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122

第122章 天后临朝(3)

那一年,由于关中饥荒,高宗和武后率文武百官前往东都就食,让李弘留在京师监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弘忽然发现义阳、宣城二公主自从她们母亲死后一直被幽禁在掖庭冷宫。这个意外发现让李弘大为惊讶,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恻隐之情。当时,义阳公主二十七八岁,宣城公主也已二十四岁,由于唐朝女子出嫁的高峰年龄段都在十五岁左右,所以二公主显然已属大龄女了。(关于二公主的年龄,《资治通鉴》称“年逾三十不嫁”,《新唐书》更夸张,说是“四十不嫁”。其实两书的记载均与事实不符。因为此时高宗本人的年龄也不过四十四岁,怎么可能有两个三十多甚至四十岁的女儿呢?事实上,高宗十六岁当上太子不久便娶了萧淑妃,就算当年生子,长女义阳公主的年龄也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八岁;而次女宣城公主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享年六十六岁,所以倒推回来,咸亨二年应该是二十四岁。)

有鉴于二公主这么多年来一直受到不人道的待遇,而且早已过了适婚年龄,所以李弘立刻上奏,请求高宗和武后为她们选择夫婿,让她们出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看见太子的奏疏后,高宗当即应允,可武后却勃然大怒。

你小子什么意思,这不是故意让老娘难堪吗?

众所周知,萧淑妃是武后当年的死敌,她和王皇后的结局之悲惨,朝野上下的人们都有目共睹,并且记忆犹新。所以这么多年来,尽管大家明知道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可始终没有人敢替她们说话。

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这辈子也只能这样了。除了在寂寞深宫中自生自灭之外,她们还能怎么办?要想让谁来帮助她们脱离苦海,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在时过境迁的多年之后,居然会有人站出来帮两个落难公主求情。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人居然是武后的亲生儿子李弘。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李弘的奏疏一上,朝野顿时哗然。

往小了说,这只不过是李弘在向两个处境凄凉的异母姐姐伸出援手;可往大了说,李弘此举不啻于在替武后的政敌萧淑妃伸冤平反!

因为李弘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王子,而是堂堂的帝国储君,所以,他的一举一动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情感和好恶,还必然会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也就是说,李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不管他的个人动机是否与政治有关,朝野上下的人们都会对他的行为作出各种富有政治意涵的解读。职是之故,太子此举就必然会深深刺痛他的母亲武后,也无异于狠狠扇了武后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武后看来,太子这么做,摆明了是在以他的慈悲仁义衬托她的冷酷无情,更摆明了是在挑战她这个母亲的权威!

武后感到了无比愤怒和伤心……

然而,武后毕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女人,不管她心里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面对太子的上疏,武后拿出了一副宽宏大度的姿态,当即把义阳、宣城二公主许配给了高宗的两个近身侍卫:权毅和王勖。

这两个侍卫虽然本人官职不高,但是家世出身都还不错(权毅的祖父是秦王府嫡系,封卢国公,父亲也官至桂州都督;王勖的祖父官至监门将军,封平舒公,父亲是歙州司马),论其门第,也还算配得上这两位落难的公主。

至此,这令人尴尬的一幕总算是翻过去了。

整个事件以武后再一次妥协退让、李弘又一次如愿以偿而告终。

表面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可事实上,经过这个“请嫁二公主”事件之后,武后与李弘的母子关系已经濒临破裂的边缘。史称,太子李弘“由是失爱于天后”(《资治通鉴》卷二○二)。

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太子李弘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很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可怕的念头悄然跃入了武后的脑海。

就像多年以前,当武后凝视着襁褓中的安定公主,也曾有一个黑色的念头蓦然跃入她的脑海一样。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太子李弘一度被耽误的婚事终于要举行了。

由于此前的那个准太子妃杨氏被贺兰敏之辣手摧花,玷污了名节,所以婚事告吹。这一次,高宗和武后又替太子挑选了左卫将军裴居道的女儿。据说这个女子温柔娴淑,“甚有妇礼”,而裴氏本身又是河东大姓,所以高宗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曾对侍臣说:“东宫内政,吾无忧矣!”(《旧唐书·孝敬皇帝传》)其欢喜和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高宗这句话,在一般人听来,很可能只是对儿媳的嘉许和赞赏,没什么别的意思。可是在武后听来,这句话却充满了让她紧张的弦外之音。

因为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东宫内政”就是未来的“宫廷内政”,天子在公开场合如此强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可以认为,高宗已经有了传位于太子之意,才会如此在乎裴氏有没有母仪天下的妇德?

