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314

第314章 平藩 除阉 斗相,悲剧三重奏(6)

李训和郑注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就向文宗禀报了调查结果。他们说,流言是京兆尹杨虞卿的家人散布的。

文宗二话不说,当即将杨虞卿逮捕,关进了御史狱。

杨虞卿是李宗闵的心腹,他出了事,李宗闵当然不能坐视。随后的日子,李宗闵开始四处奔走,极力营救杨虞卿。

可是,李宗闵并不知道,这是李训和郑注专门给他设计的陷阱。所谓的流言及其制造者云云,当然也都是郑注一手炮制的。李训和郑注的目的,就是要在驱逐李德裕之后,把李宗闵及其党人一网打尽。

六月二十八日,一纸诏书颁下,李宗闵被罢相,贬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刺史。

七月初一,杨虞卿被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司马,不久又贬为司户。

七月初九,李宗闵再度被贬为处州(今浙江丽水市)长史,不久又贬为潮州司户。

同月,被视为李宗闵一党的刑部侍郎萧浣等人,也纷纷被逐出朝廷,贬为远地司马。

与此同时,李训和郑注开始扶摇直上。李训先是任国子博士,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仍兼翰林侍讲;郑注先是任太仆卿、御史大夫,后迁工部尚书,兼任翰林侍讲。

当时,朝中人人都说郑注随时可能拜相,侍御史李甘看不惯郑注小人得志的嘴脸,发了一句牢骚,说:“只要他入相的诏书一下,我一定当廷把它撕毁!”

几天后,李甘便被贬为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司马。

文宗有一次跟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谈起郑注,问李珏是否与他有过交往。李珏不屑地说:“臣深知他的为人。此人异常奸邪,皇上若宠幸他,恐怕对德业毫无帮助。臣忝列皇上近侍,怎敢与这种人交往?”

几天后,李珏便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毫无疑问,在此时的文宗朝廷,不管你是李党、牛党,还是洁身自好的无党派人士,只要不去抱李训和郑注的大腿,唯一的命运就是被贬谪。

就在全面打击党人的同时,李训和郑注又把目标转向了另一个更为强大、也是最让文宗李昂切齿痛恨的政治势力。

那就是——宦官。

作为短时间内强势崛起的政坛黑马,李训和郑注的发迹,无疑都得益于权宦王守澄的援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得势之后,毅然把枪口掉转过来对准王守澄。

因为,在李训和郑注这种人眼里,世界上除了利益是永恒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世界上除了他们自己,任何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如今,王守澄还有利用价值吗?

没了。

眼下,只有堂堂大唐天子才是李训和郑注手中最有价值的筹码。所以,不管是牛党、李党,还是阉党,在李训和郑注的眼中都是浮云。如果一定要把他们划归某个政治阵营,那也只能说他们是“皇党”。

是的,皇党。他们以此为荣为傲。

现在,李训和郑注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是天子李昂进行历史性突围的骑手和先锋,是睥睨一切旧势力的新时代的弄潮儿。

魔来斩魔,佛来杀佛,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宦官算什么东西?只要是阻挡他们登上权力巅峰的人,就一个字——杀。

当然,李训和郑注也知道,宦官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相比党人而言,对付宦官更需要策略。

为了剪除强大的宦官集团,李训和郑注决定采取“以毒攻毒、各个击破”的迂回战术。

他们首先锁定了一个人,作为剪除王守澄的突破口。

这个人,就是时任右领军将军的宦官仇士良。

此人在当年拥立文宗的行动中也曾立过功,由此长期遭到王守澄的压制。李训和郑注向文宗献计,进用仇士良,分散王守澄的权力。

这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仇士良突然被擢升为左神策中尉,取代王守澄掌管了禁军。

对此,王守澄虽然有些不悦,但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直到此刻他也没有意识到,李训和郑注的刀子已经从背后悄悄伸了过来。

