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600000013

第13章 书法篇(2)

行书是隶书的又一个后代,最便于日常书写,如书信、文稿、公文。它容易辨认,简便灵活,丰神洒落。它在发展、成熟过程中,也从楷书、草书的笔意吸取养分。

大约在上述各种新体出现的同时,楷书也诞生了。人们在简牍上写隶书感到蚕头雁尾及重重的捺画不够简便,便合去不用,而增减一些笔画形式。又从行书中吸取一些笔意,完成了楷书的形式。它虽也开始于汉代,但最后定型是在公元7世纪的唐朝初叶,成为其后一千三百多年来的第三代基体字。在它之后再没有别的字体能取代它的基体字地位。

以上介绍了隶书及由它带来的几个主要新书体。除此而外,后来又由它们派生出一些书体,如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的行草,介于楷书与行书间的行楷,以及由草书中分出的极为放纵、夸张、动感强烈的狂草。按辈分说,这些都是隶书的孙子辈了。

有人曾说隶书是篆书的不肖后代,因为它破坏了篆书的笔画及字的形态和结构。此言差矣。公平地说,恰恰相反,它可是个承先启后、创业兴家的好儿郎,正是它及它的革命性演变才使得汉字和书法家族能够风行于人间百代,翱翔于艺术九霄。

在这里我们还需说明一下今日的简化字及汉字排列方式的改变情况。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方便书写及阅读,政府规定在日常书写及印刷排字中改用简化汉字;一字有几种写法的,则改用一种写法。与此同时,也将汉字的旧排列法,改为字的排列是从左到右的横式、行的排列是从上到下的纵式。但写书法艺术仍沿用传统的样式,不作改变。

文房四宝

中国文人书房里常备有四件文具——笔、纸、墨、砚,合称文房四宝。它们是汉字之外育成书法艺术的又一特殊条件。

笔书法所使用的笔主要是毛笔。它是用羊毫、黄鼬尾毫或野兔毫集束起来装在竹管或木管里制成文房四宝的,柔软、有弹性,蘸上墨汁后还会产生毛细作用:用力着纸则墨汁下流,稍稍上提墨汁则含在笔中,这种毛细作用是由上百根毛束在一起形成的。

中国使用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最早的笔十分简陋,但用它已能在陶器上画出有粗有细的人面形、鱼形、兽形、草木形线条的花纹和写在甲骨及陶器上的字迹。在甲骨文遗存中就有一些未经锲刻的红色、墨色字迹,笔画有粗、细、方、圆的变化,很像是用毛笔和黑墨写成的。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毛笔实物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制作的。它于1958年从两座楚国墓葬中出土,同时发现的还有大批竹简和上千件富丽堂皇的其他随葬品。

到了4世纪,制笔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毛笔的性能更便于书法家发挥艺术才能了。古人概括了毛笔的四大优点。一是尖,能表现出笔画的精微变化;二是齐,笔毫散开时前端平齐,可使笔锋在纸上铺开,写出饱满有力的墨迹;三是圆,笔毫经常保持长长的圆锥状,便于向各个方向用力,如意地接触纸面;四是健,耐用并能保持弹性和柔韧性。使用毛笔,书法的作者可以写出具有不同体态、力度、弹性、节奏、气势的字。它们就不只是粗细一律的点画,这点画还是有面积的;甚至还有体积,那就是墨色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立体感。

制造毛笔,南方以安徽、江苏、江西几省,北方以河南省最为有名。最大的一支毛笔是1979年在天津市一家工厂生产出来的,全长157厘米,笔毫长20厘米,笔重5公斤,吸墨量为1公斤。那年9月14日上午,北京书法家杨萱庭用这支大笔在一张长100厘米、宽150厘米的宣纸上写了“祖国万岁”四个大字,以庆祝建国30周年。此事在报纸上轰动一时。

