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291

第291章 从顺宗到宪宗(4)

自安史之乱以来,河北三镇就与河南的淮西(后称彰义)、平卢(又称淄青)两镇共同构成了李唐中央的心腹之患。它们不但实力强大,割据时间长,而且互为奥援,一有风吹草动便结成联盟对抗中央。这么多年来,它们赋税自享,职位世袭,一切自专,基本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这样的藩镇不收拾,朝廷有何威信可言?帝国有何安宁可言?

然而,要收拾这种老牌的跋扈藩镇,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宪宗只能耐心地等待机会。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二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王武俊之子)卒,他的儿子王承宗自立为留后。宪宗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承认,由中央另行委派节度使;如果王承宗不服从,就趁此机会兴兵讨伐。

其实早在三年前,当平卢节度使李师古(李纳之子)病卒、其弟李师道自立为副使的时候,宪宗就很想把李师道端了,借此打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藩镇世袭制,可由于当时朝廷正对刘辟用兵,无力兼顾,只好违心地任命李师道为留后。

虽然迫于形势承认了李师道,但宪宗还是把平卢镇的征税权和官吏任免权收了上来。而且,当时宪宗就已经打定主意,平定刘辟之后,无论哪个藩镇胆敢再搞世袭制,朝廷绝不姑息。

所以,当王承宗自立为留后的消息传来时,宪宗马上就向宰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借此机会削藩。

可是,时任宰相的裴垍却表示反对。

裴垍认为,德宗一朝,平卢节度使李纳(李师道的祖父)是最为“跋扈不恭”的藩镇之一,而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王承宗的祖父)则或多或少“有功于国”;可既然朝廷在几年前承认了李师道,现在又有什么理由拒绝王承宗呢?如果坚持要剥夺他的继承权,恐怕不光是王承宗不服,天下诸藩都会认为朝廷处事不公。

宪宗也觉得裴垍说得有道理,只好把事情暂时搁置了。但是宪宗想来想去,还是不愿就此放弃,随即便又召见了他最信任的几个翰林学士,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最好是得到他们的支持。

然而,宪宗再次感到了失望。

因为翰林学士李绛等人也都提出了异议。

李绛说:“河北诸镇久不服从中央,此事固然令人愤恨,可要想一朝革除其世袭之弊,恐怕也办不到。成德自李宝臣、王武俊以来,父子相承已四十余年,无论民心还是军心都已习惯,不认为自立自代是违背纲纪。何况王承宗现在事实上已经接管了军政大权,必定不会服从朝廷的安排。再者,卢龙、魏博、平卢等镇也一向是传位给子弟,与成德利益一致,如果看到朝廷另行委派节度使,必定暗中结盟。此外,眼下江淮一带水灾严重,国家财政和民生都很困难,恐怕不宜轻启战端。”

宪宗无语了。

反对削藩的理由这么充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算心里非常不爽,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

就在宪宗一筹莫展之际,有个人忽然站了出来,极力支持他的削藩意图,并且自告奋勇,要求率兵讨伐王承宗。

这个人名叫吐突承璀,是个宦官,时任左神策中尉。

可想而知,能当上禁军一把手的人,绝对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小就净身入了宫,一直在东宫侍奉太子李纯,也算是资深宦官了,而且这小子脑瓜子活络,办事精明,所以深受李纯宠信。李纯即位后,立即擢升他为宦官总管兼左监门将军,不久又提拔为左神策中尉。

吐突承璀能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挺削藩,着实让宪宗颇感欣慰,也让他对削藩之事平添了几分信心。但是问题在于,宰相裴垍和翰林学士李绛等人历来都看宦官不顺眼,假如真的让吐突承璀统兵出征,这帮文臣会不会闹翻天呢?