一个在权力的塔尖上待得太久的人,通常都会被一种凌驾万物的快感所陶醉,从而无视从塔顶跌落后那种粉身碎骨的危险。

王守澄就是这种人。

为了进一步麻痹王守澄,同时为了更快地瓦解阉党,李训和郑注计划的第二步,是反过来与王守澄联手,铲除另外三个一直与他明争暗斗的元老级宦官。

他们就是左神策中尉韦元素,左枢密使杨承和,右枢密使王践言。

这一年六月,这三个大宦官一夜之间全被逐出朝廷,分任西川、淮南和河东监军。

八月二十三日,文宗下诏,指责这三名宦官曾分别与李宗闵和李德裕内外勾结、收受贿赂,故将韦元素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县),杨承和流放驩州(今越南荣市),王践言流放恩州(今广东恩平市);同时,文宗又责令有关部门必须将三人戴上枷锁,装入囚车押送。

数日后,这三个人刚刚被押上流放之路,天子派出的使臣便从背后追上了他们,宣诏将三人赐死。

太和九年,帝国政坛上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进的政治运动。

从这一年四月到九月,在不过半年的时间里,李训和郑注联手掀起的政治飓风,就已经把整个长安官场扫得面目全非。史称,“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李德裕、路隋、李宗闵),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注与训所恶朝士,皆指目为二李之党,贬逐无虚日,班列殆空,廷中忷忷。”(《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这些日子里,只要是跟李训和郑注有过丝毫旧怨或者是他们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会被划归牛党或李党成员,遭到无情打击。百官几乎被贬逐殆尽,整个朝廷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一大批帝国的基层官员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通过巴结李训和郑注而被迅速提拔,纷纷进入朝廷,占据那些突然空出来的重要职位。

看着原本铜墙铁壁般的旧势力被摧枯拉朽般地轰然推倒,文宗李昂终于感到了一种突出重围、豁然开朗的喜悦;看着原本声势浩大的牛党、李党和阉党到头来也不过是一群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年轻的天子顿时焕发出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快意和豪情。

那些日子,李训和郑注胸有成竹地为天子勾画了一幅美妙的政治蓝图,并且信誓旦旦地描绘了一番海晏河清的太平景象。他们说,第一步是铲除朋党和宦官,第二步是收复河、湟(甘肃中西部及青海东部),第三步是肃清河北的跋扈藩镇。

李训和郑注说,只要走完这三步,天下必然太平。

如今,党人集团已被彻底清除,接下来,只要把恶贯满盈的阉宦集团铲除干净,这第一步就算是走完了。

这一年九月,在李训的策划下,当年谋杀宪宗皇帝的凶手、时任山南东道监军的宦官陈弘志突然被征召回朝。二十一日,陈弘志刚刚走到青泥驿(今陕西蓝田县南),便被李训派出的人乱棍打死。

随后,李训和郑注又向文宗献计,以明升暗降的手段进一步削弱王守澄的权力。

九月二十六日,原任右神策中尉、行右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的王守澄被调任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

此刻,王守澄无疑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然而,对于死神近在咫尺的脚步声,王守澄还是充耳不闻。

与王守澄的调动相隔仅一天,文宗又发布了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命——以兵部郎中、知制诰、翰林侍讲李训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至此,李训终于登上了帝国的权力巅峰。

这个当初被流放边荒、几乎已经输得精光的投机政客,如今却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一举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宰相,其发迹之快,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十月初九,李训和郑注认为除掉王守澄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建议文宗下手。

当天,宫中的内侍宦官李好古来到了王守澄的宅第。

他奉天子之命,给王守澄带来了一件礼物。

这是一瓶毒鸩。这个礼物,李昂已经给王守澄准备好多年了,直到今天才算派上用场。

总有一天,我会给你一样你不想要的东西。

那就是——惩罚。

一个僭越犯上、擅行废立的奴才应得的惩罚。

直到这一刻,王守澄才如梦初醒。

这个反奴为主、三度操纵皇帝废立的权宦,这个权势熏天、把持朝政十五年的幕后推手,终于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无助和恐惧。

可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黯然良久之后,在李好古冷冷的目光中,在一群禁军士兵齐齐的逼视下,绝望的王守澄终于颤颤巍巍地端起毒鸩,万般无奈地领受了这份迟来的礼物。

当天,朝廷发布了王守澄暴病而亡的消息,同时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并且宣布——准备在浐水为王守澄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

