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279

第279章 四落四起,一代良相李泌(1)

战争与和平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天,历时五年的诸藩之乱终于尘埃落定,可德宗李适还来不及享受一下久违的安宁,西北边境就传来了令人心惊的战报。

战报中说,吐蕃宰相尚结赞悍然发兵,大举入寇泾州(今甘肃泾川县)、陇州(今陕西陇县)、邠州(今陕西彬县)、宁州(今甘肃宁县)等地,大肆掳掠人畜,强行收割庄稼,以致边境骚然,各州县莫之能御,纷纷闭城自保。

内忧方平,外患又起,这大唐帝国真的是永无宁日了!

接到战报后,德宗匆忙下诏,命浑瑊率一万人、骆元光率八千人,即日进驻咸阳,以防吐蕃趁势入侵关中。九月中旬,吐蕃前锋的游骑兵果然深入到了好畤(今陕西乾县西北)一带,距长安仅一百五十里路。

德宗大为震恐,慌忙下令京师戒严,又派左金吾将军张献甫开赴咸阳,加强防守。

虽然陆续派出了三个大将驻防长安门户,但是,二十多年前(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寇长安的一幕还是不断在德宗眼前闪现。

当年的历史会重演吗?

德宗感到了恐惧。

几天后,长安坊间忽然谣言四起,说天子李适已经备好行装、带齐干粮,随时准备逃离长安。宰相齐映意识到这样的传言不会纯属空穴来风,赶紧入宫去见德宗,说:“皇上,坊间流言纷飞,都说您打算离开京城,现在整个京师已经人心惶惶!皇上啊,两年前您巡幸奉天,虽有幸得返长安,但这样的福气还会有第二次吗?万望皇上三思,凡事与臣等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说完,齐映跪伏在地,涕泪交流。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坊间之所以流言汹汹,当然是因为德宗已经动了逃跑的心思,而且确实已经吩咐宦官着手准备了。其实德宗这么做,心里也是很矛盾的。如果唐军将士能够阻遏吐蕃人的兵锋,他怎么可能想去过那种丢弃京城、四处流亡的生活呢?

一想到流亡,两年前仓皇辞庙的酸楚不禁再度涌上李适的心头。

齐映说得没错,如果轻易放弃长安,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回来。

思忖良久,李适终于听从齐映的劝谏,打消了逃跑的念头。

九月下旬,尚结赞亲率大军进抵汧城(今陕西陇县南),兵锋直指凤翔。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晟决定在汧城打一个伏击战,杀杀吐蕃人的威风。

李晟命麾下勇将王佖挑选了三千精锐,让他在吐蕃大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王佖出发前,李晟对他面授机宜:“敌人进入伏击圈时,不要攻击他的先头部队,因为敌军主力紧跟着就会杀到,你肯定抵挡不住。所以,要让他的先头部队过去,等到举五色旗、穿虎豹衣的部队过来时,那才是他们的中军主力,你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定能大获全胜。”

随后,王佖遵照李晟的计划,果然把吐蕃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吐蕃中军被王佖的伏兵打得晕头转向,大败而逃。由于唐军将士都不认识尚结赞,他才得以在混乱中逃出一命。若非如此,这个堂堂的吐蕃宰相恐怕这一仗就挂掉了。

逃离险境后,尚结赞又惊又怒地对左右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二)

数日之后,尚结赞重新集结了两万余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凤翔境内。

令凤翔军民大为诧异的是,此次吐蕃人居然一反常态,一路上军令严明,对唐朝百姓秋毫无犯。抵达凤翔城下后,尚结赞并不攻城,而是亲自跑到城门口,对着城头上的守军大喊:“李令公(李晟的中央官职是中书令)既然以密信召我前来,为何不出来迎接犒劳?”

城上的唐军将士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尚结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随即把尚结赞的搞怪言行向李晟作了禀报。

李晟冷笑。

这是尚结赞玩的反间计,不过玩得有些拙劣。

李晟告诉将士们:大家坚守不出,看他还能玩什么!

