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400000010

第10章 “关键先生”的跨洋大对决(3)

在加拿大方面的要求下,这封密码信不能作为呈堂证供,但用来拘捕梅勒这个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间谍绝对是合法的。而且梅勒本人没有“外交豁免权”,只要加拿大和他的“宗主国”英国没有异议,美国方面便可以展开抓捕行动。此时时机已经成熟,威尔基向美国特工下达了抓捕梅勒的命令。在加拿大特工配合下,梅勒在蒙特利尔落网,他随即被拘禁在麦克弗森堡。威尔基当然不会就此停手,机会既然来了,他就要一举打掉“卡兰萨间谍网”。他随即恳求加拿大方面提供更多的配合,让美国特工可以搜查卡兰萨的住所。在得到加拿大有关方面默许后,美国特工拉尔夫·雷德芬乘卡兰萨外出时潜入他的房间,搜到了他给自己表弟亚当·英梅的信。一个星期之后,威尔基向媒体公开了经美国情报人员翻译的密信,随后威尔基把信件的副本交给了英国驻华盛顿大使。既然信件已公开,英国作为控制加拿大外交、军事的“宗主国”必须就此事件表态。英国大使朱利安·庞斯富特爵士虽然并没有急于面对媒体,但于接到密码信副本后的第一时间就把它转交给负责加拿大事务的英国内阁成员约瑟夫·张伯伦。

西班牙政府选择把谍报站设立在加拿大时,并不知道张伯伦的妻子和美国的关系。如果西班牙知道他妻子的父亲曾经是美国政府国防部的部长,那一定就能意识到,美国和英国之间至少已经不是18世纪的那种敌对关系了。加拿大谍报站一旦出现问题,英国的态度很可能是倾向于美国而不是它这个“欧洲兄弟”。况且,从历史上说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对拉丁语系国家向来没什么好感。事实证明,英国人很看重这种“姻亲”关系,张伯伦很快给加拿大总督洛德·阿伯丁发电报说:“如果证据属实的话,英国皇家法官建议把卡兰萨驱逐出英国在加拿大的领地。”1867年以后,由英国人担任的“总督”在加拿大政治领域已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阿伯丁作为英国女王陛下在加拿大的象征,执行英国内阁的指令当然不会含糊,他迅速就驱逐卡兰萨的问题和总理威尔弗里德·劳里埃进行了商议。

劳里埃显然希望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上体现“加拿大声音”而不是“英国声音”,美国特工勾结实际上属于英国的加拿大特工“盗窃”卡兰萨的情报已让他心里很不舒服,现在阿伯丁找上门来,他当然要出这口恶气。他对阿伯丁说希望他转告张伯伦,根据加拿大的法律,加拿大政府没有驱逐卡兰萨的权力。

张伯伦和自己夫人的“私房话”大家当然无从得知,但张伯伦显然是完全倒向美国的。面对加拿大总理的婉拒,他随即要求英国驻美大使,让他再次与美国情报部门核实情况,一定确保谍报的真实性。张伯伦的这番作为,真是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姿态。而威尔基的表现更说明美国人对英国人的意思是“心知肚明”的,当卡兰萨一再通过各种渠道声明那封信是“无耻的伪造”时,他却立刻邀请庞斯富特带着英国的笔迹专家造访美国特工处,然后对新闻媒体声称自己向英国反间谍的权威人士展示了原信。随即,庞斯富特又向美国媒体宣布,经他及笔迹专家的认真查验,那封信没有任何伪造的迹象,而且美国特工的翻译也是准确无误的。

劳里埃总理这才意识到,英、美在这个问题上是绑在一起的。它们任何一方单方面施压,他可能要周旋一番,但两方集合在一起发威,对他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而且同时他还必须考虑到加拿大的发展及利益。因此,劳里埃索性把事情全盘推给英国,指示阿伯丁全权处理这件事。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就以“当事国”的身份要求西班牙外长立即召卡兰萨回国。

西班牙知道这么做就等于承认自己国家的外交官是间谍,这样一来,他们不光是在战争中落了下风,在欧洲大陆更会遭人诟病,可能陷入更多更复杂的麻烦中。所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甚至都已经作好了起诉英国政府的准备。但英国人不再继续和西班牙纠缠,他们不断向加拿大施压,加拿大迫于压力最终把卡兰萨和他的副手胡安·杜·博斯克驱逐出境。

