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288

第288章 从顺宗到宪宗(1)

一场来势汹涌的改革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初一,李唐宗室的亲王们和所有皇亲国戚纷纷入宫向德宗皇帝拜贺新年,整座大明宫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李适一直对着亲人们点头微笑。可他焦急的目光却始终在这些熟悉的身影中来回逡巡。

他在寻找一个人。

结果当然是令他失望的——那个人没来。

虽然老皇帝早就预料到卧床不起的太子已经不可能来看他了,可当拜年的人们依次退出之后,李适的脸上还是不由自主地淌下两行清亮的老泪。

当天李适就病倒了。而且在此后的二十多天里病势日渐沉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隔绝了宫内外的消息,准备另立储君。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德宗皇帝病重的二十多天里,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知道皇帝和太子的安危。直到正月二十三日这天,处在弥留之际的德宗才命人传唤翰林学士郑絪和卫次公入宫草拟遗诏。等到郑絪和卫次公进入皇帝寝殿,德宗李适已经驾崩。近侍宦官说:“禁中还在讨论,要立谁当皇帝还没有最终敲定。”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明知这是大逆不道之言,可就是没人敢吭声。只有卫次公忍不住站了出来,说:“太子虽有疾,可他是嫡长子,朝野归心。如果情况实在不允许,也要立广陵王(太子长子李淳),否则必将大乱!”郑絪等人连忙随声附和。

宦官们对视一眼,不好再说什么,可心里却在冷笑——就太子那身子骨还能当皇帝?恐怕连站起来走上金銮殿都是个大问题吧?

没错。对太子李诵来讲,如何站起来——并且走向那张人人觊觎的天子御座——的确是个大问题。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已经瘫痪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太子突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并且还被人搀扶着登上车驾,来到九仙门接见众禁军将领。看到这一幕,那些心怀叵测的宦官们瞠目结舌,而一直忐忑不安的文武百官则是庆幸不已。

也许,这就是意志的力量。

太子李诵比谁都清楚,此刻的大唐帝国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他下地行走更重要、更紧迫。

这样的信念催醒了他的意志,而这样的意志又撑起了他的身躯。

正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德宗驾崩次日,太子李诵身着丧服在宣政殿召见文武百官,同时宣布遗诏。

二十六日,李诵在太极殿登基,是为唐顺宗。

那天在登基大典上,好多禁军士兵半信半疑,踮着脚尖张望,不相信金銮殿上的那个新皇帝真是中风数月的太子。后来士兵们看清了,金銮殿上的那个人的的确确是李诵,据说有人当场激动得掉下眼泪。

也怪不得他们激动。万一太子真的站不起来,大明宫必将因争夺皇位而爆发政治动乱,而一旦有流血事件,首当其冲就是这些禁军士兵。

顽强的意志虽然支撑着李诵坐上皇帝的宝座,但却无法使他开口说话,自然也就无法让他在朝会上决断政务。于是新君只能坐在宫中,面前垂下一道帘帷,由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在身边伺候,百官在帘帷外奏事,天子批复皆自帷中出。

这样一种局面决定了新天子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身后的谋臣集团。所以,历史也就注定会在这一刻,把几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人物迅速推到帝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历史上被称为“二王”。

他们就是王叔文和王伾。

说起来,这两个人都是真正的草根。他们都来自帝国的东南边陲,出身寒门,资历浅薄,既无世族背景,也无政治根基。尤其让满朝文武鄙夷不屑的是,这两人都不是进士出身。当年他们之所以能进入朝中,并且留在太子李诵身边,皆因二人均有一技之长。王叔文“善弈”,是围棋高手;王伾“善书”,是书法高手;二人均以“翰林待诏”的身份进入东宫侍奉太子,王叔文以棋待诏,王伾以书待诏。