尚结赞在凤翔城下扎营住了一宿,第二天一看,城上守军守备森严,显然对他这个略显小儿科的计策无动于衷。尚结赞很失望,可又不敢发动攻击,只好下令全军撤退,折往邠州、庆州(今甘肃庆阳县)一带继续游掠。

有来无往非礼也。尚结赞给李晟来了一次亲密问候,李晟当然也要有所表示。十月初,李晟再次派遣王佖等人率步骑五千,直插唐吐边境,目标是奇袭吐蕃人的军事重镇摧砂堡(今宁夏海原县)。

十月中旬,摧砂堡的吐蕃守军得到情报,立刻出动二万人迎击,与王佖的唐军展开遭遇战,却被王佖打得大败。王佖率部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克了摧砂堡,斩杀吐蕃大将扈屈律悉蒙,将堡内囤积的所有粮草和物资全部付之一炬,然后全身而退,凯旋回国。

尚结赞如今万万没料到,他在唐朝境内抢得热火朝天,李晟却趁其不备在背后狠狠捅了他一刀,还把他们几年来从唐朝掳掠的东西烧了个精光!

尚结赞知道后方战败,军心必然浮动,只好率部北撤。十月十七日,尚结赞撤到合水(庆阳县东),当晚在合水北面扎营。

此时的尚结赞当然不会知道,已经有一支唐军在夜色的掩护下逼近了他的大营。

这是邠宁节度使韩游环派遣的一支奇袭小分队。

就在吐蕃人呼呼大睡之际,唐军突然杀入营中,片刻之间就砍翻了数百人。等到吐蕃人回过神来,唐军又忽然撤退,一下子消失在了夜色里。尚结赞大怒,立刻集合部队,出营追击。

此刻,韩游环已经在不远处一个叫平川的地方摆好了阵势,而且命人携带大量战鼓藏在西面的山谷之中。尚结赞大军追到平川时,才发现唐军已在此严阵以待,而且西山又突然响起隆隆战鼓。尚结赞担心中了唐军的埋伏,慌忙掉转马头,带着部众连夜向北奔逃,把此次入寇所掳掠的粮食财帛全部丢弃在了大营里。

看来,吐蕃人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

这是李晟和韩游环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

贞元二年冬,韩游环奏请德宗,要求主动出击吐蕃,克复不久前被吐蕃人占领的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等地,同时要求马燧的河东军配合出兵,攻击吐蕃人的侧翼。德宗当即准奏,命韩游环、马燧、浑瑊、骆元光等人联合行动。

十二月中旬,马燧率部进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河曲六胡州(统称宥州,今内蒙古鄂克托旗)素闻马燧威名,遂望风归降。

得知唐军数路出兵,尚结赞大惧。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冬春之交,吐蕃境内又爆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羊马多死,粮运不继”,尚结赞万般无奈,只好屡屡派遣使臣向唐朝求和。

德宗当然知道这只是吐蕃人的缓兵之计,于是断然拒绝。

尚结赞一看此路不通,随即又派人携带一份厚礼和一封言辞极度谦卑的信去见马燧,承诺要将这几年侵占的唐朝城邑和土地拱手奉还。

马燧心动了。

既然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夺回被占领的城池,现在吐蕃人愿意主动归还,那又何必动刀动枪、劳师伤财呢?

马燧随即驻兵石州,不再向吐蕃境内推进,同时上奏德宗,极力主张与吐蕃议和。

朝中的文武大臣就此分成两派:主战派是李晟、韩游环,以及不久前入朝为相的韩滉;主和派是马燧和另一个宰相张延赏。

马燧和张延赏之所以极力主和,除了对时局的判断与主战派不同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和李晟有过节,所以刻意和他唱反调。

尽管有主和派的掣肘,可刚开始,主战派还是占了上风。因为李晟和韩游环坚持认为:吐蕃人向来无信,“弱则求盟,强则入寇”,此时求和,必定有诈!德宗对此深以为然。而韩滉为了加强德宗的信心,更是主动提出——与吐蕃开战的军费和粮饷通通由他去筹措,不需要德宗劳心费神。