消息传回美国,特工处内一派欢腾,威尔基更意气风发地说:“当卡兰萨被迫离开行动战场后,西班牙的间谍体系终于遭受了灭顶之灾。”

特工处这次行动的确是成功的,但威尔基的言论还是引起不少人反感。有人说,“卡兰萨间谍案”告破后,大功臣威尔基的表现简直就是那个“苏格兰老乡”平克顿的翻版——但在当时,威尔基绝对是美国的“关键先生”,没有人对他进行“没必要的指责”,毕竟他没有为美国提供可笑的“军力报告”,而且还真的打掉了一个国际间谍团伙。

威尔基有理由开一瓶昂贵的香槟和朋友们庆祝。但他还不能高兴得太早,伊比利亚人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也许只把卡兰萨当做一颗烟雾弹发射出去,而真正的间谍行动正蓄势待发。

4.最后的角逐

1898年7月5日凌晨,熟睡中的“关键先生”威尔基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当他睡眼惺忪地拿起了电话时,美国国防部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另一端用平静的语气告诉他:有确切证据显示,西班牙蒙特利尔间谍网仍然在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威尔基立刻睡意全无。他急匆匆地起了床,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国防部,在等待的时间里,他连工作人员递上来的咖啡也来不及喝,只是一个劲儿催促工作人员把西班牙间谍的活动证据拿给自己看。

证据是海军情报局截获的一封蒙特利尔发往英属哥伦比亚维多利亚城的电报,由于这封电报使用了一种新兴密码,海军方面无法破译,于是就把电报转到了国防部。国防部的情报人员也无法破译全部内容,只是推测其主要内容是关于美国军队在菲律宾的部署情况的,既然事情与“蒙特利尔间谍案”有密切联系,国防部的人自然要把威尔基扯过来看看再说。

战争期间并不是特工处一家在从事情报工作,海军情报局、军事情报局等部门也一直为国防部提供情报,但当时特工处却是其中最出色的。威尔基知道,这一次是其他几家丢给自己的一个烫手山芋,这种密码连国防部都破译不了,特工处自然也无法破译。更重要的是,电报是从蒙特利尔发出的,这意味着自己根本没有摧毁西班牙间谍网。那么,自己和特工处极有可能栽在这封秘密电报上,威尔基的心情立刻紧张到了极点。

但紧张是于事无补的,威尔基知道自己必须进行有效的行动,否则自己的赫赫大名真的会毁于一旦。此时他只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面指令蒙特利尔的美国特工全力调查秘密电报准确的发报地点,一面迅速向西班牙本土派出自己的特工。

西班牙方面显然是作了充分防备的,因为对蒙特利尔的调查无功而返,西班牙方面也没传来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威尔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班牙间谍在加拿大与西印度群岛之间往来,美国针对菲律宾的军事行动由于担心细节被泄露而一度搁浅。

不过他还是想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两天前,即美国海军7月3日在加勒比海域重创了西班牙驻扎在古巴的舰队。威尔基借此在许多场合中强调,这都是自己打掉蒙特利尔间谍网的功劳。间谍网虽然不合时宜地“死灰复燃”,但海军那场辉煌的胜利距此还不到两天,指责特工处工作不力的声音这时候冒出来显然不合适。但这并不意味着威尔基可以借此扛到战争结束,随着特工处的调查无功而返,流言飞语却已经开始在各个部门蔓延,海军情报局甚至往西班牙派出自己的特工,特工处的士气因此低沉起来。

不过让威尔基深感高兴的是,海军情报局派到西班牙的特工爱德华·布雷克也是个笨蛋,他到西班牙后的表现更是让所有人啼笑皆非。

布雷克带着伪装手枪和假胡子游走于西班牙各地,他热衷的是当特工的感觉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结果什么有价值的情报都没有搞到。如果说西班牙当局未逮捕他,那主要是因为对这个不会造成损失的怪人根本不屑一顾。

当这样的报告呈送上去后,特工处内部肯定是欢笑一片,威尔基恐怕也会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的确,海军情报局的情报工作出现过不少严重失误。就在前几日的战争中西班牙的帕斯卡尔·塞维拉·托皮特将军指挥着由五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开赴美国东海岸地区时,海军情报局居然跟丢了这支可以对美国造成明显伤害的舰队。当时要不是特工处提供的情报最终确定该舰队停靠到了古巴的圣地亚哥港,美国海军根本无法在7月3日取得那么辉煌的胜利。威尔基现在就海军情报局派到西班牙的特工表现如此调侃,显然想让海军情报部门闭嘴,从而也为自己赢得一些时间。

