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900000003

第3章 苏联文学史话(1)

前苏联高力里

§§§第一部从个人主义到革命§§§第一章混乱中的作家们君主政体底崩落受着大部分的俄国作家的热烈的欢迎。就是那在欧战期中变成了爱国主义者和王政主义者的安特列夫(ANDREEV),也表示着欣喜。幽默作家阿佛钦科(AVERTCHENKO)在他的日记上发表了退位书的原文,只加着这几个字作评注:“快读一遍,阿尔喀第·阿佛钦科。”

就是那些王政论者,也欢迎共和国,自从俄国皇军吃了许多败仗以来,对于专制政治的信仰在一切社会层中差不多已消灭了。

一切城市中的广场都变成了会集之所;在那往往是用一个木桶来代替的讲坛上,演说者不断地继续。他们向群众大声嚷着:“旧制度已经死去了;它自己倒落下去,像一个被虫咀过的烂熟的果子一样。”

十月革命是出乎作家们的意外的。那激扬民众,以为民众是柔和无用,淳朴轻信的俄罗斯文学家,突然看见民众焚烧图书馆,占据土地,把那些地主从他们的不动产中驱逐出去,把那些实业家关到牢里去。在一九一七年终光景,当人们在俄罗斯看见工役变成了站长,匠人占据着公共机关的主干的位置时候,阿佛钦科发行了他的最后一期的滑稽周刊《沙谛里公》(SATIRICON);那一期四边印着一个黑圈子,第一页上画着一个坟墓,被杀害的俄罗斯的象征。在这一期的一篇文章中,他写着:

“在现在的事变中,可笑的事情太多了;我怎样会不笑呢?

哦,俄罗斯,我的小母亲,我的祖国……”

在同时,安特列夫向知识界发表了一个绝望的呼吁,在那里,这同样的哀鸣可以见到好几次:“俄罗斯,我的小母亲,我的祖国……”

那时我住在达刚喀,莫斯科的一个工人区。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曾供献给我一间房间,因为他们害怕别人要强迫他收住一个共产党。在出门的时候,往往必须步行,因为电车里挤满了人,而为要找到一个位子,是非硬挤上去不可的。在那些几个月以来没有扫除过的人行路上,一望无际地显现着高高的雪堆。行人在那些雪堆间爬上爬下,滑倒在泥泞中,咒骂着一切革命的新把戏。然而,城市的中区却很热闹,街路上都挤满了人。在一切十字路口,都可以碰到那些知识者(大学生,新闻记者,作家,公务人员),正在卖那些稀少的还在出版的资产阶级的报;可是一些长久习于本行的熟练而轻捷的年轻的报贩,却总占着上风,使别人难以和他们竞争。

在那些文艺酒场中,当时人们听着维尔进斯基(VERTINSKY),俄罗斯资产阶级的偶像。他的半吟半读的单调的歌,是很受莫斯科的听众赏识的。他们把他的那些歌记得很熟。在大部分的酒场里,人们唱着他的歌;人们甚至还想模仿他念诗的态度。

穿着丑角的衣服,在鬼火般的灯光下,他唱出他的那些献给最近阵亡的白俄军官的歌:

我不知道为了什么神秘的理由人们叫他们去送死。

在把他们推到坟墓里去的时候,人们犯了多么没用的罪!

……静默的旁观者缩在他们的裘衣里,当一个女子吻着尸体的嘴而把他的定情指环丢到教士脸上去的时候。

俄罗斯的资产阶级虽则不满当时的现状,可是他们坚固地相信,这个革命局面是不会长久的。那些曾经对于沙皇政体的崩落拍手称快的作家们,受了情势转变的打击,而用一种不十分掩饰的敌意,去接受十月革命。他们不断地反复着说,苏维埃政府不久就会崩颓的。在等着这个崩颓的时候,那些散文家们和诗人们继续为他们的读者写作着,好像他们周围的骚扰是和他们绝对没有关系似的。

每逢星期四,在九点钟的时候,人们可以参加那在从前的莫斯科大学神学院的讲堂里开的文艺晚会。

像在战前一样,在那由知识阶级和资产阶级组成的听众之前,那些著名的作家念着他们的未发表的诗,长篇小说的片断和短篇小说。

在我到这种集会去的那一晚,第一个踏上讲坛去的作家是安特列·哥鲁勃(ANDRE GOLOUB)。在他对我们宣读的那篇短篇小说中,是讲着一个少妇等她的情夫的事。灯散布着一片柔和的光,醉人的香气从邻近的公园中飘过来,一袭罗衣纟卒纟祭地响着,这个女子的青年的身体有着一个伟大的魅惑。