也许正因为来自民间,所以他们身上少了长安官场的虚伪与骄奢之气,多出了一种草根阶层特有的质朴和率真,因此深得太子李诵的赏识。尤其是王叔文,对于德宗一朝的政治乱象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感受和认识,并拥有很强的使命感和政治抱负,所以这些年来对李诵影响至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太子的老师。

除了二王,这个政治集团的主要人物还有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相形之下,韦执谊的资历显然要比二王深厚。他出身于关陇世族,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出头即成为翰林学士,时任吏部郎中,属于颇有前途的政坛新秀;而刘禹锡与柳宗元也都是饱学之士,二人不但是同榜进士,而且都是名重一时的文章圣手,其时皆官拜监察御史。

很显然,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政治集团可能缺乏经验和谋略,但绝不缺乏朝气、锐气和勇气。所以顺宗一上台,王叔文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改革。

为了这一天,王叔文已经等待了很多年。

此刻的王叔文踌躇满志,看见新朝的政局和帝国的未来就像一个等待他落子的棋盘。

王叔文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布局。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顺宗李诵在王叔文的筹划下,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以闪电速度把这位新秀一举推上了宰相的高位;二十二日,任命殿中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仍兼翰林待诏;而王叔文本人则升任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王叔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人事安排,是考虑到在他们几个人中,只有韦执谊具有相对较高的资历和人望,所以必须把他推到前台;而他本人和王伾仅是侍臣,人微言轻,难孚众望,所以只能位居幕后。但是谁都清楚——王叔文才是这个集团的领袖和灵魂人物。

布局之后,他们又迅速做出分工。凡有奏议皆先入翰林院,由王叔文作出决策,再由王伾出入宫禁,通过内侍宦官李忠言和顺宗宠妃牛昭容传达给天子,领取旨意后交付中书省,由韦执谊颁布施行;此外,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则在宫外搜集情报,反馈信息,相互呼应。

一场来势汹涌的改革就这样匆匆拉开了大幕。

二王集团的所有成员全都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可他们绝对不会料到,仅仅半年之后,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将在致命的打击下中途夭折,最终以人亡政息而草草收场。

而这位精通黑白之道的堂堂国手王叔文,也将在这盘政治棋局中遭遇他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失败。

不,是脆败,是尚未与对手在中盘展开厮杀就全军覆没的脆败。

这次脆败不仅彻底埋葬了王叔文的政治理想,而且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就像历史上曾经有过也必将再有的其他改革一样,王叔文的改革之刃一挥起来,就直接刺进了既得利益者的心脏。

被王叔文锁定的第一个目标是时任京兆尹的道王李实。

之所以选择他,首先是因为此人一贯横征暴敛,被长安百姓恨之入骨,搞掉他就能赢得民心;其次,他是宗室亲王、唐高祖李渊的五世孙,且是德宗朝的宠臣,从他身上开刀,就等于是向天下人表明: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绝不会畏惧强权,而且针对的恰恰是权贵阶层;最后,给形形色色的政敌一个下马威——王叔文连恃宠擅权的宗室亲王都敢动,天下还有谁他不敢动?

二月二十一日,王叔文以皇帝名义下诏,列举了京兆尹李实的一干罪状,将他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川市)长史。诏令一下,长安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并且纷纷在袖子里藏着瓦片和小石头,守候在李实前往贬所的必经之路上,准备砸他个头破血流。李实事先得到消息,偷偷改走小路,才算侥幸逃过一劫。

王叔文紧接着采取的第二步举措是革除弊政、与民休息。

二月二十四日,在他的策划下,顺宗李诵登上丹凤门,宣布大赦天下,把民众积欠朝廷的各种捐税全部取消,同时罢停正常赋税外的各种进奉;此外,将贞元后期以来的诸多弊政如“宫市”“五坊小儿”等全部废除。

