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300000004

第4章 岁时文化的四季(2)

上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佩兰或杜若。相传周昭王在位二十年时,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江汉一带的人们很怀念她们,就在江边修立了祠堂。十年后,人们经常看到两位女子陪伴昭王泛舟江上,在水边嬉戏。到了上巳节这天,人们都纷纷到祠堂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用杜兰叶包好扔到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并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是为了防止蛟龙侵害她们的仙体。后来这个风俗就演变为上巳节这天妇女们佩戴兰花等香草,还有带荠菜花的,宋代赞宁《物类相感志》有:“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有:“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可见带花都是为了驱除虫邪,祈求吉祥的。

8.清明、寒食,追远游春之日。

关于寒食,《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说寒食是从冬至之时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一般人们认为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寒食禁火,旧时官府管制十分严格,如果某家炉中有温度,便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羽毛变焦了,便犯了死罪,因此寒食前一日,各家便将炉火泼灭。人们也往往在寒食前几日制作更多的熟食,以备过节时用。寒食这天,即使皇帝赐宴,也只是冷食。唐代韩翃有著名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见寒食这天不仅不能生活煮饭,连点个蜡烛也不可轻易为之。

下面说说大家熟悉的清明,由于与寒食踵接,两个节日的风俗早已融合在了一起,比如扫墓追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深入人心,清明为何断魂,不外乎是一腔对先人的忆念,而那迫不及待的酒虫,全然不是游赏的杏花春意,含有借酒寄怀的意味,千载而下,读来仍让人黯然生叹。宋代高翥的《清明》诗虽调侃又不失深刻:“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更富有放旷豁达的味道。祭祖扫墓是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思想的体现,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盛行于唐,至今已成为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而忙碌的现代人也利用难得的假日与亲人团聚。

古时清明还有折柳戴柳的习俗。妇女和小孩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祭拜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将柳条编成罗圈状,戴在头上,取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清明插柳的风俗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种说法是,唐末黄巢起义时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后来戴柳的习俗渐被插柳所取代。“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还有种说法: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中国文化中的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受佛教影响,人们称柳为“鬼怖木”,认为可以驱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柳在人们心目中具有辟邪的功用。于是在柳条发芽的清明,人们自然要插柳戴柳以辟邪了。古谚还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有的地方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令,一般在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为气候的春和景明,古往今来,清明的习俗还很多。古代有蹴鞠、打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百草等活动。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是用来训练武士的。“鞠”指的是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因此有人说最早的足球运动在中国。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为了避忌讳而改称秋千。古时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发展成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成为妇女、儿童非常喜欢的娱乐健身活动。苏轼的《蝶恋花》写得意趣盎然:“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古时逢清明,人们无论白天或夜间都会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人们把风筝放飞之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如今,清明节依然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之一,祭扫、踏青、放风筝、插柳植树都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二)夏:

夏季枝繁叶茂,团花似锦,生机盎然。这个季节主要的节气、节日有端午、夏至、伏日等。

1.端午,祭龙品粽之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就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民间称端午为“一年三节”之一。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一个节日。如端阳、重五、重午、天中、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五蛋节等,每个名称后面差不多都有一个风俗或传说。端阳,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五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五月初五又有“端阳”之称。重午,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又称端午为“天中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需要驱邪避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有“菖蒲节”之称。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故又称端午为“浴兰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关于端午的起源,有五种说法:一是纪念屈原,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此日投江,人们为其悲愤不已,遂在江中投粽并划船搭救,这就留下了端午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二是纪念春秋时晋国功臣介子推,这主要流行在山西一带;三是纪念春秋时吴国功臣伍子胥,这是古时吴楚两地的习俗;四是纪念曹娥,流传于浙江一带,据东汉《曹娥碑》记载,曹娥是当时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五是祭“地腊”,属道教风俗。据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研究,端午节原本是祭祀龙的节日,原因有三:一是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有“五彩丝系臂”的风俗,这当是“像龙子”纹身习俗的遗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以龙为图腾,而五月初五就是祭龙圣典最隆重的一天。2011年,国家首次举办“中华龙舟大赛”也是对端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2.夏至,白日最长之时。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较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一般为每年的6月

