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500000002

第2章 天上掉了个好事情(2)

而我们,却发现走了一圈,还没走出低矮故乡的草房,甚至还没有我们家乡的好,心顿时凉了一半,几个城里来的女孩当场就哭了。她们闹着要跟送我们来的车一起回去,说这么差的地方咱一刻也待不下去。小小年纪、倔强的我就是不哭,要留下来坚持到底。我跟海珠、云霞、四妹、小青一起商量后统一意见。最后决定:“既然来了,那我们怎么也得做个样子出来,否则就白来了,管它条件怎样?做了再说。来的时候是我们自己争取要来的,现在平白无故地要回家,不丢人吗,回家去还不是种田?会有什么好的出路等着我们大家呢”?道理明摆着。

我十八岁、云霞十八岁,玉梅和回妹也都十八岁,小青十九岁,海珠十九岁,海珠在校是我们文竹中学的播音员,四妹也十八岁,是我隔邻村子的,最大的女孩也不超过二十四岁,我们同是来自农村,正是青春好年华。有些来自城镇,城镇的女孩有些有手艺的,有的还有一份在城里的临时工作,她们几个听说广东好,有出息才吵着闹着一定要来的。只有一米四七的黄毛丫头我,身体还没发育完全,看上去就一小女孩。长得小巧。在家里靠收废品挣点小钱,大事和重活我也干不了。父母都是农民,本指望我们几个孩子能靠读书跳出农门。可我连高中都没考上,父母对我还有什么指望呢?

云霞的父亲有一份工作,长得纤瘦可人的云霞从小在家养尊处优,没吃过什么苦头,所有的家务事都有大人包办,自己只管读书就行。那些年考大学很难,海珠是个很优秀的女孩,一米六八的窈窕身段,人也漂亮,大眼睛一眨一眨,字写得好,手工活做的好快,能吃苦。但比起我来,她也说自愧不如,海珠家姐姐多,有点儿家务事,大的姐姐们替代她做了。大家一起住在低矮的宿舍里,想起家中舒适的床,许多同来的女孩都哭了。我没哭,是我自己要来的,怪不了谁?对我来说,只要有份工作,有工资领,我就满意。父亲一再地交代,外面如果不好,还可以回家,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我们不靠你挣钱养家,只要你平安、快乐就行。再大的苦也是由父母来扛。

天亮才发现,在广州兜了一大圈来到东莞,我们落脚的寮步的一个镇办烟花厂,却见一排排低矮的厂房,隔几十米处一排,领导还解释说那是特种生产经营,为了安全起见,这样的车间是安全合理的布局。这离我们想象的高楼距离很遥远,依如贫瘠的家乡,这令姐妹们十分失望。后来,若干年以后我才懂得,这个厂是市里的名优企业,生产的炮竹远销海内外呢?

这群来自井冈老区的妹子,有的哭着喊着“玉兰、小云、春霞……这些带有乡土味的、土里土气却也好听的名字,伸出手臂和胳膊,车上车下你拉我扯,有几个简直像鸟儿一样往汽车上爬,把一床床被单、背包扔进车厢,她们这是要回家乡去,说广东还不如家乡好。还没做就有几个女孩吵着闹着要跟欧阳叔叔的车回去,一个叫小兰的姑娘边哭边追逐那辆渐行渐远的汽车,急急地大喊:“我也要回家,带我回家。”好多姑娘叫嚷起来:“我也要走……”。汽车小跑着带起一路灰尘,绝尘而去。

姑娘们哭了,大家都在抹眼泪。我和海珠、小青、云霞、回妹、玉梅等一群同乡姐妹商量后的结果是决定不走,因为还没搞清楚,这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走,太不像话了。回了家也不好交待,我打定主意,是我自己要来的,我不能走,一定要在这里做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后来发现,走了八个人,全是通过关系来的,并且有一技之长,有城镇户口的女孩,她们天生比我们这些农村来的要娇贵一些。留下来的,全是农家子弟。她们只吃了一顿南瓜汤煮饭,就毅然决然地吵着走了,没有一刻的停留。