宪宗觉得可能性很大。

所以,即便吐突承璀其志可嘉,宪宗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为了摆脱这种两难局面,宪宗决定找一个机会,就任命吐突承璀为统帅的问题试探一下大臣们的态度。

有趣的是,宪宗刚起了这个念头,有个叫李拭的朝臣就递上了一道奏疏,说:“王承宗不可不讨伐!吐突承璀是陛下的亲信近臣,完全可以把兵权交给他,让他统帅各军出征,看谁敢不服!”

很显然,李拭在这个时候上这道奏疏绝非巧合。

他是摸透了宪宗的心思,才想通过这道奏疏,把权宦吐突承璀和天子李纯的马屁一块拍了。

宪宗看着奏疏,脸上悄然掠过一丝诡谲的笑意。

当天,他就把奏疏拿给宰相和翰林学士们看,说:“瞧瞧这个奸臣,他已经知道朕打算把兵权交给吐突承璀,才赶紧呈上此奏。诸位贤卿切记,从今往后,绝不能擢升和任用此人。”

李拭万万没料到,他这个自作聪明的马屁一拍下去,居然把一辈子的富贵和前程都给拍没了。

苍天啊,大地啊,我到底错在哪里啊?

很简单,你的错误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到宪宗一眼就看穿了你的投机嘴脸,所以对你的为人相当不齿。

不过,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宪宗必须拿你李拭来说事儿,才能顺带着把授予吐突承璀兵权的事情提出来,从而不着痕迹地试探大臣们的反应。

这就是宪宗高明的地方。如果他不这么做,而是直统统地拿着奏疏去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那他就太弱智了。

总之,宪宗的目的无非是想进行一次火力侦察,才顺手把李拭拿来当枪使了。所以,要怪只能怪李拭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怪宪宗做人不厚道。

让宪宗颇感意外的是,裴垍、李绛等人对他的“火力侦察”几乎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不反应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默许,二是佯装没有察觉,以不变应万变。

在宪宗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尽管意识到大臣们迟早会跳出来反对,可宪宗却不愿坐等。眼下,他还是要抓紧时间进行削藩的准备工作。

于是几天之后,宪宗就起用了一个叫卢从史的人。

此人原本担任昭义(今属山西)节度使,几年前因遭父丧,丁忧去职,随后长时间赋闲在家,一直没机会复出。这回,卢从史听说宪宗一心想削藩,随时可能跟河北开战,赶紧跑回长安,花重金打通吐突承璀的关系,极力表示愿率本镇(昭义)军队出征,充当吐突承璀的前锋,为朝廷赴汤蹈火,誓死讨伐王承宗。

吐突承璀随即向宪宗作了推荐。宪宗不假思索,立刻任命卢从史为左金吾大将军,并把他过去的职务也一并恢复。

很明显,宪宗是决心拿成德的王承宗开刀了。

然而,削藩之事非同小可,必须从政治、军事、财政多方面综合考量,不是脑门一拍或胸脯一拍就能决定的。所以,宪宗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做两手准备——在采取战争手段之前,尽量先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就算政治手段到头来不顶用,也能为朝廷赢得出兵的理由,增加正义的筹码。

简言之就是四个字:先礼后兵。

这一年七月,宪宗召见李绛等人,说:“关于成德的问题,朕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要任命王承宗为留后也行,可必须把他辖下的德州(今山东陵县)、棣州(今山东惠民县)分割出来,另设一镇,削弱他的势力,并且命他跟平卢的李师道一样,从此必须向朝廷缴纳两税,各级官吏也一律由朝廷任命。你们以为如何?”