古来还有用婴儿出生之后不久剃下的头发制成的笔。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方有一位善制毛笔的老妪尝试以胎发为笔心,外加兔毫扎成毛笔。据说当时著名书法家肖子云爱用这种兼具刚柔笔性的特殊毛笔。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家为婴儿剪下胎发,请制笔匠人做成毛笔,不过只是用作纪念品,意在希望子女懂事以后,看了会受到激励,立志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吧。

纸纸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纸的发明人是东汉的蔡伦(?—121),其根据来自一本古代史籍《后汉书》,该书对造纸术的发明有着明确的记载。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陕西、甘肃两省陆续出土了东汉以前的西汉(前206—25)时期的古纸,其质地虽然比较粗糙,结构也很松散,却证明了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真正意义上的纸了。

据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为了怀念老师,想由竹简编成的我国最早书籍造出一种纸质更好、又能长久保存的纸来为他画像,但总难如愿。一日,孔丹偶见倾倒于河边的一棵青檀老树。因长期的日晒水浸,树皮已腐烂,露出里面一缕缕长长的纤维。他取回这些纤维,造出了质地绝好的纸,终于偿还了多年的夙愿。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青檀木为原料做最好的纸。

中国书法及绘画艺术所用的纸为宣纸——主要产地为安徽宣城、泾县一带,并以此而得名。这种纸的原料除了青檀木以外,又加上了稻草,它们的纤维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打浆后用手工抄造成纸。宣纸质地洁白、细致、柔软、拉力大、不易蛀蚀、久藏不会变色。它吸水性极强,因此写在纸上的墨液能呈现出各种神采。若是笔上饱含稀墨,写的速度稍慢,笔画中间部分的墨色就较浓,而笔画外侧的墨汁慢慢向外扩散成浅色,出现毛绒状物,层次感便呈现出来。若是轻蘸墨汁,特别是干浓的墨汁,行笔较快,便会形成中间露有白丝的线条,称做“飞白”。人们写字写到最后一笔竖画,常常有意把它拉长,于是长长的一条“飞白”犹如飞流直下、荡气扬波的瀑布,为整幅书法增添了气势和趣味。

墨和砚中国人用于书法和绘画的传统墨汁也很特别。它是用一块长方柱形或圆柱形的墨锭在砚台里调水磨成的。制墨锭的原料是桐油烟、煤烟或松烟,加上动物胶和香料。虽具有黏性,写起来却畅而不滞。它还有永不褪色的优点。古代的书法珍品流传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墨色还如刚写时光景。墨色原本西安半坡村彩陶上的图案只有黑色一种,但由于运墨有浓淡、深浅、枯湿、明暗之分,因此在纸上就表现出、特别是在观赏者的心理上形成多种不同的色调。

墨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约五千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陶器,上面有红、黑、白、灰四种颜色。可见炭墨当时已用于工艺制作了。

今人写毛笔字,常用厂家调制的墨汁,因为它从瓶子里倒出来就可使用,省时又简便。不过许多书法家在有充分的闲暇时还是宁用墨锭自磨墨汁。磨墨自有一种乐趣,还是一种休息方法。此外,磨墨也是他为如何写好一幅字进行构思时必不可少的习惯哩。

大约从晋朝开始,书法作品上多加盖作者的名章以证明那是自己的作品。后来到了宋朝,又有人用上了“闲章”,上面的文字不多,内容大意在于显示自己的风雅和志趣。一幅作品若是出于名家之手,后世收藏家们还在它的空白处盖上自己的名章。随着岁月增加,前前后后收藏这幅作品的主人可能多达十数人,甚至更多,于是在这幅著名作品上就能见到众多的印章。我见到一幅名作上竟盖了60多个图章。黑色的笔墨文字中闪耀着猩红色的印泥,便使纸面上显现出一派珠光宝气,煞是好看。

砚的出现显然在公元3—4世纪开始使用墨丸和墨锭之后。不过,最初的研磨器则出现得很早,那是用于研磨颜料以及食物的。人们发现的最古的这种研磨器用于六七千年前,至今尚完好如初。公元3世纪以后的古砚出土甚多,说明当时用砚已很普遍。许多古砚是精雕细琢而成,有的还在砚上刻出龟的形象、琴的形象,称作龟砚、琴砚,造型美观。今日仍有不少人在收集、研究古砚。

