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193

第193章 权相李林甫登场(4)

当然,李林甫是从来不会跟张九龄发生正面冲突的。在众人廷议的时候,他故意不置一词,一直等到下殿之后,才故伎重施,凑到一个近侍宦官的耳边嘀咕了一句:“此乃皇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显而易见,李林甫这句话,有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武惠妃对他的拜相出力甚多,他理当回报;二、迎合皇帝,打击张九龄,向首席宰相之位再靠近一步;三、寿王李瑁一旦被立为太子,他李林甫就立下了定策之功,来日李瑁当皇帝,他这个大功臣自然可以把朝政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李林甫自以为此言一出,皇帝一定会采取行动,而太子李瑛也一定会乖乖地滚出东宫。可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武惠妃自己居然走了一步臭棋,结果就把煮熟的鸭子弄飞了。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武惠妃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功亏一篑,问题就出在她太过心急了。

就在玄宗因张九龄力谏而犹豫不决的当口,武惠妃竟然吩咐一个心腹宦官去跟张九龄传话,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资治通鉴》卷二一四)言下之意,只要你张大人高抬贵手,来日李瑁入继大统,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武惠妃的这个举动堪称愚蠢之极。她明明知道张九龄是个不可能被收买的强硬角色,还派人去跟他做交易,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九龄指着那个传话宦官的鼻子一通臭骂,第二天就把武惠妃的那句蠢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玄宗一听,心里老大不是滋味。

原本他还以为是太子三兄弟合起伙来欺负武惠妃母子,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可现在看来,反倒是武惠妃有耍弄阴谋诡计的嫌疑。尤其让玄宗感到不悦的是,武惠妃企图与外朝宰相联手颠覆东宫,这是典型的妇人干政,大大地触犯了忌讳!

所以,经过武惠妃这么一折腾,玄宗也就矢口不提废黜之事了。

太子李瑛就此躲过一劫。

可是,他并没有从这场危机中吸取任何经验教训。随后的日子,他照旧和两个弟弟天天泡在一块,不是骂武惠妃就是埋怨皇帝,没半点新鲜的。

很显然,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其低下的太子,也是一个丝毫没有谋略的太子。在帝国宫廷这样一个危机四伏、万分险恶的环境中,在武惠妃处心积虑、咄咄逼人的夺嫡态势之下,如此不善于自我保护的太子,注定是要完蛋的。

废黜风波刚刚过去没几天,帝国高层的形势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子李瑛的保护伞张九龄被赶下了台,武惠妃的政治同盟李林甫出任首席宰相。

一时间,东宫的上空再次乌云密布。

不过,张九龄虽然离开了相位,但毕竟还是尚书右丞,对朝廷的很多事情还是有发言权的,只要他还在朝中,东宫就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可令人无奈的是,张九龄现在已自身难保了。

因为李林甫不想放过他。

为了彻底杜绝张九龄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李林甫一直在寻找机会,打算把他逐出朝廷。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机会终于来了。

事情坏在一个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身上。此人是张九龄引荐的,而性格也和他一样,既自命清高又性情急躁,做事直来直去,从不讲究策略。由于看不惯牛仙客这种目不知书的武夫当宰相,加之为了替老大张九龄出口气,周子谅就对牛仙客发出了弹劾。

只可惜,他的弹劾方式太过拙劣,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按理说,要弹劾牛仙客,最准确的角度应该是说他文化程度太低,又从未在中央任职,缺乏统揽全局的经验和才能等等,可天知道周子谅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没有从这个地方入手,而是拿了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谶书,声称按书中所言,牛仙客没有资格当宰相。

此时的玄宗正在器重牛仙客,哪里听得进周子谅这种居心叵测、莫名其妙的弹劾,自然是火冒三丈,当场就命左右把他按倒在地,一顿棍棒伺候,直打得周子谅七窍流血,晕死过去。过了一会儿,周子谅悠悠醒转,玄宗余怒未消,又命人把他拖到百官办公的地方,再次当众暴打,最后下了一道敕令——流放岭南。