继他而起的作家是阿列舍·托尔斯泰(ALEXEI TOLSTOI)。他的动物故事听众当然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他具有一种地道的演员的才能。他可佩地表达出他的寓言的淳朴的特质来。

那是关于狼,雄牛,或是活起来动起来的器物的故事:

“从前,有三个小孩子,他们只有一条短裤;正当他们在互相争它的时候,那条短裤脱离了衣橱,从窗口跳出去,跳到了街上,而在路上碰到了一头雄牛……”

在休息期间之后,出来了一个女优,我清楚地记得这个女人。她是一个头发吉卜赛人一样黑的女子,有一位很有名的诗人,曾经送给她这几句诗过:

阿涅思,你向我现身出来,像沙漠中的炙人的太阳一样……我之所以特别记得她,因为在她上台的时候发生了一幕喜剧。因为她吟诗吟个不完,拍掌声便越来越稀少了;然而阿涅思却死不肯下台。当她想再出来向群众现身一次的时候,有好几个人向她扑过去拦住了她。“哙,阿涅思,”别人对她说,“巴尔蒙特(BALMONT)还有诗要念,而且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巴尔蒙特便开始念他的几首旧诗。

我问自由的风:

我怎样才能年轻?

风回答我:

像风像烟一样地年轻吧。

……我问炙人的太阳:

我怎样才能比晨曦更强地炎热?

太阳一句也不回答,可是我的灵魂却听得:烧吧。

在整个晚会中,一点也没有什么使人想到那在进行中的革命;在这演讲厅中,一切都平平静静地过去,好像那正在改变俄罗斯的面目的大变动,只是一个应该忘记了的大噩梦。

在出去的时候,听众们互相说着他们的印象:

“这一晚过得好极了,安娜·伊凡娜芙纳。”

“真的,伊凡·伊伐诺维契——上我们家里去吧,现在还不过是午夜呢。”

“我要不要约几个朋友去?我们可以打几圈纸牌呢。”

“好极了,伊凡·伊伐诺维契。我的茶炊是永远不熄的。”

这一天晚上,谁相信那些教授和大学生会在第二天举行一个反布尔塞维克的游行,谁相信第二天赤卫军会冲到各大学去呢?

这些俄罗斯文艺界的光荣现在怎样了呢?巴尔蒙特是在巴黎,在亡命者的刊物《最后新闻》上写文章。阿列舍·托尔斯泰也离开了俄罗斯,可是在一九二三年,他宣称在他眼中看来,苏维埃政府是唯一的国家权能,十月革命是以往事变的正当过程的一部。那时他回到莫斯科去,而现在做了那代表苏维埃文学的右翼的国家学院会员。人们有时说起他:“为什么托尔斯泰是一个苏维埃的作家?那只是因为他住在苏维埃的土地上。”或者说:

“托尔斯泰觉得革命不是一个罪恶。”

那个也参加这些文艺晚会的巴尔特鲁息谛斯(BALTROUCHAITIS)被任为立陶宛的苏联公使。我相信他现在用立陶宛文写文章了。

在一九二四年冬天的某一个下午,一个四十岁光景的男子,在特佛尔斯喀耶街当街向自己的口中开了一手枪。几个过路人跑了过去,认出那是安特列·哥鲁勃。在他的旅舍的房间里,人们找到了一张短简。在那短简上,他写着这几个字:“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乐于把我的共产党党证交还给你们。”

实际上,安特列·哥鲁勃是在一九一九年加入了共产党。他继续描写着资产阶级的家庭,可是他并不像以前似地赞扬它们,却暴露它们的腐败和空虚。没有适应新制度的能力,又知道自己所写的东西不是诚恳的,他终于决意一死了之。

