”的超级产业。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整个国家的现状是内战不断,经济凋敝,同时国库空虚,百姓徭役日重,而佛教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照——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各地寺院不但逐渐占据大量田产,纷纷扩充庄园,驱使奴婢,而且,数量庞大的佛教僧尼又与贵族势力相互攀结,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国家赋税,此外,更有不少寺院通过高利贷活动多方牟利……

如此种种,必然在经济上与国家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所以,唐武宗断然采取“灭佛”之举,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从“武宗灭佛”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当佛教作为一种终极关怀作用于世道人心的时候,它就是这个污浊尘世中茕然独立、不可或缺的一朵莲花;可当佛教忘却自身的精神使命,与芸芸众生一起在万丈红尘中追逐物质欲望的时候,它必将异化成一颗吞噬社会健康肌体的恶性肿瘤。

换言之,当寺院建筑的规模一座比一座庞大,当大雄宝殿的香火一天比一天鼎盛,当佛教的出家人一个比一个更加忙碌也更加富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问一个问题——这是佛教兴旺发达的标志,还是它走向异化和堕落的开始?

也许,这个问题并不多余。

会昌五年秋天,武宗李瀍开始变得性情暴躁、喜怒无常,其症状与当年的宪宗皇帝一模一样,可他依然坚持每天服食丹药。

进入冬天,武宗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出了毛病,可道士赵归真却告诉他,不用担心,这是换骨。

是的,换骨。为了长生不老,为了得道成仙,就必须忍受脱胎换骨的痛苦和考验。

李瀍相信,这是修道者的必经之路,所以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咬紧牙关,继续吃药。

武宗向宰相和百官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李德裕等人只知道天子最近性情有点异常,而且荒疏了朝政,至于天子的身体已经坏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根本一无所知。

直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正月三日,武宗忽然不能上朝了,李德裕和满朝文武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李德裕立刻要求入宫晋见天子,但却遭到了拒绝。

拒绝他的人不是天子,而是天子身边的当权宦官。李德裕并不知道,此时的天子李瀍已经卧床不起,甚至不能说话了。

每当这种时刻,帝国的命运就会再次落入宦官的手中。

现任左军中尉马元贽和内侍宦官仇公武紧急磋商之后,秘密敲定了新天子的人选。

在此期间,禁中与外廷消息隔绝。李德裕和满朝文武虽然忧心忡忡,但是无计可施。

他们在惶惶不安中等到了三月二十日,终于接到禁中发布的一道“天子”诏书:因皇子年幼,储君必须另行物色德才兼备之人;可立光王李怡为皇太叔,改名李忱,即日起全权负责一切军国大事。

很显然,这道诏书出自宦官之手。

可当李德裕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诏书发布的当天,皇太叔李忱就在宫中接见了文武百官。三天后,亦即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唐武宗李炎(患病期间改名)驾崩,享年三十三岁。

三月二十六日,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

登基的这一年,李忱已经三十七岁。自代宗李豫之后,帝国已经将近一百年没有出现这种中年即位的天子了。

尽管李忱的登基让朝野上下都颇感意外,但对于大多数臣民来说,有一个年长的天子总算是一件幸事。因为,年长就意味着阅历和经验,意味着理智和成熟,意味着不会像穆、敬二宗那样把国事当儿戏,也不会像文宗那么孱弱和意志不坚。

然而,对于李德裕来讲,新君李忱的突然即位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在新天子的登基大典上,当李德裕与天子的目光偶然碰撞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天子事后对左右说:“刚才我身边的那个人就是太尉吧?他每次看到我,都让我汗毛直竖。”(《资治通鉴》卷二四八:“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

天子的感觉是汗毛直竖,而李德裕的感觉则是如遭电击。

因为,他看到了这位中年天子的心机和城府,更看到了一种乾纲独断的霸气。

四月初一,新天子李忱开始正式治理朝政。

四月初二,李德裕就被罢去了相职,外放为荆南(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节度使。

作为一个大权独揽的强势宰相,李德裕知道自己不可能见容于新天子,但他断然没有料到,这一纸贬谪诏书居然会来得这么快。

不独李德裕自己感到意外,满朝文武也无不惊骇。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执政的第二天就把一个位高权重、功勋卓著的帝国元老扫地出门,这种雷霆手段实在是不多见。

随着李德裕的迅速垮台,满朝文武不约而同地预感到——帝国政坛新一轮的乾坤倒转开始了。

当年八月,宣宗李忱下了一道诏书,把武宗一朝被贬谪流放的五位宰相在一天之间全部内调。循州(今广东惠州市)司马牛僧孺调任衡州(今湖南衡阳市)长史,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县)的李宗闵调任郴州(今属湖南)司马,潮州(今属广东)刺史杨嗣复调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刺史李珏调任郴州刺史,恩州(今广东恩平市)司马崔珙调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市)长史。

终于熬到头了。

这几个仕途多蹇的前朝宰相百感交集地打点行囊,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北上的马车。

可是,李宗闵还没来得及踏上马车,便抱憾而终,病死在了贬所。就像李德裕所希望的那样,他的灵魂,从此只能在天涯海角漂泊了。

不过,李宗闵不必遗憾,也不必感到孤单。因为,短短三年之后,他的老对手李德裕就会被一贬再贬,一直贬到比他更远的地方,而且同样死在了贬所。

从会昌六年九月开始,李德裕的人生就只剩下“贬谪”两个字了。

他先是被贬为荆南节度使,不久调任东都留守,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三月又调任太子少保;同年十二月,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九月,再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市)司户。