在李训和郑注的计划中,王守澄的葬礼是非同寻常的。

因为,他们将利用这次葬礼策划一场大规模的行动。

准确地说,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行动。

他们要在王守澄的葬礼上埋伏重兵,然后把王守澄大大小小的党羽一网打尽。

这样的一场葬礼,当然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它不是王守澄一个人的葬礼,而是这些年来,把历任大唐天子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整个阉党的集体葬礼。

如果顺利走完这一步,文宗李昂和他的皇党就算彻底粉碎了旧世界,从朋党和宦官的包围圈中成功突围了。无论他们下一步能否如愿以偿地收拾掉河北的跋扈藩镇,光是消灭“朋党之争”和“宦官乱政”这两大政治痼疾,就已经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了。

王守澄的葬礼定在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举行。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把这一页历史翻过去,前面就是李昂梦寐以求的那一片朗朗乾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了。

因为,另一个黑色的日子挡在了它的前面。

这个日子是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没有人知道,就在这一天,一场可怕的政治灾难将降临长安,并使得整座大明宫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后来的人们,把这场从天而降的灾难称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喋血大明宫

一手遮天的大宦官王守澄死了,朝野上下的正直之士无不额手相庆。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对帝国的未来也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通过王守澄这件事,以及一年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李训和郑注所表现出的阴险、狡谲和毒辣,足以令所有人不寒而栗。天子李昂让这样的人来把持朝政,除了制造更多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外,还能为帝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其实,人们不难理解文宗李昂急于澄清天下的迫切心情,全力打击擅权乱政的朋党、阉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起用李训和郑注这样的野心家来做这些事情,无异于“前门驱虎,后门迎狼”,只能为帝国朝政埋下更为深重的隐患。

换言之,文宗这么做,只能叫病急乱投医。

而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往往是旧疾未愈、新病又发,最终只能把原本忧患频仍的帝国,进一步推入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

可是,文宗李昂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李训和郑注,他的宠幸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对李训,李昂更是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训起流人,期年致位宰相,天子倾意任之。训或在中书,或在翰林,天下事皆决于训。而涯辈(宰相王涯等人)承顺其风旨,唯恐不逮。自中尉、枢密、禁卫诸将,见训皆震慑,迎拜叩首。”(《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自从当上宰相之后,李训快意恩仇,指点江山,深深品尝了权力的美味。

在人间绝顶俯视芸芸众生,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然而,与这种感觉相伴而来的,却是一丝挥之不去的隐忧。

如今的李训已然位极人臣,还会有什么隐忧呢?

有。

李训的隐忧就是郑注。

古人常说“一栖不两雄”,意思是,一个鸡窝里容不下两只同样好斗的公鸡。同理,权力的塔尖自然也容不下两个同样野心勃勃的人。

所以,李训不得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按理说,郑注应该算是李训的恩人。因为李训当初回长安时,只是个没人搭理的无业游民,要是没有郑注的积极引荐和鼎力相助,李训绝对不可能得到文宗的宠幸,更不可能爬上宰相之位。

但是,就像郑注发迹之后,为了铲除通往权力之路的障碍,可以把枪口对准早年的恩人王守澄一样,李训得志之后,为了长保富贵,自然也可以回过头来对付郑注。我们说过,对李训和郑注这种人来讲,世界上除了利益是永恒的,什么都是浮云;世界上除了他们自己,任何人都是工具。

事实上,早在拜相之前,李训就已经开始排挤郑注了。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人都有入相的可能,但是文宗碍于舆论,不可能同时让他们当宰相,所以,李训为了夺取相位,就必须把郑注挤出长安。

那是在九月份的时候,当时王守澄虽已被解除兵权,但是还没死,于是李训便以防止王守澄反扑为由,建议郑注谋求凤翔节度使之职。因为凤翔离长安近,万一王守澄垂死挣扎,郑注可以随时调动凤翔军进入长安,与李训里应外合,共同应对,这显然比两个人都窝在长安要安全得多。

当时,李训是这么对郑注说的:“中外协势,以诛宦官。”(《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郑注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丝毫没有怀疑李训的用心,立刻向文宗提了出来,随即出镇凤翔。