此时韩滉仍然兼任江淮转运使,有了他的财政支持,德宗自然是底气十足,于是否决了马燧的议和要求,并敦促他继续进兵。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春,正当主战派摩拳擦掌、准备大举出击的时候,形势忽然发生重大逆转——朝廷的“钱袋子”、德宗时下最倚重的财政大臣韩滉于这一年二月染病身亡,主和派趁机发起反扑,开始从两个方面对德宗施加影响。

这两个方面,一个涉及外交,一个事关内政,也可以说是德宗身上的两个软肋。

外交方面,德宗与回纥有旧怨,主和派与吐蕃人当然要对此充分加以利用;内政方面,德宗对功高望重的李晟已日渐生出猜忌之心,打心眼里不希望李晟在此次对吐作战中再次建功,而主和派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扳倒李晟、促成和议。

马燧和张延赏相信,只要死死抓住这两个软肋,就不难改变德宗的想法。

关于德宗与回纥人的旧怨,时间要回溯到25年前。当时是代宗宝应元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仍然盘踞在东都洛阳,德宗李适的身份是雍王、天下兵马元帅。那一年,回纥的登里可汗亲率大军南下,本来是想劫掠关中,后来经过仆固怀恩斡旋,答应帮唐朝攻打史朝义。雍王李适当时驻兵陕州,出于地主之谊,亲自带人前往黄河对岸的回纥大营会见登里可汗。

双方见面时,雍王李适以平等之礼晋见登里可汗,不料登里可汗大怒,强调李适必须向他行“拜舞之礼”,也就是臣对君的礼仪。李适及其手下官员当然不从,于是据理力争。双方就此闹僵。回纥人随即将李适手下官员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四人拉出帐外,每人鞭打一百,并把李适逐出大营,遣回陕州。第二天,魏琚和韦少华便因伤重不治而双双毙命。这件事情对年轻的李适来讲,当然是难以忘怀的奇耻大辱,当时的李适便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即位登基,必定要雪洗前耻。

如今,吐蕃千方百计想要求和,当然要拿这件事来做文章了。韩滉去世不久,马燧便亲自陪同吐蕃使者入朝,强烈表示要与唐朝结盟,共同对付回纥人。

德宗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与此同时,张延赏也利用德宗对李晟的猜忌之心,在朝中大造舆论,声称吐蕃人去年入寇时,大肆劫掠邠、宁等地,却唯独对李晟的辖区凤翔秋毫无犯,这足以证明李晟与吐蕃人之间,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听到谣言后,李晟大感忧惧,他绝没想到尚结赞那个近似小儿科的反间计,竟然会在此刻发挥可怕的作用。尤其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天子李适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对于这类谣言,他向来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

李晟为此寝食难安,随即派遣子侄入朝,上表请求削发为僧。德宗当然是好言劝慰,驳回了他的请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德宗对李晟的猜忌已经有所减轻。李晟很清楚这一点,随后便亲自入朝,以身患足疾为由,坚决要求辞去凤翔节度使的职务。

一开始,德宗并没有批准,但是禁不住张延赏一直在耳边吹风,说什么“李晟不宜久典兵”云云,便下定决心解除李晟的兵权,同时与吐蕃议和。

贞元三年三月,德宗召李晟入朝,和颜悦色地说:“朕为了西北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决定与吐蕃议和。你去年曾与吐蕃交兵,不适合再担任边境节度使,最好是留在朝廷,朝夕辅佐朕;至于凤翔的职务,你自己选一个人接替吧。”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这一刻,李晟黯然神伤,同时也如释重负。

三月下旬,德宗加授李晟为太尉,仍兼中书令,保留原有的勋阶和爵位,其余兼职一概免除。

五月初一,德宗任命浑瑊为会盟使、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宦官宋奉朝为都监,命其率步骑二万余人前往清水(今甘肃清水县),与吐蕃签订和平协定。

浑瑊出发前,李晟一再告诫他,一定要在会盟地加强戒备,千万不可轻信吐蕃人。张延赏听说后,马上去向德宗告状,说:“李晟企图阻挠此次会盟,所以才让浑瑊严加戒备。皇上,我方一旦露出怀疑形迹,对方必然也会怀疑我们。这样彼此怀疑,还谈什么会盟?”

