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000000001

第1章 把手摊开(1)

鸽子的旅行日记

世界各地的广场上,必然是成群的鸽子。翻出自己的照片,广场上除了人,就是鸽子。

如果我是一只鸽子,我一定远远离开广场。我的城市旅行日记里都是可怕的回忆。

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是多么让人惊惧的地方,不停地有人为了自己的欢乐一次次冲进鸽群,惊飞起一片片鸽子。这在照片上或者电影里是多么美丽的背景,但是对于鸽子来说,吃一顿饭被打断十几次的感觉很糟糕,何况天天如此。

不要以为巴黎的状况会更好。我去过埃菲尔铁塔,那里竞争十分激烈。鸽子要冲到人群里,看到有人喂面包就速速争抢。如果不早早下嘴,其他的鸽子就会跳上游客的肩头,把那一块面包啄去。大城市里的人们你争我夺,鸽子的命运也毫不例外。我抢不过那些体格壮硕不怕人的鸽子,它们连人们正在吃的三明治都敢去啄。

我在巴黎是混不下去了,于是去了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广场上的人们稍稍友好一些。他们常常被那些扮作梵·高或者罗马卫兵的人吸引着,也经常有小丑在那里耍杂耍,这时候我就可以安心地散个步。

如果我是一只鸽子,我决不贪恋城市。尽管城市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食物,在广场上也有尽力想讨好我的游客,他们不过是想把我骗到手上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他们慷慨地抛洒着谷粒,看着我和我的伙伴们扑向食物甚至彼此争抢,得意的微笑就浮现在了他们的脸庞上——控制别人的生活让他们有上帝般的快感。

人类真是矛盾又虚伪的动物,他们在四周的建筑上插满了倒刺,无论是窗台上还是水管上。他们担心鸽子在那里停歇,留下需要清理的鸟粪,所以就在那里插满细长尖锐的钢铁荆棘。从外地来的鸽子一开始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明白这个城市不像看起来那么友好。城市的外来者都很辛苦,鸽子也不例外。虽然广场上尽是花大价钱买饲料的游客,但他们只想引诱我们,并不真的爱我们。

爱是容易分辨的。当旅游的淡季来临,没有什么人在广场上长时间逗留的时候,心里惦记着鸽子的人会每天来到广场,拿着一袋准备好的面包碎屑,开始分发。人类社会里流传着什么是真朋友的标准,对我们鸽子而言,雪中送面包就是。

现在我定居在意大利的目拉诺小岛上,这里阳光充沛。吃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节奏缓慢。没有人企图吓我,也没有人刻意讨好我。这是我喜欢的生活。在这里,亚得里亚海上的蓝天让人心胸开阔,炫目的阳光下白色的砖瓦也耀眼起来。

昨天我和我的朋友们正在教堂边找面包屑,来了一个亚洲女孩,她看见我们,噔噔噔飞奔了过来。她肯定在圣马克广场上也这么干过。我和我的朋友们谁都没有理睬她,继续不慌不忙地吃地上的面包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于是她错愕地站在那里,开始羞愧起来。什么时候她能够明白,生活的真意就在从容的啄食过程里。被城市宠坏的鸽子和人类,从不会明白悠闲多么可贵。

如何说再见

“我知道你爱我,可是你的爱让我产生的焦虑又使我去找别的女人了,让我永远得不到安宁。可能这种简单的幸福,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你给我的爱情是我最丰富的一段人生,我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的,我也非常爱你的,但是,今天不得不告诉你,我要离开你了。”

这是一封分手信中的一段,是索菲的男朋友在离开的时候写给她的。索菲看不懂这封信,就请人帮忙解读。她请了107个女人来一起阅读,这场各种形式的阅读成为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亮点。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品,颇觉无聊,直到看到索菲的作品。索菲·加莱(Sophie Calle)是法国着名的女艺术家,整个法国馆被布置成这108个人的阅读。索菲把信复印之后寄给了其他女人,她们最后把自己的解读寄回给索菲。

音乐家寄回了乐谱,并把信弹奏成了又欢快又悲伤的曲子。语言学家在上面用红笔挑出了无数语法问题。墙上挂着巨型的油画,有人用奇怪的文字翻译并解读了这封信。

同时相伴的还有影像作品,那是一个印度女人在跳舞,跳着跳着停下来,看看地上的这封信,继续用跳舞和身上的铃声来解读。穿着日本艺伎服装的女人在昏黄的灯下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心碎。已经白了头发的老妇人在堆满古典油画的客厅里,陷入了对信的思索,也可能是陷入了对自己年轻时候爱恋的怀念。披着一头黑发的意大利女人在空无一人的户外咖啡馆里细看这封信,萧索的秋意弥漫在画面上,我相信那也是这个脸带倦容的女人的心境。

