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500000002

第2章 评书概说(1)

(一)历史源流与发展过程

评书是我国古代广泛流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它属于讲唱文艺的范畴。表演者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及现代故事。评书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评书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公是评书的祖师爷。

评书,也叫评词,在古代称为“说话”,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到了南方,江浙和福建一带叫做评话,而湖北、四川等地仍叫做评书。造成“评书”和“评话”在称谓上有区别的原因可能是江南和福建等地流行的各种评话,直接承袭元明以来的“平话”表演传统;而北方及西南地区流行的各种评书主要由鼓书“说唱”演变而来,或者说由书目到表演,包括曲种称谓的形成,均受鼓书影响较深。无论是评书还是评话,均以“评”为主体形式;没有“评”,这门艺术也就失去了本身的魅力。究其本质,评书和评话并无分别。

由此看来,评书也是我国方言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之后,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目前正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

评书艺术的历史可以概括为——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

“说书”一词最早见于《墨子·耕柱》篇:“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但是,这里的“说书”并不是指说唱艺术。“说书”最早以表演艺术的形式被人们记录下来是在汉代刘向所著《列女传》中。这段文字讲述了古代妇女怀孕期间,为使孩子生下后“形容端正,才德过人”,便在夜晚让失明的艺人诵诗讲故事,宣扬伦理道德。这虽与后世的评书不同,却孕育着某些相关的因素。

我国古代民间故事及寓言也与评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诸如《守株待兔》、《校人烹鱼》、《滥竽充数》等小故事,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都可以认为是微型评书。

隋代出现的“说话”可以看做评书从可溯之源到可证之史的过渡阶段。《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启颜录》中的记载,说侯白“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狎之。所在处观者如市”。侯白善于“说话”,能够触景生情,随机应变,讲出引人发笑的故事。

“说书”表演发展到唐宋两代,便有了专门独立的表演形式,叫做“说话”。这种曲艺艺术与评书的表演方式相类似,但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确实的传承关系。“说话”这种表演形式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当时人们称说书人为搏君人。搏君人说书的目的是为了搏人一笑,他们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作为评书源头的“说话”,在唐代的各种文献中频频出现,可以作为评书可证之史的发端。

“说话”艺术在唐代盛行,民间称说书为“市人小说”。此时,“说话”以一种说唱艺术的形式由民间进入宫廷。虽被人斥为“不近文律”,却因成功博得宫中权贵一笑而逐渐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说话”甚至还流传至寺庙之中,称之为“俗讲”。僧侣将经文和佛经故事编成通俗文字,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俗讲僧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

宋代时,百戏杂陈。“说话”艺术达到鼎盛。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表演者所说的内容及表演风格均有所完善,“说话”艺术开始流派纷呈,这时的说话艺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工细致,出现了所谓的“说话四家”。这“四家”分别指“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他们各自以说演历史故事、神怪传奇和宗教故事见长。其中,小说家是“说话四家”中艺术技巧最成熟、最兴盛的一家。小说的题材除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外,大多取材于当代社会生活,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讲史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平话”,讲史以讲说前代史书文传、朝代更迭、历史战争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篇幅较长。“说经”主要讲说佛教经典和人物故事,也包括民间关于参禅悟道的题材。合生家是“说话四家”中势力最小的一家,“合生”大概以讲说当世故事为主,篇幅较短,一般一篇只讲说一个故事。

通常认为,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时期的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评书的南北两支派,都是柳敬亭传下来的。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相传柳敬亭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随漕运总都蔡士英北上,曾在北京说评书。后来,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仪司立案授徒。王鸿兴先后收何良臣、安良臣、邓光臣三人为徒,他们成为后来的评书权威,且自立门户。之后北京的评书演员皆是这三个流派传下来的。

评书艺人的来源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弦子书”的“说唱”艺人。20世纪初,许多在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北方评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也可称之为四次高潮。