然而,在一九一八年,饥馑开始威胁着全国;禁例是越来越严了;一切资产阶级的报纸都中止了刊行,而在莫斯科,通行来往也变成危险的了。

天一晚,行人便急忙回到他们的住所去,而在街路上,除了几个稀少的徘徊者和红军哨兵以外,便一个人影也看不到。

在城市的中心,窃案越来越多;对于那些做麦子的投机生意的人的接战,也一天多似一天;在路上,人们可以看见那些被从寓所中赶出来的资产阶级者的家具,杂陈在人行路上。一辆装铁甲的汽车,老是停在一所样子有点寒伧的屋子前。在那屋子门前,挂着一块小牌:“契卡”。

在那些流亡到外国去的作家之间,我可以举出:安特列夫,巴尔蒙特,蒲宁(BOUNINE),库迫林(KOUPRINE),梅雷日可夫斯基(MEREJKOVSKY),希比乌思(HIPPIUS)以及其他等等。

神秘派梅雷日可夫斯基来到了华沙,在那里,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演讲厅中,他作了一次关于神秘主义的演讲。在准九点钟的时候,人们在讲坛上点了两枝蜡烛,于是梅雷日可夫斯基便现身出来。

他的身材中庸,养着一点小胡子,映着蜡烛发光。他先用法文说了几句话做引子。接着,立刻换了俄国话,他宣称他是那些请华沙的政府向伪基督进攻——即向布尔塞维克政府进攻—— 的波兰的神秘派们的弟子。他宣称道,“那时,当我们向那躲在共产主义的大氅后面的人打一鞭的时候,那件赤袍便会一块块地碎落下去,于是我们便可以看见魔鬼的尾巴显露出来。”另一个大神秘派,梭鲁古勃(SOLOGOUB)却留在俄罗斯。

可是,从一九一八年起,他就守着绝对的沉默了。在一九二七年,塔斯通讯社把梭鲁古勃去世的消息传布到全世界。这个消息在全世界的报纸上发表,并附记着这神秘派诗人的略传。塔斯社的电报是用这句简单的句子做结束的:“自一九一七年十月起,梭鲁古勃未有作品产生。”

在一九二一年,梭鲁古勃曾经想离开俄罗斯过。他的妻到处奔走着,又向她的一切朋友说,她不久可以得到一张正式的护照而“逃开这个地狱”;可是在动身期前的几个星期,她投奈伐河自杀了。人们只在春天冰溶的时候才找到她的尸身。在整个冬天,梭鲁古勃怎样也不肯相信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乔治·伊凡诺夫(GEORGESIVANOV)在他的书上说:梭鲁古勃很有耐心地等着他的伴侣,在食桌上老替她预备着一副食器。在他家里,一切都照着她出去的样子:结绒线的针还插在绒线里,而梭鲁古勃,在等着他的妻子的时候,读读诗,译译戴奥费尔·高谛叶(THEOPHILEGAUTIER)和魏尔伦(VERLAINE)的诗。

当这位诗人知道了他妻子死去的确息的时候,他便闭门谢客。人们听说他在孤寂之中从事于数学,而当他在经过了一个长期的隐居之后,第一次出门的时候,他对他的一个朋友说:“我在证明在死后灵魂是否继续生活这个问题上用过功夫,我知道他确是继续生活的。现在,我可以确定能在那另一个世界中遇见我的妻子了。”

在想到梭鲁古勃的时候,他的那首那么地受俄罗斯青年讽诵的名诗,便又来到了我的记忆中。在这首诗里,梭鲁古勃把生活比作一个跷板:

在一条喧嚣的河畔,在一株浓密的松树荫下,魔鬼用一只毛手,在推荡着一个跷板。

他推荡着,他笑。

向前,向后,向前,向后……木板轧轧地响着,弯曲着,而那魔鬼两手扶着腰,说:

“已把你放在跷板上了,摇荡着吧,让魔鬼把你带了去!”

在一九二二年,当乔治·伊凡诺夫临走之前到梭鲁古勃那儿去辞行的时候,梭鲁古勃对他说:

“我一生所残余的唯一的快乐,便是抽烟。呃,我就抽烟……”

一九二一年,在亚历山大·勃洛克(ALEXANDREBLOK)死后两个星期,古米列夫(GOUMILEV)被执行枪决。古米列夫的妻子女诗人阿赫玛托娃(AKHMATOVA)停止发表她的诗。