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周子谅当然走不到岭南,才走出长安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李林甫抓住机会穷追猛打,对玄宗说,这个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此次弹劾的幕后主使正是张九龄。

玄宗二话不说,当即把张九龄贬为荆州(今湖北江陵县)长史。

张九龄一离开朝廷,太子李瑛等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早已急不可耐的武惠妃再次授意女婿杨洄指控太子等三人。

为了确保此次攻击能够得手,武惠妃加大了火力,除指控三人心怀怨望外,还加上了致命的一条——称太子与太子妃的哥哥薛锈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

这无疑是一条十恶不赦的罪名。

自古以来,大多数皇帝对于这样的指控,通常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更何况像李隆基这种依靠政变上台的皇帝,这方面的神经尤其敏感,当然反应也就尤其强烈。

玄宗接到指控后,根本不作调查,而是直接召宰相入宫商议。

这一次,决定太子命运的人不再是一心为公、顾全大局的张九龄,而是一心想颠覆东宫的李林甫了。

所以,太子死定了。

李林甫只对玄宗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我们这些臣子可以过问的。

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表面上看,他投了弃权票,不替皇帝拿主意;可事实上,他却帮皇帝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

就在张九龄离开长安的第二天,亦即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全部废为庶人,将薛锈流放岭南。

还没等太子等人从这个晴天霹雳中回过神来,第二道诏书就接踵而至了。

这是一道赐死诏。

太子三兄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父皇竟然会如此心狠手辣,翻脸无情!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没用了。

他们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头伸进三尺白绫,顶多就是在告别人世的那一瞬间,将满腔悲愤化为一句撕心裂肺的怒吼——武惠妃,我们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瑛、李瑶、李琚、薛锈四人被赐死的第二天,他们母族、妻族中在朝任职的官员,也有数十人遭到了贬谪和流放。

皇帝的三个儿子同日被杀的消息在长安传开后,朝野上下大为震惊。一个堂堂的帝国储君,已经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从来没听说犯什么大错,怎么说废就废,说杀就杀了呢?!还有李瑶和李琚,据说也是很有才学的皇子,如今竟然也和太子一起无罪遭戮,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武惠妃终于赢了。

十几年来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所做的一切,总算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就像一头凶悍的母狮咬死对手后,总喜欢带着自己的幼崽巡视新领地一样,每当武惠妃和寿王李瑁一起从东宫门口经过,她总会用一种自豪而兴奋的语调对李瑁说:“看看吧,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也许是明天,或者是后天,你就将在所有皇子既羡且妒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地走进去,当之无愧地成为这里的主人!”

可是,武惠妃永远也等不到这个“明天”了。

因为从太子三兄弟冤死的那一天起,她每天晚上都会被同一个噩梦所缠绕。在梦中,三兄弟总是披头散发,直挺挺地在她床边站成一排,然后伸出三条长长的酱紫色的舌头,像蛇一样在她的脸上蜿蜒游走。她想喊,可怎么也喊不出声来。她想挣扎,可浑身上下却动弹不得……直到那三条舌头死死地缠上了她的脖颈,她才会在即将窒息的一刹那厉声尖叫着惊醒过来。

醒来后的武惠妃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脸颊和脖颈,似乎仍然可以摸到一种冰冷湿滑的感觉。

武惠妃就这样无可救药地患上了神经衰弱。起初还只是被夜晚的噩梦所困,后来大白天也会出现厉鬼索命的幻觉。武惠妃请来了一茬又一茬的巫师、术士、和尚、道士,夜以继日地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驱鬼法会,可这一切都于事无补,那三条冤魂仍然不屈不挠地飘荡在她的每一个黑夜和白昼之中。武惠妃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戾气和怨气不仅始终弥漫在她的周遭,而且还一点一滴地渗进了她的皮肤、血液和骨髓之中。武惠妃先是忧怖恐惧,继而变得歇斯底里,最后终于绝望崩溃。

开元二十五年深冬的某个夜晚,也就是太子三兄弟被杀的八个月后,武惠妃在不断重复的那个噩梦中发出最后一声凄厉的尖叫,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她终究还是没有看到儿子李瑁入主东宫的那一天。