这场连同索菲在内的108个女人对一封分手信的阅读,美不胜收。这是当代艺术的一阙法国小品。如同电影《天使爱美丽》一样色彩鲜艳,风情独具,充满了想象力,充满了令人心动和微笑的细节。索菲调皮地让一只鹦鹉来解读这封信,这只鹦鹉念着念着就把信吃了下去,道理很清楚:男人的胡言乱语,当什么真,他走都走了,你何必念念不忘。真的很法国,很文艺,很动人。

文本创作历来是法国人的钟爱和长项,连分手信都可以写得让人觉得对方还爱着自己: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要知道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你,而且你要知道,从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就开始了,并在我身上延续下去,我知道爱情是不会死亡的。但是今天维系我们之间关系最坏的时刻到来了,一切崩溃了,你和我对于这一段爱情都无法挽回了,我已走到了极端的状态,就像是一个牢笼。我们所经历的是独一无二的,我原本希望整个事情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的。好好照顾你自己吧!”

女演员在化妆间里把信读得像夸张电视剧的台词,街头小丑在台阶上对着信哈哈大笑。每个女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告别,阅读这样一封分手信,都是曾经有过的经历。安慰心伤的女友,或者分析那个男人的离去,这是每个女人生活中的必然成分。

带着笑,带着泪,带着望向窗外的惆怅,带着缩在墙角的悲伤,带着躺在床上突然哈哈大笑的荒谬。这些都在照片和影像中一一被呈现。这108种回应,是每个女人都可能有的或者已经有过的片断。那样真实,那样美丽。

如何说再见。其实,如何说再见,已经无所谓。说再见之后的女人的生活,是这个作品的美丽之处。情从不长久,可我的生活依然继续,带着他的离别,走向下一次心动,下一次再见。

我的心是什么形状

“你的心是怎样的,你是否失去过你的心,如果有其他的机会,你想为你的心做些什么?又或者你愿意把你的心交给谁?”

如果有一天有个金发的德国女子在街上截住你,追问你这些问题,那么她就是Bettina Flitner,德国《Emma》杂志的金牌摄影师,频频展出,频频获奖。这些关于心的问题,是她的系列作品之一。

Bettina找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做成心形,再在街头找人来做即兴表演,让他们自由叙说各自关于心的故事。

有个女人面露笑容,说:“我有三个孩子,我的心都给了他们,我很快乐。”

可并不都是美好的故事。有人说:“自从我的男友离开我之后,我就没有心了。”“我的心早已破碎了,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生活。”

人们可以随意摆姿势,站在那块心形的石头上,甚至随手提着刚刚在超市买好的蔬菜,面对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Bettina拍下照片,记录下对方的话,选择一部分配在图片下面。那些本属于私密的心事,在Bettina搭建的简易舞台上,轻易地就被说出了口。人们好像在表演,却在表演中说出了真话。

“因为,人们都想被了解。他们想表达,却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说不出口。有时候,只是因为,没有聆听的人。”她说。这个小小的心形石头,天使翅膀,照相机,仿佛成为了舞台上的面具,戴上的人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她用另外一种方式抵达人的内心。

这些照片都被制作成巨大的灯箱招贴画,竖立在德国大城市的广场上。偌大的心事呈现在了露天的广场上,所有人都看得到,但不是所有人都关心。

生活中的人们对彼此总是漠然的,哪怕迎面而来的图片上是一张忧伤的脸。一张图片下面写着:“我是一个穆斯林,我要我的自由,所以我的心非常沉重,我始终需要挣扎。”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叙述者生活中真正的挣扎呢。生活总是这样,即使当你愿意展示自己的时候,愿意看的人也不多。当你想隐藏起自己的时候,身后总是跟着许多眼睛。

