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172

第172章 梦魇的终结(4)

为了修正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太平公主立刻入宫面见睿宗,同时调动她在朝中的所有势力,拼命向睿宗劝谏,请求他收回成命。

然而,决心已定的睿宗李旦根本不为所动。

他说:“中宗在位时,奸臣当道,天象屡变,朕当时就请求中宗在皇子中遴选才德兼备之人立为太子,以化解灾异。中宗为此大为不悦,朕忧心恐惧,数日不食。难道朕当时能劝谏别人,而今自己反而做不到吗?”

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们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完了。

大错已然铸成,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

听到父皇李旦决定传位的消息时,李隆基的全身滚过了一阵痉挛般的颤栗。

这是狂喜的痉挛。

这是激动的颤栗。

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李隆基呆立了很长时间。

他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道闪电。

李隆基觉得自己活了二十八年,就是在等待这一刻,等待这道幸福的闪电。

而今,它终于劈开苍穹,照彻了灰暗的大地!

而今,它终于带着上天的旨意,带着命运之神的嘱托,带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訇然降临,准确地击中了他,穿透了他,并且直抵他的心灵深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肩负使命的人。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那命中注定落在我肩上的使命,我将责无旁贷地去完成……

当然,无论内心如何翻江倒海,幸福万状,李隆基的脸上还是保持着往日的平静。

他知道,此刻还有一些场面上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李隆基即刻入宫,匆匆来到睿宗李旦的寝殿,匍匐在父皇面前,带着十二分的真诚和惶恐说道:“儿臣以微小的功劳就超越次序被立为太子,已感不能胜任,更没有想到陛下突然传大位于儿臣,不知何故?”

李旦说:“帝国之所以转危为安,我之所以得到天下,都是你的力量。如今帝星有变,预示着社稷之灾,因此传位于你,希望能转祸为福,你不必疑惑!”

李隆基再三辞让。

李旦忽然用一种疲倦的声音说:“朕知道你是孝子,可你何苦一定要等到朕死后才即位呢?”说完,李旦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既然父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隆基还有什么可谦让的?

他眼中噙着泪水,微微哽咽着退出了寝殿。

这是十分复杂的泪水。

其中有三分矫情、三分感慨、三分激动。

还有一丝惶恐。

是的,尽管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可一想到登基之后必然要与太平公主展开的生死对决,李隆基的内心还是不免缠绕着一丝惶恐。

次日,睿宗正式下诏传位太子。

太平公主看见事已至此,无由挽回,只好叮嘱睿宗说:“即便是传位,也仍须总揽大政,不宜彻底放权。”

很显然,太平公主的用意是想亡羊补牢。她希望睿宗仍然保留一部分权力,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保持她对朝政的影响力。

在李旦看来,太平公主的提议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它至少可以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三郎尽管能力过人,可毕竟还年轻,既然把他扶上了马,那就不妨再送他一程。于是,李旦随后便对李隆基说:“你一再辞让,或许是因为治理天下事关重大,希望朕仍兼顾其责吧?你放心,朕虽传位,又岂能忘记家国!日后的军国大事,朕自当兼顾。”

公元712年阴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同时尊睿宗李旦为太上皇,并宣布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国大政仍由太上皇裁决,其余由皇帝裁决。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李隆基虽然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在形式上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但事实上他的博弈力量非常弱,跟太平公主比完全处于劣势。

首先,在整个宰相班子中,只有一个刘幽求是他的人,还有一个魏知古是太上皇的人,其他则都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其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里,而根据李旦一贯的软弱性格,他的权力差不多就等于是太平公主的权力。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亲王到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李隆基的地位提升了N倍,可拥有的实力却并没有相应提升。换言之,李隆基或许曾经是一个异常强势的亲王,也曾经是一个实力与身份大致匹配的太子,可如今,他却只能算是一个实力与身份极不相称的弱势皇帝。

从历史上看,这种弱势皇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所谓福薄位尊,力小任重,此乃万祸之源也。

李隆基当然不能算是一个“福薄”的人,可眼下他的“力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样的皇帝不好当。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在此情况下,李隆基就必须比以前多加十二分的小心。可是,李隆基万万没有料到,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往往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他当上皇帝还不到半个月的时候,一起突发事件就把他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甚至差点让他成了短命天子……