第一阶段为明末清初的开创时期。据传,明末清初王鸿兴拜柳敬亭为师。柳敬亭技艺卓著,堪称一代宗师。但是他所擅长的并不是北方评书。他的徒弟王鸿兴在学艺之后,迅速成长为引领北方评书风骚的大曲艺家。这一时期,北京评书除王鸿兴外还有其他支派,如姜振名所传吴辅庭、哈辅源以及单长德、张智兰等。

第二阶段为明末清初的奠基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双厚坪、石玉昆等。

严格地讲,石玉昆并不是评书家而是讲唱艺术家。他的表演形式是又说又唱,而且自弹自唱。石玉昆在曲艺界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所整理并创作的《三侠五义》是后来评书的重要书目,在评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评书艺术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评书演出场所——书茶馆。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北京城内著名的八大茶馆为评书的演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环境。清末民初,北京内外城已有六七十个书茶馆。此外,还有设在各处甬道两侧和庙会的几十个书棚。书茶馆说书一般每日两场(下午三时至六时称“白天”,晚上八时至十一时称“灯晚”),有的书茶馆还加中场(下午一时至三时)。

民国五年(1916年),北京评书研究会成立,先后推选双厚坪、潘诚立为会长,名誉会长由当时教育部学务局的刘葆初兼任。

第三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剑侠书盛行,评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王杰奎、连阔如等,杰作荟萃、声名远播。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给评书极大的生存空间。

第四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拓新时期。传统评书在此时期进入了新的时代,产生了质的飞跃。

北京评书界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积极编演新评书,对传统评书边演边改,在演出中尽量剔除书中的封建糟粕。评书新秀逐渐崭露头角,继承并发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评书的题材也有所突破。评书从书场、茶馆等艺术环境中走出来,大踏步地迈向了电视屏幕,它的表演体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北方的评书传统书目十分丰富,其中一部分是历代评书艺人传下来的,一部分是近代艺人自行编演的,还有一部分是由鼓书改造而成的。常见书目有《列国》、《西汉》、《东汉》、《隋唐》、《龙潭鲍骆》、《五代残唐》、《飞龙传》、《杨家将》、《呼家将》、《精忠传》、《包公案》(《七侠五义》)、《小五义》、《水浒传》、《明英烈》、《施公案》、《三侠剑》、《永庆升平》、《雍正剑侠图》、《儿女英雄传》、《清宫外史》、《封神榜》、《西游记》等。

(二)评书的种类

北京评书,按照评书的内容可以划分为“长枪袍带书”、“短打公案书”、“神怪书”和“狐鬼书”四类。不同种类的评书各有特色,每一类评书中又包含着大量的书目。

长枪袍带书多为长篇评书。书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因为这些人物大都身着蟒袍,腰缠玉带,故得名袍带书。《西汉演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列国演义》、《隋唐传》、《薛家将》、《五代残唐》、《杨家将》、《十粒金丹》、《精忠说岳》、《明英烈》、《明清演义》等,都是袍带书。

长枪书讲究盔甲赞和马上战法。

盔甲赞是对人物的“开脸”——跳下马来身高几尺;脸什么颜色;戴什么盔,穿什么甲;挂不挂狐裘;座下骑什么马……于是又给马开一遍体格单——头至尾多长,蹄至背多高,什么颜色……如关公骑红马名“赤兔”,以外凡骑红马的都称“胭脂兽”。最后说手使什么兵器,也和颜色有关。少年白净子,必使“烂银枪”、“亮银锤”、“亮银戟”;红紫脸使“赤缨枪”、“红铜锤”……

说长枪书还要清楚马战步数。马上战法,打一回合,二马一错镫;放出马去,往回拢马时,一错方向,便越走越远;或一错镫时,没分清左右,必两马并行,或二马接吻。

此外,说长枪袍带书要讲气度、格局。君王将相讲话自然要气度非凡才行。评书艺人中,潘诚立的长枪袍带书讲得最妙。

短打公案书专门讲江湖义士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这一类故事,像《粉妆楼》、《大宋八义》、《宏碧缘》、《明清八义》、《永庆升平》、《三侠剑》、《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包公案》、《小五义》、《续小五义》、《三侠五义》、《水浒传》、《儿女英雄传》、《雍正剑侠图》、《龙潭鲍骆》等均属此类。