砚以石制的最多,也有瓷砚、陶砚、铜砚、铁砚。石砚中有一种称作“玉砚”,剔透玲珑,玉质天然,据说用它磨出的墨液不冻。许多省份都产石砚,鼎鼎大名的是出于山东的鲁砚、出于广东的端砚、出于安徽的歙砚、出于甘肃的洮砚。

线条:笔力之美

书法的要素,一个是汉字,一个是书写。如果将汉字比做书法的躯体,那么书写则赋予这躯体以灵魂。是它们,共同生成、培育了书法这门艺术。

使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书法的字不同于美术字及明清两代专为科举考试所定的“阁体字”(阁,指翰林院。翰林院官员写字十分工整、刻板,因此阁体字带有贬意),当然更不同于古今印刷物上的字了。书法的线条和字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神采和力量,有思想感情,有生命意味,并富有动态之美、过程之美、气韵之美。

下面我们从本章开始共用三章篇幅来谈谈书法的三种构成形式。它们是笔画、字、行(或者说整幅作品),它们合成书法之美的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笔画是最基本的,因为字和行都是由笔画合成的。我们可以将字和行看做是点画运行的轨迹和排列组合形式。点画的许多形式美要素,如力感、动感、节奏、变化、和谐等等,也是字、行的形式美要素,当然,这些要素在三者中的比重是各个不同的。

笔画所着重的是笔力。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强调笔力对书法的重要性时说:“写字全仗写一竖画的不同用锋示意图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如何用笔才能显示出力量呢?唐代书论家孙过庭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他所说的骨气,指的是用笔的内在之力以及纸上的点画所外现的力量。随意在纸上滴洒一些墨点,那无骨气,谈不上有什么力量;一个不会用毛笔写字的人,将笔像拿着刷子涂油漆一样在纸上横拖过去,也是无骨气的。用毛笔写字,正确方法是将笔直握着,笔与纸面成90度角。

谈到这里,我们要回过来强调上一章所谈的“文房四宝”的重大作用了。请对比一下硬笔写成的字与毛笔字的基本区别吧。用硬笔写字,线条都是一般粗细,你看不出、当然也不会注意写字者在哪些地方着重用力,在哪些地方停顿过,在哪些地方加快过。用毛笔黑墨在宣纸上写成的字则迥不相同:它的点画能显示出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行或停、或快或慢的不同样式,而且这些样式都是一次形成的。因为写一个字的各个笔画时,总是按照规定的顺序一次写出,不得重描,不得修改。写毛笔字的难处在这里,它的魅力也在这里。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笔力理解成为书写者所显示的驾驭这门艺术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线条中表现出力量呢?手段多种多样,这里只向读者介绍易懂的两种。

钱坫篆书书册一是多用中锋。中锋就是书写时直着笔杆,将主毫保持在要写的笔画的中央部分,其上的副毫就自然地落在其两边了。中锋用笔,字中有骨,也显得流畅、自然。与中锋相对的是侧锋,它是将主毫偏在线条的一边,显得锋利、险峻。

二是巧于提按。这是笔法中造成力感节奏感的重要手段。提,就是写字时用力将笔向上轻提;按则是相反,用力向下按着。提笔可使线条显得精细有力,轻盈流畅;按笔则使线条粗重有力,凝重沉着。

一个字中的各种线条的或粗或细、或轻或重,主要是由这种提按用力的方法得到的。我们可拿一个楷体的“大”字来作说明。

要处理好提、按这两种相反的用力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字者在将笔向上提或是向下按时,还要应付另一对不同的用力方法:行和留,即一个力量要向前行,一个力量要它停留着或不那么快行。这种情况正如一个篮球运动员带球前进,他一面拍着球,一面带球跑动,这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熟练自如的。

