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900000005

第5章 苏联文学史话(3)

我的红军朋友和我一同去参加的他的那次晚会,是他所开的最后几次晚会中的一次。在我们周围的群众,大多是中学校里的女学生,一眼看去就可以知道是不规矩的女性化的青年男子,和那些额上束着一条银缎带的长发敷粉的“艺术家”。可是,当那个长脸的伟人走到了台中央,并起了脚,从袋子里取出一本极小的手册,而开始吟唱起来的时候,我真不胜惊讶了。老实说,这不是一个歌,却是一种单调地哼出来的曲调。

这次晚会以后不久,这位近代的游吟诗人脱离了俄罗斯住到爱沙尼亚去。

我最后一次听到他唱诗是在左保特。只要出五个古尔登(币名),人们就可以在但泽自由市的俱乐部对面的“喀喀都”舞场里,在一次“狐步舞”和一次“希米舞”之间,听他吟他的诗。在舞台的中央,并着脚,他在那由到海滩上来娱乐的德国私娼和侨民所组成的群众间,读着在革命之前曾大受人欢迎过的那几首老诗。在左保特,我觉得这是一个奇观,竟一直听到完才走,可是在莫斯科呢——那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我们却没有这种耐心,我和我的朋友在晚会还只开了一半的时候就走了出去。

在外面,赤卫队在搜查一切出来的人,拘捕那些带犯禁的武器的人。看见了我的朋友的军装的时候,他们不和我们找麻烦就放我们过去。然而赤卫队之中有一个人,却对我的同伴发了一个友谊的责备;他对我的朋友说:“同志,怎么你也会对于这种集会发生兴趣?”接着他便吐出了一句很有味儿的俄国的骂人话。

知识者们人们在那儿按着议事日程讨论问题的那些集会,有着一种多么完全不同的光景。苏维埃著名批评家哥刚(KOGAN)教授作了一次演讲,论到:《知识者与革命》。这题目大大地引动了群众,而在那挤得水泄不通的大演讲厅中,人们可以看见兵士,劳动者和水手,与作者们,教授们和学者们群聚在一起。

在布尔塞维克政变之后,左翼的知识者们(革命的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党和自由主义者)都已脱离了他们的职位,因为他们盼望那个在他们看来会使国家趋于破产的制度迅速地崩倒。

苏维埃政府看出自己绝对不能拿另一些知识者去代替这一些知识者。它不得不碰运气去填它的缺;这样,人们便看见工役做了站长,中学学生做了教授或署长。在莫斯科最大的首都旅馆中,在卢拿卡尔斯基(LOUNATCHARSKY)和《新闻报》(IZVESTIA)的编辑史节克洛夫(STEKLOV)旁边,人们可以看见那些由区苏维埃选出来任国家经济或海军等职务的不知名的青年人。我认识一个担任编生活指数报告的二十岁的大学生。

在他指挥之下,有一架电话,一个统计专家和一个打字员。在那些一下子握了权的人们之中,能显出天赋的办事才能的人固然也有,可是,没有驭驾政府机械的能力的人,却还是居大多数。

因此,为了革命的利益,苏维埃政府用着一切做得到的方法,努力设法去联合那些知识者,也并不是奇怪的事。

哥刚滔滔不绝地讲着那刚在俄罗斯所经过的事变,讲着知识者的职司和同盟罢业。(在那些工团中,路角上,警署中,人们可以看见那些极大的红布旗,旗上用白粉写着这几个字:“打倒同盟罢业”——每一个字都是写错的。)当哥刚讲完了他的演说之后,便由反对者起来发言。第一个走上讲坛去的是一个满脸长着胡子的兵士。他的军帽上饰着红布,他的军袍上挂着两条交叉着的红带,而在他的右手上,他执着一面红旗。

“同志们,”他高声喊着,用这三个字把演讲会变成了群众集会,“我在前线吃了四年苦,这为的是谁?为了那些生活在王宫里的资产阶级。这也够了!我们的革命的政府……”

可是在演讲厅中有人暴怒地打断了他的话:

“赶他出去,这真胡说八道!”

可是那个兵士却不为这些呼声所动,继续说:

“……只有无产阶级的独裁……”

打断他的话的人越来越激烈了,而那些反对者也开叫起来:

“对无产阶级的独裁!”

“让他说下去吧!”有几个听众喊着。

“可是他说谎!握了政权的是一群篡夺者!”