所谓“宫市”,是一种由宦官负责的宫廷采购制度。自贞元后期实施以来,宦官们都是打着采购之名,行巧取豪夺之实。刚开始,宦官们还拿着一纸公文以低价向长安商户强行收购各种货物,发展到后来,几乎就是直接从商家和百姓手中抢夺了;此外还强行索取所谓的“进宫钱”和“车马费”,亦即只要宦官开口说是宫市所需之物,商家和百姓不但要免费奉上,而且还要承担运送货物入宫的费用,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抢劫了。长安百姓对此怨声载道,朝臣也屡屡进谏,可当年的德宗却置若罔闻。

而所谓的“五坊小儿”,指的是“皇家五坊”:雕坊、鹘坊、鹰坊、鹞坊、狗坊中的差役。这些差役跟宫市宦官一样穷凶极恶,天天打着皇家招牌在长安坊间肆意敲诈勒索,百姓也往往是敢怒不敢言。

这些弊政为患多年,而今一朝罢废,长安百姓自然是一片欢腾。

王叔文此举虽然维护了百姓利益,但却严重触犯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从这个时候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就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了。

三月十七日,王叔文以皇帝名义任命宰相杜佑兼任度支、盐铁转运使;两天后,王叔文被任命为杜佑的副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王叔文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杜佑只是被他推到台前充充门面而已。

改革派继行政权之后又如此迅速地掌握了财政大权,这不能不引起反对派的极大恐慌。手中握有禁军的宦官首领俱文珍等人一再向顺宗李诵施压,要求他速将广陵王李淳立为储君。顺宗无奈,只好于三月二十四日下诏,立李淳(同日改名李纯)为太子。

四月初六,在宣政殿的太子册立大典上,满朝文武看见太子李纯风华正茂、仪表堂堂,不禁大感欣慰、相互庆贺。唯独王叔文始终闷闷不乐。因为对于改革派来说,宦官集团与东宫集团的强势结合,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那天,王叔文一句话也没说。典礼临近结束的时候,有人听见他仰天长叹,嘴里吟诵着杜甫祭悼诸葛亮的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时的王叔文当然不知道,这句话最终竟然会一语成谶。

王叔文:举世浑浊我独清

王叔文意识到,如果不能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那么刚刚燃起的改革之火便随时有可能被扑灭。五月初三,王叔文以皇帝名义任命原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任命度支郎中韩泰为行军司马。

此时驻扎在长安西面的左、右神策军是中央禁军的最精锐部队,自从德宗回銮之后便一直让宦官执掌。王叔文的此项任命显然又在故伎重施。他希望把老将范希朝推到台前、取代宦官,再让心腹韩泰架空范希朝、掌握实权。

可王叔文这回的如意算盘是完全打错了。

军队不同于文官机构,仅凭天子的一纸任命状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获得军队的效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级禁军将领和俱文珍等宦官首领之间早已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所以不要说韩泰这种年轻的文官根本无戏可唱,就算范希朝这种资历深厚的老将出马,那些禁军将领也不见得会买他的账。

很快,王叔文就会无奈地明白这一点。

五月二十三日,俱文珍等人再次胁迫顺宗,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给王叔文加了一个户部侍郎衔,却免除了他的翰林学士一职。按理说,有了户部侍郎衔,这个翰林学士的职务就显得不重要了,但是问题在于,一直以来,王叔文都是利用这个职务坐镇翰林院,从而领导这场改革的,现在免去他的翰林学士身份,就等于把他逐出了改革派的大本营。

这一招很损,王叔文等人当然不能接受。王伾立即出面,上疏顺宗,请求保留王叔文的翰林学士衔。然而,结果还是令王叔文等人大失所望。宦官集团很快以皇帝的名义答复,允许王叔文每隔三五天进一趟翰林院,但复职请求就免谈了。