那个广场,因为这些心事,变成了“心的故事”的广场。那些巨幅的灯箱是被曝露的心事,横亘在匆匆行路的人的视野中,也直接粗暴地介入了人们对别人的解读。

艺术并不到此为止。有人在灯箱背后,默默地写下关于自己的心的故事。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把它放到海里去。怎样让一段心事得到理解,让它在一片心事中得到共鸣和抚慰。如滚雪球一般,观众的参与让这些在广场上被敞开的心事成为了生活的镜子。Bettina的作品不仅仅介入了观众的观赏方式,还直接介入了他们的生活。

更激烈的效果在《我的敌人》系列。方法和《我的心》一样,依然是在街头,随意地寻找拍摄对象。Bettina提供给对方各种中世纪的武器作为道具,剑,刀,斧子,头盔,等等,让拍摄对象自己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讲述自己的敌人是谁。

一个15岁的小女孩挥舞着一把大刀,说:“我的敌人就是每天都在课堂上和我作对的另外一个小女孩,我真想把她杀了。”

“我的敌人是我的前夫。我并不想要他的命。但是我真想给他一点厉害看看,他是个超级烂人!”一个中年妇女举着斧子说。

“我的敌人,是一个和我住在一起的人。他简直是一条狗。但是我更想毒死他,我不想看到血。”70岁的老太太举起一把枪,平静地说。

一个手里没有拿任何武器的女子怯怯地说:“我的敌人,唉,我认识他已经有一辈子了。他也没有对我做什么事情,他只是一直忽视我。但是我无法拿起什么武器。我是个懦弱的人。他死去的话,我会很高兴。”

两个小孩子举着刀说:“我们的敌人,是家庭暴力。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可以扞卫自己。”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妈妈拿着一根长矛,说:“我的敌人是那些想把我的手提袋偷走的人,如果他们敢来的话,我就用这矛一下子把他们刺穿。”

一样,这些图片被制作成为了巨大的灯箱招贴画,展示在了街头和广场之上,看心底隐秘的愤怒和毁灭的愿望成为了公开的、坦荡的宣言。行人们这次不得不关注了:原来每个人都有敌人,原来身边任何一个人,得到了武器之后,都有破坏的欲望。原来暴力与恶念,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头,只是没有舞台让他们挥舞刀枪,没有场合让他们可以无须顾忌后果地诉说。

Bettina洞悉了生活与舞台之间的微秒差异,她制造出一个缝隙,让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戏剧化地说出真实的情绪。被拍摄的人都可以在以后推说:那是为了拍照。可是拍照也好,装置也好,都是过程的一部分,从来不是终点。被说出的心事,被释放的想法,被震动的心,才是这个艺术的过程中所追寻的真实。

她的照片像活动着的剧院。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躲在面具和场景里面,说真心话。生活如戏剧。有时候我们只是盼望有个机会表演,把平时不愿吐露的心意说出来,在广场上,在那样多的目光下,依然坚定地说:爱,恨,遗忘,铭记。

总有一间小屋为你亮着

“那时候整个社会都在谈女性解放,你怎么看?”

“我感觉,终于被理解了。”

“我感觉突然和世界有了真正的沟通。”

“姐妹情谊是真正的力量……”

这些话被写在了黑色的纸板上,镂空,挂满了四面墙。巨大的房间有些昏暗,于是显得屋子当中的那间白色小屋格外得亮。小巧的屋子像童话里的糖果屋,四面都是白色的玻璃,上面是各种各样的对话,连欧洲式的尖顶也写满了各种话语。

这是五年一度的卡塞尔国际文献展上的作品,作品名字叫做“姐妹情谊有力量”。翻阅了一下作者的资料,生于1941年的Mary Kelly一辈子都在为女性艺术家进入艺术史奋斗。

是的,奋斗。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70年代之前,女性艺术家被把持艺术界的男性们歧视着,常常连进博物馆办展览的机会都没有。翻看那个年代之前的美术史,哪里看得到女性的名字。不要忘记就连天才雕塑家卡米尔,都被当时的巴黎艺术界认为不过是罗丹的弟子和情人。人们宁可接受一个女人有姿色,而不是有才华。

女性只能被画被雕塑,而不是去画画去雕塑。要终结这样的偏见,Mary Kelly这样决定。

70年代的女性解放运动终于在美国开始的时候,女性艺术家们开始了为自己的权利奋斗的过程。她们在博物馆前面静坐示威,她们在公开场合宣传女性艺术家的权利,她们自己出钱办自己的展览,并且互相支持。

一个运动必须持久才可能真正留下痕迹来,否则只会被当做一时兴起的冲动。Mary Kelly坚持做和女性相关的作品,始终探讨着女性在艺术中、在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可能性。

