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295

第295章 元和中兴(1)

宦官与文臣的博弈

在宪宗朝廷讨伐王承宗的这场战争中,最吃力不讨好的人,当属卢龙节度使刘济。他不惜撕破脸面跟成德大动干戈,而且辛辛苦苦帮朝廷打下了好几座城池,结果人家王承宗一转身就跟朝廷握手言和了,朝廷也欣然“昭雪”了王承宗,无疑把刘济置于无比尴尬的境地。

老子拼死拼活,到头来居然两面不是人,这叫什么事儿?

刘济的愤怒无从发泄,只能憋在心里,于是憋着憋着就憋坏了。就在朝廷罢兵当月,怒火攻心的刘济就病倒了。

刘济一倒,卢龙的内乱就爆发了。

刘济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绲,次子刘总。刘济率军讨伐王承宗的时候,以长子刘绲为节度副使,留守幽州;以次子刘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驻守饶阳(今河北饶阳县);刘济自己则率部驻扎瀛洲(今河北河间市)。

战争刚一结束,刘济就突患重病,只好暂时留在瀛洲。有一天,突然有人自称是从长安来的,向刘济透露了一个消息:“朝廷认为大帅逗留不进,未建尺寸之功,已经擢升副使刘绲为节度使,任命状和旌节马上就到了。”

刘济一听,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还没等他把气喘匀了,第二天又有人来报,说颁授旌节的朝廷特使已经过了太原。

几天后,又有人飞奔来报,说特使已过代州(今山西代县)。

节度使人还没死,朝廷就搞这么多小动作,军营中顿时人心惶惶。

刘济在病榻上翻来覆去,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这件事不可能是朝廷干的。

道理很简单,讨伐成德时,他刘济是所有藩镇中最卖力的,就算最后朝廷打了败仗,可他刘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断然不至于被朝廷罢黜。所以,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不可能是别人,百分百就是留守幽州的长子、时任节度副使的刘绲。

刘济怒不可遏。

老子人还没死,你小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抢班夺权了?

因为认定是刘绲搞的鬼,所以刘济愤而砍杀了帐下数十个平时与刘绲交好的大将,随后命人去幽州把刘绲带来见他。

得知父亲病重,次子刘总赶紧从饶阳赶来伺候。七月十七日,由于悲愤交加,急怒攻心,刘济病势转剧,整个上午水米未进。到了中午,刘济顿觉饥渴难当。此时,次子刘总亲手为父亲端上了一碗水。

喝下这碗水后,刘济突然七窍流血,当场暴毙。

同日,心急如焚的刘绲刚刚赶到涿州,就被一帮人拦住了去路。他们以刘济的名义宣布了刘绲的罪状,旋即把他乱棍打死。

刘济和刘绲死后,有个人无声地笑了。

这个人就是刘总。

没错,所有事情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从散布副使继任的谣言,到亲自在水中下毒,再到假传命令打死兄长,都在他的计划之内。

做完这一切,刘总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卢龙的军政大权。

可怜的是刘济,直到死前还在恨自己的长子刘绲。

更可怜的是刘绲,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对于卢龙的这场内乱,朝廷的态度是装聋作哑。刘总是否造他老爹的反,朝廷并不关心。只要刘总不造朝廷的反,此时的宪宗朝廷就可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讨伐王承宗之战无果而终,不仅让李唐朝廷丢尽了脸面,也让朝中那些本来就反对开战的大臣们感到痛心疾首。更让朝臣们义愤填膺的是,九月初二,吃了败仗的吐突承璀返回京师后,却仍被宪宗任命为左卫上将军、代理左军中尉。

宰相裴垍当即进谏:“承璀第一个倡议朝廷用兵,结果疲弊天下,却没取得半点功劳,陛下纵然念在旧情不加杀戮,岂能不将其贬黜以谢天下呢?”

言官们也纷纷提议,应该将吐突承璀斩首。

李绛亦奏:“陛下今日不责罚吐突承璀,他日复有败军之将,陛下将如何处置?如果诛杀,则是同罪而异罚,被杀之人绝对不服;如果赦免,那么人人只顾保命,谁还愿意在战场上奋死拼杀?愿陛下舍不忍加罪之心,行不可改易之典,使天下将帅有所惩劝!”

宪宗无奈,只好在两天后把吐突承璀贬为军器使(兵器总监)。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然而,吐突承璀表面上的职务虽然降了,可宪宗对他的宠幸依旧,他在朝中的实际影响力也丝毫未减。自德宗以来,当权宦官往往能暗中左右藩镇节度使的人选,所以凡是军队将领企图当上封疆大吏的,通常都会向权宦行贿,最后也总能达到目的。

作为宪宗最为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自然也不例外。

李绛对这种宦官弄权的现象极为不满,所以经常在宪宗面前揭露吐突承璀的种种专横不法之举。宪宗有一次听烦了,忽然变色:“你说得太过分了!”

