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178

第178章 走向开元盛世(3)

如果史书记载没有夸大其辞的话,那么只能有两种解释:一、开元初年的官员俸禄菲薄,加之卢怀慎为人又慷慨好施,“所得俸赐,随散亲旧”,所以才会穷到这个地步;二、玄宗为了树立清廉政风,故意塑造了这么一个典型,以此作为教育官员和百姓的活教材。

但是,无论我们作何理解,卢怀慎生前的清廉和俭朴都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仔细想想,若非他本人确实为官清廉,只要利用手中职权适当搞一点灰色收入,无论他如何乐善好施,总还会留下一点家底,绝不至于买不起棺材;此外,若非他本人确实是穷,就算玄宗想塑造典型,恐怕也是无从下手,总不能故意扣卢怀慎的工资吧?

总之,即便我们仅仅把卢怀慎当成一个特例,但是仅此一例也足以表明——开元初年的官场风气和社会风尚,确实要比中宗时代健康和淳朴得多。

除了卢怀慎,作为首席宰相的姚崇,在个人生活方面似乎也是不讲排场,因陋就简的。史称他在担任中书令期间,在京城竟然连一座宅邸都没有,只好长期寓居在长安大宁坊的一座寺院中。(《资治通鉴》卷二一一)

和卢怀慎穷得买不起棺材一样,姚崇寓居寺庙之事,同样也让人难以理解。难道玄宗真的“节俭”到舍不得赐给宰相一座房子?就算天子不赏赐,难道姚崇自己为官数十年,三次出任宰相,又有好几个儿子在朝为官(并且颇有些灰色收入),这样还凑不起钱买一座像样的房子?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稍后我们就将看到,就是因为姚崇那两个宝贝儿子,还有他的一个心腹下属贪赃受贿被揭发,姚崇才被迫引咎辞职的。除此之外,据《旧唐书·姚崇传》记载,姚崇临终前曾“分其田园,令诸子侄各守其分”,可见姚崇生前并不缺财产,自然也就不可能买不起房子。所以他寓居寺院一事,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在作秀,是为了配合“抑奢求俭”的改革运动而不得不这么做的。

说白了,就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

然而,就算这只是玄宗和姚崇为了教育官民而安排的一场政治秀,可一个堂堂的宰辅重臣,能够长期摒弃个人享受,置首席宰相的体面于不顾,在三年多的任期内始终住在条件简陋的寺院里头,这样的表现,不也是难能可贵的吗?如此用心良苦的“秀”,不也恰好能从侧面反映出玄宗君臣的自律、谨严和刻苦吗?

无论姚崇身后留下了多少财产,也无论玄宗中年以后变得如何奢侈纵欲,总之,日后的大唐臣民应该都不会忘记,在开元初年,有一个励精图治的年轻天子,主动放弃了许多帝王应有的享受;有一个“清贫宰相”,穷得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还有一个“蜗居宰相”,你在偌大的长安城里找不到一座属于他的宰相府邸……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假如没有开元初年玄宗君臣携手同心奠定的基业,也就没有后来那一页歌舞升平的盛世华章,也就没有那一个锦天绣地的巍巍盛唐。

卢怀慎病逝后,玄宗又提拔尚书左丞源乾曜入相,充当姚崇的副手。和卢怀慎差不多,源乾曜拜相之后,也是一切以姚崇的意志为转移,基本上没什么个人主张。每当他上殿奏事符合玄宗心愿的时候,玄宗就说:“这肯定是姚崇的意见。”而凡是玄宗觉得不满意的时候,就会说:“你干嘛不和姚崇多商量商量?”

源乾曜真是晕死,碰上如此“偏心武断”的皇帝,他也只能夹着尾巴甘当卢怀慎第二了。所以,无论皇帝对他所奏之事满不满意,源乾曜每次都是老老实实地向玄宗表示歉意,承认事实就是皇帝所说的这样。故而每当朝廷有什么重要事务,玄宗总是催促源乾曜去罔极寺找姚崇。

卢怀慎去世不久,姚崇患上疟疾,便向玄宗告假。玄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天天派宦官去罔极寺慰问,最多的时候一天派出好几十个,往往是前面一拨宦官还没走,后面一拨宦官就到了。源乾曜觉得大家天天往罔极寺跑也不是办法,就向玄宗建议,让姚崇从罔极寺迁入皇城内的“四方馆”(皇家礼宾馆)居住,这样既可方便皇帝问讯,又能让姚崇有一个较好的环境养病。

玄宗欣然同意。

可姚崇却不干。

他的理由是,四方馆存放着许多重要的典籍和文件,如果让一个病人住进去,于礼不合,所以坚决推辞。玄宗一听就急了:“设立四方馆,是方便各国的朝贡使节;让你住进去,是有利于社稷。朕恨不得让你住到宫城大内来,区区四方馆,有什么好推辞的?”