不过就算她没死,她也永远看不到这一天了。

因为最终继任太子的人并不是寿王李瑁,而是另有其人。

自从太子李瑛死后,李林甫曾经不止一次地敦促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可玄宗却始终下不了决心。

玄宗之所以犹豫不决,其因有二:首先,李瑛虽然死了,但是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继位东宫的人应该是三子忠王李玙,而不应该是十八子寿王李瑁;其次,玄宗在盛怒之下一日废杀三子,过后冷静下来,自然会感到伤心和后悔,所以尽管他最疼爱李瑁,可感情上还是有一些难以摆脱的牵绊。再加上武惠妃一死,玄宗对李瑁的钟爱之情也随之减弱,因此在李玙和李瑁两个储君人选之间,也就更难以取舍定夺。

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储位虚悬已经一年有余,新太子的人选始终定不下来,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皇帝,玄宗的烦恼和苦闷可想而知,时常愁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

一贯细心敏感、善于替皇帝分忧的高力士,自然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某日,高力士乘左右无人,就小心地询问皇帝为何闷闷不乐。

玄宗慵懒地看了他一眼,说:“你是我家的老仆人,难道还猜不透我的心思?”

高力士说:“是因为储君未定吧?”

玄宗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高力士深长地看了皇帝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大家(皇帝的昵称)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皇上何必这般殚精竭虑,只要依年龄大的立他,看谁还敢再争?!

这真叫一语点醒梦中人。玄宗顿觉豁然开朗,频频点头说:“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就在这主仆二人貌似闲谈的几句话中,旷日持久的储位纷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大唐帝国的新任太子就此诞生。

这一年六月初三,时年二十八岁的忠王李玙(亦即后来的肃宗李亨)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正式入主东宫。

对此结果,李林甫当然是大为错愕。

因为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看着册封大典上意气风发的新太子李玙,李林甫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忧惧。

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李林甫一直是寿王李瑁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今李玙突然胜出,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意味着李林甫这些年来所作的努力已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意味着他和新太子已经因为这场储位纷争结下了深深的嫌隙。

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跟未来的皇帝结怨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可事已至此,李林甫还能怎么办呢?

时光无法倒流,错误已然铸成。在这件事上,从不做赔本生意的官场老手李林甫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从出道以来做过的最不合算的一笔政治买卖。

假如李林甫从此改换门庭,投到太子麾下,是不是一切就可以从头再来呢?

不是不可以,只是很难,极有可能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因为,历史旧账不是那么容易一笔勾销的,就算太子在表面上接纳了他,双方也很可能是虚与委蛇、相互敷衍而已。换句话说,不论他怎么做,太子都很难相信他的忠诚,他也很难真正获得太子的信任。

既然如此,李林甫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必须不择手段地搞掉这个新太子,决不能让他顺利当上皇帝!

当然,在此时的李林甫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如何颠覆东宫,而是如何巩固并扩大自己的相权。一旦自己的政治能量强大到足以全面掌控朝政,李林甫就将毫不犹豫地对太子李玙发起攻击。

李林甫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太远。

同类推荐
  • 康熙末年殖民者

    康熙末年殖民者

    一觉醒来,重生到类似康熙年间,并且为四省海关总督魏东亭庶子魏启元,原本登不上历史的人却帮助家族国家站立在世界的巅峰,康熙渐老,九龙夺嫡,依靠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在这个大形势下帮助家族正确战队,选择了未来皇帝的阵营,同时创建了魏家商行,把权利扩展到世界各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确还是占领了那么多的殖民地,但是最大的股东却变成了一个华夏人,靠着系统给咱的帮助,用最廉价的商品为武器,以船舰利炮为后盾,杀向了全世界....
  • 三国封神系统

    三国封神系统

    东汉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天下豪杰起于黄巾,盛于三国,终于一晋。历史记住了三国,记住了两晋,唯独把黄巾扫落尘埃。这是一个从黄巾开始的封神故事,纷乱的东汉终将变成黄色的海洋,而我则将成为至高神的使者,推动历史开向不可测的远方。
  • 北方有佳人之蒙