21日或22日,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礼记》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属于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感到阴气之生而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木槿此时也开始欣欣向荣,这都说明夏至时阳气至盛阴气始生的特点。农谚说“夏种不让晌”,夏至时节庄稼等生长最快,所以农事要紧跟农时。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人们会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在宋朝时会为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更有节日氛围,“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朝风俗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冬至馄饨夏至面”,在饮食上,北方夏至讲究吃面。从养生角度讲,夏至阳气最旺,宜保护阳气,着眼一个“长”字。因此夏至吃一碗过水的凉面条,既可口消暑也有益健康。

3.伏日,炎热酷暑之日。

伏日就是平时所说的三伏天,即头伏、二伏、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人们为避暑,通常会饮茶、吃瓜果、冰汁等,还会将绿豆和大米放在一起熬成绿豆粥,以防暑祛病。伏日里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平时消瘦,所以俗称“苦夏”,北方有些地方以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度“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三伏天人们身体免疫力会变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益健康,这也是“夏练三伏”的道理。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从农时上讲,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

(三)秋: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秋高气爽,人们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同时,秋季也是一年中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时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日又会让人感到低沉和伤感,这也是秋日气质在人类生命情感中丰富多彩的体现。

1.七夕,牛女相会之日。

七夕,即农历的七月七日,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传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她下凡时与朴实的牛郎相恋,并生下两个可爱的孩子。王母娘娘知道后,大发雷霆,责令织女回天,永不得与牛郎相见。可牛郎锲而不舍,王母娘娘就划出银河为界,将两人阻绝在了河的两岸。这也是晴朗的秋夜,我们看到白茫茫的银河两边,隔河相望、遥遥相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后来王母娘娘为牛郎和织女的坚贞所动,就允许二人每年在七夕相见一次。据说这一夜人间看不到喜鹊,它们都飞往银河去为牛郎和织女搭造相见的鹊桥了。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荆楚岁时记》说:“是夕(指七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一种小蜘蛛。《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东京梦华录》说,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所以七月初七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这一天人们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通过穿针、看小蜘蛛结网等习俗来向织女乞巧,因为按照传说,织女是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妇女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祈祷福禄寿,并期盼美满的姻缘,都是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如今七夕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另外,七夕还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古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的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也把七夕叫“魁星节”和“晒书节”。

还有一种说法,七夕源于中国人的时间意识。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称“七曜”,又以“七曜”来计算“星期”。七夕这一天月和日均为“七”,是“双七”,在时间上有特殊意义。“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2.中元,祭祀祖辈之日。

中元,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降临定人间善恶。“道场普度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期间要请道士日夜诵经,祝福先人能在阴间过上太平的日子,因此中元节又是鬼节。古人认为冤鬼脱离地狱、苦海需要得到阳间人的帮助。

传说观世音菩萨居住在南海,南海盛开荷花,用荷花瓣做成船,船上点着灯,冤鬼们乘上点着灯的船登上彼岸,这就叫做“慈航普度”。这就形成了中元节一个重要的节目即“放水灯”,传说这水灯是为鬼魂引路的。老北京有举行制法船、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都与送鬼的说法有关。

同类推荐
  •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壮族民间叙事诗,是关于传奇性人物莫一的神话传说故事。“莫一大王”故事有不少流传版本,我们选取的是河池市民族事务局编的版本,主要整理人为罗健民先生。“莫一大王”被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作为神灵敬奉。他出生时奇异而被视为妖异,具有英雄出世即不凡的传奇色彩,他具有天赋奇异本领,能一箭射到皇帝宝座,能将锁链挣断,能变化身形,躲过一切灾难。他勇敢机智,智斗奸臣,为百姓除害。他具有王者气魄,可以竹鞭赶山,竹节育兵,但最终被国王嫉恨,为保护乡民而牺牲,铸成英雄悲剧的命运。他的形象集中体现着坚韧顽强的壮族民族性格。
  • 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该史诗以蒙古族英雄江格尔为中心,围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等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远古蒙古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另外,史诗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热门推荐
  • 偶像绿茵