王叔文痛苦而愤怒地意识到——此刻的天子李诵基本上已经被俱文珍等人控制了。

宦官势力的强大真的让他始料未及。

接下来的日子,更让王叔文痛苦和愤怒的事情就接踵而至了。

那并不是来自反对派的打击,而是来自改革阵营的内部分裂——宰相韦执谊已经从他的战友变成了敌人。

导致王叔文和韦执谊反目成仇的原因,首先是二人的性格和处世方法差别太大。王叔文操切忌刻,难以容人,树敌太众,而且对改革的期望值太高,打击政敌的手段太狠;而韦执谊性情则相对比较柔和,处事方式比较委婉,更讲究策略,但也少了一点正直,多了一些心计。

六月初,一个偶然事件使二人的这种潜在差异突然间转变成了公开矛盾。

事情源于一个叫羊士谔的地方官。

由于此人对王叔文的改革不满,就趁着进京办差的机会,在各种场合公然抨击王叔文的政策。王叔文勃然大怒,决定杀一儆百,准备以皇帝名义下诏,将羊士谔斩首。可韦执谊坚决反对。王叔文无奈,退了一步,要求将其乱棍打死。韦执谊还是不从,只把羊士谔贬为偏远山区的县尉。王叔文怒不可遏,就在人前人后痛骂韦执谊。二人就此闹僵。改革派的所有成员都为此深感不安,却又无计可施。

差不多在此前后,有一个类似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二人的矛盾。

那是在五月底的时候,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他的心腹刘辟来到长安,秘密会见王叔文,准备跟他缔结一个利益共同体。说起来,这个韦皋也算得上是个声威远播的牛人了。这些年来,自从有了他坐镇西川,穷凶极恶的吐蕃人就再也不能越过边境一步,在他手里吃了很多苦头。正因如此,所以韦皋一直有些居功自恃。他这次派刘辟来的目的,一来是跟王叔文这个朝中新贵套套近乎,二来是想跟他做笔交易。

什么交易?

同类推荐
  • 三国神话之气运之争

    三国神话之气运之争

    人有人运,家有家运,族有族运,国亦有国运,这个世界争的就是气运!这个世界人族为尊,但神魔仙妖亦不甘沉沉沦,欲作最后一搏!且看刘兴如何率领华夏人杰,平定乱世,镇压神魔仙妖,击败各大帝国,使我炎汉龙旗,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我汉土,皆讲汉语,皆习汉字,皆我汉民!
  • 我在三国当主播

    我在三国当主播

    意外的穿越到三国时期,成为曹操的第五个儿子!什么?就是那个最终畏罪自缢而死的曹熊?『系统:三国直播间绑定成功,主播:曹雄(曹熊)!』『第一批加入直播间的观众有: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明熹宗朱由校、元世祖铁木真。』直播间弹幕区:嬴政:『你说啥?你爹是曹操?你哥是曹丕?他俩整个摸金校尉盗我皇陵,几个意思?主播,反了他们!』刘邦:『主播十二年后自缢而死?这不可能!十二年,足够朕帮你一统三国!』李世民:『篡位曹操,太简单了!篡老爹的位,我是有经验的!保管你篡位篡的青史留名!』朱由校:『别当皇上...
  • 乱世痞贼

    乱世痞贼

    当云也穿越密道爬进王爷新婚洞房的一刻起,一个痞子的乱世崛起之路就此展开。平行时空列国纷争,奈何统一大势已成,覆灭死局如何化解,是力挽狂澜还是随波逐流。草民教头殴打王爷一生恩怨情仇,皇家海盗奉旨打劫,崛起于东南微末,掠国成瘾发家致富,朝廷鹰犬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却有人拍手称快,侠肝义胆,不服命运,到手荣华岂能轻言放弃,艰辛之路,最终又有几人能还。既是痞贼,又何言仁义道德,血洒征途终有儿女情长。
  • 我到万历当王爷

