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00000030

第30章 永远保持一颗初心 (1)

最宝贵的天真野趣

智慧点金石

在世人的眼中,禅是很高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很玄妙。其实,古往今来的禅师反复强调,禅的境界就在人间,在每个人的身上。一个人,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发挥自己的天然个性,就是达到了禅的境界。

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故事苑:曲径通幽

从前有一个老者和一个小孩子生活在一起,奇怪的是,这个老者从来不教孩子各种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只是让他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

有一天,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在老者的家中借宿,见孩子什么也不懂,于是教了他很多礼仪。

孩子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晚上,孩子见老者从外面回来。于是恭敬地走上前去问安。老者十分惊讶,就问孩子:“是谁交给你的这些东西?”

孩子如实回答:“是今天来的那个和尚教我的。”

老者马上找到和尚,责备说:“和尚你四处云游,修的是什么心性啊?这孩子被我捡来养了两三年,幸好保持了他一片天然可爱的本心,谁知道一下子就被你破坏了!拿起你的行李快出去吧,我家不欢迎你!”

当时已经是傍晚了,还下着淅沥的小雨,但是生气的老者还是将和尚赶走了。

是啊,小孩秉持天然个性成长,和尚却用俗礼污染,和尚不冤。

弦外有音

每一个人刚走上社会都是满怀希望与抱负,然而一些人遭受多次挫折,经历艰难困苦之后,一颗原本质朴的心变了:原本爽直的人变得吞吞吐吐,心灵歪曲了,抱负丧失了,最后变得窝囊了。

这都是因为受了“俗礼”污染的缘故,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守住自己的天然野趣,让自己的个性在岁月中自然流露,无论为文、为诗、为画,都是一种天然情趣,都有一种生命独特的美丽。

寸丝不挂的心灵

智慧点金石

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本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中,后来,他们被蛇所引诱,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懂得了羞耻,于是便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身体,最原始的衣服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用衣服包裹身体,是为了遮羞,这是文明的开始。但用类似衣物的东西包裹心灵,人的性灵和智慧就会被遮蔽,人就会变得愚昧、颠倒、混乱,看不清生命的本质。

故事苑:曲径通幽

赵州从谂禅师悟道以后,就在众僧人的请求下做了观音院的住持。除禅的一贯主张,他更加主张人要抛却妄念,心中明净澄澈,以使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里。这一天,在观音院的佛堂上,赵州禅师就是这样说的:“人生就好比明珠握在手里,黑的就显示成黑的,白的就显示成白的。一切心无所碍。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祖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也是心有佛性。不要执著于求找菩提,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

在佛堂里,赵州禅师的声音在响着,还有一丝余音从天际袅袅传来,似乎一切在这样的声音中都空明了起来。这时,一个僧人问道:“师父说菩提就是烦恼,不知这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

“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求了就是烦恼。”

这僧人不解,就又问道:“怎样才能避免呢?”

赵州禅师知道这弟子的心中已经有了执著和妄念,迷误在语言的障碍中,就大声问道:“为什么要避免?”是啊,没有烦恼就无须避免了。

没过多久,这个弟子又来到赵州禅师的面前。这次他想求证自己的修行如何,就问赵州禅师:“如果能做到心中一丝都不挂,是否我就契悟了禅理呢?”

赵州禅师就问他:“不挂什么?”

“不挂一丝。”这弟子觉得,心中一丝不挂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说时脸上还露出了笑意。

这时只听赵州禅师大笑着说道:“这不,又挂上了吗?”在你想着“一丝不挂”的时候,烦恼丝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你的心头。

弦外有音

人存活于世间,去掉心灵的遮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岂不是乐事?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智慧点金石

其实每个人的本性都没有差别,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本就具有纯真的心念,只不过被后天的欲念所玷污,变得争权夺利、事事计较,或因一时糊涂一步踏错,步步皆错。然而在这茫茫尘世中轮回漂泊,又有几个人的心能够不被欲念沾染?保持一颗原有的“初心”,不要为世俗制造善恶美丑的标准,才能避免人们在标准中迷失自我。

故事苑:曲径通幽

悟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只见悟道禅师用平淡的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一句话也不说。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地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在下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能为我解答,我就供养您,如何?”

悟道禅师点点头:“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悟道禅师很快地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悟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悟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参禅数十年,竟然连世间一位店主都不如,于是决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三年后,悟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

店主仍亲切地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悟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悟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地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喊道:“伙计,泡茶,泡好茶!”

在此,店主以古镜比喻人的心性,人的本性其实清净明朗,如果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地”,那么便陷入了人为标准的误区。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悟道禅师未能认识人之本性,故喝不到茶。第二次禅师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便是意识到了保持真本性的重要。

弦外有音

有些人丢弃了自己的意愿,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判里找寻自我的价值。别人的一句诋毁足以泯灭他所有的信心,别人的一个眼光能够扰乱他应有的方寸,这样的人活得沉重。只有我行我素,不为别人的目光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生活的行为方式,做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会达到快乐自在的人生状态,如燕子一样轻盈飞行。

像孩子一样清净快乐

智慧点金石

人们都渴望返老还童,这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想要找回孩童时的无忧、单纯、快乐的心境。殊不知,烦恼都是自找的,人越成长,越世俗,想的也就越多,逐渐的,他们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缚,被他人的思想所控制,再也没有了原来的清净和快乐。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静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衡山的一个山洞中,他曾写下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心想,这首诗写得如此洒脱,作者一定也是一位洒脱飘逸的人物吧?应该见一见!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

大臣拿着圣旨东寻西问,总算找到了禅师所住的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中生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呼叫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地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生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愈烧愈炽,整个洞中烟雾弥漫,熏得禅师鼻涕纵横,眼泪直流。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

懒瓒禅师边说边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并说:“请趁热吃吧!世界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大臣看不惯禅师这些奇异的举动,也听不懂那些深奥的佛法,不敢回答,只好赶回朝廷,添油加醋地把禅师的古怪和肮脏禀告皇帝。德宗听后并不生气,反而赞叹地说道:“我们国内能有这样的禅师,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啊!”