当天早上,厂里便给大家分工,我一人分到了打炮筒的车间。专门给炮竹打孔,然后下一道工序就是装引线。开始,师傅教我打,我拿着工具,把一个六盘型的鞭炮敲敲打打,很笨拙的样子。师傅耐心地教我,让我感觉新奇、好玩,发现他们本地人打得很快,打着打着,也许是用力不当,突然六盘型的鞭炮散开了,落了一些在地下。我急了,一个个捡起来,学着原来的样儿想把它捆好,结果不但捆不好,还越来越糟糕,反而掉了一地,师傅走过来帮我解了围。

一天工作下来,台岭乡的小翠,是我们所有人当中做得最快的一个,才挣了一块九毛钱。我就更不用说了,一天下来才有八毛钱的收入。这样算下去的话,我挣的钱不够开饭,还腰酸背痛,吃的也是不好的清淡南瓜,汤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吃的南瓜汤还难吃。广东人真的也是这么吃的么?吃惯了大米饭的我们,来这里早餐没大米吃,只好自己买饼干充饥。

天上掉了个好事情 (四)

我们都这么想,也许是自己初来乍到技术不行,大家也没往心里去,只是埋头苦干。老员工告诉我们,厂里的工价确实有点低,湖南来的老工人阿秀说累死累活一个月下来才一百多元。因此,做了一天,听阿秀她们说这里好找工作,于是边做边在心里寻思起来,可不可以在这里再找一个厂子继续做下来,大家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我不敢想象,才来几天就有这个念头,因为对当地的情况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

第二天下了班,阿秀带我们逛街,我们顺便给家里寄信,告之家人,我已平安抵达目的地,正投入正常的工作呢!

记得到寮步的当晚,因为夜太黑,我们都以为这里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荒郊边,现在才发现这里是离莞城只有十几里的乡镇,且拐个弯就是镇中心广场,终于安下心来。

端午节,厂里放了一天假,这天恰好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第四天。

我们便去厂办拿了家里开出来的证明说要自己去找工作,(那时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就是乡村派出所开出来的证明)厂里的人说了许多好话,我们还是要另找工作。他们只好无奈地笑着说:“好吧,你们坚持要走,我也是没法子。”还了所有人的证明。我们再跑到外面四处看墙壁上的红色招工广告去找工作,别人还不信,我们都是劳动局联系好了才来的。人家对我们说:“你们一个女孩家的去哪找,反正我们任性地不管这些,总觉得骑驴看马就好找,反正找不到还可以回来上班,厂里领导算是对我们还不错。来时,在车里欧阳叔叔为我们大家选了两个班长,正的叫李花荣,副的叫陈吉兰。两个都来自县城郊区,是菜农家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要强些。她俩经常去县城卖菜,算是有点见识吧。有什么事要跟工厂谈的,由他们两个代表出面就行。我们分头到镇上寻找新的工作,见到处是招聘广告,大多数都写着要招女工,并且按件取酬,有的厂子我们去问,人家说已经招满了,不要了。

一天,小翠和石英、红妹三人说二十里地的地方,有家玩具厂很大,现正招工,地址在常平并说她们已经报名了,人家对她说有老乡也可以带过来直接应聘。

翌日,我们都拿着证明跑去应聘,那是常平镇一个名叫“建达”的玩偶厂。这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听说是常平最好的港资厂。我想,我们会好起来的,就冲着这个厂名。结果全被聘用,人事主管看了我们那个盖满公章的证明说:“你们谁是带队的?”队长李花荣吐吐舌头示意我们别说,最后我们都没说出是谁带的队,几天后才得知,其实那天真的是误会了人家,厂方的意思是:谁带队,她们同样放她去管理我们,做个小组长之类的,是她们两个错过了一次机遇而已。

我们被分在玩偶厂的第五包装部,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竹棚里,很大,可以容纳三百人的车间。十五个人一条流水线,几乎有一半是我们一起来的老乡。前一天进来的红妹、小翠、石英等人,她们是台岭乡人,在家的时候也不认识,分在喷油部上班。听说她们车间的天那水和油漆味很难闻,可是她们做得很开心。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还有超额奖金,十天发一次,很爽。