短打公案书以刀枪架为主,也有使熏香、下蒙汗药、开天窗、挖地镟、做元宝坑等偷盗窃取、小巧之能,和官方的登坑办案、设法拿贼。最要紧也是最有趣味的部分是小段的插叙和审办公案。如《包公案》蒋平盗簪、智化盗冠;《施公案》的赵璧盗锥、罗圈会、三探莲花观;《于公案》的鬼灯笼棉花猫……都是极有趣味的小段子。

说公案书的,过去有名的有张致兰、王致廉、袁杰亭、群福庆、海文泉、广杰明、杨云清、文岚吉、陈胜芳,以及徐坪玉、蒋坪芳、高福山、张霈然、李豫鸣、李豫林、刘荣安、刘荣魁;现在说公案书好一点的有王杰魁、袁杰英、阎伯涛、廷正川、刘杰谦(汉卿)。

神怪书说的是神灵魔怪斗智斗勇、混战厮杀的故事,内容大多荒诞离奇。如《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白蛇传》等。

神怪书的书目没有袍带书和公案书多,只有《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等几部书。其中,《西游记》、《封神演义》属于纯神怪小说,《济公传》为半人事半神怪书。

《西游记》原为渔鼓道情书目,清朝末年安太和将其改为评书,以说为主,表演时于诗赞处歌唱,击驴皮渔鼓伴和。安太和为评书界说《西游记》的长门,传有“永、有、道、义”四辈。门内自立规则,专说《西游记》,其弟子不可改学他书。徒中“永”字辈最享名者为恒永通,说表形容猪八戒最佳,当时的观众有“见者如观真猪八戒”的评价。其后有李有缘、庆有轩(老云里飞)也说此书。民国时期,传至奎道顺、田道兴等。以上各辈艺人说书时兼卖一种名为“沉香佛手饼”的药糖,一回书说毕,便手持药糖巡行于书座之间求售。后传至邢义如、什义江时,只开场打渔鼓,通场说表,不再唱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评书界说《西游记》的演员,只有宣武说唱团朱祯富一人。

说《封神演义》的评书艺人中,数双厚坪为第一,他出语滑稽,叙述所有神仙皆另加外号,令人发笑,成为一绝。邹腾宵所说《封神榜》多改原文,擅长点评,又能阐发炼养,与医学要旨相通,独具一格。王文和说此书台风稳健。李致清、李杰恩所说《封神榜》,也很受听众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神榜》在北京书坛绝迹。

《济公传》又名《醒世金针》。该书目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普救世人的济公形象,在书坛久演不衰。在演说《济公传》的诸多艺人中,数陈胜芳技艺最精,人送绰号“一声雷”;伊胜麟“书道儿”老成,一时无人匹敌。清末民初擅说此书的还有双厚坪及其师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双厚坪擅长当场抓哏,诙谐百出,令满堂听者大笑不止;李致清以模拟济公形象见长,人称“济公李”。

民国十八年(1929年),说《济公传》的艺人开始分派,其情节于“八魔炼济颠”后,有说“小西天薰香会”的,有不说的。20世纪30年代,刘继业及其弟子段兴云说《济公传》颇享盛名。

狐鬼书讲的是人与狐仙鬼怪之间发生的以爱恨情仇为线索的故事,比如《聊斋》。

传统评书以讲述英雄侠士的战斗故事为主,除《聊斋》外,很少有讲爱情故事的。无“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传统评书的一大特色。

《聊斋》演为评书,始于宗室德月川。他在光绪年中,闲居后门外某庙内,演述子弟评书《聊斋》,包袱很多,因为宗室德月川是帝胄而不得意,所以常以满文满语编为荤素包袱,当时人很觉可笑。