这最后一贬,把李德裕真正贬到了天涯海角。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李德裕在无尽的凄怆与苍凉中溘然长逝,终年六十三岁。临终之前,李德裕登上崖州城头,最后遥望了一眼北方的天空,留下了一首绝命诗《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同类推荐
  • 普洱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普洱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普洱史话》以历史沿革为线索,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节点,把发生在普洱大地几千年的历史,用简明扼要的形式加以叙述,从商周到现代、从文化到产业、从自然到景观、从传说到现实。这里有上苍撒落在人间伊甸园的生动故事,也有民族民间的美丽传说;有各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激情,也有保护陆地最大的绿洲的强烈意识。
  • 隋唐之乱世召唤

    隋唐之乱世召唤

    奇穿越,颠覆隋唐聚豪杰,开启乱世举义旗,推翻暴政为美人,血洗东海为兄弟,屠尽皇城问天地,谁主沉浮寒枪现,子龙神勇双锤出,元霸骂天留千古,岳飞报国这天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天下,究竟是谁家的天下?青衣建了一个书友群:321769784
  • 宋时歌舞

    宋时歌舞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强敌虎视,中原山河支离破碎,民族已是危亡之时。于大厦将倾之际,一名后世小有名气的演说家,附身在了一名逃难的少年身上,扇动着他弱小的双翅,想要带来一场足以改变民族命运的蝴蝶效应。
  •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热门推荐
  • 余生有你,甜又暖

    余生有你,甜又暖

    刚发现自己会被裴聿城的意识附身时,林烟是拒绝的。明明在酒吧蹦迪,一醒来,躺在了荒郊野岭。明明在家里打游戏,一醒来,站在了欧洲大街。明明在跟男神烛光晚餐,一醒来,站在了男洗手间。这日子没法过了!后来的林烟——“大佬求上身,帮我写个作业!”“大佬求上身,帮我考个试!”“大佬求上身,帮我追个男神!”“大佬,听说生孩子挺疼的,等日后我生孩子的时候,不如你……”裴聿城:“……”
  • 追妻守则不可破

    追妻守则不可破

    温雅,人如其名,温文尔雅;钟靳,天之骄子,腹黑霸道;他跟她青梅竹马,偏偏骨子里都有一股倔强;从分手到结婚,之后从离婚又到复婚,可想而知钟先生的追妻之路其修远兮。“民政局这个地方来一次就够了,我俩居然来了三次”。温雅不禁自黑。“重点是跟我一起来的那个人依旧是你。”碰上温雅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娘,钟靳除了哄着别无办法,这是他亲身经历所得的觉悟。本文男女主时常相爱相杀,虐中带甜,欢迎入坑。
  • 战魔

    战魔

    主人公白有为是一名考古学家,在一次考古中无意发现一个远古的秘密。从此,他被传送到了远古时代,见证那个时代的奇迹与辉煌。惊天动地的最后一战,诠释着爱情与生命的奇迹。
  • 无明罗刹经

    无明罗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相门毒女

    重生之相门毒女

    上一世,她错爱渣男,被利用,被欺骗,最后被抛弃,视如弃履,最后连死也不能瞑目。临终之前,她满怀恨意,见到了自己的师父,用一生的记忆换取第二次的重生。再一次回到十三岁,遇到了前世心心暮暮的世子,同样翩翩如玉的师父,那些误会,错过,都有机会重新来过。她……又该如何抉择呢?“倘若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再放手了。”
  • 惟愿余生不相负

    惟愿余生不相负

    她怀孕,他亲手把她送进手术室。在她最需要钱,最需要勇气活下去的时候,他把她送进了监狱。她说:“我们此生不要再相见。”他冷然。可是看着她满身是血的被推进手术室,他才猛然间知道痛彻心扉的滋味。他才懂得,原来爱情早就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而至。
  • Great Lessons in Project Management

    Great Lessons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ollection of stories describes the events surrounding a particular challenge a project manager faced or a tool that another used effectively. Project managers of all types of projects can draw on these stories to validate their own good practices and to avoid the pitfalls.
  • 空间重生之最强女学霸

    空间重生之最强女学霸

    重生到异世,林雪变成了一个191.2斤的肥妹子!这简直不能忍!她要写文赚钱!这辈子,她依旧要做一个学霸!从现在开始,她要努力的减肥,变成一个漂亮妹子!--天啊,她竟然得到了一个脂腔空间!一个以吸收脂肪来升级的空间!!于是她身上的110斤脂肪瞬间就被吸收得干干净净!天啊,真是一秒变美女!对了!她有了脂肪空间,可以开一家专门减肥的美容院!林雪眼睛唰的一下亮成了小灯泡,她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这个同学好漂亮,咦,竟是我们班的?不会吧,以前怎么没见过?”“天啊,这个竟然是林雪,搞没搞错!是那个肥妞?!!”“快捏捏我的脸,我是做梦吧!眼前这漂亮水嫩的嫩妹子怎么会跟那土肥圆林雪重名?!”——肥妹子逆袭归来,闪瞎众人的眼睛!“全校第一,天啊,林雪你好厉害啊!”“什么,含笑半步颠是你的笔名?天啊,你就是XX网大神么!”
  •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小和尚,我本是万劫不复之人,自该永处黑暗,不见天日。”“小和尚,你这束光啊,刺眼极了,好想毁了呢。”“小和尚,你给的温暖,我握住了就不会放手。”“小和尚,做我一个人的光吧,不然就留在黑暗中陪我可好。”“小和尚啊,我终究还是不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