李绛当即泣下,至为恳切地说:“陛下视臣为心腹股肱,如果臣畏惧权贵,明哲保身,知而不言,是臣辜负陛下;但若是臣据实而言,陛下却不愿意听,那就是陛下辜负了臣!”

在宪宗不算太长的一生中,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重用宦官,在这一点上他比德宗好不了多少;但是,宪宗和德宗最大的区别,也是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优点之一,就是听得进逆耳忠言。

此刻,当宪宗意识到李绛的良苦用心后,马上压下了心头的怒火,也用一种诚恳的态度说:“贤卿所言,都是别人不愿说、不敢说的,所以,朕才能听见原本听不到的。贤卿不愧为忠臣,以后有什么话尽管说,就像今天一样。”

李绛看吐突承璀不顺眼,吐突承璀当然也不会让李绛的日子好过。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正月,李绛忽然接到了一纸调令。准确地说,这是一纸升迁令——把他调离了翰林院,擢升为户部侍郎。

李绛苦笑。

他知道,这肯定是吐突承璀在背后对宪宗施加了影响。之所以把他调离翰林院,就是不让他整天跟皇帝待在一起;而之所以把他升为户部侍郎,则是有意把他放在火炉子上烤。

为什么说户部侍郎是火炉?

因为户部主管财政,而宪宗朝廷经过去年的战事之后元气大伤,亟须大量输血;尤其是宪宗本人,更是视财政增收为第一要务。所以,这个户部侍郎就必须生财有道,更要有替朝廷和宪宗大肆聚敛的本领。

李绛有这种本领吗?

没有。所以他惨了。

果然,李绛刚上任没多久,宪宗就找他谈话了,说:“按照惯例,户部侍郎除了打理国库,更要想办法向宫中的内库进奉‘羡余’(财政收入的盈余部分),可你上任以来从不进奉,这是为何?”

李绛回答得很坦率:“陛下身为天子,不应该以聚敛钱财为务。”

宪宗大感冤枉:“如今河南河北数十州,皆国家政令所不及;河、湟地区(今甘肃及青海东部)数千里,长期沦陷于吐蕃之手。朕日夜都想洗雪祖宗的耻辱,可财力不足,不得不尽力储蓄。倘若不是为了这个,朕宫中的用度极为节俭,存那么多钱干什么?”

宪宗说得没错,他确实不是一个铺张浪费的皇帝,他存钱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李绛想了想,觉得自己有点错怪天子了,连忙正色道:“一般的地方官员,向百姓横征暴敛,以此换取朝廷的恩宠,尚且为天下人所不齿,何况臣掌管户部,更应该以身作则。户部所管理的,都是陛下的财物,无论收入还是支出,一律登记在册,怎么可能有盈余?如果只是把国库里的东西移到内库就算是盈余,那这跟挖东墙补西墙有什么差别?这种欺君之事,臣不敢做。”

宪宗闻言,对李绛的正直很是欣赏,从此对他更加器重。

吐突承璀处心积虑要李绛的好看,结果却弄巧成拙,反而给李绛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实在是让吐突承璀懊恼不已。

当然,他不会就此罢休的。

随后的日子,吐突承璀一直在耐心地寻找机会,无论如何都要整垮李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元和六年十一月,吐突承璀还没来得及整垮李绛,自己就东窗事发了。

吐突承璀有一个手下叫刘希光,时任弓箭库使。此人暗中收受一个羽林大将军的贿款二万缗,企图为其谋求藩镇节度使的职位,不料被人告发,经有关部门查实后,宪宗立刻将刘希光赐死。

刘希光虽然死了,但这个案子没完,因为还有很大的疑点——一个小小的弓箭库使,有什么能耐替人谋求节度使的职位?

案情明摆着——刘希光背后肯定有人。

谁?

傻瓜也知道,躲在幕后大搞腐败的那只黑手就是吐突承璀。

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很快就挖出主犯吐突承璀,然后就把这起案件的完整卷宗送到了宪宗手上。

看着这份证据确凿的结案报告,宪宗无语了。几天后,宪宗断然下诏,把他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逐出了朝廷,贬为淮南监军。

宪宗为自己的“大义灭亲”很是自豪了一把,随即对李绛说:“朕把吐突承璀赶走了,这件事办得怎么样?”

还用问吗?这事办得太漂亮了!李绛大有神清气爽之感,赶紧说:“朝臣们都没想到陛下会如此果断!”

宪宗毫不掩饰他的自得之色,说:“这小子不过是个家奴罢了,以前因为他当差的时间久,所以对他特别包容;但是一旦犯法,朕拿掉他,就跟拿掉一根羽毛一样!”