各种书体的提按变化的频率有所不同。狂草书由于追求快速行笔,提按变化较少,小草、行书提按变化多于狂草;隶书提按变化较多,特别表现于带有蚕头雁尾的横画上及捺刀上。提按频率最高的当数楷书。只有篆书是基本上没有提按变化的,而且一律用中锋,不用侧锋,因为篆书讲究线条粗细均匀。但篆书自有显示力量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在粗细一律的线条中用或快或慢的行笔和或浓或枯的墨彩来显示力量。清朝篆书大师钱坫(1741—1806)的书册,字字坚挺圆润,行笔有快有慢,墨色有浓有枯,精妙中显示出作者有多么高超的功力。他晚年右体偏枯,左手写篆,同样精绝。

结字:构筑之美

书法艺术的字法即结字所追求的就是用笔画线条构筑美的空间。笔画在未搭成独立的字之前,虽也显现出独立的美,但并没有多大欣赏价值。只有在写出一个完整的字以至整幅书法时,人们才有兴趣品评字中笔画的优劣和魅力。

有周边的方块字一个汉字虽有方块的周边界限,但它多半是无形的。四周有边、真正算得上方块字的为数不超过50个,不及常用字典所收汉字的二百分之一。幸好这种方块字不多,汉字的造型才有如此的多姿多彩。

从结构上说,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

独体字指只有一种结构的字。合体字的结构多种多样,有由两个部分(左右两个部分或上下两个部分)合成的字,有由三个部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个部分)合成的字,有包围结构(全包或半包)的字。

不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每个字都有一个重心或中心。这个重心掌握好了,写字时各个笔画就可以安排得当,既不会松散无度,向四外尽量扩张,又不会缩做一团,与其他字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好这个重心,坊间为他们设计了种种习字本,其中有一种叫“米字本”(因为其方框内四根红线像汉字的“米”而得名)。它可以帮助习练者逐步掌握每个字的重心,处理好字的各组成部分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关系。

怎样为字作出合适的安排?最重要的是遵从字的种种形式美的要求。它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五个方面。

平正写字应注意其合度、适当和稳定。如果不合法度、任笔为形、东倒西歪、七零八落,就是丑陋。所以古代书论家讲结构之法,都强调写字要四面停匀、短长合度、轻重适宜。字以平正为美,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是一致的。评价人的美丑首先要看五官端正。室内陈设、庭院布置,以整齐有序为美,以芜杂零乱为丑。挂一幅画,要求挂得左右持平、上下适当。甚至贴一张邮票,也都要注意贴得端正,使收信人看得顺眼,这也是对他的尊重。

匀称就是字的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笔画少的字,线条宜粗壮一点,点画之间多些顾盼、照应;笔画多的字,线条应细一点,紧凑而又匀称。

同类推荐
  •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该书系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曲艺的成果精选,共收录文章35篇,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对民国期间繁荣的城市曲艺活动的观照,从艺人、艺术、作品这些代表性的方面入手,描绘了该时期曲艺的兴旺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涉及弹词与评话、鼓书与评书、相声的发展与传播、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曲艺的战斗传统、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等。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20世纪的鼓词研究、20世纪的弹词研究、曲艺传承中方言保护问题、曲艺音乐的腔词关系与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曲种的音乐分类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 乱谈琴

    乱谈琴

    《乱谈琴》是辛丰年先生写的一部“钢琴小传”,本书从钢琴自身的发展历史入手,同时兼收与钢琴有关的各种趣史轶闻,短短一本小书将三百年钢琴文化史“尽收笔底”。这既是作者自己对执迷大半生的“钢琴梦”的一次圆梦,也是写给诸多尚未知琴趣的读者们的绍介之书,希冀更多的人能“爱上它、迷上它、享受它!”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苑溪灵

    苑溪灵

    苑灵原身一株草,她也搞不清楚自己咋的就突然可以变成人形了。不过疑惑归疑惑,她终于可以到处去玩了,去凡间,去冥界。只是她心里似乎有一个执念,就是去寻一个人。她慢慢的寻吧,寻了许久许久,却不知,把自己也丢掉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立法的通知撰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参加本法立法的同志以促进就业发为蓝本,对本法的立法背景、立法主旨、实务中适用的规则进行了逐条的阐述。本书对就业管理方面的业内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指导。
  • 多年离家已成客