    北方有佳人之蒙

    ……作为一个只因颜值高而赚取回头率的普通人,北时安在某日被告知,其实你的生母是皇后哦!嗯……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陷入无穷无尽的追杀闭环。北时安一边逃跑一边敲打一直钓儿郎当,不嫌事大的御史大人,“其实我一点也不想知道。”御史大人忍了又忍,没忍住,在北美人的唇角轻轻吻落,“唔……但是你已经知道了。”北时安一脚踹出,哦,那你可以滚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你,信吗?【作者说,不信】
  • 汉末武圣

    汉末武圣

    二十一世纪关云长穿越成关羽,却只继承了一股蛮力,正当他以为会辱没这位历史名将时,王者荣耀中关羽的技能开始逐渐激活。刀锋铁骑、青龙偃月、单刀赴会,问天下英雄,几人能挡此三刀?一骑当千,鞍刀咆哮,血战到底!关羽纵马提刀,遥指贼将尸体,睥睨敌军:“聪明,就该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离。”本书企鹅群:561782183,欢迎大家常驻。
  • 汉末张家记

    汉末张家记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冲突的故事。梁旭,一名生于和平年代、痛恨侵略者、厌恶单边霸权主义的新华夏老青年,很不幸地被送去了即将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动乱的年代让他亲眼目睹到了本以为是热血挥洒和浪漫的战争的真面目,让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可怕与恐怖;后来还因为父亲的离世,使他从旁观者变成了历史的直接参与者。热爱和平的灵魂在他体内觉醒,但和平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通行吗?他能为乱世带来什么?和平与发展?
热门推荐
  • 好人缘让你事半功倍

    好人缘让你事半功倍

    这是一部打造卓越人际关系的处世秘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才可为事业的成功开拓宽广的道路,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
  • 历史与文明

    历史与文明

    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墨缘清风

    墨缘清风

    狐族沐灵清与龙族墨冷决不期而遇,故事的情节由灵心石的出现而进展,蛇族南恭羽情敌的出现,情节也更加深入,所有的一切都是由这灵石而起,华晓依作为沐灵清的堂妹,她的出现,使沐灵清的人生有所波澜,经过兽族大战几个人的感情纠纷也渐渐落下帷幕,灵清和冷决最终也恩爱了在一起,维护了兽界和平于统一,两人双宿双飞。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一部都市心灵启迪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去追寻和解答了一个容易使人迷失的问题——人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我也不会放弃。努力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作者由内而外地从自我认知、心灵体验、努力方法、自律程度、处世态度等等方面,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韧而清晰的自我实现过程。全书语重心长,铿将有力,犀利而温暖,写给都市中忙碌而迷茫的人们。
  • 大楼主

    大楼主

    这是一方被封禁的大陆,唯有一座墨楼屹立在天地间,顶天立地,保住了这片土地上人类最后的生存空间,但经过千百年的岁月侵蚀,无人执掌的墨楼,即便是无上祖器,也开始显得摇摇欲坠,无力支撑。这时,炎黄帝国,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中,一名叫做汪小白的普通少年,携带着家国情怀,为自由,为生存而战,最终他执掌墨楼,成为一代大楼主,带领人类,打破封锁枷锁,面向苍穹!
  • 当我想你的时候

    当我想你的时候

    朦朦胧胧,踏上一叶扁舟,载着我的思慕荡漾在水上,湖上泛着层层涟漪,如当初易安一样,误入藕花深处,眼前一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情……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我知道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我不知道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在事实面前,任何理由都过于苍白,我能做的只是接受……
  • 我能捕捉万物

    我能捕捉万物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被北大录取了。说出来连我自己都不信,北大的专业竟然变成了阵法、符箓、炼器、炼丹……。
  • 御剑使不会悲伤

    御剑使不会悲伤

    御剑使,以灵御剑铸剑人,以心铸剑来自剑之乡的少年白无云受师嘱托,只身一人前往武者古国最高学院学习,寻找能为自己打造剑的铸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