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700000007

第7章 家庭女教师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居里夫人

(一)

在布罗尼娅离开家后,玛丽就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她决心到职业介绍所去寻找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当时,家庭教师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差不多与保姆、厨娘、花匠一样。如果工作不在乡下,而在城里,那么玛丽可以不必忍受痛苦的放逐生活,住在家庭的附近,每天还能与父亲一起说说话,或者跟“活动大学”的朋友彼此来往,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但是,事情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增加收入,她最终还是选择为一个偏僻乡下家庭的6岁女孩和6岁的男孩担任家庭教师。

1886年1月1日,19岁的玛丽在严寒中启程,离开了家庭,离开华沙城,登上火车,前往她担任家庭教师的地点。

斯特罗多夫斯卡到车站来送别女儿,对女儿是千叮咛万嘱咐。当火车缓缓开动时,玛丽把身子探出窗外,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爸爸,您要多保重!”

“你也一样,玛丽。”

斯特罗多夫斯卡先生跟着火车跑了几步,终于依依不舍地放开了玛丽的手。

火车开动了,外面是白雪皑皑的波兰原野。玛丽觉得自己孑然一身,离开父亲到人生地疏的异乡工作,不禁油然产生一种孤寂之感,眼泪滚滚而下。

她赶紧从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悄悄地拭去脸上的泪水,好像担心别人看到哭红的双眼一样,把脸侧向窗外。

那些熟悉的街景、屋顶以及教堂塔尖上覆盖着的白雪,都在随着火车的快速前进而向后飞驰,大地都是一片静悄悄的,好像沉睡了一般。

“我暂时要与可爱的故乡华沙说再见了。”玛丽心中暗暗地想着,心中又涌起一股离别的愁绪。

她的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刚才月台上与父亲告别的那一幕;同时住在诺巴里普基街公寓的哥哥约瑟夫、姐姐希拉的影子,也在她的脑海中涌起……最后,她又想到了姐姐布罗尼娅。

“布罗尼娅,你此刻在巴黎做什么呢?生活很艰苦吧?啊,为了你,我一定要坚强起来。”

一想到布罗尼娅,玛丽就竭力勉励自己,不要太软弱了。

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又加上4个小时的雪橇后,玛丽终于来到了她即将担任家庭教师的布朗先生家中。

布朗先生一家算得上是当地的有钱人,他们的房子要比附近的房舍讲究得多,是一座老式的别墅,大而低的板屋,墙壁是灰暗的,显出一种沉闷的情调。

玛丽被安顿在二楼的一个孤寂的房子里,一抬起头都觉得沉闷难受。这还不算什么,从玛丽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布朗家的那段生活是十分痛苦的:

我过的日子简直就像囚犯一般。即使对一个具有血海深仇的敌人,我们也不会让她住在连地狱都不如的地方。而且,布朗夫人对我真是太苛刻了。

布朗家完全是一副暴发户的作风,在物质享受上简直是挥金如土,但却斤斤计较我用的灯油等日常用品;家中用了5个像奴隶一样的仆人,却还不断标榜自己是人道主义者。他们修养实在是够不上任何水准,还经常说别人的是非长短。

我住进这样一个家庭后,才了解人究竟是怎样的动物。真可悲,这是我来到这里的唯一收获。

对于年轻、纯洁、不知人间太多黑暗面的玛丽来说,这个家庭让她感觉一切希望都破灭了。更糟糕的是,对方居然连薪水也没有如约支付给她。

这样下去,布罗尼娅的学费怎么办?补贴家用的钱从哪里来?玛利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

(二)

就在玛丽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玛丽的一个朋友写信告诉她,在距离华沙100公里外的一个名叫斯特基的小村里,有一位公爵打算请一位家庭教师,年薪是500卢布。

玛丽虽然很想去,但又想起斯特基那么遥远,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与家人见面,那将是多么寂寞孤单的生活啊!

不过,如果能去斯特基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倒也不错,能省下不少钱,并且远离城市,生活在森林、田园围绕的大自然中,不但心情开朗,还能趁机多学读点书。何况,年薪也比较满意,这样就能多寄些钱给布罗尼娅了。

于是,玛丽再一次动身乘火车前往斯特基。

不久之后,火车便抵达了寒冷的乡间火车站。玛丽和几个乘客走出车站,又换乘雪橇,穿过森林,越过草原,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小路。

周围是一片空旷,两个小时的路程仿佛已经走了五六个小时,玛丽不禁有点害怕。

最后,她终于抵达了斯特基村的兹基洛夫先生家中。这时,又冷又饿、疲惫不堪的玛丽已经半响说不出话了。

她被带到屋里,兹基洛夫先生的房子远比玛丽想象得好。主人个子高高的,很和蔼;夫人也还算友好。旁边围绕着几个孩子,正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玛丽。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第二天清晨醒来,玛丽的精神总算好多了。她披上外衣,打开窗帘,向窗外望了望,不禁愣住了:外面的景色实在是太平常了!

