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4100000001

第1章 新版自序

这部学术著作,原先的书名是《戏剧审美心理学》,同时注明“又名《观众心理学》”。现在选定后一个名字,以示新版。此书曾获198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一算,整整二十年了。

这是一部教材。出版前先在学院里讲,立即产生不小影响,受到四川、河南、浙江、江苏、黑龙江、广西、湖北、湖南等地的戏剧家协会和文化机构的密集邀请。那时年轻,哪儿也不敢推拒,于是就成了一次延续几年的巡回讲课。听讲的都是各地的艺术实践家,因此讲课也就变成了切磋和研讨,使我获益良多。

后来,还在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实践艺术学院、新加坡电视机构讲课时使用过这部教材。

我的其他几部学术著作,也都是这样的教材。一个人竟然独自编了那么多教材,现在想来连自己也吃惊。

编教材,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奇特使命。

20世纪60年代我进大学读书的时候,几乎没见过正式的专业教材。那个年代天天都是极“左”政治,高等教学名存实亡,连专业课的老教师也不得不满口都是与专业无关的激进语言。时间一长,连他们也渐渐忘却何为专业,何为教材,何为课堂了。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遭遇了“文革”灾难,我面对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困境,连最后一丝有关课堂和教材的向往,都全然粉碎。

到了70年代前期,极“左”势力一度受挫,高校蹒跚复课,只得由我们这些没见过什么教材却又在心底企盼着教材的人来编写教材。可惜灾孽未尽,文事破陋,黑影环视,实在写不了什么,只得徒叹奈何。稍后黑影再度成灾,我潜身逃到故乡半山避祸,却如得天助,撞到一个神秘的藏书楼,由此憬悟到中国或许还会迎来一个需要文化和教育的时代,便埋首典籍,为那个尚未谋面的时代作一点准备。

到了80年代,大地回春而又春寒料峭,我自知所等待的时代已经来到,便再度投身书海,开始大规模补课,并把补课笔记写成教材,好让学生一代拥有一个真实的课堂。那些年月生活极度贫寒又极度困乏,我专心做这些事情,既有一种“不惜捐血饲幼”的悲情,又有一种“一切从头做起”的豪迈。书堆如丘,窗外如沸,我隐身噤声,一年又一年,几乎忘了时间。

说“一切从头做起”,并非夸饰之言。几十年的兵荒马乱、你争我斗,实在没有给中国的文科课堂留下什么。记得当时好不容易等来一本颁发全国的艺术教材,所有立论,都出自革命领袖,所举实例,都重复《白毛女》和《兄妹开荒》。我所在的专业,则在“戏剧起源于劳动生产,成熟于阶级斗争”的教条下,展开一次次既琐碎又无聊的概念争论,当作“学术研究”。据我所知,其他文科专业,除了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如外语之外,也基本如此,或者更坏。

岂能让中华文化,退回到60年代的空白、70年代的破陋?我掂出了80年代的分量。

但是,这种内心感悟,除了以自己创建的事实来表述,没有其他表述方式。

我当时的表述,就是那一部部的教材。

现在要说说这部教材本身了。

观众心理学,其实是从接受美学的方位切入的戏剧学和艺术学。在伪论、空论拥塞的年代,最有必要去寻找事物的最终依据来进行全方位的破解,就像当时改革家们不得不以人民群众的最终生存需求来破解极“左”高调。我当时为戏剧学和艺术学找到的最终依据,就是观众的审美心理。

这个无奈的探底行动,正恰与国际学术潮流紧相吻合。我深入地钻研了这些学术潮流,但又明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哪怕是青年教师,我也失去了独自迷醉某些学术新潮的自由。在文化救荒的年月,我希望把一些能够连接古今中外的美学通理带给课堂。

因此,我以当代思维,进入国际经典。国际经典出现在教材中身份合适,何况连它们也大多在中国初次面世。

同时,我又懂得,教材中的全部论证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创作,因此又应该把中国的艺术实践纳入分析的范围。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受政治和潮流的干扰太深,但在历史上,包括在民间艺术中,却确实存在着大量经得起细细品味的作品。可惜这些作品过去很难在高校教材中占据地位。

于是,当代思维——国际经典——中国艺术,这三者成了我的学术之鼎的三角支撑。

总的说来,这部《观众心理学》,是一部“经验论证型”的著作。即由古今中外艺术实践家的大量经验之谈,论证这门学问的存在,并赋予结构,赋予观点,赋予实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要比自己推衍出一个复杂的玄思体系来有价值得多了。

在《观众心理学》的书名下,本有多种写法。既可以是对不同观众面对不同作品时的心理实验数据的归纳分析,又可以是对国外同行的学派介绍,也可以是对心理学知识和戏剧学知识的两相拼接,当然,更可以是作者自己以观众的身份来漫谈艺术欣赏时的心理感受。我的路向显然完全不同:为艺术表现寻找观众的心理依据。找到了心理依据,艺术表现也就找到了美学自觉。

与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相比,本书的最大“实验”是广泛调查了中外艺术实践家留下的文书档案中有关观众心理的思维记录。我想,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现代心理学的相关实验,才有意义。

很多读者希望我再版这些早年的学术著作。为了负责,我又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重读时最懊恼的,是发现当年理论表述的啰唆。这可能是因为此书写成于讲课的同时,舍不得丢弃课堂上口头表述时形成的话语逻辑,其他几本学术著作也有这个毛病。因此,我一边读,一边删,一边感叹:啰唆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反倒是年轻时最容易进入的怪圈。时间能删削青春活力,也能删削赘词冗章。删完此书我笑了,今天它与我一起上了年岁。