始料未及的政治灾难

这起事件是刘幽求搞出来的。

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处境难堪,刘幽求这个皇帝心腹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唐隆政变的功臣,他原本以为政变成功后,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一劳永逸地成为满朝文武马首是瞻的人物,然而结果却令他大为失望。事后他仅仅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虽然有“参知机务”之权,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级宰相,地位远在三省、六部的正副长官和那些一、二级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之下。

尽管刘幽求后来又逐步擢任尚书左丞、户部尚书等职,玄宗登基后他又进位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但这些职务仍然与他此前的心理预期差距甚大。

尤其让刘幽求愤愤不平的是,那些原本应该被砍头的韦后党羽不仅没有人头落地,反而在短暂的贬黜之后又纷纷回朝,甚至一个个入阁拜相,纷纷爬到了他的头上,这他奶奶的算什么事儿?(《旧唐书·刘幽求传》:“幽求初自谓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兼领中书令。俄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色。”)

而眼下,太平一党由于不甘心让太子上台,正蠢蠢欲动,大有将李隆基重新废黜之势。万一他们的奸谋得逞,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好日子过了,而他刘幽求作为李隆基的头号心腹,又岂能活得舒坦?不要说“位极人臣”的梦想从此烟消云散,就连当下已经到手的权力和富贵恐怕也要变成黄粱一梦,甚至肩膀上的脑袋八成也得搬家。

刘幽求会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吗?

当然不会。

刘幽求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朝邑县尉变成今天的帝国宰辅,靠的就是不平则鸣的勇气和血性,靠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和魄力。所以,为了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梦想,同时为了帮助李隆基巩固刚刚到手的皇权,刘幽求毅然决定——再搞一场政变,彻底铲除太平一党!

搞政变当然需要军队。刘幽求很快就联络了一个禁军将领,并与他达成了共识。

这个人名叫张暐,时任右羽林将军,是玄宗李隆基的一个旧交。

此人出身于富豪之家,为人疏阔豪爽,好结交四海宾朋,尤喜射猎宴游。李隆基在潞州担任别驾时,张暐在附近的一个地方担任县令,两个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张暐交游广阔,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这个年轻的亲王并非寻常之辈,于是倾力结交,跟李隆基打得火热,三天两头在一起聚宴饮酒,游玩打猎。(《旧唐书·张暐传》:“会临淄王为潞州别驾,暐潜识英姿,倾身事之,日奉游处。”)

有一次,张暐请了一个叫赵玄礼的著名乐人到他家里演出,赵玄礼带了自己的女儿同行。这个女孩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当李隆基受邀到张暐府上作客时,顿时一见倾心,很快就和这个女孩好上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赵丽妃,生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李瑛)。由于李隆基身份特殊,不便迎娶这个出身卑微的歌姬过门,于是张暐便替他金屋藏娇,让赵氏母子住在自己的府上。李隆基对此当然是感激不尽,从此更是将张暐视为知己。

唐隆政变爆发后,李隆基入主东宫,旋即把张暐召至身边,让他担任东宫官吏,不久又将其擢为侍御史,稍后又拜为御史中丞。李隆基登基后,为防范太平公主,特意将张暐调任右羽林将军,把一部分禁军兵权交给了他。

既为天子故旧,如今又手握禁军,可见张暐在玄宗心目中的份量非同一般。刘幽求正是看上了这点,才邀他入伙共谋大事。

作为凭借政变起家的人,刘幽求在这方面自然是轻车熟路的,于是很快就和张暐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一切就绪后,张暐立刻去向玄宗请示,说:“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如今他们利用宰相的权力日夜密谋,事态看来已经非常严重了。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不及早打算,一旦他们先发制人,陛下和上皇恐怕都会有危险。臣以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将他们诛杀!刘幽求与臣已计划停当,臣既然职典禁兵,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如今,只等陛下一声号令,臣等即刻动手。”

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了,所以迟早会有刀兵相见的一天。与其坐等这一天的来临,让自己陷入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尽管李隆基也知道目前的各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多等一天,磨刀霍霍的太平公主势必会向自己逼近一步,危险就会加重一分,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放手一搏了!