突然,在我们还来不及辩明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忽然跳出了许多武装的兵士来,跳上台去把主席和演讲者都蔽住了。

“反革命!混蛋!”一个工人向听众喊着。

那些兵士举起枪来,把手放在弹机上。那时,全个演讲厅中的人便都乱哄哄地转身就跑。秩序是乱得不堪,以致在这向门口冲出去的疯狂的群众中,便一点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在这大混乱之中,人们却可以听到一个女人的尖锐的声音:“言论自由。”

突然,有一群人开始唱起《国际歌》来。这总算情势松下来了。全演讲厅的人立刻接着合唱,一边唱一边向门口走出去。兵士们从台上走下来,混到那已经在路中集成了一个行列的群众中去,接着,突然有人举起一面大旗来,高耸在这人海之上:“打倒同盟罢业”。

§§§第三章在革命中的诗歌

革命给了诗歌一个极大的突进。怎样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呢?在饥馑中的一个对于韵律的沉醉!那些有诗人们念他们的作品的地方,是立刻被一大群很复杂的群众所占据了;他们到那些地方去的唯一的目的是听念诗。政治家,艺术家,往时的妓女,中学女学生,大学生,从一个辽远的村庄上来的目不识丁的农民,劳动者战斗员们和伤兵,都挤到那些厅里去。他们懂得那别人对他们念的东西吗?他们感到像叶赛宁(ESSENINE),巴思戴尔拿克(PASTERNAK)那些诗人的诗境的美吗?他们捉摸得住赫莱勃尼可夫(KHLEBNIKOV)的,克鲁契尼赫(KROUTCHENYKH)的超理性诗义吗?还是只因为他们是被那急骤,短促,变易而沉醉的韵律吸引着呢?还是只因为这从俄罗斯的一切地方,一切阶级来的群众是被那言语的崩雪,字眼的音乐,形式的炙热的酒精所魅惑着呢?我相信那吸引他们的是韵律,特别是新的诗歌的韵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怎样来解释那侵占了革命以后的俄罗斯各主要城市的诗歌狂,那些在一切环境,一切地方,用一切语言来吟诵的诗?在咖啡店里,在私人住所中,在工人俱乐部里,在演讲会中,在露天广场上,在会议的开幕时候,人们都念着诗。在一个泛劳动联合会会议的开幕的时候,在对几个诗人拍掌之后,会场中的人们把这政治的讨论会一变而为诗歌的晚会。人们听到一切语言的诗人:从俄罗斯语到鞑靼语,从犹太语到耶古特语。那些诗人们结果用了押韵的诗来陈述他们的政见。例如倍什勉斯基(BEZYMIENSKY)吧,他就用了押韵而有韵律的诗作了一篇被赞扬和笑声所间断了多次的长演说。这篇独特的演说曾载在官报《新闻报》上。

“韵律!它是从哪里来的,这韵律?”玛牙可夫斯基自问着。

“在我呢,”他写着,“这是一个声响的律动,一个在我身上回返着的摇荡的律动。韵律可能由大海的声音暗示起,或由那每天早晨打着门,而其脚步的律动印到我脑子里来的女仆暗示起。韵律还是从环地轴转着的大地来的呢,还是从吹着的风来的?它是从内心来的呢,还是从外界来的?要使它觉醒,只要一个激动就够了。

桥梁摇荡着,在一个蚂蚁的脚步下有坍下去的冒险,也便是这样的。”

俄罗斯的这种诗歌的沉醉,也可以用这大众的突然的觉醒来解释;它很使人想起黑人的舞蹈,在鼙鼓的有韵律的擂声中,黑人一直舞到气尽力竭为止。

革命把无数的群众投到街路上去。它用一种集团的生活代替了家庭生活:巨大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常常举行的选举,那已到了一个前未曾有的程度的罢工,防御壁上的战斗,在露天或大建筑物中所开的演讲会等等,把平静的家庭集会抛到了后面去。家庭的四壁坍了下来,人海的潮突然地涌到了公共广场上,郊外的空地上,而一直伸广到乡野。

那被这巨大的群众的光景所骚动,被群众的热忱和那互相口传而扩大了的口号所撼动的革命的诗人,终于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一个向前进的革命的热情,通俗而有实感的韵律来。那些最初的革命诗人便是玛牙可夫斯基,倍什勉斯基,勃洛克,和许多没有名的诗人们。

