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183

第183章 走向开元盛世(8)

此次改革引起了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首先,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绝不仅仅是改一个名称那么简单,而是从一个议政场所变成了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次,无论宰相是三省长官还是六部尚书,也都由兼职变成了专职,从此不需要在宰相官署和本司之间两头跑。“开元已后,宰臣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旧唐书·杨国忠传》);最后,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一个联合的宰相官署,就意味着把门下省的驳议之权取消了;同时,五房的行政职能又基本对应于尚书省下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就相当于把尚书省的行政权力也架空了。如此一来,中书门下既是最高决策机构,又兼具最高行政机构的职能,首席宰相便可以随时绕开六部,让五房直接贯彻他的政策意图了。

上述三点变化,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省分工趋于模糊,分权体制宣告瓦解,首席宰相一人独大。

这项改革的好处是:权力高度集中,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彻底杜绝扯皮、推诿等现象,可以迅速而高效地执行皇帝和宰相的政令。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极易导致宰相专权。若干年之后,大唐帝国之所以会出现一个独揽朝纲十九年的权相李林甫,未尝不是此次改革埋下的祸根。

完成上述这几项重大改革后,张说就步入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了。此时的张说上有天子宠信,下有百官拥戴,要声望有声望,要政绩有政绩,要地位有地位,要权力有权力,真可谓万事顺遂,风光无限。

一般人走到这一步,肯定会感到心满意足了。可是,张说并不满足。对他来讲,这一切固然令人自豪,却不足以令他止步。

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

什么事?

封禅。准确地说,是由他牵头,帮助玄宗完成泰山封禅。在张说看来,只有做完这件事,他才能以一个盛世贤相的光辉姿态当之无愧地走进青史。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十一月,张说“首建封禅之议”,满朝文武群起响应,“屡上表请封禅”。(《资治通鉴》卷二一二)玄宗一再表示谦让,而张说则率领百官和四方文学之士再三请愿,“上书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余篇”。(《旧唐书·礼仪志三》)

在作足了一番姿态后,玄宗才颁下一道《允行封禅诏》,宣布将于来年十一月登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天地的大典,是帝王“受天命,告成功”的重大仪式。古人认为,只有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帝王贤明、天下大治的情况下,才有资格举行封禅。用张说在《大唐封祀坛颂》中的话来说,就是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位当五行图箓之序”,意思是政权必须具备正统性与合法性;二、“时会四海升平之运”,亦即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三、“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指帝王必须具备高尚圣明、崇文重道的品德。

在张说看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举行封禅才能名实相副。“是谓与天符,名不死矣。有一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其如天何!”(《全唐文》卷二二一)

正是由于条件如此苛刻,所以在唐朝之前,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只有三个: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此后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而无人敢行封禅。迄至唐代,太宗君臣亦曾有过封禅之议,最后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取消。直到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凭借太宗李世民缔造的盛世余威,才以守成之主的身份举行了泰山封禅,但后人普遍认为他不具备封禅的资格,称其“封岱礼天,其德不类”(《旧唐书·高宗本纪》)。至于女皇武曌在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举行的嵩山封禅,更是因其女主身份而得不到后人的认同。

而作为大唐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封禅,玄宗此次封禅应该说是最符合条件的。

首先从个人条件来看,与高宗李治和女皇武曌相比,李隆基身上似乎更具有创业色彩。众所周知,李隆基完全是凭借个人奋斗和不懈努力才取得天下的,而且正是由于他的奋斗,才终结了“后武曌时代”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使得大唐帝国不至于在“牝鸡司晨”的梦魇中继续沉沦。从这个意义上说,玄宗李隆基与太宗李世民的创业历程最为相似,他们所拥有的人格魅力也最为相近。如果给大唐开国以来的七个皇帝制作一个“个人综合素质排行榜”,那么玄宗应该和太宗一样,都是属于名列前茅的。

其次,从社会条件来看,正是由于玄宗和太宗一样,深知“草创之难”,所以在亲政之后,他才会“依贞观故事”,任贤纳谏,兴利除弊,并通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累岁丰稔”“年谷屡登”。据唐人郑綮在《开天传信记》中称,唐玄宗封禅泰山前后,大唐天下“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由此可见,此时的大唐帝国确实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

综合上述的主客观条件,我们有理由认为,此时的唐玄宗是配得上“治世明君”之称号的,因此当然也就有资格举行一次“受天命,告成功”的封禅大典。

玄宗的《允行封禅诏》颁布后,以张说为首的文武百官就开始了礼仪制订、文告草拟、议程安排、人员派遣、物资调配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在紧张忙碌地筹备了将近一年之后,张说等人的工作才宣告完成。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十一日,玄宗从东都洛阳出发,启程前往泰山,随行的有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四夷酋长、各国使节,以及大批的军队和侍从人员,一路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扈从人员所骑的数万匹马,分别以不同颜色单独编队,或纯白,或纯黑,或棕黄,或枣红,形成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方阵,远远望去,如同大片大片的锦缎铺展在大地上。在绵延不绝的大队人马后方,还有满载各种物资的后勤车队,从首至尾长达数百里。每当封禅队伍停下来进餐或休息,方圆数十里内全是人员和马匹,熙熙攘攘,万头攒动……