德宗随即召见浑瑊,严厉要求他一定要对吐蕃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万不可心怀猜疑,破坏吐蕃人和解的诚意。

数日后,浑瑊奏称,已经和吐蕃商定,于这一年闰五月十九日会盟。德宗马上批复同意。张延赏随即召集文武百官,把浑瑊的奏章拿给众人传阅,得意洋洋地说:“李太尉坚持他的成见,认为唐吐两国无法达成和议,可结果怎么样呢?这是浑侍中的奏章,会盟日期已定,皇上也已批复。不知李太尉作何感想?”

张延赏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晟耳中。李晟摇头苦笑,对亲信说:“我生长在西北边陲,熟悉吐蕃的情况,也了解吐蕃人的心思,所以才会反对和议。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朝廷被吐蕃诓骗,从而蒙受耻辱!”

此时此刻,上至德宗、下至百官,都认为唐吐会盟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还有谁会去理会李晟的担忧呢?

五月初六,浑瑊等人按预定计划离开长安,前往会盟地点。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直到浑瑊走了半个多月之后、亦即五月二十二日,吐蕃才忽然派人来到长安,说:“清水不是吉祥的地方,请改在原州的土梨树(今甘肃镇原县东)会盟,一旦盟约签订,我方即刻归还盐、夏二州。”

德宗没有多想,立刻派快马去追赶浑瑊,通知他地点已改变。

吐蕃人为什么突然改变会盟地点呢?

满朝文武几乎没人对此产生怀疑,只有神策军一个叫马有麟的将领向德宗提出:“土梨树地势险恶,吐蕃人很容易在那里埋设伏兵,最好是改在原州的平凉川(今甘肃平凉市西北),那里地势平坦开阔,比较安全。”

德宗闻言,心里隐约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说不清这种预感是什么。

为了防备万一,德宗还是采纳了马有麟的建议,旋即派人告诉吐蕃使者,将会盟地点改在平凉川。

同类推荐
  • 决战垓下

    决战垓下

    乌江?垓下?好心人重生项羽,悲催发现已然四面楚歌,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该退往乌江了……为了先祖的荣光,且看霸王如何逆天改命,带领西楚,再创辉煌!
  • 大秦四世

    大秦四世

    魂飞千年现亡秦,利剑轻吟定乾坤。秦末时代,赵高乱国,胡亥乱政,草莽起义,英雄辈出,本该崩乱的覆灭的大秦帝国却迎来了转机。我身上是秦人的血,这血炽热而又不屈,项羽刘邦也挡不住我。我乃大秦四世,凡乱我大秦者,唯以利剑斩之!
  • 红楼之庶子贾环

    红楼之庶子贾环

    一梦千秋,昨日红楼。如玉庶子,遇风成龙。那个瑰丽的世界,一张张面容浮生百态,让人难以忘怀。书友群:560882940
  • 楚氏荣耀

    楚氏荣耀

    第一卷已废,从第二卷开始看,以后会删除第一卷又名《楚氏荣华》楚昭是涪陵长公主的独子,也是大演唯一破例被封的异性王。但楚昭不太受待见,身为穿越人士,穿越回一千多年的他,还是有金手指的。得知剧情,提前和人才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前期凄凉(都只是假象)后期大开王霸之气(当然也可能没有)这是一个架空世界,许多是不合常理的。更新稳定,还请多多支持。不足的地方请指出来。
  • 回到明朝当学霸