    我到万历当王爷

    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年代。皇帝不上朝大臣不作为。那我作为王爷岂不是饮酒作乐潇洒人间?快来看我笑看朝中恩怨杀夺,更要看我洒脱快活的王爷生活。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 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步入“成年”之前的一段痛苦、选择的历程,为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然而,由于时间跨度大,头绪众多,这段历史似乎总是以无数碎片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传说之中。本书从“礼崩乐坏”入题,在“英雄辈出”中展开,而以“秦统汉治”作结,由乱而治,相对完整而又逻辑清晰地展示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探讨了它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使读者能够清晰、整体地把握这段不得不了解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白蛇仙

    白蛇仙

    新书《道门仙人》,求问顾。 南楚云梦泽,我曾见过诸子百家,也曾见过孟姜女哭塌长城。曾见过秦末乱世,织女星犯红鸾星劫,下凡许配凡人,亿万喜鹊飞天而起,化为七夕双星成神。曾在李唐盛世见过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相伴相守,曾在南诏与女娲后人相伴,见剑仙破灭拜月。也曾见过神魔大战。生老病死,偷渡来到此世,虽属蛇身,却一心向道,苦修千年,终得化形,我有一个金手指,接触不同的神话人物,可以触发功法奖励。千年苦修谁人知,回首凡尘云淡去,秋山美色景不同,红鸾星劫灭道途,西湖旁立官人许,破灭杀劫证道途。PS:慢热文,主角母的,注意细节,细细品尝,不喜请点?勿喷请绕道。
  • 回到三国变成树

    回到三国变成树

    天啊,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颗科技树成精了!
  • 异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异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她是二十七世纪一个孤儿,什么都会,莫名来到一个陌生的古代,还有一个王爷整天追这自己跑.初见他一不小心得罪了她,从此他便缠上了她.他知道自己对她一见钟情。心沉沦了
  • 八荒剑帝

    八荒剑帝

    戮魔屠万神,大荒我为尊。战六合八荒,傲九天风云。荒帝怒,天下枯,苍生墓。昔日强者,一朝陨落,借体重生,必将掀起这武蛮大陆的血雨腥风!
  • 仙界咒帝

    仙界咒帝

    全民修真的大时代到来,就算是没有灵根的凡人也可以服用启灵丹开启修真之路,在修真联盟的培养之下似乎人人可以长生不老,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真的是这样吗?
  • 穿越画江湖呀

    穿越画江湖呀

    不靠谱的系统将她坑进了陌生世界,扬言要带着她统一江湖称霸武林林月初:谁闲的给你称霸武林?赶紧送我回去。却得知再次穿越竟需要一千万的天价积分!
  • 锄天.A

    锄天.A

    一柄锄头、一把菜刀,一头毛驴、还有一位不是皇子却被立为太子的少年,组成了这个有哭、有笑、有感情的故事。QQ群:182559325
  • 不二妃

    不二妃

    被迫奋斗终生的皇贵妃,终于死了,但一睁眼,回到六岁稚年。她拢拢袖子,打定主意今生只做胸无大志四体不勤的闲人。心情好时搞搞美食,心情不好时虐虐渣渣。新书《首席大师姐》正在连载,求票票...
  • 重梦似故人

    重梦似故人

    前世和相爱之人一同死去的顾蓁蓁重生了!在最好的年华,肯定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只是追夫之路太过艰难,渣男三番四次阻扰,大将军莫名其妙的示好。这让周思彦觉得,她撩完就跑实属正常,还是把她看牢,留在身边比较安心。
  • 诡战(第二卷)

    诡战(第二卷)

    某大四男生鬼打墙进了女厕,从此离奇的事件接连发生,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鬼有什么好怕,他们一群大男孩拿着玩具枪玩起了抓鬼游戏,然而当女鬼真的现露真身,游戏才真正开始……有人这样描述悲剧:作者在读者面前一点点精心构建了一个精美绝伦、人见人爱的花瓶,然后挥动铁锤把花瓶砸的粉碎,这就是悲剧。我在“诡战”中也向花瓶挥舞起铁锤,但粉碎的是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