后来的事实很快就证明——武后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就在太子大婚的两年后,亦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高宗忽然对太子李弘表示,准备将皇位内禅于他。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武后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

她一直以来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

天子无戏言。高宗的禅位之意既已出口,那就不可能收回成命。既然如此,那武后该怎么办?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这个一向忤逆她的儿子登上皇位,然后名正言顺地拿走她奋斗了大半生才获得的这一切吗?

不。武后绝不会就此承认失败,更不可能败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知道,要阻止李弘登基的办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选择!

此时此刻,武后已经不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决意要问鼎天下的女人。

此时此刻,李弘也不再是一个儿子,而是武后在这个世界上的头号政敌!

后来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弘,于上元二年四月随高宗和武后从幸东都,忽然暴亡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四岁。

太子之死让高宗李治悲痛欲绝。

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宣布要禅位,年纪轻轻的太子就遽然离世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无疑是世间至深至痛的悲剧之一。

高宗李治在无尽的哀伤中颁布了一道《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在制书中履行了对太子李弘的承诺,破例追赠他为孝敬皇帝:

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驾,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旧唐书·孝敬皇帝传》)

作为以高宗名义发布的官方文件,这道制书承担了两个任务:第一,对太子进行追赠;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在第一时间对太子死因发表了官方声明,宣称李弘是因“沉瘵婴身”“旧疾增甚”而自然死亡。

那么,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像大多数史料记载和民间纷传的那样,被他的母亲武后鸩杀,还是如这份官方声明所言,是因罹患疾病而不治身亡?

要弄清李弘之死的真相,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李弘的病史。

作为高宗的嫡长子,李弘不仅遗传了李治仁厚的性格,而且遗传了李治羸弱的体质。李弘从童年时代起就体弱多病,上面这道制书中所说的“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就是说他打小就重病缠身了。“琰圭”是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通常在举行某种大典时使用。李弘执圭的年龄难以具体确定,但是有两种可能:一是在他四岁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二是八岁加元服并奉旨监国的时候。而无论哪一种,都足以说明李弘得病时的年龄还很小。而“沉瘵”的“瘵”(zhài)指的是肺结核。在古代,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基本上无法根治,只能依靠长期的药物调理来控制病情。

到李弘长大成人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日渐加重的倾向。咸亨元年,也就是李弘十九岁时,负责太子膳食的典膳丞邢文伟,就曾因为太子长久居于内殿、很少接见东宫臣僚而上书批评,并依照礼制减免了对他的膳食供应。李弘连忙回信解释,说:“比日以来,风虚更积,中奉恩旨,不许重劳”(《旧唐书·邢文伟传》),也就是说他近来病情加重,所以皇上特意命他多休息,不许过度劳累。

到了咸亨二年正月,高宗和武后至东都就食,留李弘于京师监国。当时的宰相戴至德、张文瓘都兼任东宫的左庶子,于是受命辅佐太子。可李弘还是由于“多疾病”、精力不济而无法打理政务,所以在监国期间,实际上“庶政皆决于至德等”(《旧唐书·孝敬皇帝传》)。

这一年五月,高宗又下诏,命时年十八岁的沛王李贤帮助太子处理朝政——“尚书省与夺事,及须商量拜奏事等文案,并取沛王贤通判。”(《唐会要·储君》)此举的主要目的固然是为了给李贤提供政治上历练的机会,但同时也从侧面表明,李弘的身体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以至高宗不得不让李贤替太子分劳。

时至上元二年,婚后李弘的健康状况也并未因新婚之喜而有所改善。就是在这个时候,高宗向李弘表示要禅位于他,“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就是说一旦太子身体有所恢复,就实行内禅;“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这句话意思同前面一样,也是说等太子肤色稍微好看一点(指病情改善),就正式传位给他。

按照上面那道制书的表述,高宗很可能是想通过这个“禅位”的好消息,让太子的心情愉快一点、振作一点,借由心境的改善促进病情的好转。可高宗万万没有料到,“天资仁厚、孝心纯确”的李弘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非但不感到快乐,反而“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也就是因不忍父皇为他逊位而产生极大的伤感,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以至“俄迁上宾之驾”,突然就去世了。

鉴于李弘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种病恹恹的状况,加之李唐朝廷又以高宗名义发表了官方声明,宣称李弘是因病而亡,所以《唐实录》就对此做了模糊处理,只用了“暴卒”这种耐人寻味的字眼,没有明说李弘是怎么死的;而《旧唐书》中的李弘本传,除了把高宗的这道制书客观地记录下来之外,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事实上也并未说明李弘的死因。

然而,几乎就在朝廷发表官方声明的同时,民间关于李弘之死的另一个版本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舆论的矛头一致指向李弘的亲生母亲——武后。