这个玩偶厂的确很漂亮,美如花园般的舒适环境。过了两个月,我和小青、海珠等人就搬进了新建好的花园宿舍区,这是后话。但我们还在搭建的棚里做工,天气很热,只有几台风扇在吹,我满脸满身长满了痱子。因为我那痒痒的痱子,很想回家又找不到借口的四妹便借题发挥。她说:“英子,你身上长了那么多痒死人的痱子,还不如我们不做了,一起回家。”

我笑笑说:“这点苦都不能吃,还跑来干嘛呢?我在家每年夏天也会长痱子的,这不是我的借口。而且,我在这里还可以挣钱帮助弟妹读书。”

我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做下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老爸从小教育我的话,关键时刻很起作用。

四妹被我一说,没辙了。我从不知道,四妹是个吃不了苦受不得累的女孩,因为他家跟我家一样穷,同在农村生活,也许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点不同吧。夜里,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读师范、上大学。但生活既然让我选择南方这片热土,不管怎样的艰难,我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东莞常平镇这片热土上,我们默默地耕耘,绿了流水线。我仿佛看到,一张张汇款单从异乡飞向故乡。故乡变样了,母亲倚在家门前的樟树下眺望的身影,我的眼睛模糊了……

清早,微风吹过,天灰蒙蒙的,不是雾,似空中的一张网,网的下面,是一张张年青的面孔飘过大街,一如飞舞的精灵,伴着欢快的笑声……

1987年的常平镇,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打桩声、机器的轰鸣声,炸响在常平振兴路、常黄路,尘土飞扬,那是修路的声音,只有一条南埔路是柏油铺就的。通往黄江、樟木头、塘厦、凤岗、深圳……

我们住在南埔工业村,每天跑到离我们很远的振兴路西头上班。每天天刚麻麻亮,我们就踩着晨曦出发,箭步如飞,一路上都是我们工厂上班人的身影,像游行的,一条龙般的游走,晚上踏着霓虹和夜色回来。

刚进厂时,我们住的地方跟上班的地方相隔至少三里路,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洗漱,而后在路边打个早餐也就是买个二角钱的馒头,边走边吃,晚上七点多下班,如果加班便要到十点下班,记得我们那个车间加班。上班、下班都要走几里路。还好,人多,不怕走夜路,但轮到小翠她们车间加班,我们这些不加班的,还要在厂门前等她们下班回家,我们都生怕姐妹中哪个不小心在路上出些什么事,不好向家乡父老乡亲们交待。欧阳说得对,出了门的我们就是一家人。这份友谊不掺一点杂质,就那么十几个人,大家很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它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在大事上互相帮助,这一点很难得也很可贵。

天上掉了个好事情 (五)

上班路上,沿途,我们走过南埔路,荔香楼酒店旁,中元街一带,体育馆,常平中学旁,再走到长长的振兴路西头,靠近运河边上,才是我们的厂区。

一路上,街边很多卖早餐的,其它的路还都是泥沙路或水泥路,建筑工人的汗水灌溉着干涸的水泥路。机器声、打桩声、搅拌声、人声、车声,不绝于耳,满目生机,镇上到处是建筑工人,一群群的。偶尔街上走过几个靓女,他们就鬼喊鬼叫的,很夸张,有时候故意捉弄一番,弄得女孩子不敢一个人走。中元街是老街,全是老屋,居民住的,旁边有一排饮食店,生意好得很,如果有时间,我们会在厂门口买一碗七毛钱的汤米粉或汤河粉,味道好极了。

厂门前有一条大的沟壑,一条大路,路的对面放眼一望,尽是绿色庄稼地,前边有一排新建的房子,房子后不远处是绿油油的庄稼地,一望无垠,一如家乡,厂的后面是稻田,厂的旁边也是稻田,还有些渔塘,水里有些鸭和鱼儿在欢快地游,稻子夏绿秋黄,厂门的右边不远处是一条运河,通往桥梓村……

厂的对面不远处是朗贝中围村,一条小路蜿蜒而过,隔着绿色的水稻田,记得最开心的是我们经常去水沟里抓泥鳅和鱼,大大小小的鱼,假日里,把活蹦乱跳的鱼抓回来,到同事出租屋里,做成鲜嫩美味,还放上一些辣椒,真是香甜可口,美不可言。厂门前的沟壑很深,水浅的时候,看得到里头的鱼虾和田螺、泥鳅什么的,还有水蛇,水蛇虽不咬人,但也很可怕。