    偶像绿茵

    一个神秘的校园风云人物,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足球天才!
  • 这真不是动物园

    这真不是动物园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一家神奇的动物乐园。在这里猫和老鼠共餐,狮子和羚羊共舞,老虎被当做看门狗,滚滚在厨房里打扫卫生,恐龙在花园里漫步……就是这样神奇的店面,却没有被有关部门封杀,反而有着络绎不绝的贵人进进出出,天天在门口排出了长队,求一只动物而不得其入。并且在这里,每天都有一个凶巴巴的小萝莉站在门口,严防死守,挥舞着大棒道:“敢硬闯的,通通打死!”直到有一天一只雷公毛猴从天而降后,小萝莉才惊慌失措的丢下大棒,跑进屋道:“粑粑,粑粑,不好了,那只臭猴子又想来当宠物啦……”
  •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大世界主宰

    我是大世界主宰

    宇宙真空,大世界林立。夹层为盾,战士为矛,世界之间互为攻伐!世界之主的阴谋,宇宙黑暗的残酷。一切等待发现!作者Q19869178
  • 宠妻成瘾,厉先生请松手

    宠妻成瘾,厉先生请松手

    陆繁星是渝城众所周知的心机女,满城皆知。所有人都说厉太太不择手段总算成功上位,“坏女人”真是好命。以后的以后,在渝城声名狼藉的厉太太因为纵火锒铛入狱。据说,厉太太在被判刑的当天,厉先生陪在最爱的女人身边。但没人知道,在厉太太被押往女子监狱的那一天,厉先生曾动用无数力量去围堵,为的只是一个答案。女人却仅是淡笑,一句话都没说。他永远不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其实她要的一直很简单,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 星之誓约者

    星之誓约者

    “庆贺吧!继承了天司神髓,融合羽灵,集神羽大陆所有生灵信仰涅磐重生的新神羽,其名为星羽。此刻,正是其诞生之时!”“世上的人们必须记住的名字只有一个:星宇。星之所向,纵横宇内之人!”“永远不要在星空下与我战斗,因为我是被群星眷顾之人!星光之下,就是我永恒的战场!”日式奇幻轻小说,为了这本书准备了不少,上架会另附手书视频~
  • 官宅凶事

    官宅凶事

    从东北老辈人舌头上抖出的一些发了毛的故事,现今儿听起来,虽说鲜味儿不够足,但嚼头还是有的。不信的话,你就品品下边这个老故事。把时光往回一捻,昔日赵氏家族的显赫荣华,以及奴婢成群的光景,便可引出一嘟噜一串的风流传说。那光景里的赵家,甭说人如何如何了,就连猫狗,也都极有身价。可是到了赵四这辈上,老天爷不知打哪儿飞来一闷棍,赵家的家业说败就败,金银珠宝都跟长了腿似的不见了。赵四跟他的一兄一妹,自然也就混不出个贵人样来,在社会的下九流圈里喘息。
  • 凌叔华文集:花之寺

    凌叔华文集:花之寺

    小说集《花之寺》由17篇短篇小说组成。其创作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映闺中少女的黯淡生活。刻画豪门闺秀的内心世界,表现旧式少女无法主宰命运的失落和茫然,讽刺和怜悯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二是发露太太阶层的庸俗生活。揭露旧式太太寄生虫般的生活,审视和批判她们麻木丑陋的灵魂;三是展现新式妻子的矛盾生活。表现新女性试图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禁锢的痛苦和无奈,肯定和突显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