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200000010

第10章 面对总理讲真话(3)

说起孙家栋的富农爷爷,在他的一生中让他起码受过5次影响。第一次是由学生踏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变为一名空军,第二次是被选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第三次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行列,第四次是从苏联回来参加高度机密的导弹研制,第五次便是“文化大革命”。这五关都是孙家栋人生关键的转折点,在中国当时的特定环境下,能够通过层层政治审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孙家栋却做到了中国古时说的那个过五关的英雄。孙家栋虽在那个时代,但他毕竟是新中国的科学家,他在每个时期的优异业绩都得到了一致认可而过关。

回忆起这段过关的情形时,孙家栋感慨地说:这5次我基本上都是顺利地过了关,要说有什么好办法?其实也没有。要说靠什么?其实靠的主要是自己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运动中群众以我的家庭出身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我是臭鸡蛋也好、说我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也罢,我都没有太往心里去,并且说实在的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因为那是历史,是不容我选择的历史嘛。要真的认真起来,其实我还真是没有与我爷爷在一起生活过,要说我的父亲,他也只是一个教师。

1970年4月14日,卫星测试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周恩来总理和中央专委领导要求再次听取发射场人员对火箭、卫星情况的汇报。当日午后,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杨国宇、杨南生、戚发轫等领导和专家又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军用专机。孙家栋虽然没有在发射场,但要求他也一同参加汇报会。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参加这种汇报会了,孙家栋随大家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见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有关领导都已经到了。孙家栋发现与会者个个表情严肃,数日未见,孙家栋与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在靠边位置找了个空座坐下。不一会儿’李先念、余面、李德生等中央领导人陆续进入会议厅。傍晚7点整,周恩来迈着大家熟悉的稳健脚步走了进来,一到会议厅便热情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激动地使劲鼓掌。这时,周总理招手点着前排的位置说:“后面坐的同志请到前面,到前面来坐。”

总理看到后面的人不好意思过来,他环视了一圈又亲切地招呼大家说:“过来,过来,到前面来孙家栋再次近距离看着周恩来总理,看到总理微突的颧骨使眼睛显得更大,看到浓浓的眉毛添了寿眉加了白眉,看到他脸上的老年斑更加明显……这时,周恩来拿起来自发射场的人员名单,边点名边与本人对号,亲切地问多大年龄?是在哪个大学毕业的?是什么地方的人?当问到有些从苏联毕业回来的人时,总理幽默地说:“俄文忘没忘呀?一定不能忘,多掌握一门知识是有用的。”

1970年4月,在卫星发射现场召开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动员誓师大会会场会议按照事先的议程进行。钱学森按照事先准备的材料一五一十地汇报火箭和卫星进入发射场后的情况。钱学森说:“发射卫星的火箭是一枚大型三级火箭,其复杂程度较之人体的五脏六腑、血豚经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他以内疚的心情谈道:“总装时,尽管大家做了反复的检査,但在总检査时还是发现了火箭舱内有遗留下的焊渣和钳子等多余物。”周恩来的眉头紧锁了一下,立即插话说:“这可不行!这等于外科医生开刀把刀子、钳子丢在了病人的肚子里嘛!你们的产品是允许搬来搬去,允许拆开、再组装,找一遍不行再找一遍,总可以搞干净嘛!无非是晚两天出厂。把焊渣和钳子丢在火箭里头,这是不能原谅的!”总理的批评很严厉,但切中的要害又令大家服气,大家是打心眼里感到内疚,感到确实不能原谅。

接下来,各系统的负责人做了更为具体的汇报。当一些图纸、原理表格铺在总理面前的地毯上时,总理手中拿着铅笔和一个蓝色的小笔记本半跪在地毯前,一边仔细听汇报、一边在本上记着,还一边提出一些问题。在汇报中,遇到专业技术术语听不明白的地方,总理就请钱学丝做通俗的“翻译”总理对提出每个问题的解答都一一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汇报到安全方案时,总理认真地看着地图上标着的卫星发射后的理论飞行轨迹,又提出了一些类似问题,比如:火箭发生什么故障必须按照安全预案处置?安全预案实施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同时要求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在目前所掌握的能力范围内多动脑筋,把问题尽可能地想周到。

为了鼓舞大家的信心,总理说:“那就这样吧,同志们大胆地去干吧,搞科学试验嘛,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存在,你们大家要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万一失败了也没有什么,继续努力就是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会议中,周恩来在听到“文化大革命”的派性矛盾时,点到了孙家栋旁边的戚发轫问道:“你们那儿闹派性吗?”说着又指了指孙家栋问道:“你俩是一派的吗?”戚发轫说:“不是。”周恩来又问:“那你俩打派仗吗?”这时与他们一起来开会的领导赶忙代替说:“总理,他俩的工作能搞在一起。”周恩来这时说:“好!不闹派性就好!”