青春十八的岁月不知疲惫也不知累是什么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玩不尽的工余活动。玉梅是大山里的女孩,要走出二十多里山路,才能走到我们乡里来,我们哪里的山离家很远,那时她家还不通电,也不通车,山的那边还是山,她只能走出来,或者考出去,或者嫁出去,考出去是不可能也没希望的了,她能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确实不易。

这个叫玉梅的姑娘,在我们眼里,算是“山姑佬”(永新方言:山里人的意思)。山里的妹子向来纯美,玉梅也不例外,她拥有苗条的身段,有点翘的嘴唇非常性感,纯朴可人,为人热情大方,身材比回妹和我还略高一筹,但却是属于发育不全一类的女孩,玉梅的母亲还跟我的母亲却是五服之内的近亲姐妹,这是听外婆说的,那就是说,我和玉梅还沾亲带故的是亲戚。玉梅懂事,赚钱也舍不得花,全往家里寄,这是大部分家乡姐妹的习惯行为。

她能出来打工,因此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做得也很努力。这个比我小一岁的山里姑娘,最喜欢和我打球,因为我不知疲倦,到处抢着接球、救球,这给了她信心,也给了她希望。

她认为,爱抢着接球的人肯定自己不会累,而她也是跟我一样的人,算来算去,玉梅还拐弯抹角地和我家是亲戚。她的母亲跟我的母亲,是同村同族五服之内的自家姐妹,而我跟她自然也就更亲了一步,关系也变得亲切起来。玉梅是个能干的姑娘,她做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丝毫不马虎。这也是组长刘泽喜欢她的原因所在。这种喜欢说白了,就是对玉梅本人工作品质的欣赏和肯定。当然我为有这样的姐妹而骄傲。

我是做不到的,我不大会做针线活,做事本来就慢,出奇的慢,是笨得可以的那种。回妹跟玉梅是同学,从邻乡的高溪中学出来的,离我们学校要远一些。回妹真的有点肥,但很漂亮,恰似一朵盛开的黑玫瑰,灿烂地开放了。

在建达的日子过得开心,也很辛苦,加班到十点半没得说,一天下来那些大姐姐们都累得够呛,而我这只叽叽喳喳的小喜鹊却异常的活跃,每天跟同事争来吵去,辩来论去,永不疲惫,那是因为年轻。

当时,我最喜欢海珠写的一手漂亮钢笔字,总是在想,为什么我读了初中,字还写得不顺畅。便开始写日记,还试着写一些美丽忧伤的散文,来调味多彩的打工生活。

也许是由于我做事比较有耐心,又吃得苦,车间主任指定要我做“秤棉花”这道工序。并发给每一个工友,那个月货赶得紧,天天晚上加班。

可是,一个半月下来,工资还没发下来,厂里规定押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第二个月才能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和所有的同乡们都没有生活费了。有的人家里寄来了钱,有的人不习惯东莞的生活,便打道回府了,有钱的借给没钱的,大家省着用,你帮我、我帮你的,虽苦,但其乐融融。

同类推荐
  • 情怀

    情怀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弯曲的高速路

    弯曲的高速路

    上访,在我们洪垣那儿,不叫上访,叫告状。入秋第一场霜刚刚铺下,家家屋檐上,还有麦地里,像铺了层纱似的,铁生就出门了,准备去告状。那天早晨,铁生起来,吃了两碗面条,顶着一脑门子汗气,踏着路上的薄霜,走向河堤那边。本来,铁生上访,是准备悄悄去的,可是菜花一喊,反而喊得整个洪垣人都知道了。当然,菜花开始也没喊,扯着铁生的衣袖说:“老子哎,求你了,我喊你爷。”铁生不理菜花,手胳膊一拐,菜花一屁墩儿坐在地上。菜花急了,顺势爬起来,抱住铁生双腿,不让他走。
  • 天墓密码III