史书没有记载姚崇后来是否住进了四方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算他住进去了,没过几天就得再搬出来。

因为他的仕途到头了。

导致姚崇下台的表面原因,出在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下属身上。

姚崇长子名姚彝,官任光禄少卿(主管宫廷膳食的副部长);次子名姚异,官任宗正少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副部长)。姚崇为官,对自己还是比较高标准严要求的,只可惜对儿子管教不严。这俩小子仗着父亲是皇帝最倚重的首席宰相,长期“广通宾客,颇受馈遗”,几年前就曾因请托魏知古而差点惹出祸端,幸赖姚崇机警,才没出事。但他们却没有因此收敛,而是照旧我行我素,招权纳贿,因而颇受当时舆论谴责。

除了对儿子缺乏管束,姚崇对自己的亲信下属也过于纵容。他有个秘书(主书,从七品)名叫赵诲,收受胡人的贿赂,不料没多久就被人告发了。玄宗对此案极为重视,亲自审问,结果发现案情属实,遂将赵诲逮捕下狱,并判处了死刑。

本来此案与姚崇并没有直接关系,充其量也就是负一些间接的领导责任而已。怎奈姚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出面营救,由此令玄宗大为不悦。不久,朝廷恰好要大赦,玄宗看在姚崇的面子上,特别在大赦诏书中标出赵诲的名字,下令免其死罪,杖打一百,流放岭南。

尽管皇帝给足了面子,可姚崇还是不无痛苦地意识到——经过这件事之后,自己在玄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倘若不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万一两个儿子贪赃纳贿的事实再被揭发,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思虑及此,忧惧不安的姚崇不得不向玄宗提出了辞职请求,而且提出了不止一次。

同时,姚崇还向玄宗郑重推荐了一个人,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他就是时任广州都督的宋璟。

开元四年闰十二月,玄宗接受了姚崇的辞职请求,免除了他的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同时将源乾曜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姚崇被罢相一事,乍一看似乎有些不可理喻——就因为一个七品小文书受贿,便罢免了一个兢兢业业、精明强干、对帝国政治有着突出贡献的宰相,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其实,无论是赵诲的枉法求财,还是姚崇两个儿子的招权纳贿,都不是导致姚崇下台的真正原因。道理很简单,打狗也要看主人。倘若玄宗仍然倚重姚崇,仍然寄望于他在宰相任上多做一些贡献,那么就算赵诲和姚氏兄弟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只要他们不是阴谋造反,玄宗都大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又何必非把姚崇的宰相乌纱摘掉不可呢?

所以,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玄宗本来就已经有了罢免姚崇之意,赵诲受贿的事情,只是恰好让玄宗拿来当一个借口罢了。

在赵诲一案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足以让我们窥见玄宗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当赵诲东窗事发时,玄宗居然以天子之尊亲自审问他,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如果不是玄宗存心要抓姚崇的小辫子,一个小小七品文书的受贿案,又何须劳驾他皇帝大人亲自出马?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玄宗这么做,目的就是要敲山震虎。

换言之,就是故意抓一条狗来打,让主人瞧瞧颜色。

可是,姚崇一直在宰相任上干得好好的,玄宗为什么忽然要把他撸了呢?

这就要涉及到玄宗的用人之术了。

玄宗任用宰相的原则,基本上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专任而不久任。

所谓专任,就是一改大唐立国以来的集体宰相制,把宰相名额控制为两个,并且一个为主,一个为辅。比如玄宗先后为姚崇配备的两个副手,前面的卢怀慎就被称为伴食宰相,后来的源乾曜同样也是唯唯诺诺;姚崇卸任后,宋璟继任首席宰相,他的搭档苏颋照旧是陪衬人物。这种绿叶配红花的用人原则,正是玄宗刻意为之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把朝政大权全部集中到首席宰相一个人手上。

之所以要实行这种专任制,是因为玄宗亲政后,所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举”的政治局面,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拨乱反正”,因此,只有让一个能力突出的宰相独揽朝纲,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集体宰相制下常见的掣肘、推诿、扯皮等低效现象。