此次封禅规模之浩大,场面之壮观,比之高宗当年的封禅,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一月初六,浩浩荡荡的封禅队伍终于来到泰山脚下。玄宗命百官、仪仗和军队留在山下,仅率张说等中书门下的主要官员、宗室亲王及负责祭仪的礼官登山。

十一月十日,玄宗君臣在泰山顶峰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

仪式开始后,礼官在封坛上高声宣读告天玉牒:“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上帝眷祐,赐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宗,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旧唐书·礼仪志三》)随后,玄宗亲自主持初献,由邠王(原豳王)李守礼主持亚献,宁王李宪主持终献。

献礼毕,玄宗亲手点燃了堆满柴薪的“燎坛”。当巨大的火焰腾空而起,群臣山呼万岁,山下的文武百官和大队人马立刻响应,一时间万岁之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此时此刻,正值不惑之年的李隆基伫立在高耸入云的泰山之巅,俯瞰着莽莽苍苍的帝国山河,回首过去四十年的峥嵘岁月,眺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不禁豪情满怀,感慨万千。

是的,李隆基有理由为这一刻感到自豪。因为这一刻,他所登临的不仅是泰山之巅,同时也是历史之巅。因为他终于实现了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开启了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这一刻注定要彪炳千秋,永垂史册。

以开元十三年的泰山封禅为标志,大唐帝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代。

后人把这个时代称为盛唐。

然而,与盛唐的绝世繁华同时到来的,则是玄宗李隆基日渐膨胀的欲望,以及帝国高层日趋复杂的矛盾斗争。

从外朝的宰相,到内宫的后妃;从骄恣的宠臣,到得势的宦官;从权相的崛起,到太子的废立,这样的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绚丽斑斓的盛世画卷背后,涂抹着另一种诡谲、阴郁、变幻不定而又令人心悸的色彩……

同类推荐
  • 汉碑

    汉碑

    尧光湖涂的来到了从前,换了人间,地点没换,活下去成了第一大的问题。
  • 春秋记史

    春秋记史

    所谓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阴谋诡计正是历史的主旋律。
  • 谋明天下

    谋明天下

    吴宗睿穿越了。第一,韬光养晦,集聚实力,第二,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第三,实力碾压,打到你服气,第四,以上办法全部采用,依旧不服者,彻底消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点又一点的改变,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步又一步的走向辉煌。过程重要,结果更加的重要。我们一起来见证,看看吴宗睿如何走上巅峰。
  • 梦回曹魏

    梦回曹魏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赤月当空,神秘少年出现曹营大帐。一个个谜团纷至沓来,一场场战斗一触即发。怪事频发,究竟为何?少年又如何在这三国生活下去,又会有何作为?他与曹操又有这怎么样的神秘联系?让《梦回曹魏》一一为您解答!(大部分均按正史改编,少部分因剧情需要等原因有稍许改动,还请各位看官见谅!欢迎大家多多评论观点与看法哦!本仙女会尽量一回复的!!)
  • 长夜之我是大王

    长夜之我是大王

    历史是一辆由“无情”所驱使前进的马车,而在这个故事里面,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这辆马车上的辐条。
热门推荐
  • 田园记事:枝头梦

    田园记事:枝头梦

    一场意外,她李晓艺来到陌生的朝代,改名李兰,成为地地道道的农家女,为了生存她不得不经商种田,打算做一个有钱的地主婆。一个偶然,她遇上了众人敬仰的天灵战神,从此开始了她的追夫路。她凭借二十一世纪的智慧,掳获了天灵战神的心,看她是如何从一个村姑变成众人仰慕的镇国夫人。欢迎加入莎果聊天群,群号码:225100306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本书着重作者在挖掘、整理、鉴别、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研究这一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即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特点或具有科学倾向的的心理思想,并倾向于其中唯物论倾向的思想内容。具体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本书编排旨在能体现作者所提出的这七大范畴,并以此为依据将其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
  •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银河如是说。
  • 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解读中国发展之书。过去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更重要的是走进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创新增长、信息增长的发动机。不仅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关注。到底中国为世界做了什么?未来将会做什么?
  • 羽化之剑

    羽化之剑

    剑修,化精金为利剑,化自然灵气为剑气,化天地万象为剑道。然,何谓“化”?禹皇参破神剑,授世人《剑典》,曰:夫化,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至羽化,神剑成,天下莫敢不臣,遂定剑九州。以臣犯君的先例一开,滚滚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夏之后有商,商之后又有周。时周朝末年,幽王昏聩,礼崩乐坏,国人不服,诸侯不朝,四夷不拜,乱象初显。常言道,“一姓不再兴”,不知夏商周三氏之后,天下又将作何姓。有夏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欲定天下,必以神剑。谁能再度参悟神剑羽化之道,就是问剑天下之时。褒国都水云城北,秦岭山中,一处万丈悬崖的隐秘山洞中,四师四徒在此修剑。最小的一名弟子,他姓秦,故事从这里开始。
  • 重生老婆我们恋爱吧