《聊斋》由多种短篇组成,讲鬼狐成精的故事。每段能讲三五天至二十天不等。其中《小谢》、《葛巾》、《崂山道士》、《西湖主》、《画皮》、《梦狼》、《胭脂》、《王者》、《辛十四娘》、《锦瑟》等五十余篇为经常上演书目,相比原小说有很大发展。

说《聊斋》的代表艺人有刘警先、金桐纯。

(三)艺术特色

评书艺术发展百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20世纪20年代,评书表演已逐渐成熟并自成体系。一般认为,评书表演有三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1.刚劲派

刚劲派艺人表演时善于运用“贯口”、诗赋,喜欢用典。这派艺人讲话时吐字轻巧、俏丽,语调沉重而不呆滞。描绘战斗场面时感情充沛,讲求声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时常用大动作,火爆有力,反差鲜明。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常穿插妙趣横生的点评。这派评书的代表作有潘诚立的《岳飞传》、连阔如的《东汉演义》等。

2.洒脱派

洒脱派又叫“活口”。评书艺人根据说书的提纲(提纲一般写得比较简明扼要),运用说书的技巧加以敷衍,这样说书叫做“活口”。掌握“活口”是评书艺人的基本功。

这派艺人大多具有渊博的知识、洞察世态的经验,以及明快敏捷的反应,即兴发挥、剖情释理、针砭时弊,讽刺丑恶,言语幽默、含蓄、冷隽,灵活多变,包袱多,贯口不火,方口不整。他们通常以“书外书”和“现挂”取胜。擅长“现挂”的艺人,“临场兴之所至,信口拈来,嬉笑怒骂,尽情发挥,大受听众的欢迎”。在评书表演的过程中,时有听众的叫好、欷歔,甚至有的听众当场问话,评书艺人就可以根据观众的这种现场反应来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计划,或增减内容,或加入夸张的表情动作来现场抓哏。

这派评书的代表作有双厚坪、杨云清的《水浒》,张智兰、陈士和的《聊斋》,袁杰英的《五女七贞》等。他们以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巧妙地把“贯口”、“方口”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口”。

3.细腻派

细腻派又叫“方口”。“方口”指评书艺人在表演时完全按照师傅教的一字一句说书。这派艺人口齿清晰,说表细腻,沉稳老道,外松内紧,娓娓道来,慢而不断,含蓄、洗练、突出静功,动作幅度较小。描摹人物形象准确、传神,铺排情节自然流畅。

这派评书的代表作有李存源的《张良卖剑》,李鑫荃的《赠绨袍》,王杰魁的《包公案》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种评书派别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直到20世纪50年代,刚劲派、洒脱派与细腻派之间才开始取长补短。由此开始,评书艺术呈现出新的风貌。评书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细腻、逼真、传神、幽默。

同类推荐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而竹雕的工艺技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时期开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至明清时期大盛,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宝贵的艺术财富。
热门推荐
  • 赌神王妃