孙家栋与戚发轫在从事卫星研制工作之前就一起在导弹总体设计部的同一个单位,虽说“文化大革命”那些无中生有的干扰也蔓延和渗透到了导弹总体设计部,但袓国卫星研制大业像纽带一样把两人报效袓国的共同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年他们在导弹研制、设计、试验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默契配合的那股劲此时又一次体现出来。当然,在后来祖国航天发展征程中,孙家栋担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戚发轫曾经担任过副院长,孙家栋担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戚发轫曾担任过院长、大型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既在同一个卫星工程内任过职,也分别担任过不同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15日凌晨1时许,周恩来办公室打来电话,传达周恩来的指示:“从今天起一直到卫星上天,发射场的情况要逐日向周恩来办公室电话汇报。”

1970年4月24日下午3点50分,钱学森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接到周恩来总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周恩来在电话中说:“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细致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

4月24日,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随着发射警报从高音喇叭里一次次响起,发射场坪的人员按照发射程序逐步撤离,太阳已经落下,傍晚的天色已经黑暗,但发射场四周的照明灯将发射场照得如同白昼,最后一次急促的撤离警报声拉响后,发射场坪已经空无一人,地下控制室的潜望镜伸向地面,人们屏气呼吸等待火箭点火的最后一刹那……

21时35分,高音喇叭里传出指挥员那洪亮的“点火”口令,地下控制室发射控制台前的胡世祥(日后升任为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将副部长)按下火箭“点火”按钮,瞬间,载有“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喷射烈焰,火箭伴随着轰鸣声腾空而起剌向天空。

控制室监测仪器灯光闪烁,仪器的“嗒嗒”“嗒嗒”声不断显示着飞行正常的数据。仅仅几分钟时间,火箭按预定轨迹飞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人们的目光仍然停留在火箭消失的地方不肯收回……15分钟后高音喇叭里传出测控系统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消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了!《东方红》乐曲环绕太空、响彻全球!相互拥抱祝贺,泪杂汗水交织在了一起。孙家栋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钱学森曾满意地对大家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确实敢干事,他也的确会干事。”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自行设计制造的人造卫星。卫星初始运行轨道距离地球表面最近点(技术术语称之为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距离地球表面最远点(技术术语称之为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夹角(技术术语称之为轨道倾角)68.5度。卫星外形为近似球面直径1米的72面体,卫星重量173公斤,用20.009兆赫的无线电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这是我国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在当时国际航天舞台上,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它的外形像一个大皮球,外径0.58米,重83.6公斤,它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两个铝合金半球壳对接而成,壳外有四根鞭状天线。

1958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卫星重8.22公斤,携带了很多仪器,它首次发现了地球辐射带。

1965年11月26日法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一号”,它是一个双截头锥体,重42公斤。

1970年2月11日日本发射了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外形呈球形,直径0.45米,重量只有9.4公斤,这颗卫星的发射比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仅早两个多月。

中国发射的这颗卫星的质量,比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质量总和还要多,其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度控制系统也都超过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应,各国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达到了新的高度,已经当之无愧地加入了国际空间倶乐部……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必须把这次卫星发射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够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之神速,完全超过了西方专家的预料……

然而,成功之际方能体会到获得成功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孙家栋接手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确定总体设计指标时,矛盾接锺而至。体积要求、重量要求、功能要求、匹配要求,一个接一个的要求出现在孙家栋面前。比如功率消耗的分配与限制,首先对各系统提出了具体限制要求,要求各系统在设计分配指标时将功率消耗控制在所限定的要求内,各分系统、子系统必须层层照章办理。而各系统为了给本系统留有余地,都想方设法尽量多申请一点指标。“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使用的是化学电池,从总体出发难以平衡和满足各系统的初始功率消耗要求。当某些系统申请到了比较大的功率指标后,严格要求自已的分系统加以控制,不得突破,经过研制人员的“精雕细琢”,有些系统在实际研制中却又没有用那么大的功率,这些功率消耗不掉反过来又给整星的温度控制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新问题。比如当时卫星上的应答机已经申请到了10瓦的热耗指标,可是设备研制出来验收交付时的实际功率却只有8瓦。此时,整星的热控计算早已完成,按照卫星的研制进度热平衡也都已经安排完毕,如果这里少2瓦,那里少1瓦……卫星的整星温度就会变低,卫星的整体温度水平就会受影响。当时各系统的设备都已经做出来,再改动已经来不及了,由于进度要求非常紧迫,任何细小的改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个看似小的问题竟然突出了起来。当这对矛盾反映到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那里时,孙家栋也感到很头疼,但他经过认真思考,却用逆向思维方法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为了不影响卫星的整体热平衡,哪个系统出现了余量就在哪个系统串联一个功耗电阻,富余多少就串联多少,把富余的功率由电阻消耗掉。这样,既不影响设备的工作状态,又可以维持卫星整体的温度水平保持原设计的平衡状态,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后来的卫星出现了重量富余后,由于动平衡试验已经完成,也采用这种办法,在重量不够的仪器设备处加配重来解决,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发明。

孙家栋的信念就是要绞尽脑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足,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有可能出问题的现象都一个一个排除做到心中有数。没有在发射现场的孙家栋坚守在北京卫星总体设计部设立的临时卫星接收站,他及时将汇集来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卫星信息的可靠性。

此时,卫星成功了!卫星真的成功了!