在这对于诗歌的大众底热狂前面,人们请大众选他们所爱好的诗人。在选举之日,诗人们不断地在莫斯科博艺学院的大讲堂的讲坛上一个个地出来念诗。混在这广大而热心的群众之中,我听那些诗人念诗。俄罗斯全国所有的有才的诗人,那天都是到场的。那里有最相反的诗派和最不同的政治潮流的代表。人们念着抒情诗和长史诗。人们吟诵着神秘派的和无神论派的诗,祈祷文式的和渎神者的诗,有作用的和客观的诗。每个诗人用他自己固有的方式念他的诗:有时是单调或矫作,有气势或随便,有时声音太高,常常声音太低;听众们夹进去嚷着:“不要那么响!”

或是“再响一点!”发狂似地拍着掌,喝着倒彩,互相争论着。

在晚会的终结,人们接着便选举。这一晚谁得胜呢?是那辩论者的玛牙可夫斯基呢,还是那抒情的叶赛宁?是一个革命者呢,还是一个神秘派?群众选举了那最能了解革命,最确切地反映那时候的这国家的灵魂的人,选举了那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是一个大事件的最近的诗的作者:亚历山大·勃洛克。

萨洪姆语——维力米尔·赫莱勃尼可夫在十月革命前几年,我在哈尔考夫第一次看见那些近代诗人们。

这个乌克兰的首都在当时一点也没有什么特点。那是一个像俄罗斯其他那些城市一样的普通的城市:几个比桑丁式的寺院,一些耸立在小木屋旁边的近代建筑物,一条电车路和另一条公共马车路。在那些路角上,一些盲歌人弹着那古旧的弦乐器“班陀拉”(BANDOURA),唱着民间歌谣。一些知识者包围着这些有忠厚长者风的歌人,把这些被遗忘了的古歌一个字一个字地速记下来。正混在这些人之间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了一团奇怪的人:四五个蓄着长头发,穿着黄色和紫色的短褐,脸上整齐地涂着青色或红色的三角形和方形的人们,满不在乎地沿人行路走着。

“这些人是谁?”我问一个过路人。

“这些是诗人。”别人这样回答我。

这句回答是那么地自然,就好像人们说:这是师范大学的学生,或是:这是邮政局的办事员。那时我对于这由服饰的成分来演着一个那么重要的角色的诗歌运动,开始感到了兴味。

哈尔考夫的诗人们,那时都在苏姆斯喀牙路的“艺术家之家”的地下室里聚集。他们编着一个名叫《麦穗》的杂志;这杂志后来由一个题着《七与三》这个怪题名的杂志来代替了。做这个运动的首领的,是诗人维力米尔·赫莱勃尼可夫(VELEMIRKHLEBNIKOV)。他是俄国未来派的创造者,和沈盖里(CHENGELI)一同办那《麦穗》。在一九一五年出版的《七与三》,是偏重绘画的。它之所以名为《七与三》,是因为它的撰述者之中有七位哈尔考夫的艺术家 —— 其中有喀密加(KAMYKA),沙包格(SAPOG),包勃林斯基(BOBRINSKY),和那后来被白党所枪毙了的科沙雷夫(KOSAREV)等画家——和另外三位艺术家。人们称这另外三位艺术家为宾客,因为他们是住在别的城中的;在他们之中,玛奈·喀兹(MANEKATZ)便是一员。

这集团中最特别的人物无疑是赫莱勃尼可夫。他祖先是鞑靼人;蓬着头,满脸长着胡须,老是穿着破烂的衣服,他是永远也不老留在一个地方的。在一星期之中,你看见他在莫斯科,接着又在哈尔考夫或在彼得格拉特,在巴库或在伊尔库茨克。他是一个真正的游荡人,诗歌是世界上唯一使他感到兴趣的东西。凡是他经过的地方,诗人和艺术家的团体都组织了起来。广大的读者都很不知道他,因为他决意不创作那些可懂的诗,而置全力于一种用“萨洪姆”(ZAOUM)语写的诗,即一种“超理性”的诗歌,赫莱勃尼可夫结连那斯拉夫古语言的语根去造他的新字。他带着一种真正的魔法家的天才去使这个语言复生,加着接尾字,接头字,而又往往单用一个语根的字去写他的诗。他的那首在《印象派研究》杂志的灰丁香色的纸上发表的诗《笑者》,便是这样而闻名于俄罗斯全国的。赫莱勃尼可夫作了许多哲学的探讨。在这一个领域中,他写了些真正科学方法的文章。他书看得很多,很少有一个天才会被他漏过。在莫斯科,他认识了玛牙可夫斯基和蒲尔鲁克(BOURLOUK)。虽则他时常要发癫痫病,他却不倦地绝对不肯抛弃那他所谓诗歌的实验室的“萨洪姆”。人们称他为“书法的殉难者”。