    天墓密码III

    夏昊天和鬼才杰夫将两个国际刑警探员从金字塔下的胡夫王城解救出来,意外发现了古埃及最神秘的符号“生命之符”,随后厄运接连而争。四个人被胡夫王城中的时光机器送刮了二十年前,返回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找到藏匿在玛雅金字塔中的太阳石,而了解太阳石线索的大英博物馆考古学家汉克斯博士又在蝎王神庙中失踪,同时还有一个实力超乎寻常的神秘组织也在寻找太阳石,四个人陷入了难以预料的重重危机中……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邓铁梅传奇

    邓铁梅传奇

    邓铁梅生于辽宁本溪,是土生土长的东北英雄。任著名的《八一宣言》中,邓铁梅和瞿秋白、方志敏等一起被称作“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这本《邓铁梅传奇》由刘兆林所著,作者在本书中记述了邓铁梅从少年立志到以死报国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了国难当头时,曾任风城警察大队大队长和公安局局长的邓铁梅创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的英雄壮举;描述了他率领“自卫军”攻打风城、夜袭龙王庙等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主要战斗;将邓铁梅抗击日寇,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定信念传递给读者,再一次让英雄高昂头颅,让中华民族挺直脊梁。
热门推荐
  •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古语云:“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确,有些食物就是天然的药物,药物就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身边的,不起眼儿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药。葱、姜、蒜、酒、茶、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千家万户常用的必备之物。它们的作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饮食烹调,还可应用在人类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上,是名幅其实的“小食物大功效”。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精心遴选了近万例葱、姜、蒜、酒、茶、醋治病验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吻安,简先生

    吻安,简先生

    她被心爱之人“驱逐”了五年,回国之后她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情感,可在他面前她一次又一次的意乱情迷。当被所有人误解为杀人凶手,他为了她将另一个女人罚了数年。“你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离开。不过既然你留下了,那我希望你已经有了做简太太的准备。”
  • 地球方舟

    地球方舟

    如果人类将面临末日时,会否还有出路呢?主角李心颖以她独特的方法,拯救了末日将临的地球。地球的深处原来便是神应许之地,人类的起源和未来在书中一一揭晓。
  • 快穿之男神终于对我下手了

    快穿之男神终于对我下手了

    姚斯斯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人品太差,小时候在路边捡了五毛钱为什么没有交给警察叔叔?导致她莫名其妙吃到了毒蘑菇,就这样挂了。挂了也就算了,还让她遇到传说中的系统。遇到系统也就算了,还让她分到一个史上最恶毒的后妈系统,专挑最难的任务要她去做。什么?不是后妈,是后爸?……系统:“叫爸爸。”姚斯斯:“……”
  • 带刀禁卫

    带刀禁卫

    站在你面前的是:威名远播的UCLA的史诗传奇、08届状元大热门终结者、帕特莱利的梦魇、铁血教派的集大成者、恐怖尼克斯的指挥官、红色公牛的传奇领军人、憎恶的创造者、《魔兽世界》的忠实玩家、黑曼巴的亲密伙伴……残暴统治NBA长达十数年的带刀禁卫。斯努比杜。AKA公爵狗!
  • 第一丑后:皇上,求翻牌

    第一丑后:皇上,求翻牌

    楚怜玉前世乃是桃花仙子,因恋上人间帝王被除去仙身,摇身一变成了世间第一丑女。可丑女又如何?她立志要当红颜,当祸水,收了世间所有的妖孽男。某日,花好月圆之下。“独孤聿,你为何愿意娶我?”“因为你丑……”某女愤愤扬起能掐死人的爪子,“我丑你还要娶我,你傻呀?”答曰:“你丑,我瞎,乃是绝配。”
  • 热搜都是喵

    热搜都是喵

    因一组校园写真爆火的白溪,前脚刚踩进娱乐圈的大门,后脚就遭遇车祸进了医院。昏迷间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和一只小白猫,反复进行灵魂互换。黑脸经纪人:你是要放弃星途,博萌宠位出道?白溪:喵!!!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幻境门

    幻境门

    何为幻镜?无人知晓。然而,何为环境?何又为幻境?这一切,更没有人解释的清楚。可这一切,却让一个局外人搅了进来,从而慢慢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幻镜的存在。但,幻镜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