他抑制着自己发自内心的无比喜悦心情,眼里涌满了激动的泪水。他也想欢呼、想跳跃,但他悬空多日、高度紧张的大脑一经放松,顿时感到浑身疲惫无力,他坐在椅子上伸直双腿将头靠在椅背上,任凭眼泪涌流。

由于是第一次搞卫星,所有参与研制的人全部都是第一次,每个环节会出现什么问题完全都没有经验可依,经常是完成了前一项工作马上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后面将会出现什么事情。当然,那时候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最为担心的还是卫星的稳定性,特别害怕卫星上有什么仪器状态不稳定,牵一发而动全局,就是一个微小的问题也会导致全盘失败,脑子所想的全部是这方面的事情。

一直到现在,都已经是应用卫星时代了,卫星在天上的工作寿命都已经达到5年、8年、10多年了,搞航天还总有个习惯,总担心卫星会突然出问题,时刻想着得在地面想办法把上天前能够想到的问题统统在地面解决。现在第一线同志平常老讲一句话,卫星发射上天以后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指挥所来电话”。指挥所来电话干什么?好事不找你,发现天上有点小毛病,半夜打电话告诉你出了毛病,你就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相关人员研究、解决。

35年前,中国以“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起点,迈出了征服太空的第一步,35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成就令世人瞩目,放眼未来,中国航天人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同类推荐
  •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本书分为荀攸、吕蒙、诸葛亮等部分。
  • 沧海(上)

    沧海(上)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 以身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以身殉国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世天尊

    九世天尊

    千饶大世界,有三千星辰,九千武界。楚景云帝王之尊,执掌帝道于手中,第九帝位本该唾手可得。却不想登临九天之极遭遇暗算,机缘巧合之下重生于同名少年身上。这一世,楚景云修第九帝皇功,炼无上神体,翻手为云覆手雨,势要以一己之力杀伤诸天,让这八方震颤。
  • 史上最强小秀才

    史上最强小秀才

    皇子?地主?那是别人家的穿越,像苏墨这样的乖孩子,就算穿越了也只能做个小秀才,不能文不能武,怎么在这个不一样的大宋混下去?不怕,咱有最强兑换系统!什么?你要和我比作词?系统,给我兑换一本宋词三百篇!什么?你要刺杀我?系统,给我兑换一个孙大圣。卧榻,孙猴子要十亿两白银?算了算了,兑不起,先给一个鲁大师吧!带着最强兑换系统,在一个不一样的大宋,苏墨开启了一段诙谐搞笑的异界旅程。本书歪歪爽文,不喜勿入!
  • 元使大陆

    元使大陆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在这里强大的力量掌握少数人的手里,而这些人个个都掌握着元灵……
  • 找回曾经遗落的幸福

    找回曾经遗落的幸福

    单身美女妈妈带孩子坚强生活,重逢单身离异高级军官旧时同学,点滴生活唤醒曾经藏在心底最美好的一段旧情,但生活总是现实的,我们都曾经向生活低头,向现实妥协,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 斗罗大陆之凌冰依梦

    斗罗大陆之凌冰依梦

    哼!哼!全大陆第一百万年魂兽!(还活着的)天!梦!冰!蚕!(虽说是睡出来的)闪亮登场!哎……大限到了!多想再见她一面呀……不!我不甘心!我一定要再见她一面!哪怕只是一眼……
  • 绝谷之战

    绝谷之战

    古道西风马不瘦,夕阳西下,没有断肠人。一匹雪白的骏马,马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着银灰长衫,迎着西风,马蹄踏踏,走在这黄叶飘飘的古道上。眼见夕阳就落山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已是行路人投宿奔店的时候。但这年轻人并不急,望着这满目荒凉渺无人迹的荒野,神情悠然而又潇洒。忽然,这年轻人的眼光被什么吸住了。前方的弯路上,出现了一辆车,两匹高头大马,—个驾车人。
  • 太子弃妃

    太子弃妃

    前世,她是个小三的女儿,在去往教堂的路上死在婚车里。“青青,你怎么那么傻?为什么要替太子档剑?你要是……让娘可怎么活啊?”什么!?身上的伤竟然是替男人挡剑弄来的?“那你就等着瞧吧,明天,本殿退婚的消息就会天下皆知,今日本殿来看你,就是还你替本殿挡剑的恩情,虽然本殿不需要你的自作多情,不过,看在元帅的份上,本殿给你这个脸面,但是以后,休想本殿再多看你一眼。”这就是这副身子舍命救下的未婚夫!见过不要脸,还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救命之恩得不到他一句感谢,竟换来他绝情的退婚!只是,他不知,她再不是那个疯狂痴迷他的她!*“三皇弟久病缠身你嫁给他是没有幸福的!”“我愿意。”“他活不过二十五岁你就要守活寡!”“我愿意。”“你!”他愤怒,失控!她淡然,平静!他用尽一切努力想要挽回,她简简单单三个字“我愿意”就将他打入地狱!【推荐区】自己的完结文:坏皇后四月的新文:鬼王的血族宠妃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