    多年离家已成客

    张金刚的《多年离家已成客》内容丰富,题材繁杂,涉及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方方面面;体裁或随笔或评论或散文或杂谈,行文流畅,潇洒自如。但不管他写什么,不管他怎么写,他都是写他最熟悉的,写他最感动的,写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有我也有,你也遇到过、我也遇到过,因而是普遍的也是典型的东西。在他的文章中,主人公虽然是“我”,读到好处时,那个“我”就成了他成了你,成了读者自己。
  •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1V1爽文宠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冰与火的碰撞,水与火的角逐,不是刀光剑影,就是水火交融,一生缠绵。当22世纪最强杀手“千面雪女”遇上神魔尊上,一念交易,从此你追我赶,她杀人来他纵火……误惹妖孽尊上的后果,就是成为他的专属降火器,然后陷入他的温油杀,成为逮捕小白兔被吃干抹净……本书综合起来就是妖孽神尊追妻路漫漫,绝对甜宠霸宠,温馨不虐,入坑从速~
  • 不负芸芸夫人至上

    不负芸芸夫人至上

    【1V1,宠文】啥米啥米,她上得舞台,下喝茅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妖娆百媚的著名大(心)影(机)后(女)竟然穿越了。真特喵莫名其妙,偏偏还成了某花心少帅的六姨太!得得,六姨太便六姨太吧,反正她身为主角要有转正的觉悟。于是,一场爱与追逐正在悄然来袭风和日丽的一天“少帅,你是不是偷了人家的什么东西呀?”某女把作乱的小手摸到了某人的胸口,说。“嗯?”某少帅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某女,但笑不语。某女看到某人如此不解风情,没办法,现代撩人经典拿来借用一下:“矮油,您什么时候不告诉伦家一声,就把伦家的小心心偷走啦!”作者寄语:“撩人技术要学好,否则就像奈奈酱紫,明明辣么美,却没人爱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伶之死

    名伶之死

    琴声。柔软的旋律在满室摇曳,将偌大的空荡荡房间衬托地格外静谧。她心慌意乱地颤抖了一下,琴声随之而停。他们一定会听见的!他们会杀了自己!此时,她也顾不得许多,提起长裙,拼命从地上爬起,连滚带爬地奔向门口,手指痉挛地抓住门把手,也不知道开了几次才打开。当夜晚凉爽的风扑在她脸上时,她想也没想,竟然连楼梯都来不及找到,直接从台上跳了下去,缀满绣花的织锦小鞋里纤细的双脚,刚一接触地面就传来剧痛。
  • 在下荆轲

    在下荆轲

    【本书甜文,甜死不负责】“在下荆轲,不仅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剑客,我还是——”“荆轲,帮个忙,把我给娶了。”“荆轲救我!我韩非!”“荆轲!帮我杀个人,嬴政!”“荆轲!我,秦始皇,打钱!”……穿越成荆轲,要成为秦始皇背后的男人…………
  • 只祈愿你安好

    只祈愿你安好

    你祈愿我一生安好,但是你可知,无你何欢?从校服到婚纱,是我对你爱的见证.
  • 蛤蟆告状

    蛤蟆告状

    清朝咸丰年间,河北静县东关街有一家铁匠铺,专做些农用家什,如镰、锄、犁、耙之类,也兼营洋铁业的活儿。店铺的主人姓孙,三十余岁,因他排行老二,所以人们称他孙二哥。孙二雇了十几个伙计,按月给这些人发工钱。平时他为人和善,只是在发工钱时计较一些,因此惹得那些手头懒一点的人说三道四。在这些伙计中,有一个叫王虎的,此人就在东关住,有些恋家。早晨上工时,因起得晚了,晚来了一会儿,自然引起孙二一些唠叨。到月底发工钱时,扣了王虎五十文钱。那王虎不服,便找到孙二吵起来。那王虎自恃年轻胳膊粗,有把子气力,说着说着便动手打了孙二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