在窗户的正前方是一座大工厂,高耸入云的烟囱正喷冒着浓浊的黑烟,污染了周围的一切。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了,没有田园风光,没有宽阔的牧场,也没有大片大片翠绿的森林,玛丽的美好憧憬已经有一半化为泡影了。

斯特基村的确没有森林也没有牧场,只有一大片望不到边的甜菜园。这是个专门制糖的小村子,秋天一到,农民们就会忙着收割甜菜,然后用车运到糖厂进行加工。

糖厂也是用红砖砌成的,与乡间的景色也很不相称。那原本清澈见底的流水,也因为糖厂的污染而变得浑浊不堪。

兹基洛夫先生家拥有200亩甜菜园,也是糖厂的大股东。昨夜天黑,乍一看他们家还不错,但今早起来,玛丽才看清,他们的房子只不过是一座临时搭建的双层陋室,有点类似古老陈旧的别墅。不过,与周围散列的农家相比,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房屋的周围还有绿色的草坪和花园呢!

他们家一共有7个孩子,其中的3个男孩都在华沙求学,还有一个刚刚6个月的小婴儿正被女管家看护着。3岁的男孩史迪斯正是调皮的时候,10岁的安吉则是个乖巧的小男孩,另外还有一个女孩布兰卡,与玛丽同岁。

这个家庭虽然谈不上很有教育,但比起布朗先生一家却好多了。兹基洛夫先生体面而讨人喜欢,夫人的脾气虽然不大好,但也不算是个坏女人。玛丽那一路上都悬宕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

玛丽的学生是布兰卡和安吉。每天,她要工作7个小时,4个小时教授安吉,3个小时则用来教布兰卡。除了教课之外,玛丽没有也会自修3个小时。

安吉是个很健忘的男孩子,这也颇让玛丽头疼。幸亏他很乖巧听话,和玛丽处得也十分不错。

布兰卡的学习情况比较让玛丽满意,她很聪明,而且也很好学。虽然她的年龄与玛丽一样,但对玛丽很尊敬。下课后,她还经常带着玛丽到村里散步,彼此就像好朋友一样,这也安抚了玛丽那颗寂寞的心灵。

不过,当玛丽逐渐习惯于这个家庭的生活之后,也发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她想起了父亲对她说的话:

“玛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你要学会适应任何环境,不断地忍耐、学习,才能发现真理。”

于是,玛丽终于忘却了所有的不满,决定在这里好好待下去。

(三)

在这个单调的小村子里,玛丽过着教读的生活。在寂寞的时候,她就写信给父亲、姐姐、同学和亲戚们。从他们的回信中,玛丽也可以了解家里的状况、朋友的消息,对孤寂的玛丽来说,也是最大的安慰与鼓励。

在给表姐亨莱特的信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玛丽当时的生活状况:

……我到兹基洛夫先生家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现在我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直到现在,事情都还算顺利,兹基洛夫先生一家人也都不错,我和他们的大女儿布兰卡已经成为好朋友,这让我的生活也还算愉快。至于我的学生安吉,他不久就满10岁了,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不过有些骄纵、散漫。总之,谁也不能要求别人都十全十美。

村里人都不读书,也不懂得思考,只是经常聚会,饮酒作乐,或者跳舞狂欢,所以这里每个女孩子的舞艺都很精湛,但也相对地失去了乡下女孩淳朴、可爱的一面。说到青年男子,他们也很少有聪明的,跟他们谈论“实证论”、“劳工问题”,他们根本不喜欢听,恐怕以前也没有听说过。

不过现在,我觉得我的学生布兰卡小姐是一颗少有的明珠,她有着良好的判断力,而且了解人生。

兹基洛夫先生颇为守旧,但在村子里,他算得上是个比较有涵养的人了,所以我对他颇有好感。

我现在每天要工作7个小时,但不论多么忙碌,我在星期日一定会去教堂,绝不以头疼、感冒等作为借口,与神疏远。

平时,我不太与村里的人说话聊天。如果与他们谈起子女教育的问题,会被他们认为是好出风头。村里人都很缺乏知识教育,我经常向工厂的技师们借阅杂志,但依然觉得无法满足对知识的需求。

我现在最为迫切的希望,就是能够和朋友们交换新知识,不管一天一次,或者一星期一次都好。

从玛丽的信来看,她真的已经适应了兹基洛夫先生一家的生活,而且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工资——500卢布比较高,这样,玛丽每月就能寄15-20卢布给布罗尼娅。一切似乎都在如愿以偿地进行着。

玛丽喜欢在村子周围散步,虽然村子的景色不算优美,但依然可以直接接触到大自然,体会大自然所孕育的那种永恒的美。不过,每次散步也有让玛丽难过的时候,那就是遇到那些浑身沾满泥土的穷人家孩子四处游荡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学龄儿童,但却没有一个上过学。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都不上学呢?”玛丽问这些衣衫褴褛的孩子。

“上学?我们都不上学。”

“那么你们在家里读书吗?”