从向西班牙派出特工那一刻起,威尔基就决心打造一个联系起直布罗陀、菲律宾、香港的跨洋反谍网,美国驻这些地区的领事都已经表态,积极支持并配合美国特工处的工作,尽可能详细地向他提供关于西班牙的一切情报。因此他需要时间以便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馈,从而彻底打掉蒙特利尔间谍网。

果然,这个跨洋的“秘密情报网络”很快为威尔基传来有价值的情报。蒙特利尔间谍网的确仍在活动,其总指挥是西班牙驻蒙特利尔领事馆总领事博尼拉·马特尔。在卡兰萨团伙覆灭后,他接管了蒙特利尔间谍网的一切工作,指挥着活跃在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所有西班牙间谍。

威尔基很快就把这个情报反映给国防部,他表示自己要调整反谍战略,不再像以前那样捣毁其组织。这次他会采取秘密监视的方法,严密控制该间谍团伙的活动。国防部门发现这个计划比较合适,便很快批准了威尔基的计划,于是威尔基就开始打造一个规模并不逊色于西班牙间谍网的反谍系统。

美国特工处的大部分特工都投入到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反谍战”中,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到佛得角、马尼拉、香港、旧金山、纽约,再到蒙特利尔,西班牙间谍的行踪无不被美国特工处所掌握,西班牙“领事级”间谍的情报来源不但被封死,而且传递通道也被美国人纷纷堵死,蒙特利尔间谍网基本上被宣告死亡。通过彻底摧毁西班牙间谍团伙,威尔基赢得了国家与民众的又一次满堂喝彩,他的“秘密情报人生”也随之走上了一个情报人员前所未有的高峰。

虽然特工处有这么多的“辉煌战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特工处在美西战争期间的历史不过是美国“本土主义”及“反国民自由”的违法行为中的一个篇章,它为后来的很多事件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美国的历史学家就威尔基的“情报帝国”给予这样的历史性评价:“的确,1899年美国彻底赢得战争胜利,特工处击败为西班牙效力的间谍团伙应该是功不可没,但这个过程中特工处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财力的同时,也为日后情报工作的一些粗暴做法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如1898年的“跨洋反间谍风潮”中,14岁就移居到美国的意大利移民爱德华·蒙特西就遭遇了一次极为不公正的待遇。

蒙特西准备在纽约乘英国的“塔塔王子”号客轮返回意大利,当时的他已经拥有美国国籍。似乎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新身份,他特意在自己的手臂上刺了面美国国旗。另外他在美国的生意做得相当不错,已经营造起一张广泛的人际网,许多朋友特意到位于布鲁克林的码头为他送行。

美国特工处接到线人的报告,说蒙特西是西班牙的信使,威尔基得到情报后便立刻指派特工连夜由华盛顿赶到纽约,竟然在蒙特西没有受到任何指控的情况下逮捕了他。更恶劣的是,特工卡斯尔搜查了蒙特西的行李、私人信件并窃听了他和妻子的谈话,蒙特西全家被迫上岸,这个无辜的移民直到第二天在没有受到任何犯罪指控的情况下获释。

威尔基可以辩解说自己为了“国家安全”才如此行事,但这种出于“本土主义”的“滥杀无辜”式的工作作风并没有促进特工处把工作做到滴水不漏。1901年9月6日,纽约布法罗的一个贸易市场,一名叫里昂·柴奥高斯的人向时任总统的麦金莱开枪,现场有3名特工处特工及100多名保安人员,却没有阻止枪击事件的发生。由此看来,“国家安全”交到威尔基的特工处手里也并不怎么叫人放心。

这次事件最终“温和”解决只能说威尔基老奸巨猾,他充分利用自己对媒体的掌控力,成功地把针对特工处无能的批判转移给开枪的凶手。由于柴奥高斯在审判中承认自己是“无政府主义者”,媒体很快把“火力”集中在批判“无政府主义思潮”上,铺天盖地地讨论、反思、争鸣。只要民众兴趣稍有转移,媒体就煽风点火,引导他们把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一来二去,民众逐渐忽视了特工处无能的这个事实而相信恐怖主义已来到自己身边,把精力集中在呼吁政府加强反恐能力上,威尔基的声望自然没有受事件的任何影响,从而能够以美国“关键先生”的身份完美谢幕。