弦外有音

快乐无忧是因为物质条件的丰厚吗?显然不是,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快乐,那么忧愁、痛苦就永远不会在他的身上发生。快乐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烦恼过了就是清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生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那么简单。

花和尚成佛的必然性

智慧点金石

童心和真性情是生命里最原始、最美丽的东西,但在现代化的红尘风雨中,很多人的性情退化了。要在现代文明中找到真性情,越来越难。

多数人迷失在物质世界中,被世俗偏见、生活所迫,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与生俱来的一点真性情被磨灭得剩不了几分。他们将生活本末倒置,无法获得心灵的自由。

禅启示我们,找回自己最天然的真心,这样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木棍子,上面有一个铁打的方方的东西,叫做铲子。

和尚们背着这个铲子上路,第一准备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有泥巴的地方,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用来做饭,不用化缘了。第二个用处是,在路上看到死东西就埋掉。这对师兄弟在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表现是两样,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或者不埋,都是一种个性天然的体现,在这里体现了一种真性情的存在,所以,禅师才说他们都开悟了。这种真性情正是禅宗的精神核心。

禅机妙意其实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我们自己平时没有觉察到而已。每个修禅有所成就的人,总是会显现自己的天然个性,这种个性,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自在天然。

鲁智深,人称花和尚,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时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热门推荐
  • 老公太难缠:老婆不是人

    老公太难缠:老婆不是人

    她被家人唾弃,最后变成一缕幽魂,她想遗弃这个世界,却被人所救。她说:“为什么要救我?我是坏人,坏人就该没有好下场!”他坏笑地说:“错了,坏人不能轻易死,否则对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来讲,不解恨。”
  • 名为世界的囚笼

    名为世界的囚笼

    魔法,异能,科技,一切不自然特异现象交织在一起,构建出奇特而又多彩的世界。(本书慢热)
  • 铁围山丛谈

    铁围山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王妄世录

    魔王妄世录

    (暂弃坑) 原名《罪不成欢》 ——你有罪。——什么罪?——你爱上了一个人。“我会一直找她,直到我灭亡的那一刻。哪怕已经被她遗忘。”“我会为她踏尽日月星辰,不顾生死。我会为她披荆斩棘,奉她为王。”
  • 四方奇谈

    四方奇谈

    四大家族镇守东西南北四方,有着共同的使命,有着各自不同的秘密,有着无人理解的心酸。四王的出生又预示着怎样的腥风血雨?若家的残忍无情,玉家的沉默归隐,韩家的离奇灭门,解家的双生奇案......谜底将为你展开!
  • 灵武王者

    灵武王者

    天地灵气是宇宙自然对生灵的馈赠!灵神大陆的生灵,以吸收天地灵气,修炼自身,追求灵武之极,便能拥有不死不灭之身,开天裂地之能。杨朔,一个看似资质平凡的少年,却拥有成为最强灵武王者的潜力,看落魄少年如何成就宇宙最强者!
  • 谋妻

    谋妻

    她原是女尊王国武功高绝、戎马半生的一代女帝,却重生到了群雄纷争的男尊世界,以流民的身份,过着卑微贫贱朝不保夕的生活。年龄幼小武功尚未恢复,她只得凭借着权谋机变和过人的勇气,在乱世中为自己为家人开辟一片可随性而为的平安乐土……只是,她一心养成的“天下霸主”、“左膀右臂”,为何在不知不觉中将她谋成了妻?!
  •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事发生在1755-1763年英法北美殖民战争期间。年轻的英国军官邓肯·海沃德少校陪同两位姑娘投奔她们的父亲,途中他们遇到外号叫“鹰眼”的猎手与他的两个莫希干族朋友。在鹰眼等人带领下,海沃德等终于抵达威廉·亨利堡垒……
  • 洛仙

    洛仙

    人若死去,必然重坠轮回,无法超脱。传闻数百年前巫鬼道,可以借鬼道神通而成大道,但是一夜之间却烟消云散。废墟之上,一鹤西来,天师道应运而生。佛灭之日,乱相纷呈,平民百姓命如草芥。方仲的亲身父母不幸成为一对亡命冤魂,为了复生双亲,他被迫踏上了修道之路。
  • 江湖录之绿林名捕

    江湖录之绿林名捕

    北宋时期(本书为架空历史题材的武侠小说此大宋并非我们熟知的大宋而且为了题材新颖,我会把南宋和北宋的人物串联到一起,历史学家,接受不了的可以不用看)是人都道汴京一片繁华,却不知这京城从未安定过叶落尘本是逍遥自在门掌门的第十三位亲传弟子,修得一身好武艺,奈何因灭门惨案,不得已只得下山找寻衙役们口中的蔡大人为宗门报仇,也顺便去追寻他心中的江湖路,奈何一路走来看透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从他心里江湖这两个字全然变了味道,不再是单调的打打杀杀,多了很多人情世故,后又因为这天下第一圣物“江湖录”遭遇了诸多险境,混官场,闯大理,攻梁山,组势力,打辽国,救皇上,获封赏……且看叶落尘如何玩转官场,情场,开辟出一道自己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