    赌神王妃

    新文《邪夫掠妻》穿越前,她是21世纪叱咤风云的珠宝大盗。穿越后,她变为令天下人耻笑的弃妇。再次睁开双眼,高傲的目光里渐渐闪现出一抹叫做无所谓的情绪。她无力改变她的命运,所以她沉默的接受。她委曲求全,可得到的却不是她想要的答案。玩转江湖,偷遍南北。回眸一笑,惹人怜惜。*他是赫赫有名,富可敌国的倾城少爷。俊逸潇洒,香艳无边。只因她的回眸一笑,便不自觉的放弃身边的莺莺燕燕,回到她的身边。他是行事狠辣,冷酷绝情的沧溟国王爷。风姿飘逸,权倾朝野。却惟独在她面前,不惜抛去一身的傲骨,想尽办法想要得到她的垂怜。他是邪魅傲然,万物皆不放在眼中的逍遥公子。风华绝代,孤傲张狂。可却在失去她之后,痛不欲生,夜夜不能入眠。当一个又一个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当金戈铁马,狼烟四起之时,究竟是谁,偷了谁的心,盗了谁的魂。又究竟是谁,能够获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七岁被家人抛弃、进入孤儿院,十二岁因缘巧合被千王认作干女儿。昏暗的童年让她不知什么是亲情,残酷的经历让她不能相信身边所有的人。朋友?只不过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利用上的人而已。爱人?她蓝小沫一辈子都不会需要这种东西…他是人人眼中的风流王爷,却有着不为人知野心与阴谋。荒唐的一纸诏书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让他厌恶到极点的女人,可所有的一切,却在他终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想要杀掉她之时,发生了改变。一纸契约,她做他的哑巴王妃,他当她的金钱后盾。本以为能够快活的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可心却为何在得知她要离去时疼痛不已…经典对白~chapter①她不想爱人,但烂桃花却频频不断。“沫儿,我爱你,真的爱你。”“哦?”上下打量着眼前一脸认真的凌潇寒,蓝小沫不屑的一笑,“男人,你是爱我的姿色,还是爱我的…身体?”chapter②她不想认真,但身边的人却总是赋予真心。“小沫,我绝不会让你受到一点点的伤害。留在我的身边,无论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头不抬眼不睁,一拳打在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司徒轩脸上,“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以后离我远一点!”chapter③她不想和他在一起,但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如此。“蓝小沫,你觉得你这次还能逃出我的手心吗?!”紧紧的抓住她的手腕,望着这个让他足足找了一年的女人,龙宸轩恨不得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不让她再离开自己一步。
  • 佛说善夜经

    佛说善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翅的舞蹈

    断翅的舞蹈

    高三女生文清蕙质兰心,与同村的李翔自小青梅竹马,二人两心相映,“相约大学校园”。可是文清家突发变故,让她不得不离开了校园,大学梦化作了泡影……
  • 从零开始的最好时代

    从零开始的最好时代

    非常的时代,要从零开始就一直参与,才算的上是经历了青春啊。(韩娱)
  • 江山不如佳人俏

    江山不如佳人俏

    大小姐:夫君,我花费了这么多钱,你觉得值得吗?阎煜:钱本来就是花的,如同王八蛋一样,花完咱再赚去。王羲之:兄弟才智过人,愚兄三请而不入仕途,实在是可惜呀。阎煜:小弟我无意官场,只喜欢过逍遥快活的日子。陈留王:孤王代天下黎民百姓,恳请公子出山,望公子以大义为重!阎煜:我该如何?皇帝:爱卿,朕禅位于你,为何不受?阎煜:呵呵,陛下,江山不如佳人俏。
  • 异明1561

    异明1561

    嘉靖四十年秋,异变悄然而生……【一号书友群88494583(已满);二号群755248000】
  • 落叶不知余秋

    落叶不知余秋

    “你后悔吗?曾经那样对我!”他把她摁在墙角.....“从未”她利落的回答道!三年前他哀求的挽回:“虽然开始是一种错误,但如今,我却明白了这是错误的正确......求你不要离开我....."......余知秋嘴角勾起一丝悲笑:”那就以我的方式结束吧......"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怂怂的末日生活

    明怂怂的末日生活

    我们的目标是星际和大海吗?不!才不是这个,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吃饱穿暖,闲暇时还能打打丧尸消磨下时间了。毕竟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太难熬了。一旁的秃头女主表示最好还能长长头发,多点消化液。难缠的丧尸、神秘的怪物、捉摸不透的同伴。这末日之旅,总有点……不一样呢
  • 篮球风云榜之挑战最强

    篮球风云榜之挑战最强

    第**届奥运会,杨紫枫带领着中国队打败了最强的梦之队,中国成为这个世界最强的球队,而杨紫枫也被称为“世界最强的球员”。然而真的是最强吗?这一次,杨紫枫带领着他的队友们进入了虚拟的世界,去挑战那些动漫里和历史上最强的球队,对手分四级,一级比一级强大。第一个挑战对手《灌篮高手》里的湘北队,很容易,但是这只是情怀级。第二级便是最强的乔丹领衔的梦之队,被誉为无法被打败的梦一队!什么?第二级就要挑战最强的梦一?那第三级和第四级将会是怎样可怕地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