有一个系列的照片。那是在晚上,Mary Kelly请了几个女性朋友一起到天台上,每个人身上都挂着探照灯,胸部两个,腹部一个。

很明显,直指有女性特征的地方。然后她们开始跳舞,快乐地跳舞。探照灯在夜幕的帮助下在底片上划下痕迹。一开始照片上还看得见人影,到最后一张,照片上只有一团一团在跳舞的光。女人是这世界的光亮,当她们快乐,当她们跳舞,当她们为了共同的爱和理想站在了一起。

有一面墙上在缓缓地放映纪录片,记录着Mary Kelly这几十年来做过的作品,经历过的事件,有过的对话。她们游行,她们愤怒,她们拥抱,她们跳舞,她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70年代,她们把胸罩都扔进垃圾箱。自然美丽的胸部,不为取悦任何人。她们在脸上涂上口号,长发飘飘地在街上游行。她们游行过后黑人也来游行,为了争取自己的投票权。黑人游行之后音乐青年也来游行,为了反对越战。一拨一拨地在街上此起彼伏。

终于到了21世纪。一个运动的抗议对象如果是一个国家,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越战早已结束,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而女性艺术家们,却依然要为平等的展出权继续奋斗。因为她们抗议的对象,是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性别。偏见的去除比政策的改变更难。

“为了不让她们忘记,我们一直在一起为此努力。”Mary Kelly在做作品的时候说。她说的“她们”,是一切女性,包括她自己,理解她的朋友们和不理解她的她们。

同类推荐
  •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主要收录了加缪的散文作品及评论文章,包括《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时政评论一集》《时政评论二集》《夏》《时政评论三集》《关于断头台的思考》《在瑞典的演讲》等。在文章中,加缪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蒋子龙文集7:燕赵悲歌

    这是《蒋子龙文集》中的中篇小说卷。该卷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这一卷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变化较大,题材多种多样,主人公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对现代生活的大展示,更是对各种人性特征的揭示。
  • 晒幸福

    晒幸福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晒幸福》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言情伦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肺腑,让热爱言情伦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热门推荐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
  • 廊桥今世缘

    廊桥今世缘

    一切都还停留在昨天的炊烟里。风声隆隆地来了。我看见,透过老屋那铅色的天际线。今天也来了!“泰顺”,不消说,取意肯定是“康泰平顺”,一下子就切中了传统文化的肯綮,是我中华民族最核心、最美满、最高级别的生之期冀了。所以,全国叫“康”、叫“泰”、叫 “平”、叫“顺”的多多矣,而“泰+顺”的最佳组合,则独独让浙江的泰顺县占了。
  • 修仙请排队

    修仙请排队

    在这个万事都要排队的时代,连修仙都要排队。洛羽苦等两世,终于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排到了!“对不起,您的预约已无效。”两世苦等,却被一个修二代抢去了名额。“连我儿子的名额你也敢抢!”愤怒的洛爸顺着网线一把拘禁了管理员的神识,威逼之下,帮洛羽抢回了名额。洛羽:“我爸这么强???!!!”
  • 最后一只恶鬼

    最后一只恶鬼

    时代在变迁,曾经媲美神人魔三族的鬼族在天地环境中没落,衰败,身负鬼族命运的少年,开启了旧时代的大门,新时代为什么没有我们鬼族的地位。
  • 至尊妖孽兵王

    至尊妖孽兵王

    一代妖孽战医叶洛,受杀手之王临终托付,隐居都市。只想做个平凡人,你们何必逼我呢?
  • System of Economical Contradictions

    System of Economical Contradic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女配

    穿越之女配

    某台言作者表示——虽然时常写傻兮兮不切实际的纯爱文,也不至于就让我重生成自己文里的炮灰女配吧?路人甲都比她这角色好啊!文里男配可以四个字概括:用来虐的。而她重生的这个炮灰女配的作用:有用拉出来溜溜,没用死一边去,最后还可悲地为男配挂在第八章……嗷!作为一个女配炮灰,她表示不服,为了美好生活,奋起改造男配改变杯具人生。
  • 山兮夜

    山兮夜

    一纸婚约,昭告天下!天命贵女叶雨酒?帝星凰途凤奕[天若安定,我定酒笑天下;天若不宁,我定把酒问天下!――夜乐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