当大革命爆发出来的时候,他是在伏尔加区域中。在一个火车中,他被一些强盗剥去衣服推下车去。生病,乏力又饥饿,他到他所碰到的第一个警署里去求助。那些办事员看见他浑身赤裸着,只裹了一件大氅。一个办事员认出了他,于是人们便给了他一个工作做。这样,赫莱勃尼可夫便做了守夜人。那个时代,俄国正大闹饥荒。那时赫莱勃尼可夫写了许多首完全不懂的诗;在那些诗里,他请全世界来救助俄罗斯。他的有一首诗题名为《吹角吧,呼喊吧》,另一首诗题名为《为什么?》。这第二首诗把孩子们的苦痛描写给我们看,他描写那些孩子们捉蝴蝶去做汤,吃青虫过日子。他也可怜那些动物和植物的命运:

白杨和青松相抱着,或许明天人们会把它们砍下来吃。

赫莱勃尼可夫在一九二一年逝世,他的朋友们在他的墓石上刻着这几个字:“地球主席赫莱勃尼可夫之墓”。

他的逝世差不多没有什么人知道。饥馑侵占着全国。在那些被大旱所炙烧的野地上,一群群沉静的人们日夜地徘徊着,低倒了头,绝望地在寻找点什么食物:野草或是土虫。苏维埃政府无疑地努力想帮助那些和革命结合的作家们,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应该集中它全部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饥民,组织文艺界当然是余事了。可是有一件闻所未闻的事实,突然地惊起了一个地方的当局,觉醒了中央政府的注意。在辛皮尔斯克有几十个人聚集在一个演讲厅里念“饥饿的诗”。那是一种吃人肉的宣传。一些绝对不肯说出真姓名来的不知名的人,开始朗诵那些赞扬人肉的味儿的诗。其中有一个人甚至竟这样说:

哦,煎炙的少女的股肉,是多么地鲜美啊!

政府取了严厉的手段,于是这一类的宣传便立刻终止了。

只是在以后当饥馑已变成了一个辽远的噩梦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说起赫莱勃尼可夫来。许多苏维埃的批评家发表了许多关于他的著作的研究。就中特洛兹基特别宣称,赫莱勃尼可夫虽则不是诗人,却还是一个研究诗歌的学者。大家都同意承认他是苏联新诗歌的推动者,大家都对于他的早死表示遗憾。

§§§第四章意象派——赛尔该·叶赛宁

在十月革命的初期,最兴旺的文艺咖啡店是那意象派们作聚会之所的“神马的马厩”,以及那“未来派的咖啡店”。

同类推荐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7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所记多是怀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纪念怀想、回忆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谊,文中所记颇有许多造诣深厚的艺术界、收藏界名家。散文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眼界高远,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种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文博界相关的名人轶事,有极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可读性;文从字顺,间有佳句妙词,值得品味。《周赏集》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郑欣淼多年来创作的长短八十多篇文章,约20万字。
热门推荐
  • 故兮

    故兮

    江湖,心中的江湖。受人恩惠,以命亦相还;伤身之仇,拼死必相报。剑术无双,大开杀戒的老者。努力练剑,初涉江湖的孩童。身世成迷,未来难料的少女。身负深仇,以仇为担的杀手。江湖之大,又有多少故事?故事太多,又将怎样走下去……希望,我有我所表达,你有你所欣赏。故事展开的有些慢,没有网文的套路,却想认真的讲一个好故事。希望朋友们可以耐心多看几章,我相信你会喜欢这个故事的。也希望喜欢的朋友们可加群交流。QQ群号码:136815917。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 大星落