她永远不愿意离开俄罗斯,她每天去做弥撒。

凡是在这些悲剧的年头中在彼得格勒的人,都无疑地记得那俄国的旧都城的光景的罢——俄罗斯的都城是在一九一七年迁到莫斯科去了的。这俄罗斯的最大的城变成了一个死城。一些面有菜色的人闯进那些沉静的院子里去,在垃圾里翻寻着,希望在那里找到点食物。那时候,各郊外都组织起来,准备打退尤节尼契(YOUDENITCH)的白军,而在城市的中心,却完全变成荒凉而死寂。那在往日可以算做城中的骄傲的奈夫斯基苑——彼得格拉特的上林苑,野草四处蔓生着。在那就是最大胆的人也不敢去冒险的伯鲁达洛夫路,人们可以在几所荒屋上看见挂着那写着这几个字的牌:“本处出卖狗肉”。

在那些大伽蓝和寺院的周围,有些年老的神秘派徘徊着,颔下长着长须的哲学家皮匠和先知农民,都在荒屋中聚首,谈论魔法,新彗星,和不久会发生的奇迹。那位曾在阿比西尼亚住了很长久的古米列夫,很勤地和这一类人来往。一个没有参加过这一类的集会的陌生人,准会以为自己遇到了一群宗教的狂人,可是,在仔细一听他们的谈话的时候,你便立刻会看出他们所谈的完全是另一回事。旧将士的名字是常常被人提到,而在这些会集中,人们谈着一个不久的政治变动。

古米列夫不久被捕了。人们在他家里搜到了危险的文件,人们告他参与一个反革命的阴谋。古米列夫的朋友和俄罗斯新诗的爱好者设法去营救他,可是这位诗人突然取了一种那么强硬的态度,致使他因而殒灭。他公然承认是苏维埃政府的死仇,自供曾参加白俄军官的一个阴谋。人们想设法转圜,可是古米列夫却用了他的决不翻供的不可动摇的决意,拒绝了他的朋友们的一切努力,于是他被判处了死刑。在执行死刑前几个星期,他写了一首诗:《迷路的电车》。

彼得格勒垂死的城。没有一个车辆再使这个城的严肃的建筑活跃起来了。突然,在这个荒凉的城里,一辆电车在那主要的街上现了出来。这是一个事实呢还是一个梦?

勒住,开车的,立刻勒住你的车。

这电车穿过了几座桥,打着铃绕过了那些纪念物,那些教堂。接着,穿过了那些沉静的路,而在这诗人面前显现出来,作为他的生活的象征本身。在古米列夫的想象中,一切都错杂着。他所漫游过的诸国土,他的恋爱;而在他的每一句诗中,都浮出了他的死亡的预感。这预感,在他看来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他看来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辆电车开到一个发卖“到精神的印度去”的车票的车站去。可是要作这个旅行的并不只是这诗人一个人。那个和他在一起的乞丐,正就是去年他在叙利亚的贝罗特城所看见死去的那一个。这全部迷路的电车只是一个独对着死亡的人的诗:

刽子手也要砍了我的头。

那和死亡的情绪分着这诗人的心的唯一的情绪,是恋爱。这电车不见了,而这歌唱过事物,创造过作为第二祖国的天国,却没有了解离他而去的眼前的实现的能力的大神秘派,也同时不见了。

那些在以“伶人的休息”出名的那个文艺酒场中出入的人们,悲悼着这诗人的早死;可是,好久以来,这些人们都没有遇见过古米列夫,因为这当时一切作家所常去的“伶人的休息”,是已经没有了。

同类推荐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春天来到哥伦布

    春天来到哥伦布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我飞,我飞,我飞飞飞、并不漫长的旅途、最初的印象、走在美国的校园里、邂逅一场大雪、春天来到哥伦布、亲临汉语桥大赛现场等。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本书为我国迄今收集惠特曼散文最全面的一种,译者马永波亦是诗人,译文准确、优雅,富于诗性。林贤治在序文中评价说:“《灵魂的时刻》是一部伟大的书,它包容了我们的存在。通过惠特曼的散文,通过他笔下的政治和美学,我们思考人,走向人。惠特曼告诉我们,真正的人,不会遗弃他的任何一个同类,也不会遗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世界属于人,人同样属于世界。”
  • 外国经典浪漫诗歌译丛(套装共6册)

    外国经典浪漫诗歌译丛(套装共6册)