但是专任制也有两大副作用:一是宰相大权独揽,最终必然导致皇权受到威胁;二是一人执政必然导致整个政治运作过多地带上个人烙印,从而日久生弊。而要消除这两个副作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这个手握大权的宰相干太久。

从这个意义上说,姚崇被罢相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玄宗深思熟虑的结果。

姚崇虽然离开了帝国的政治中枢,但是在后来的几年里,玄宗对他依旧礼遇甚隆,仍令其“五日一朝,入阁供奉”(《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在许多大政方针上还是要征求他的意见。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死后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姚崇在任三年多,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与玄宗君臣同心,密切配合,共同开启了清明、高效、务实、俭朴的新政风,终结了自神龙政变以来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把帝国引上了一条健全的发展轨道,为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宋璟:贤臣的典范(上)

宋璟于开元四年底被玄宗征召入朝,初授刑部尚书,次月擢任侍中(时称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正式入相;玄宗给他配备的副手是中书侍郎(时称紫微侍郎)苏颋。

和姚崇一样,宋璟也是三朝元老,素以“耿介有大节”“当官正色”(《旧唐书·宋璟传》)著称,武周时期曾为了弹劾二张而与武皇面折廷争,以致铁腕无情的武曌虽“内不容之”,也不免要“惮其公正”。(《大唐新语》卷二)

从宋璟回朝之初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见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情。

当时,宋璟从广州回长安,临近京师时,玄宗特意派遣心腹宦官杨思勖出城迎接。宋璟一路上竟然不与杨思勖攀谈半句。杨思勖回宫后悻悻地向玄宗禀报,玄宗听完,感叹良久。他知道,宋璟这是在恪守“外臣不与内官交通”的准则,于是内心对他愈发敬重。

作为姚崇的继任者,宋璟在国家大政方面大致继承了姚崇的路线方针,基本上可以说是“萧规曹随”,但是在具体的执政风格上,他却与姚崇有着根本的不同。

史称“崇善应变,故能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故能持天下之正”。(《新唐书·姚崇、宋璟传》)对于姚崇来讲,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他可以不择手段,所以他身上颇有些权谋色彩;而对于宋璟来说,只有原则才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规矩法度,是非曲直,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天子本人,在这一点上一概不能例外。

其实,宋璟与姚崇的不同并不是偶然的。

玄宗李隆基正是发现姚崇执政过于“权变”,担心日久生弊,才会起用善于“守正”的宋璟,以此弥补姚崇的缺失,矫正朝廷的风气。

宋璟拜相后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恢复了废弛已久的“谏官议政制度”。

大唐的谏官议政制度始创于太宗贞观初年。当时的制度规定,凡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三品以上官员上朝奏事时,谏官、史官必须随同宰相们上殿,“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朝廷各部长官在朝会上向皇帝奏事时,御史有权当面弹劾,并当众宣读弹劾奏章。有了这样的谏议制度,高级官员就无法蒙蔽皇帝,低级官员也不能暗进谗言。所以太宗才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最后择善而从,在兼听博采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

这就是贞观时代进谏成风,吏治清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到了高宗时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恃宠用事,这项制度就逐渐废弛了。史称当时“政多私僻”,奏事官员往往等到朝会结束后,才在御前呈上密奏,谏官、史官皆随文武百官退出,自然不可能了解奏事官员到底呈上了什么奏议,更不可能发表什么意见。

及至武周时期,女皇武曌以严刑峻法控制臣下,于是事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谏官、御史们虽然又有了当廷谏议之权,但是往往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滥用手中职权陷害朝臣,打压异己。所以上至御史大夫,下至监察御史,莫不以相互倾轧为能事。整个帝国政治被搞得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到了开元初年,谏官议政制度已经废弛了半个世纪之久。“及宋璟为相,欲复贞观之政”(《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九月,在宋璟的一再建议下,玄宗终于下诏恢复了谏官议政制度:“自今以后,除非情况特殊或事关机密,否则一切奏事,均应在朝会上公开报告,谏官、史官议政,皆依贞观故事。”

谏议制度的恢复极大地促进了玄宗朝廷的进谏、纳谏之风,为帝国政治的良性化和有序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玄宗李隆基虽然做不到像太宗李世民那样“从谏如流”,但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虚怀纳诲”。于是在开元前期的二十年间,出现了继贞观之后谏诤风行的第二次高潮。上至宰相、百官和地方刺史,下至文人、隐士和普通百姓,上书直谏者络绎不绝,公开议论朝政蔚为一时风尚。