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张暐话音刚落,李隆基深以为然,当即表示赞同,并且仔细地叮嘱了一番,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严守秘密,千万不能走漏消息。

然而,让李隆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贯信任的这个张暐,居然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他让张暐严守保密原则,可张暐竟然一转身就把消息泄露了。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张暐是在什么情况下走漏消息的,只说他把政变计划泄露给了一个叫邓光宾的侍御史。根据张暐的从政经历,这个邓光宾很可能是他过去的同事。而且从张暐疏阔豪爽,喜欢呼朋引伴,聚会饮酒的习性来看,他很可能是在某次私人聚会上,因酒酣耳热而口吐真言,把这件天大的事情给说漏嘴了。

当李隆基得知计划泄露时,震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此事岂是儿戏?

多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就意味着多一分失败的可能!

太平公主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天知道这个邓光宾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就算他坐在自己这一边,可天知道他还会把这个绝密计划透露给多少人?如果太平公主知道了这个计划,岂不是给她送上了一个废黜自己的借口?

呆立半晌之后,李隆基知道,他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举报。

是的,举报。只有主动把刘幽求和张暐交出去,才能洗脱干系,证明自己的清白。

尽管这两个人是自己一直倚重的左膀右臂,可到了这个时候,李隆基也不得不壮士断腕了。而且,恰恰是把自己的心腹交出去,才能让太上皇和太平公主相信自己,或者至少让他们无话可说。

对不住了,两位兄弟,朕当尽力保你们一条命,但朕实在是保不住你们的富贵和前程了。如果你们能够活到朕乾纲独断的那一天,朕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随后,李隆基立刻赶在太上皇和太平公主尚未得知消息之时,呈上了一道奏章给李旦,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刘、张二人企图动用武力对付太平公主的整个计划。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十九日,太上皇李旦下令,将刘幽求、张暐、邓光宾全部逮捕下狱。主管官员审讯后上奏:“刘幽求等人离间皇上的骨肉亲情,按律当斩!”李隆基立刻出面向太上皇求情,说刘幽求在拥立睿宗即位的政变中立过大功,请免他一死。李旦最后接受了李隆基的请求,将斩刑改为流刑。

八月二十六日,刘幽求被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张暐流放峰州(今越南永安县),邓光宾流放绣州(今广西桂平市)。

当这个胎死腹中的政变计划被彻底曝光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无不恨得咬牙切齿。崔湜立即致信广州都督周利贞(就是当年被崔湜引荐给武三思,出面残杀五大臣的那个人),让他暗中除掉刘幽求。

然而,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刘幽求有一个好友叫王晙,当时正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担任都督,他不知从什么渠道获知了崔湜的阴谋,便强行将刘幽求扣在了桂州,不让他前往贬所。

周利贞闻讯大怒,频频发出公函,要求王晙放人,同时崔湜也一再向王晙施压,但王晙始终置若罔闻。刘幽求担心连累朋友,说:“你一意抗拒当权宰相,保护一个被流放的人,恐怕不仅不能保全,而且还会连累你自己。”极力表示要前往封州。王晙不以为然地说:“你犯的又不是连朋友都要跟你绝交的罪,我就算因此受牵连,也绝无怨恨。”最后还是坚持不肯放行,刘幽求就此逃过一死。

这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未遂政变,对李隆基而言无疑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政治灾难,也是他自出道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尽管他万分惊险地躲过了被废黜的命运,可却被迫自毁长城,亲手斩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使自己原本就很有限的势力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此外,这起打草惊蛇的事件也等于过早地暴露了李隆基的政治意图,让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警惕心得到了空前加强,甚至促使他们加快了全面反击的步伐。

如果说,此前太平公主更多的只是考虑如何废黜李隆基,还并不打算杀他的话,那么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她无疑已经下定了置李隆基于死地的决心。

所有这一切,无不让李隆基变得十分被动。

同类推荐
  •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本书在区域总体史视野下考察了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探讨土司制度推行前中央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基础上对土司制度推行后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进行了重点研究,对我国处理西南边疆地区因土司制度所引发的与中南半岛三国的关系、边疆跨国民族关系、边疆民族社会发展、我国西南疆域的变动、边疆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土司制度在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所暴露的政治文化问题。
  • 远方的战国