    大星落

    在恒星都开始熄灭的日子里,流落在异乡的马牛牛,一心却想要过好日子,于是一路走来一路认亲,却慢慢的点燃了世界的明灯。
  • 妖王的亲亲妖妃

    妖王的亲亲妖妃

    此乃男强女强宠文她乃现代金牌杀手,因在执行任务时,却被一直嫉妒自己的银牌杀手暗杀。一朝穿越,成赫兰国丞相之女,爹不疼娘不爱。姐妹丫鬟仆人欺负她。搞笑,从来都是她欺负别人,何来你们欺负她?妹妹安排杀手杀自己?很好,有胆量,那你就等着痛不欲生吧?让人死不可怕,等死才可怕。哥哥也想杀自己?那就将他身败名裂,再送去要饭。公主嫉妒自己,想毁自己的容?好,那就让蜜蜂蛰她。因得罪公主,而被迫嫁给传说中的妖王?说他残忍,绝情,鬼魅。是个妖?为啥见了后,这人绝美如斯,不似凡人呢?他好像跟传说中不一样啊。他乃影歆国妖王,因出生时皇宫内所以的喂养的动物狂躁不堪。搞得皇宫恐吓不堪,便被人说成是妖。于是刚出生的他便被封为妖王,赶出皇宫。片段一:“王爷,王妃差点被首富家大少爷调戏了。”云逸说道“什么?派绝顶杀手,灭了他全家。”正在书房画自己王妃画相貌的妖王说道。竟敢调戏自己小女人,注定被灭门。片段二:“王爷,王妃把皇上赐来的夜明珠,全都当石头扔水里玩了。”云逸说道。他可是好心疼哎,多么珍贵的夜明珠啊。“是吗?既然她喜欢,把国库里的夜明珠偷来给她玩。”妖王毫不在意的说道。只要自己女人能开心,即使把月亮摘下来都行。云逸擦汗,这王爷实在是太宠他家王妃了。片段三:“王爷,王妃说她想看看皇上的玉玺是什么样。”云逸对这些已见怪不怪了。“派人把皇上的玉玺偷来给她看。告诉她,玩坏了都没关系。”妖王毫不在意的说道。别说一个玉玺,就是她要天下都没关系。云逸听到,当场吓个半死,那可是皇上的玉玺啊。。。不过谁让她家王妃喜欢呢。片段四:“王爷,夏禹国皇帝送给王妃,黄金万两,要娶王妃为皇后,并且今生只王妃一人,而且王妃已经收下了。”云逸怕怕的说,要知道他家王爷很宝贝自己王妃的,王妃也是的,竟然收下了。“什么?”一向淡定的妖王,此时不淡定了。只见一个身影后,妖王已不见了。
  • 血色进化

    血色进化

    死后重生,林月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有各种险恶的任务,各种凶残的怪物,各种阴险的对手……同时也有无止尽的奖励和诱惑。无限任务,无限进化,无限拼搏!她只为登上那进化的顶峰,将最珍视的一切,紧紧握在手心之中。———————新书已发,书名《至尊女仙》。
  • 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

    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

    一个爱喝酒的男人在北京、深圳等地漫游,在两个女人之间纠缠,在一个又一个酒桌上感悟人生。主人公“不合规矩”地生活着,并用酣畅的语言表露“不合规矩”的内心。我们见面而很少说话,因为我们足在摇滚乐中见;我们见面可以说很多话但却什么都记不住,因为我们是在酒后地。但我们必须要相见,因为我们已小会独处,我们已不会安静。爱情只是啤酒产生的泡沫,生活如此强大,青春如此深刻!
  • 电竞女王的养成方法

    电竞女王的养成方法

    联盟史上第一支打进世界大赛的女子战队。pgsk.com
  • 你好,我来自丰缘

    你好,我来自丰缘

    “诶诶,那个是盖欧卡,你等……”少年看着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盖欧卡冲去,并用尾巴在盖欧卡脸上甩了一巴掌的金黄色大鲤鱼,把后面的话给咽了下去。———————注:本书为口袋妖怪、精灵宝可梦、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同人。(恩,应该齐了)
  • 生活系大佬

    生活系大佬

    原书名(女装神豪)。路过的小伙伴们,来看看咯……
  •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本书所选均为古今中外优秀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孩童之间的真挚友情,又有成年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领会到正确的交友方法,并使孩子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纯洁友谊。
  • 第五人格stra

    第五人格stra

    古怪的庄园,扭曲的法则,奇怪的游戏,可怕的真相,危险的事故。扭曲混乱的永眠镇,收纳恐怖的研究所,世界不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一个获得了‘真理’的普通人,跨过虚假的真相,步入世界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