李绛反对宪宗分割德、棣两州的做法,他认为这么做势必激起河北诸镇的反抗情绪,但是关于征税和任命官吏的事,李绛却提出了一个更稳妥的建议。他说:“可以派遣使臣去给王士真吊唁,然后让使臣以个人名义向王承宗提出来,不让他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如果他同意,那当然最好,万一不同意,也不会折了朝廷的脸面。”

八月初,宪宗派遣京兆少尹裴武前往成德宣慰。

宪宗部分采纳了李绛的建议,也就是让使臣以个人名义跟王承宗谈判,但是宪宗特别叮嘱裴武,谈判内容不仅要包括征税权和官吏任免权,还必须让王承宗割让德、棣二州。

仿佛是为了考验宪宗的定力和耐心,这一年八九月间,卢龙节度使刘济(刘怦之子)、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田绪之子)、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居然不约而同地病倒了。

事情明摆着——这些人一死,其子弟必然自立,强藩世袭的大戏必将再度上演。

宪宗随即迫不及待地对李绛等人说:“刘济这帮人就快死了,难道朝廷只能照旧听任他们的儿子继位吗?要是这样,天下何时能够太平?现在朝野议论纷纷,都说应该趁此机会把权力收归中央,要是他们抗命,就派大军讨伐!时机不能再错过了,你们看怎么样?”

李绛等人知道,宪宗削藩的决心看来是九牛莫挽了,而如今的藩镇形势也确实令人不安。在此情况下,朝廷与河南、河北的这些强藩迟早必有一战。

所以,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这仗该不该打了,而是该怎么打?先跟谁打,后跟谁打?

针对这个问题,李绛和其他几个翰林学士经过审慎思考,很快就提出了一个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

他们认为,河北诸藩的形势与当初的西川、镇海截然不同,不能被当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西川、镇海都不是长期割据的地方,而且周边各道都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刘辟和李琦丧心病狂,擅自发动叛乱,大多数部众其实并不服从,所以朝廷军队一到,他们立刻土崩瓦解。可是,河北诸镇的情况却与此大不相同,他们的内部势力根深蒂固,外部势力则像藤蔓一样相互交错,辖下的将士和百姓都只知有镇帅而不知有朝廷。用好言相劝,他们不听;用武力威胁,他们不服。朝廷如果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结果很难预料。别看河北诸镇平日里钩心斗角,一旦朝廷要打破他们的世袭制,他们立马会抱成一团,拼死维护相同的子孙利益。

所以,李绛等人极力主张,朝廷应该暂时承认王承宗,对河北诸镇采取安抚政策,然后把主要精力拿来对付淮西的吴少诚。

之所以这么做,他们的理由是,淮西的情况与河北不同,却与西川和镇海相似,周边地区都是效忠朝廷的州县。因此,吴少诚一死,朝廷马上可以另行委任节度使,如果不从,立刻发兵讨伐。先把淮西平定,等到河北的刘济、田季安一死,有机可乘了,朝廷再动手也不迟。

应该说,李绛等人提出的这个战略构想是深思熟虑、也是切实可行的。假如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宪宗朝廷完全有可能按照这个战略一步一步削平两河强藩。

然而,世事总有意外。

这个意外就出在成德的王承宗身上。

王承宗宣布自立之后,一直未获朝廷任命,于是在惴惴不安中屡次上表解释。直到这一年八月中旬,朝廷使臣裴武才姗姗来迟地给他带来了天子诏命。当然,裴武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双方都有利的“个人建议”。

王承宗大喜过望,当即表示:“我是被军队逼迫的,所以没来得及等到朝廷的旨意就自立了,现在请让我奉上德、棣二州,以表区区诚意。”

双方交易就此达成。九月,宪宗正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同时任命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使,兼德、棣二州观察使。

这样的结果基本上是朝廷和王承宗都满意的,看上去似乎皆大欢喜。可是,有一个人却很不欢喜。

他就是魏博节度使田季安。

宪宗刚刚发布了薛昌朝的任命状,田季安就通过朝中的眼线及时得到了消息。他觉得,朝廷这么做显然是在变相削藩——既然今天可以在成德割一两个州,明天为什么就不能在魏博割两三个州?照这么割下去,到时候河北诸镇拿什么来跟中央抗衡?