    回到明朝当学霸

    一个悲催的网络作家,失足落山,穿越大明朝,开始了逆袭的人生......“虚拟商城系统,天字号95741,小呆为您服务!”“小呆,我需要航空母舰,我要统治大海,做那至高无上的海上霸主......”“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需要m416,我需要98k,我需要统治大明朝,我要为所欲为......”“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我......你直说,你有啥?”“宿主可以选择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歌舞小说、土豆辣椒........”“小呆,你出来,咱俩好好聊聊!”“对不起,丑拒!”“......”山盟扣扣群:640299482
热门推荐
  •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善于阅读的民族,才能扬弃地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才能批判地吸纳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历程鉴于此,我们策划编撰了本系列图书,旨在引导小读者走近国学,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小读者逐渐形成朴素的道德现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并衷心希望能够带给小读者一份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
  • 寻碎神

    寻碎神

    碎神大陆的偏远地区,一位少年因神器碎片的指引意外被冰封了十年,其父为了寻找救子之法,出走家族。十年后,当少年醒来时,早已物是人非。跟随神器的指引,寻找碎神大陆中四散的碎片,展开了自己的冒险。
  • 人间的星河

    人间的星河

    本书由青年作家刘喜悦历经多年探访后倾心写就。4个不同人的故事,4段让你疼痛窒息的体验。当我们走在人生低谷,前路茫茫,也要相信,那些刺痛我们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从此未来坦荡,鸟语花香。
  • 天极大剑神

    天极大剑神

    青云大陆,有人皇立道统雄踞一方王国,有圣贤宗门传道,诸强林立,神州动乱。西出剑虹天骄咏,莫非持剑争帝路,三千青丝化作剑,鬼神仙魔有何惧!青州,南风镇,一名莫非羽的少年,开始他的传奇一生……
  • 被总裁boss攻略了

    被总裁boss攻略了

    从未想过,我会被星探发现,而且还一跃成为了大明星。并且,一开始就黑料不断,整容,耍大牌,包养......天啊撸,谁会相信我啊!!!宝宝心里苦啊~
  • 精神与风骨的深度挖掘

    精神与风骨的深度挖掘

    张明旺(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经过精心筹备,寓真先生新作《张伯驹身世钩沉》作品研讨会今天隆重召开了。本次研讨会是由山西省作家协会、黄河杂志社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联合主办,山西鑫四海集团、鑫四海大酒店承办的。大家都知道,寓真先生曾担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不仅是我们的老领导,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诗人。特别是近年来,寓真先生勤奋耕耘、潜心创作,发表出版了大量文学作品和专著,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 穿书之春风满地

    穿书之春风满地

    梁令仪穿越到了一本重生悔过文当中,成为了里面男主不存在的妹妹!但是剧情一开局,她未来大嫂就被二哥给蝴蝶掉了......接着她发现了,这个世界,不仅有让重生女悔不当初的高冷大佬,还有守护灰姑娘的重生霸总、和学神竹马在一起了的漫画家青梅、阴郁自闭小可怜和他的小太阳白月光.....等等!为什么她的小伙伴都有女主光环?!她的呢?!梁令仪:我真的不想努力了!本文风格:日常向,文风啰嗦,节奏慢,不习惯的慎入!新文《快穿之小狼狗饲养指南》开更啦,欢迎大家来新书玩呀!ps准备考试,暂时停更
  • 纪元之主

    纪元之主

    一颗陨星的坠落,改变了一个世界的命运。一件奇妙的法宝,一个调皮的器灵,改变了一个小小修士的命运。这一切仅仅是巧合,还是有人蓄意为之,又或者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名性格懒散准备混吃等死的小修士,在不断自我蜕变之中,发现种种令人怀疑的地方,开始踏上追寻真像的旅程,等到真相摆在他面前的时候,小修士忽然一笑了之,他发现真相什么的已经不在那般重要了。
  • 重生之锦绣王妃

    重生之锦绣王妃

    穿越遇极品,差点成小妾包子娘亲忠臣爹亲事被抢,祖父母渣小小农家女,婚事搅黄把家分手握空间把家发什么,我睡了的是王爷?可我找的是上门女婿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