宦官吐突承璀与文臣李绛的这场博弈,最终以吐突承璀的出局而告一段落。

尽管这个吐突承璀并未就此落败,短短三年后就将重返帝国的政治舞台,但此刻的李绛毕竟少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换句话说,没有了吐突承璀的掣肘和排挤,李绛的生存空间就显得敞亮多了,其仕途发展自然也要比过去顺畅。

元和六年十二月末,吐突承璀被贬一个月后,长期参与决策却无宰相之名的李绛终于被宪宗擢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了实至名归的帝国宰相。

在此之前,裴垍已因中风离开相位,目前与李绛同朝为相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原太常卿权德舆,去年九月以礼部尚书衔入相;另一个是原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今年年初以中书侍郎衔入相。

权德舆是个老好人,凡事模棱两可,没什么鲜明的政治立场,更谈不上什么政治能量。相形之下,李吉甫就要比他强势得多。所以李绛拜相之前,朝堂政务基本上是李吉甫一个人说了算。但是,随着李绛的入相,李吉甫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因为李绛不是权德舆。说白了,李绛本来就不是那种随时俯仰的人,他连皇帝都敢顶撞,又怎么可能去迎合李吉甫呢?

自从李绛拜相后,他和李吉甫就经常当着宪宗的面死磕。

每当二人同时上殿奏事,精明的李吉甫总是“逢迎上意”,顺着宪宗的口气说话,而耿直的李绛则是该反对的反对,该驳斥的驳斥,不止一次把李吉甫搞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由是二人有隙”。(《资治通鉴》卷二三八)

元和六年的这个冬天,宦官与文臣的博弈刚刚落下帷幕,宰相之间的激烈比拼就开场了……

两个宰相的斗法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春,李吉甫和李绛的矛盾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李吉甫不久前刚刚提拔了一个叫元义方的人担任京兆尹,可新年还没过,李绛就把元义方贬出了京师,外放为鄜坊(今属陕西)观察使。

官场上的人都懂得,李绛这么做,当然是冲着李吉甫去的。不过,说李绛此举纯粹是为了打击政敌,倒也未必尽然。

因为,这个被贬的元义方确实不是什么好鸟。

此人很早就依附了宦官吐突承璀,深得吐突承璀的欢心,这些年凭着巴结谄媚的功夫在政坛上步步高升。李吉甫知道吐突承璀在宪宗心目中的分量,就把元义方擢升为京兆尹,借此向吐突承璀献媚示好。

李绛对这帮结党营私的政客深恶痛绝,所以去年十二月底刚刚拜相,今年正月十一就拿元义方开刀了。

元义方突然遭贬,当然是愤愤不平,于是就趁入宫向宪宗辞行的机会,狠狠地告了李绛一状,说:“李绛以权谋私,把他的同年(同榜进士)许季同提拔为京兆少尹,却把臣驱逐到了鄜坊。由此可见,李绛此人专擅威福,臣深恐陛下被他蒙蔽。”

宪宗瞥了元义方一眼,淡淡地说:“朕了解李绛,他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你既然如此怀疑,朕明日不妨问问他。”

元义方的指控当场被天子驳回,不免有些惭悚,只好灰溜溜地告辞出宫。不过,他还是心存一丝侥幸——既然天子说要问一问,那就证明天子对李绛的信任并不纯粹;既然不纯粹,那就证明自己还有机会。

次日,宪宗召见李绛,用一种若无其事的口吻问:“人对同年都有情谊么?”

李绛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所谓‘同年’,只不过是九州四海的人偶然同登科第,或者登第后才相识,哪里谈得上什么情谊!陛下不以臣愚昧,让臣备位宰相,而宰相的职责就在于量才录用,如果真有才干,就算是兄弟子侄也要大胆起用,何况‘同年’!倘若为了避嫌而舍弃人才,那是明哲保身,不是出于公益。”

宪宗深以为然,说:“很好,朕就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于是当天就催促元义方离京赴任。

元义方被贬是一个信号,表明在两个宰相的斗法中,李吉甫已经渐落下风了。

李吉甫充满了危机感,随后越发想要讨好宪宗,可遗憾的是这么做只能适得其反。

三月的一天,宪宗在延英殿与宰相讨论政事,李吉甫赶紧粉饰了一番太平,然后不失时机地说:“如今天下已经太平,陛下应该及时享受帝王之乐。”

李绛当场发出几声冷笑,说:“眼下,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都是国家政令推行不到的地方;吐蕃人的势力已经逼近泾(今甘肃泾川县)、陇(今陕西陇县)一线,烽火从未平息。还有,各地的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国家仓廪空虚。所有这一切无不表明,这正是陛下应该宵衣旰食的时候,岂能说天下太平,还敢说什么及时行乐?”