    本套经典译文包含《密茨凯维奇诗选》、《塔杜施先生》、《先人祭》、《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哈代诗选》、《大天使昂热丽克及其他诗》共6本国外名家作品,译者均为国内知名译者,其中《密茨凯维奇诗选》荣获2018年《出版人》翻译奖,是波兰伟大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目前国内仅有的完备汉译。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热门推荐
  •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荡在美漫的灰烬

    游荡在美漫的灰烬

    我曾游荡于洛克里斯的高墙,不死人的村落数次的被我屠戮一空。法兰营地的英魂原本应该算我一个。绘画世界中芙莉德修女的镰刀让我至今难忘,无名王者的剑枪数次将我贯穿……或许我本应追逐太阳王葛温的脚步,让火的时代继续沿存下去。但作为灰烬活着实在是太痛苦了。合拢手掌,原初之火在我目光的注视下最终还是化作了一缕烟尘,静静的仰望着天空中的太阳变成了一个平面的黑洞,黑色的液体泊泊流出,最终吞没了整个世界。书友群:612053861看这本书之前,麻烦诸位把黑魂与漫威的主观认知抛弃。然后用本书的世界观去看待本书的故事。
  • 大温帝国之崛起

    大温帝国之崛起

    一个帝国的崛起,一代王朝的覆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荣耀,每一个人都在前行与成长。她——林七若,生于乱世,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一生征战已白发,红颜枯骨已成沙。望尽天涯肠寸断,思卿不见云雪山。血染江山如画,荣华富贵如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
  • 穿行诸天游戏

    穿行诸天游戏

    我在《一代宗师》里成就武学。一口天刀惊九歌,横行秦时我为魔。
  • 我肚里有个世界

    我肚里有个世界

    陆言明的肚子意外被启元仙帝炸出一个神秘的世界。为了苟住小命,也为了堵住世界内的妖魔鬼怪……通往现实的道路,陆言明利用权限把神秘世界伪装成一个游戏。然后利用玩家们的智慧和努力,开始众筹修仙的艰难道路。为了获取修仙资源,从此以后,陆言明走向了忽悠玩家进入神秘世界打白工的黑心游戏策划不归路。黑心策划广告——超硬核强肝网游《征战三界》震撼来袭:我要修仙,升级全靠挖沙。开局一条虫,变异全靠吞。我们都是你的小天使,净化邪恶走向神生巅峰。警报,警报!高能警报!强制任务失败,抽风的狗策划将删除所有数据,彻底毁灭游戏!
  • 江湖几时梦

    江湖几时梦

    什么是江湖?怎样的人物才是大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真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我要向这个江湖讲一讲我辈儿女的侠义心肠、我辈读书人的傲然风骨,以及我辈有情人的恩仇纠葛。。。
  • 云海争奇记(上册)

    云海争奇记(上册)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1938年10月起在北平《实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至1947年2月出版第十一集。作品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对后世武侠作家的启发甚深,值得典藏。
  • 红眸冷妃:逆天废材小姐

    红眸冷妃:逆天废材小姐

    穿越万年,只为与你相遇,同你携手走上世界巅峰…………她是现代杀手界的King,却悲催的穿越到了玄灵大陆南陵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废物身上,这是一场意外还是命中注定?熟不知这是另一场阴谋的开始——————————(本文无虐,男主女主身心干净,无小三)那时,她问:“若我离你而去,你会怎么样?”他答:“会死。”“为什么?”他指了指心脏的地方,“因为这里将不再跳动。”在之前无数个漫长的岁月里,他孤身一人徘徊在这世界中,一颗心从没跳动过,直到遇见了她,第一次知道心动是什么感觉,她的笑,她的狡黠,她的一切都让他着迷。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之前那颗心从不跳动,只因少了一个她,之前的孤身一人,只为遇见她…………
  • 遥见曙间雪

    遥见曙间雪

    何曙雪还是拒绝了那场所谓的聚会。她不敢心怀期待,也不敢见他。即使在这八年的思念里,他从来没有缺席。
  •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基于《三国志》的“史料三国杀”,以榜单的形式书写三国历史!三国英雄的榜单有着值得挖掘的深意,他们的强弱盛衰之别,总蕴含着内在的逻辑与通则。任何高等级的博弈,都是一场智与力的综合角逐。一旦有人做出误判,强弱的转换总是立竿见影,由盛到衰往往转眼之间,新的博弈也势必随之重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请不要因为一部小说而轻视了正史。此份三国群英榜帮你解读三国间的博弈与均衡,解读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