结果,郑注才走了几天,李训就顺利拜相了。

如今,李训虽然已经捷足先登攫取相权,但他对郑注的防范却是有增无减。原因很简单,此次诛灭宦官集团的计划,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郑注要亲率数百名凤翔的精锐士兵,以护送王守澄的棺椁为名,在葬礼上出其不意地诛杀宦官。

可想而知,一旦此计成功,郑注就成了铲除宦官的首功之臣,到时候,文宗对他的宠幸和奖赏一定会超过李训,这对李训无疑是极大的威胁。退一步讲,就算郑注得到的荣宠没有超过李训,他也必定会心存不甘。届时,朋党和阉党既已全部清除,外部的敌人消失了,他们两人必然会拔刀相向,围绕宰相之位展开一场巅峰对决。

同类推荐
  • 穿越大唐捡空投

    穿越大唐捡空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玩吃鸡游戏也能穿越,你相信么?冯元一重重重的点头:我信!………………后世五好青年冯元一,正在吃鸡的游戏里激情四射,刚停稳摩托,就遇空投砸脸,正嘚瑟……嗖……一颗飞来子弹,直接穿透了脑袋……再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大唐的床板上,边上还有一个哭的跟小孩一样的老父……【冯元一仰天长啸:我抢个空投而已,就要一颗子弹送到大唐?】
  • 我竟然到了三国

    我竟然到了三国

    中学历史教师蒙钧,那日像往常一样,正在上课,却是感觉大脑一阵晕眩,醒来时竟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约莫九岁的孤儿。无意间被孙策所救,成为孙权少时玩伴。然大丈夫身处乱世,当有鸿鹄之志,蒙钧智斗卧龙,设计曹操,高谈阔论,当名留青史,传不朽佳话。书友群:779221537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 敦煌文化寻绎

    敦煌文化寻绎

    这是一本文化普及的知识读本。本书观照黄沙漫漫的西部世界,深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带领读者欣赏绚丽多姿的敦煌壁画,浏览浩如烟海的敦煌文书,回顾五味成杂的敦煌学史。从而使读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在对敦煌文化起始、辉煌及衰落的重读中表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深切关怀和文化反思。
  • 贞观贤王

    贞观贤王

    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还是老实的小王爷。女皇已入宫成了武才人。翼国公府,秦琼刚加冠长子秦怀道,开启大唐封王生涯!
热门推荐
  • 我的魔镜叫欠揍

    我的魔镜叫欠揍

    当超级缺钱的高大猛,遇上了一面超级有钱的魔镜,一系列搞笑又离奇的事情便接踵而至……
  • 帝少的软萌小娇妻

    帝少的软萌小娇妻

    乔璃五岁那年第一眼看到他,说了一句很要脸的话:哥哥你这么好看,我可不可以娶你啊!我肯定会对你很好!哎,如果重来过,她肯定不会再说这一句话!多年以后……“乖宝贝儿,不是说会对我很好吗?你已经把我娶到手了,想后悔了吗?”邪魅的双眼带着小孩子才有的委屈,让乔璃没有理由拒绝!第二天,乔璃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顾寒时,老娘他妈的不干了,离婚!”顾寒时醒过来,在乔璃的耳畔说:“乖宝贝儿,嗯,是我昨天晚上没有照顾好你吗,没有关系,为夫一定满足你,不辜负你!”乔璃在床上石化着,不是说他喜欢男人吗?不是说他不举吗?不是说他有喜欢的人吗?不是说不喜欢我吗?顾老狐狸:我是说过不喜欢你,但是我没有说过不爱你!知道了!谁告诉她的,老娘肯定不打死他!……(本文甜宠、宠、宠、宠…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大狐狸和小狐狸的爱情角逐,敬请期待!)
  •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那一片火红的柿子林

    这篇小说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所在的西部落后村庄——田家屯里所发生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图景,主人公田华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年轻青年。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了村长的重任,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旧有观念过程中,培养新人,让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 读懂投资理财学的第一本书