和阿兰·平克顿相比,约翰·威尔基的“秘密情报”生涯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至少他做到了“功成身退”。更重要的是,他帮助美国政府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报官僚机构”,美国秘密情报史由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所以说他对美国的秘密情报工作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附录】隶属于美国国家情报主任的美国情报界成员

一、美国反恐中心

二、国家反情报总监

三、国家反扩散中心

四、特殊安全中心

五、国家情报大学

六、情报高级研究工程活动

七、安全评估中心

八、国家情报委员会

九、国家情报协调中心

十、任务支援中心

同类推荐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
  •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访美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的讲话》《在白宫南草坪欢迎仪式上的致辞》等讲话。该书将讲话结集出版。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本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中国故事丰富而精彩!
热门推荐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百万英镑(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百万英镑(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百万英镑》收入本集子的作品,如《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三万元的遗产》、《败坏了赫德 莱堡的人》等,都是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一文。它是最早介绍到我国的马克·吐温的小说,1906年发表 在《绣像小说》第七十期上,题为《山家奇遇》,系从日文转译。当时马克·吐温还在世。译者吴祷选译这篇小说,若非偶然,定是慧眼独具。
  • 星辰武帝

    星辰武帝

    九界征战,众帝陨落。星辰大帝的一缕残魂融入到了神器星辰古珠之中,坠落凡尘。薛昊本是没有武印种子的武道废柴,意外得到星辰古珠加持,从此执掌通天之力,战神斗魔,横扫九天!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奇妙的天气(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奇妙的天气(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天气,就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冷热、阴晴、风雨、云量等气象变化的情况。它既是人类生活环境要素之一,又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直接的作用,农业、工业、交通、国防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天气的影响。
  • 热搜又被我承包了

    热搜又被我承包了

    【美食+娱乐圈+爽文】坐拥万千迷妹的星际厨神,安颜穿越到地球的第一天就差点被气死!不仅黑科技产业没了,做好事还被无缘无故泼了一身狗血。#网红女主播安颜人设崩塌!##安颜请给受害者一个解释!##安颜滚出娱乐圈!#然而几个月后,热搜的画风突然变了…#卧槽!颜宝真好看!##惊,颜宝做饭味道一流,真香。##啊啊啊万人跪求颜宝直播!#此刻,某别墅内。男人看着微博一阵冷笑。自己媳妇见个面都费半天劲,好不容易给哄回家了,还给那些粉丝直播?做梦!【推荐新文《我继承亿万财产之后》】
  • 极品娘亲:战神皇叔太倾城

    极品娘亲:战神皇叔太倾城

    本人21世纪农科大学生一枚,奈何人品太好了,睡醒一觉,直接来到了古代,要房没房,要钱没钱,还多了一对贫贱子女,人生一下子跳跃到当妈的时代。左边是王爷,右边邻居是太子,房前住着丞相,屋后住着国师,那个本农女只不过是来中个天,你丫的都跟来干啥,不用凑一桌麻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乐的贴身护卫

    长乐的贴身护卫

    薛仁贵东征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殊不知在大唐长安还有一个李尘,作为薛仁贵的师弟,又该掀起什么风浪呢,本书带读者走进不一样的大唐王朝。读者群:657847964
  • 皇后有令:皇上清仓大甩卖

    皇后有令:皇上清仓大甩卖

    原书名【皇帝欠管教之冷帝的宠后】某皇后很痞,很无良,很没节jie操。打得过流mang氓,斗得过小三,开得了鸭dian店,泡得了门主,气得死帝王。后妈曰:爱她就要虐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过程不悲怎能衬托结局有多甜。一睡皇帝误终身,某皇后嘴角一勾,“皇上,你敢娶我么?”管他是门主还是宫主还是皇帝,只要他是男的,活的,而且是美男,本宫都要不顾一切的抢回家!爱情来了不要等待,come,快把他装进碗里来~~~
  •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主人公在自主创业失败后,历经彷徨、失落甚至绝望,终于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一个普通职位,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不懈努力终于做到公司高管层。在这里,他一面要应付公司内部人事圈内的明枪暗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同行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也许作为一名高管他最后成功了,但正是千百同行的铩羽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在惨烈而不失优雅的对决中,成败之数往往系于偶然。因此尽管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分外悲凉。这是职场商战的一个缩影,这个商业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写照:这一次或许我们成功了,但成功丝毫不减明天的压力;也许我们收获了名誉、地位、财富,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抚平内心巨大的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