同类推荐
  • 混在六扇门的前朝太子

    混在六扇门的前朝太子

    他是已经覆灭的北宋王朝的太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大明王朝六扇门一个快乐的小捕快。他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江湖朝廷夫妻并肩行。可没料到身不由己,被迫享尽齐人之福。历史被一只蝴蝶扭曲成麻花辫子之时,第二只蝴蝶的到来,又回掀起怎么样惊涛骇浪,亦或是简单的水波涟漪。大明朱二世:我那个儿子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皇帝还给你们赵家如何,你想不想当太子,想不想当皇帝。曹(赵)月:不,我不想。
  • 宋时歌舞

    宋时歌舞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强敌虎视,中原山河支离破碎,民族已是危亡之时。于大厦将倾之际,一名后世小有名气的演说家,附身在了一名逃难的少年身上,扇动着他弱小的双翅,想要带来一场足以改变民族命运的蝴蝶效应。
  • 南诏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南诏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南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王国,其兴盛时,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可与唐、吐蕃相抗衡的强大势力,在西南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立国二百余年后它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国虽逝,但气息犹存,南诏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宝藏,不仅包括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还包括多民族的新鲜血液,以及我们对其无尽的美好遐想。本书从南诏兴起的背景、南诏国的建立、兴盛、衰亡等方面加以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这个位于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神秘古国。
  •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历史的征途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本书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严肃的史实改编为数百个生动的小故事,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来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十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十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综合营销策划

    综合营销策划

    本书共分15个章节,内容包括综合营销策划总论、营销策划创意、营销策划模式与营销策划书、SWOT分析、企业营销定位策划、市场竞争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等。
  • 太阳神的自我修养

    太阳神的自我修养

    太阳,科学名称恒星,象征着生命和毁灭本书以无限期停更,望广大读者谨慎入坑。嗯嘿嘿嘿~
  • 佛说无上处经

    佛说无上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道的时代

    武道的时代

    “什么我老婆竟然是武者?”秦风没想到自己同床共枕一年的老婆,竟然会突然说自己是掌门,然后和一个英俊帅哥一起跑了。绿帽子?ntr?“该死的臭女人,我绝对要讨回这笔账。”于是在玉佩中老爷爷帮助下,他一步步走向妻子复仇的道路。
  • 飞翔的空导团

    飞翔的空导团

    蒸汽的浪潮掩盖魔法的火焰;飞艇的钢翼折断巨龙的翅膀。名为科学的巨兽摧毁着古老的秩序,世界在动荡。少年林恩驾驶“飓风号”翱翔在天际:苍炎帝国、龙骑统帅、魔法都市、机械战舰、亡者国度……这是一段传说归来的故事,他从毁灭中诞生,走向不朽。
  • 杀戮之不在场证明

    杀戮之不在场证明

    “彭先生家好远啊,坐车都坐了这么久……”阿良在一辆客车内颠簸着。这辆客车行驶在一条通往乡村的土地上,凹凸不平的路况颠得阿良都快吐出来了。“再坚持一会儿,千万别吐出来啊……”听到这句话,坐在阿良右边的雯葶皱了皱眉头,赶紧拍了拍阿良的后背,“就算吐出来,也要往王欣那边吐,可别吐在我身上。”“好了好了,就吐我身上把,谁让我把你们硬拖过来的。”王欣无奈的摆了摆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递给阿良,“想不到你晕车这么厉害。”
  • 妖蛊魂宗

    妖蛊魂宗

    有人告诉卫逸衡,他身体里住着创教师祖的一魄。有人告诉卫逸衡,他身体里带着万年邪魔的罪恶。有人告诉卫逸衡,他身体里藏着远古文明的神器。当所有人都告诉卫逸衡他该这样那样做时,他却什么都不想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世宠妾

    绝世宠妾

    将军之女,却沦为妾室。身为下贱,却是爱上如帝王一般尊贵的他,却没想到,所有的宠爱都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局。“慕谦倾,你可对得起我?”
  • 都市超级全职系统

    都市超级全职系统

    他,因体内封印凶兽混沌,被命运抛弃,成为一颗漂泊的种子来到了平凡的星球。偶然获得了他爷爷创造的系统,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是雇佣兵界的王,亚洲第一杀手!地下皇帝!名侦探!全球最大的企业老板!他独爱一人,可上天却要捉弄他们两人。她嫣然笑着说:万水千山就当作伏笔,我总会等到姗姗来迟你。他霸道笑着说:我站在所有的巅峰,只为告诉全世界的人,你是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