大多数的人认为是武后毒死了李弘。比如《资治通鉴》就称:“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此外,如《旧唐书》中李弘本传以外的其他传记以及《唐会要》《唐历》《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上也都持这种看法。

其中,《旧唐书·肃宗诸子列传》《唐会要·追谥皇帝》这两种史料,都记载了中唐名臣李泌与唐肃宗的一段谈话,明确认为是武后鸩杀了李弘:“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成书于中唐时期的《唐历》也称:“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居有过之地。以请嫁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所谓“不以寿终”,实际上就是死于非命。

《新唐书》的记载更是毫不含糊。该书的《则天武皇后传》直截了当地说:“后(武后)怒,鸩杀弘。”《高宗本纪》也说:“己亥,天后杀皇太子。”《孝敬皇帝传》称:“后(武后)将骋志,弘奏请数拂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

李弘死后,大唐帝国的储君位子并没有虚悬太久。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也就是李弘暴亡的两个月后,有个人立刻补上了这个空缺。

他就是高宗和武后的次子——雍王李贤。

这一年,李贤二十二岁。

相对于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故太子李弘而言,新太子李贤的出现顿时让朝野上下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李贤和他那病恹恹的大哥截然不同,他身体强健、文武双全,是一个标准的阳光男孩。

不过此时的李贤并不知道,无论他过去的生命有多么阳光,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很快就将被一团巨大的阴霾所笼罩。

因为他坐上了大哥李弘曾经坐过的位子,所以他必然也要面对李弘曾经遭遇的命运。

一场新的噩梦开始了。

扫除最后的障碍——李贤

据说李贤天性聪敏,很小的时候就已熟读《尚书》《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并能背诵古诗赋数十篇,有“暂经领览,遂即不忘”的本领。由于他勤奋好学,腹有诗书,所以自然也就“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

上元二年六月,李贤刚刚继任太子,高宗旋即命他监国。

在治理朝政方面,新太子的经验固然是不及一生中七次监国的故太子李弘,但是李贤的表现也并未让朝野失望。在监国期间,史称其“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高宗喜出望外,很快便降下一道手诏,对李贤大加褒扬,说他“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网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他在施政中既能做到宽厚公正,又不失精明审慎;而且表扬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还能用功读书等等。总之,新太子的各方面表现都让高宗十分欣慰,所以在手诏的最后,高宗还特意强调了八个字——“家国之寄,深副所怀!”(《旧唐书·章怀太子传》)

同类推荐
  • 汉末暴君

    汉末暴君

    现代屌丝刘宏穿越,一觉醒来居然发现自己成为汉灵帝刘宏,是醉生梦死,还是手持天子剑杀出一片新天地……
  • 天下安康

    天下安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
  • 我在三国有套房

    我在三国有套房

    新书以发,三国类,望兄弟们不弃,能给与一些支持,拜谢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毕业两年的莫枫成了万千穿越者中的一员。系统可以来回穿越汉末和现实,还配有空间储物栏以及霸王项羽的武艺和身体机能。渐渐的,一个个王冠被他戴上现实中,他是最强富一代,资产千亿……擂台上,他是ZKO世界拳王,拳下无一合之敌。汉末内,他是最有名的大忽悠,不知不觉间被奉若上仙。商贾间,他是最黑奸商,名下稀奇古怪产业无数。………………………………每一个绰号,都代表着他的一段传奇,每一段传奇都是一个故事。书友Q群:893942847,咳咳,群里全是萌妹子!又凶又可爱那种,没事还会嘤嘤嘤!
  • 大唐第一经纪人

    大唐第一经纪人

    数据工程师魂穿大唐同名的林烽身上;子承父业做了牙人,不但要和土著斗智斗勇,还要应对坑爹系统。“这辈子做过最大的生意就是买国!”
  • 水浒游记

    水浒游记

    (残次品,新书水浒之汉颂,同样是水浒同人。)一朝入水浒,千般会好汉。水浒,无数鲜明的好汉承载了我儿时的热血与愤怒。且看罗恩以梁山为根基,改写一个个好汉的命运。(新人新书,简介无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热门推荐
  • 九州青石志

    九州青石志

    自天地初开,物华凝聚,方才有了灵气,又与亿万载孕育,人类才得以出现。天地之间,仙凡两隔,传言九天之上,藏有仙宫,苍苍莽莽,仙鹤纷飞,白玉为砖,琉璃为瓦,日月齐辉,其美妙不足为凡人道也。然浩浩九州,徐翼兖青杨荆梁雍豫州,多少年来,虽人杰无数,登上仙台的,却也不足万万分之一,得道成仙,尘世之人不曾想。九州之中,藏有慧根,适才追求成仙,渴求证道,他们被称作修真者。虽鲜有搬山填海之能,却也有尘世之人不可想象的手段。
  • 逆天神医废物大小姐