    读懂投资理财学的第一本书

    投资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而是一套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方法与技术。投资理财不是投机取巧,不是碰运气,而是一种恒心、一种智慧,一种和时间赛跑、战胜自我的毅力,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都可以掌握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读懂投资理财学的第一本书》将投资理财要点、方式、策略、风险——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介绍了储蓄、债券、基金、炒股、保险、黄金、期货、外汇这些传统的投资方式,也讲授了收藏、房产投资这类新兴的投资手段。概念介绍穿插提示建议,理论讲解融合案例分析,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兼备,是中国家庭理财必备之书。最实战、最高效的投资理财战术,最实用、最体贴的理财枕边书,刷新你的财富思维,提高你的大脑财商!
  • 你是我梦中的大树

    你是我梦中的大树

    柳溪吟跟纪世勋从不对眼到后来的难舍难分,从来姐弟恋不被别人认同,或许是上天对爱情的考验,但坚持不懈的人总是有好远
  •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她,夜紫辰,21世纪古武世家掌权大小姐,她,亦是杀手排行榜上得第一人“魅”,因未婚夫背叛而亡她,夜紫辰,夜家直系三小姐,没有半分灵力,夜家的耻辱,她懦弱,她无助,她善良……却被姐姐残忍害死当她变成了她,不再无助,不再懦弱,她嫉恶如仇,她心很手辣她护短,她冷清,她腹黑,时常都是一副笑脸,可谁知道在那张笑脸背后是背叛的伤……她成为人们眼中的“花花小姐”可为什么这样的“花花小姐”成了“香饽饽”呢?她偶然得到神秘戒指,逆天修炼功法,炼丹药,契魔兽,炼神器……身怀逆天宝贝的她又会在玄灵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惊天骇浪?她笑得无害单纯,可在同时弹指间取人性命……她带着满脸的笑,说“我很善良的,我蚂蚁都舍不得杀”,可转身却一招毙命,她说“我真的从来都不杀蚂蚁,因为我只杀人”她男装行走大陆,结交无数美男,使无数美男为之倾心,相伴左右。可有了前车之鉴,谁能打开她那冰封的心……
  •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每一本书都值得珍藏。故事中所体现的优秀和高贵的品质能够浸润到孩子们的精神里,一直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健全,内心变得坚强,心性变得随和;让他们懂得爱与尊重,在将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都能勇敢面对。
  • 指尖下的四分音符

    指尖下的四分音符

    一部半写实的大学校园爱情故事,记载了属于80后的集体情感经历。书中每个章节以当时的流行歌曲命名,所有的细节都让我们怀念! 全书以一段唯美曲折的校园爱情故事为主线,串联起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场景。比较认真、客观又不失优美、轻松地记录了80后大学生的典型事件,如:入学、军训、非典、考试、爱情、宿舍、社团、歌曲、实习、找工作、毕业等等。 作者坚持以纯文学的态度,以求客观记录那些属于我们真实的大学情感与生活历程,只为了给想怀旧时的我们、风烛残年后的我们一个可以回忆的依据、一扇能找寻过去时光的小窗。
  • 生活系大明星

    生活系大明星

    这是,都市背景、欢乐、诙谐为主的,生活美食文。主打欢乐向,轻松诙谐,笑点不断。有匪夷所思的美食。有来自诸天的名人。像影视世界的米国队长、孙悟空、天使彦、锐雯、格鲁特等都将客串。还有剧透的美食聊天群。群文件可下载各种任务资料,供主角强化提升。故事从他能看见这盘鱼香肉丝的备注开始。【一盘能给你好心情的鱼香肉丝】
  • 伊犁马

    伊犁马

    该书收有作者的《白房子》《马镫革》《诱惑》《伊犁马》和《大顺店》等短篇小说。除《大顺店》写一名惨遭过日军蹂躏的“慰安妇”茴香扭曲畸形的人生经历外,作品大多写一名边防战士复员前后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情感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考。这本书收录的,是作者的一些重要的中篇小说。例如《白房子》,例如《雕像》,例如《大顺店》,它们在发表时都产生过大的影响,现在在网络上依然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评论家朋友们认为,这几个中篇都是代表中国转型时期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