重读时也有一点安慰,觉得这部教材今天继续在课堂上使用,也还没有完全过时。给一般的读者看看,也还可以。二十几年下来,当年的开拓至今仍感寂寞,尽管开拓时的斧锄已经锈迹斑斑。

如果要对青年读者作一个自我推荐,那么我会说:此书的理论构架尚可斟酌,此书的艺术感觉足可信赖。

理论构架的可斟酌处,是相对于我现在的认识来说的。如果这本书由我今天来写,我一定会以更大的篇幅说明,观众的集体心理是一种人性的聚集,而要点化人性,一半要靠人性本身,一半则要靠神性。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就是在神秘而至高的神性领域与广大观众对晤的。我不赞成“观众就是上帝”的说法,只认为观众灵魂深处有上天埋下的珍宝,艺术家正是要千方百计地让这些珍宝闪亮,使人类的精神不堕落,不溃散。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本书是卡伦·霍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的成名作。全书以平实的语言、清晰明了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敌意、控制、嫉妒、依赖、逃避、自虐等一系列神经症表征以及神经症病人对爱、财富、权力等病态追求背后的文化基础和根本动力,强调了神经症病人在面对现实冲突时的反应,以及为化解冲突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和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你能识别哪些人在说谎:微表情、微动作与识谎艺术

    你能识别哪些人在说谎:微表情、微动作与识谎艺术

    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言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且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带来困扰。其实,谎言是可以被识别的,而微表情、微动作是最有效的“识谎利器”。掌握微表情、微动作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有效地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判断,从而识别出谎言。本书以普及微表情、微动作的相关知识为主旨,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言谈习惯等方面入手,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的各种微表情、微动作中的识谎玄机,探索其中的心理秘密。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灵活运用书中的识谎策略,了解交往对象的真实情绪和心理,有效识别谎言,从而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
  •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心理学故事,揭示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谜团,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并且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再见吧,烟瘾君

    再见吧,烟瘾君

    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中国吸烟人数占世界总吸烟人数的近30%,人数很多,很多人三番五次地尝试过戒烟,都终究抵不住尼古丁的诱惑而放弃,烟民们很困惑,到底怎样才能远离香烟呢?戒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地剖析问题。很多人认为吸烟能让人让兴奋,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能在受伤的时候给人抚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压。其实,揭开烟瘾难戒的种种现象之后,我们发现,本质上,抽烟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烟瘾之所以让想戒的人有戒不掉的恐惧感,是因为人的依赖路径在起作用。这种依赖分为心里依赖是和生理依赖。通常人们的吸烟方式是点燃吸入,而且需要用嘴巴“嘬”,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满足”、“幸福”、“安全感”等积极的情绪。因此吸烟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携带的心理保护。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尼古丁成瘾的秘密主要在于奖赏效应和多巴胺。位于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与药物依赖的关系最为密切,尼古丁会激活大脑中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尼古丁的半衰期为2~3小时,吸烟者需要补充新的尼古丁来维持他们的“愉悦感”。这样不断地循环下去,就形成了难易戒掉的瘾症。事实上在成瘾之后,尼古丁带来的愉悦感非常有限,吸烟者实际上只是为了避免戒断症状的不适才继续吸烟的。明白了这两点,就能解开困惑,抛弃恐惧。《再见吧,烟瘾君》一书中,肖恩·沃德把自己的戒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情绪和身心变化做了全纪录,并针对每一个时间段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不仅是一本全程戒烟指导书,更是一本能给人带来勇气的能量书。别犹豫,开始吧!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总裁大人的100次壁咚

    总裁大人的100次壁咚

    “我们结婚吧”林轩慕深情的对着夏晴霜说,“不好,我不喜欢你”
  •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小说在《俄国导报》上进行了两年的连载后,于1880年完成。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在创作完这部巨著后仅四个月就辞世了。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财好色,他独自霸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于是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德米特里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却悄然将老爷杀死,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
  • 快穿:渣男改造计划

    快穿:渣男改造计划

    排雷:主角反复去世,人设反复横跳,剧情莫名其妙(文是作者家狗写的,作者只负责发:)何邪一直坚信自己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深爱的恋人。直到他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实验室中模拟的幻梦,而梦终会醒来,他只是芸芸众生的其中一位。为了唤醒心爱之人,他重新沉入梦中,抛弃沉重的躯壳,与恋人相守。但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到底谁才是真实?注:意识流简介,但这其实是个沙雕文,信我:)
  •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 别对我笑

    别对我笑

    苏檬这个月第五次在飞机上见到翟霁时,不禁怀疑他是不是走了后门要走了自己的航班计划表。两人结婚后偶然间发现翟霁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翻来一看竟是去年一整年的计划表。苏檬:这是什么?翟霁一把抢过扔进身后的抽屉里。苏檬大惊:你你你……我就说怎么总在飞机上遇见你。翟霁挑了挑眉:不走后门怎么追你?
  • 世子别跑,山里有个小甜妻

    世子别跑,山里有个小甜妻

    一朝穿越,她天生六趾,人骂克死父母的扫把星……我呸,不过极品亲戚霸财夺产的借口。看本姑娘揭穿你们罪恶的老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