    重生老婆我们恋爱吧

    白伊一直不懂什么是爱,爸爸爱妈妈,可是在她11岁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姐姐,妈妈爱爸爸,可是在她16岁那年离了婚。所以爱情是什么?谈书然告诉她:“我愿意用后半生,换她一个安息。”沈倾寒告诉她:“如果注定是错误,那我愿意自食这恶果,哪怕粉身碎骨。”唐陆告诉她:“爱就是一刹那的烟火,让人想尽办法想抓住她。”而墨亦年却告诉她:“我愿意用一辈子教你什么是爱!”墨少和他的夫人准备谈一场恋爱,墨少夫人问恋爱怎么谈,墨大灰狼看着小白兔说:“我来教你吧!”于是乎,牵手拥抱是日常,亲亲是情调。终于有一天晚上,小白兔问:“谈恋爱还要做这些?”墨大灰狼理所当然的说:“当然,这是象征我们爱情的结晶!”最后,白伊总觉得被墨亦年骗了,他说她是他的初恋,可是怎么看起来他都是情场老手了,墨亦年默默的哄着老婆,心里嘀咕:活了两辈子,能不有点经验吗?
  •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本书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天启星河

    天启星河

    在小学六年级,刘幽发现自己似乎有“超能力”。有一天,正在念书的刘幽,突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而唯一可以去寻找亲生父母的线索,仅仅是一个从小一直挂在脖子上的宝石项链。惊喜不已的他又有些疑惑和恐惧,直到有一天,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位师傅。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就这样,渐渐地成长。直到有一天,他被师傅告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迫不得已将他寄养给别人的,而想要见到他们,就要去一个地方!
  •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当朝户部侍郎柳元文老父故去,他携带着家眷,扶灵回故里青州安葬老父。正逢秋日阴雨连绵,他们走到距家还有近百里的永丘镇,遭遇了洪水。瓢泼大雨中,只见宽约两丈有余的大桥瞬间就被洪水冲走。柳家的人都傻了眼,惊慌之中,有人惊呼孙小姐方瑶珠不见了。方家庄子的秀才方远达来到永丘镇办事,他瞧见路边躺着个脏兮兮的孩子,就抱回了家中。继母王氏见自家还吃不饱,这个没眼色的废物竟然抱回个赔钱货,连骂三日。十年之后,又见钱起恶念,把更名的方慧滢卖给了永丘镇的朱家做冲喜媳妇。新婚之日被人撞翻喜轿,脑袋撞上了轿门的方慧滢一命呜呼,让现世的商界精英方慧滢捡了便宜,借尸还魂穿越过来。方慧滢用手摸着脑袋,大声骂着,“哎呀,是哪个该死的不让老娘睡觉,使劲的拍我脑袋,不知道我已经连续加了三天的班了,你们的心肝都让狗刨了?”初到朱府,方慧滢把朱家闹的天翻地覆,让婆婆妯娌气的人仰马翻。被人暗骂不守妇道,整日的满大街晃悠,把夫家搞的乌烟瘴气。方慧滢斜眼瞧着朱希文的小白莲表妹,“啧啧,真是一副美人胚子,可惜,没长脑子,不,是长了一副人头猪脑!”“本夫人不屑于人争相公,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小相公中了举人,又被婆婆塞小妾,方慧滢拒绝不成,负气离家进京,图谋飞黄腾达达到休夫目的。机缘巧合,救了当朝二品大员柳文元的幼女,没想到她竟然是柳家的嫡长女,柳瑶珠,这下是名利双收。在京城被各式桃花缠身的方慧滢,在得知小相公来寻她,把写好的休书一拍,“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咱俩再无瓜葛!”。小相公撇嘴欲哭,“都说千年修的同船渡,咱是万年才修的共枕眠,你不能休我。”被嫌弃的朱希文,刻苦读书,终于一鸣惊人,名列三甲之首。这次不是方慧滢要休夫,是柳家的老太太嫌弃朱家门户太低,配不上她的嫡亲孙女。方慧滢瞧着泪眼盈盈的小相公,心里又不舍了,祖母,这可是你孙女一手调教出来的夫婿,怎能便宜了别人,咱家留着查看些日子,他若是识趣,就认了吧,要是他再有三心两意,到时候再扫地出门也不晚。在方慧滢出资购买的状元府邸之中,她傲娇的抚摸着肚子,“相公,今儿可是你三喜临门啊。”呆愣的小相公,羞涩的说着,“娘子,为夫只是知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哪里来的三喜呢?”“呸,你个作死的朱希文,胆敢不认账,我这会就去给我的儿子重新找个爹去!”朱希文又惊又喜的把俊脸凑了过去,“都是你相公混账,你就可劲打着解解气吧。”
  • 妖帝

    妖帝

    一部唤妖录,勾起风云无数。众神陨落,仙界衰败。究竟是众神的背叛,还是不甘的呐喊。吾于破灭中重生,绝境中眺望,是轮回,还是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