    远方的战国

    没有穿越,没有预知。有的只是轮回的历史。也许是许久以前,也许是许久以后。相似的战国,不一样的故事
  • 双鹰旗下1

    双鹰旗下1

    哈布斯堡家的大德,征服欧陆……绝不投降!!书友群:七九五二九五八七二
  •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一生既创建了煌煌赫赫的历史功绩,也干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可说是功过难评,是非难断。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墓前屹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但石碑虽然高大,却未着一字,那么武则天立下此碑,到底想要告诉世人一些什么?本书将为您解答关于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之谜。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本书共分四大章,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热门推荐
  • 08号声讯员

    08号声讯员

    紫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跟公司编辑部的主任黎琛会有什么“缘分”。那天,斜阳把城市照得一片紫红,趁着下班的空闲,紫凝去逛了一趟超市。回去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公交色狼”。那时候,公交车上人很多,紫凝像被挤扁了的粽子一般,只能贴在人缝中,这种状况给那个臭男人提供了方便。发现被这个臭男人盯上后,紫凝就从后面挤到了中间,又从中间往前挤;而那个臭男人一步不离地跟着她,挨得紧紧的。紫凝回身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那人就像睡着了一般,垂着眼皮,身体并没有离开紫凝一分一毫。
  •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李林包里放着县文化局那张录用通知书到乡政府报到,接待他的是乡办公室文书。文书是一个白胖的老头子,样子像个老太太。文书说,我叫老尤,今天乡里人都下村去了,书记乡长叫我给你安排房间。李林说,那通知书交给你。老尤一摆手,你自己先放着吧,反正早听说你要来,又没有人冒充你。老尤把李林带到楼上,经过吱呀作响的漆黑的过道,然后打开一个房间。里面已有了一副铺盖,一床醒目的大红缎被堆在床上。老尤说,你去仓库间搬张床吧,乡里暂时安排你与计划生育员住在一起。
  • 诸天最强公司

    诸天最强公司

    灵气复苏,天地异变,厉鬼横行……等等,画风好像不太对,系统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要我去成立公司,还要去诸天万界做生意?
  • 被领导的艺术

    被领导的艺术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但是平日里往往将领导艺术摆在第一位,忽视了被领导的艺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才能懂得如何领导别人。因为只有学会被领导的艺术才能当好领导者。本书从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等多个方面,运用心理学、处世哲学、管理艺术、领导学等领域知识,通俗、细致、独到地讲解了被领导的艺术和智慧。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系统讲授被领导的智慧,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学的一门新课。
  • 五重塔

    五重塔

    本书收录日本著名作家幸田露伴的两部长篇代表小说《五重塔》《风流佛》。《五重塔》写的时候工匠痴迷于技术,一心造塔,排除重重困难,最后造出了禁得起暴风雨考验的完美五重高塔。《风流佛》写的是小和尚珠运一心刻出最精美的佛像,所以遍访名山大川,在探索并困惑的路上无意中搭救了一个女孩,并且爱上了她,可是平地起波澜,女孩的生父把她许配给了别人,小和尚无处寄托,把女孩的形象雕成了栩栩如生的佛像。两部小说正契合了当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与探索,同时风格又类似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可以看出幸田露伴汉学修养的深厚,以及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 成年男子召唤物

    成年男子召唤物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变成游戏中角色被一个个魔法少女召唤到一个个世界一次又一次大杀四方的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在哪儿,我只知道我又要开始大开杀戒了!”“少废话,够胆子就亮血条!”
  • 假面之恶魔联组

    假面之恶魔联组

    无欲的你,渴求的我,刹那交集的两人。遍地散落的欲望,是我追求的东西。如果得到更多就能实现愿望,那么,为了这个目的,我将不择手段。ps:主角自身拥有的为四联驱动器,所以为oooo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死神任性:暮先生,阴间坐

    死神任性:暮先生,阴间坐

    【新书整改中,勿入】【男主女主身世较强,虚构较多,不喜勿入】温若寒,回归!她,是掌控生死轮回的死神。一台电脑,在她手中,出神入化。匕首灵力蓝丝带,随心所欲畅心意。暮临,暮光耀人,只为临寒。一句话总结:万事通死神遇上仙男一枚。
  • 都市最强弃少归来

    都市最强弃少归来

    木逸,一代刺客之王,却因为自己兄弟的一个承诺来到小小的都市保护一个女人!没想到他居然对这个女人暗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