不行。田季安想,绝不能让朝廷开这个头,也绝不能让王承宗这个乳臭未干的小辈坏了几十年的老规矩。

他立刻派人私下告诉王承宗:“你知道这个薛昌朝是谁吗?你以为他是你的下属就一定是你的人吗?错了,大错特错了!我告诉你——这个薛昌朝早就和朝廷有一腿了,要不然他凭什么当上这个节度使兼观察使?”

王承宗一听,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不是滋味,马上派人逮捕了薛昌朝,并把他押到真定(成德治所,恒州所在县)关了起来。

当钦差宦官带着薛昌朝的任命状和节度使旌节经过魏州时,田季安故意盛情款待,把使者留了下来,一连欢宴数日。结果,等到钦差宦官抵达德州时,薛昌朝早已成了王承宗的阶下囚。

宪宗勃然大怒。没想到自己退了一步,王承宗反而得寸进尺,于是立刻传令,命王承宗释放薛昌朝。

王承宗拒不从命。

事情就这么僵掉了。双方努力营造的皆大欢喜的假象就在这一瞬间彻底破碎。

宪宗忍无可忍。

既然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只能诉诸武力了。

一场大战就在天子的愤怒中爆发……

一个心向李唐的人

元和四年十月十一日,宪宗下诏剥夺了王承宗的官爵,任命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兼招讨处置使,率领中央神策军,会同成德周边藩镇讨伐王承宗。

宪宗果然任命宦官为统帅了。

任命书一下,朝中舆论大哗。

就像宪宗所预料的一样,文臣们此前的沉默并不代表默许,而只是佯装不知。他们的策略是暂时按兵不动,先暗中攒着劲儿,只等宪宗正式发布任命,再一拥而上,一起发飙。

第一个上疏力谏的人是时任翰林学士的白居易。

同类推荐
  • 并州狼骑

    并州狼骑

    重生为王允的次子王景,被动卷入纷争,身处乱世之始,为了生存只能自强不息!本书不只一个穿越者。
  • 三国之行行重行行

    三国之行行重行行

    一场大雨,葬送了五子良将之首于禁的所有功名。史载,于禁之子为于圭。那,于圭之子又是谁?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他又以什么样的姿态,周旋于五经课试、太和浮华案、六出祁山、正始之音、高平陵之变等三国大时代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 炭烧三国

    炭烧三国

    回到东汉末年,突然发现自己携带了一间炭烧屋。在烤干历史水分,加上各种调味料之前,他已经被架在了现实的大火炉上。是灰飞烟灭还是百炼成金?在线等!各路救援,急急急!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萍聚云散

    萍聚云散

    她是豆蔻年华、老奸巨猾的丫鬟;他是爱抖机灵、时常打脸的弃儿,亦是肤白貌美、亦正亦邪的公子。一块玉牌,印有他国文字的信,远离故土,选择两难;一面遗诏,风中而立的大官袍,复仇心切,无法回头。一念执著却逐渐偏离自己所求,各为其主,各展所学,明里暗里,你死我活。方知聚散无常,珍惜弥足可贵……【全文完结,欢迎入坑】
  •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理要简单,要少制造管理行为,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向读者讲述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内容精彩、案例新颖、理论透彻,是领导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前世,天天被人辱,日日被人欺,亲戚看不起,朋友耍心机!母亲大哥相继早逝,她咬紧牙根,独自一人在逆境中求生存,却终究只活了二十六年!在睁眼,一切竟回到了十二年前。忍气吞声,重蹈覆辙?若一切都无法改变,她重活这一回又有何用!逆天命数,异能初现,谁能阻止她的脚步?人前,她是被同学孤立,性格漠然的普通学生。人后,她步步为营,运筹了一张璀璨非凡的商业大网。
  • 小妖主之从零开始