    逆天神医废物大小姐

    主要是找女主是从21世纪穿越到一个架空时空,然后特别厉害……
  • 超凡新武装

    超凡新武装

    在测算了重力加速度、赤道周长甚至普朗克常数之后,章维看着正用魔法制造冰淇淋的小女孩,挠着头嘟囔着:“所以……这魔法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当落魄的女王召唤了军事发烧友,泽姆世界注定变得不平静。PS:异界军事种田~
  • 三重月下

    三重月下

    (已烂尾)文明的终结,史诗的开始,有迹可循的同样起点,人类只是在反复循环罢了,他们从未反省。那一年,人类的历史才刚刚开始。泰坦之神将大地交付给人之帝王,古龙将智慧托付于子孙后代。巨龙的时代随着女王的陨落结束,连接世界的王国在战争中消亡,古老帝国一分为二,战火燃烧在这片大陆,无处不在。北方雪原,不朽的魔剑皇帝长治地下宫殿。沙漠之国,繁星的女王剑指巨龙,用血铸就城墙。东西帝国,术士与教会,智慧与信仰考验着人心。东方的古老国度则与世无争的隐居于世。三神之月照耀夜晚……它们只会庇护将注定改变厉史的人,但是,谁又能说自己就是被选中的人呢?目光短浅,沉溺于权与欲,任由来自对岸的敌人窥探,注定化为尘埃的结局……少年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脚步,走向战火与阴谋交织的未来。
  • 深渊之君王

    深渊之君王

    奥兰蒂斯世界,深渊。夏凡摇晃着手中用生命之果所酿造的美酒。听着手下所报告的一切。“明天勒索谁呢?”夏凡苦着脸想到。
  • 修真界唯一锦鲤

    修真界唯一锦鲤

    本书又名:《仙王的日常生活-外传》(《沙雕故事大全》)恭喜阁下成为修真界唯一锦鲤!您的奖励如下!1:每天早上6点30分,修真界最大仙女团体组合YCY48叫早服务: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锦鲤打个气!2:无限制日期各大宗门畅游通行证一张。3:如果锦鲤先生来到斗马宗,可凭身份兑换肝血宝马一匹以及低阶魔兽一只,并赠送永久紫云翼烤鸡翅自助餐券。4:由圣龙宗提供一次九龙拉棺送葬服务:帝王服务,殡至如归!5:魔电宗电音小王子一鳗SKR演唱会永久观摩券一张:嗨skr人!…秦纵一脸懵逼的望着这份电子清单,恩……扫了扫剩余页数,还有99+……小说读者群:497204521VIP读者群:953909770
  • 超强全属性

    超强全属性

    群雄崛起,谁主沉浮。何以太奇,大道始于何方?是命运,是机缘,还是注定!追求完美,塑造典范!他说:我若不死,势必出头!企鹅无门槛交流群:113049930!
  • 偏爱微笑的你

    偏爱微笑的你

    张叶梓21年来不曾想到,自己的爱情,会这样鲜血淋漓,残忍而美丽。她指着自己的心问李可:“你爱的是她吗?”她嫉妒,她疯狂,她无可奈何。她笑,歇斯底里。“这就是我的爱情吗?真痛快!”“可是我爱的是你,可是这个心里装的都是你,你要怎么办?”“爱我还是她?”
  • 两处明月

    两处明月

    这是一个女主弱男主也弱的故事也就是两个毫无存在感的弱鸡的成长史故事刚开始可能有点乏味,但是后面会越来越精彩的故事以架空古典为主,带有一丝丝的玄幻情节QAQ第一个作品可能会有很多瑕疵,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么么哒~
  • 从王冠开始的无限

    从王冠开始的无限

    扮猪吃虎装逼打脸不存在的,这是一篇热血动漫向,背负着诸神的信仰,在各个世界慢慢变强的故事。夏湫“这世间烦心事太多,恰好你算一份,所以……可否请你去死”艾斯德斯“哪有什么命中注定,不过是我的处心积虑罢了”夏湫“…………”惠比寿“原来我还……不想死”夏湫“你的愿望我听到了……”夏湫“赫斯缇雅,汝乃有缘.............神!!!”《罪恶王冠》已完结,《野良神卷一》已完,《日在校园》大概算写了吧?《在地下城寻找邂逅是否搞错了怎么》正在进行........《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弑神者》,国漫我也会添加,主世界暂定《野良神》作者直男癌晚期,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