宪宗当即首肯:“贤卿所言,正合朕意。”

李吉甫被呛得满脸通红,却又不能发作,只好闷头不语。

同类推荐
  • 打打江山

    打打江山

    我叫刘志轩,在我小时候,我爷爷告诉我,我们祖上是皇亲国戚,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可惜的是,我们生错了年代,不然至少也是个王爷。我爷爷也算是个“英雄”,文武双全。我家的这片家业都是我爷爷攒下来的,就在那个,还有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我爹呢?我爷爷经常骂他没有出息,因为他只会做生意。所以,我爷爷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所谓,爷爷教武术,孙子知痛苦。后来,爷爷死了,我才舒缓了许多。因为,我爹根本就不希望我练武,他倒是希望我执笔识字。可惜,爹当年管不了爷爷,现在也管不了我了。
  • 火烧圆明园(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火烧圆明园(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诸多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之谜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 唐颂天下

    唐颂天下

    阴差阳错来到大唐被误会为谪仙降临,王伦就顶着谪仙的名头到处造(zao)福(yao)天(zhuang)下(pian)
  •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作者文字轻松活泼,读起来条理清晰、重突出,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韩国各行各业的历史、现状。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
热门推荐
  • 养老奉亲书

    养老奉亲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宇宙最强至尊

    宇宙最强至尊

    太阳耀斑爆发,地球发生大规模磁暴,灵气复苏,生物变异,外星生物入侵……而地球人,也开始了进化,觉醒了体内潜藏已久的远古血脉。有人觉醒了二郎真君的神眼,有人觉醒了后羿的神射手能力,有人觉醒了夸父血脉,夸海逐日,有人长出了翅膀,飞天遁地……地球人不简单,他们发起疯来,连外星人都吃!波澜壮阔的大宇宙史诗篇章由地球展开,一起征服宇宙星辰大海!
  • 诸天之仙临

    诸天之仙临

    宇宙潮汐来临,地球灵气复苏,远古神话再现,神器传承不断,天之骄子横行……东方之仙庭,西方之神国,南方之佛土,北方之灵渊,源于上个纪元的争斗依然延续,纷乱大世再次开启,混乱秩序如何重塑?
  •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了不起的勇敢号历险记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了不起的勇敢号历险记

    大明、小明兄弟俩折了一艘纸船,纸船里放上了小橡皮人、小瓷人、纸姑娘三位乘员。他们三个将完成大明小明的心愿——随流而下,到江的下流去看看。一路上,三个伙伴各司其职,互相帮助,面对危险一起努力努力,最终达成心愿。
  • 末世之天道轮回

    末世之天道轮回

    既然上天肯给我重生的机会,那么我一定会改写命运!末世沉沦,谁主沉浮?天道轮回,我就要逆天改命!在我未完成任务之前,任何人只要挡在我的前面,不管他是朋友,还是敌人,他将比我先倒下!
  • 策划女性:女性未来人生与事业的10大系统策划

    策划女性:女性未来人生与事业的10大系统策划

    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表演舞台,也创造了广泛的成功机遇,使得女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广大女性应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女性的人生价值。特别是在这个以经济为主的世界里,越来越有利于女性生存和发展。正如歌德所说:“伟大的女性正引导着我们上升!”
  • 谁挡我财路

    谁挡我财路

    我所追求的从来都很简单,那就是好好的活着。
  • 北平行动1925

    北平行动1925

    故事发生在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政府积极准备北伐。潜伏在北平的共产党员陈继坤得到情报,日军给北洋政府提供了一批高精尖武器。北洋政府一旦使用这些武器,会对正面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收到情报后,国民革命军高层极为重视,委派“人头收割机”赵承佑营长组建一支特殊的队伍,秘密潜入北平定点清除日军间谍,此次行动代号:1925……
  • 网游之幻动如歌

    网游之幻动如歌

    GTHD(ghosthand)林墨汐在世界联赛杯获胜之后,宣布退出《羽联》,让众多网游爱好者伤心不已,但再见却已成新队伍:幻动的教练!昔日的王者再次归来,又会掀起一番怎样的风云……
  • 大唐征伐志

    大唐征伐志

    本书从唐太宗率领大唐将士征讨高句丽开始,至唐睿宗继位结束,主要描写大唐在此期间对外征伐的事迹、宫廷的事迹、部分人物生活的事迹,本书中有很多融入了我的经历和我对人生的感受的内容,通过书中人物的事迹展现出来,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自传。因为本书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所以书中的内容有经过了我的艺术化创作的真实的历史,也有完全杜撰出来的内容,历史题材的小说的内容需要真实的历史与杜撰出来的内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