    小妖主之从零开始

    从无名妖主到巅峰妖王,只有一步之遥,且看凌家第二位东邪妖皇如何执手风云。
  • 盛宠之鬼医邪妃

    盛宠之鬼医邪妃

    道上首席外科医生楚画梁穿越名门嫡女,受气包小白兔秒变腹黑暴力女王,手术刀下神鬼退散!战神豫王府功高震主,新任豫王慕容筝隐忍复仇,白天一步三喘病美人,夜晚红衣妖刀鬼见愁,完美精分。活体颅骨成像扫描仪凶残女主X马甲太多扒不胜扒蛇精病男主,夫妻俩一路并肩打怪,相依相扶,打着打着最后不小心打下了一片锦绣江山。本文主权谋,双洁、互宠无虐,一生一世一双人!~~~~~~~~~~~~~~~~画梁(怒起掀桌):本小姐看你生龙活虎好得很!你到底哪儿有病说出来让我治死你啊!慕容(西子捧心):大夫,我一看不见你就心痛,我是不是快死了?画梁(拿手术刀):放心,换心手术本小姐最擅长了!——————————————青墨新文,延续一贯风格,女强男强,互宠无虐,感情线始终一对一,各款配角群星璀璨,但不和男女主搞暧昧。剧情主权谋,江山天下,英雄美人,谱写一曲乱世硝烟里的青史长歌。——————青墨完结文《重生之侯门邪妃》,互宠甜文,欢迎阅读。
  • 古宝盗贼大拼杀

    古宝盗贼大拼杀

    民国七年,深秋。万籁俱静的时候,精明的银狗带着五人搬开了站在那里能把塔尖和蛤蟆山尖重叠—起的石头。一个能容纳—人出入的洞穴便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六个人同时惊叫出来。“这回可发大财了!”罗锅六说着把绳子绑在腰上“银狗哥,下去吗?”银拘看了几个人一眼,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他便把绳子绑在一快半人高的蛤蟆石上,打着火镰:“下吧!”他说了一声,提着小铁锨钻入洞口。四丈深之后,一个能容纳十来个人的小空间。六个人屏住呼吸,仔细打量着中间站着的一个石头人儿。
  • 我在异界当宗主

    我在异界当宗主

    你宰杀一条咸鱼,获得经验值1点!你屠宰一头家猪,获得经验值5点!你焚毁一株灵药,获得经验值10点!你杀死一只灵兽,获得经验值1000点!你诛杀了一个修灵者,获得经验值2333点!你轰爆了一座护山大阵,获得经验值6666点!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经验值啦!————————秦风带着游戏机穿越到异界。竟成了修灵宗门的宗主!他发现,在游戏里提升等级,现实中的修为也会相应提升!随着等级的提升,秦风悲催的发现,游戏里给出的任务难度也越发变态。不行,我可是要成为压级大佬的男人!作为一个资深游戏宅,秦风该如何在这个满是恶意的世界里,一命通关?
  • 苦尽未必会有甘

    苦尽未必会有甘

    元安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家庭只是众多现代封建家庭中的一个,她的命运早已被家人安排好,但那是她心中所想吗?重活一世,她发现历史是不会被人为的改变的,那她到底是改变了还是维持了原有的模样呢?
  • 霁月作皎星河筑光

    霁月作皎星河筑光

    唐朝中期,战乱频起,王朝势微。隋末名书《四绝志》中,有四种强兵利刃的铸造工艺及铸造技师的详细记载,传言四大神兵得其一,便可以一当百,所向披靡。在此契机之下,痞气少年黎烨飞,机灵妙手时君羽,腹黑才子顾虔,呆萌小白宁悦,浪荡纨绔段扬,高冷老弟木从轩,六位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的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意外结缘,成为生死挚友。为寻找《四绝志》,造出抗敌强兵,他们除内鬼、斗佞臣、治瘟疫、劫牢狱。在一次次的危机当中,他们携手并肩,收获成长,并最终阻止了一场大战的爆发,以青春热血守护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