“读书做什么?”

孩子们以毫不在乎的口气回答玛丽的问话。

玛丽觉得很难过。回到家后,她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布兰卡。

布兰卡说,这里的孩子都从不上学,也不请家庭教师,很多成人也都不认字,自然也不会阅读报刊杂志,对祖国波兰的命运自然也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在农田里劳作,在工作之余在聚会喝酒、跳舞。

布兰卡的话让玛丽很震惊,也很伤心,她不禁对祖国波兰的未来焦虑起来。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玛丽终于决定与布兰卡一起商量如何帮助那些孩子,改善他们目前的状况,让他们了解波兰语言和波兰民族的美好。她对布兰卡说,自己想利用给她和安吉讲课之余,每天义务帮助那些孩子学习知识,教室就用她现在住的楼上的房间。

布兰卡很赞同,而且还热情地帮助玛丽,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得到兹基洛夫先生的允许后,玛丽招收了十来个农家孩子,每天免费教授他们2小时波兰文,这也让玛丽每天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幸好这些孩子的进步都很快,这给了玛丽不少安慰。

孩子们在认字之余,也学习一些算术知识,教室成了他们的乐园。这件事不久就在整个村落传开了,有些家长还会跑来看孩子们上课的情形,然后满心感动地回去。

后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狭窄的教室不够用了,玛丽就只好把学生们分成两班制。因此,玛丽此时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负担都增加了。

(四)

1886年12月,玛丽在兹基洛夫先生家中已经快满一年了。她在给表姐的信中谈到了他的“农民学生”:

我的农民学生现在已经有18个了,当然他们不能一起来,因为我应付不了,这样我每天要花费2个小时来教授他们。星期一和星期六,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5个小时,实在很辛苦。最近,他们都很用功,看到他们的成绩进步,我感到很高兴。

……

每天,我都忙得不可开交,我的全部精神都耗费在这些孩子身上了。想起以前那些同学们此刻正在巴黎、柏林或者斯德哥尔摩的大学攻读物理、数学、社会学时,我的心情实在难以开朗。不过,这种工作既不妨碍我尽我的职责,又能帮助别人,所以,我从这些孩子的学习进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安慰。

玛丽的一生都是这样,总是因为别人能够得到她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安慰”,而且不计较自己的付出。当她是个19岁的贫穷家庭教师时,她就是这样了。几十年后,她名震全球时,更是如此。她从来都没有在这条道路上偏离过,而且,当她的名气越大时,她的这种无条件的奉献精神就越是感人。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年当中,玛丽除了恪守职责、努力帮助那些“农民学生”和按时寄钱给布罗尼娅之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她真是巴不得能够立即羽化升空,飞到她心中的圣殿,加入那些有幸在大学学习的众多学子行列之中去。

但现在她还不能,她必须还要在这个文化、精神的沙漠之地再待上4年!有时,她想到自己还要在这里待那么久,就不免心灰意懒,觉得这简直是无法达到尽头的时间间隔。

幸好,这种失望的情绪没有完全控制玛丽,只不过像海潮一样,有时来了,但很快又退去。玛丽不是个只会幻想的姑娘,她知道如何才能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在忙碌的工作之外,她也会利用一切时间埋头读书学习,为的就是能够积蓄力量,4年之后到圣殿去拼搏。

有时玛丽也会遇到难题,这时她就写信请教父亲,父亲总是尽他所能帮助这个身处乡下艰苦生活中的小女儿,这也是年迈而又为穷困所扰的父亲唯一能够帮助、鼓舞女儿的方式了。

通过这种信件来往,玛丽也受到了父亲的感染,逐渐将自己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到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上。父亲一生都热爱物理、化学,尤其喜欢到实验室里进行各种实验,但俄罗斯统治者却竭力阻止波兰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实验室基本也处于关闭状态,这让父亲的一片热情根本无法实现。

虽然玛丽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学习物理和化学,但也遇到了许多几乎让她丧失信心的困难。她在给表姐的信中写到:

我正在通过书本学习化学,但我发现效果甚微,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做实验的地方,所以我没有任何办法……

通过这封信,我们也可以了解玛丽在学习中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让她那基础浅薄的理化知识得以稍许的提高;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19岁的姑娘,孤身一人在穷乡僻壤孤军奋斗时,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不被她所面临的一个个困难压垮。

不过,姐姐布罗尼娅的来信却给了玛丽更多的鼓舞和动力:

亲爱的玛丽,多亏你,我才能在这片自由的田地里学习。我真是个幸运的人,也真是对你不胜感激。

我以后一定要来到这个国家,那时由我来为你出学费。我期待着你的到来,也期待你能早日迎来那一天……

这封信给了玛丽很大的勇气和动力,让她继续在这里为明天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然而就在这时,玛丽人生途中的一个重大而痛苦的考验,正悄悄地向她走来……

同类推荐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十几岁读纳兰,是惊才绝艳;二十几岁读纳兰,是捧心忍痛;三十几岁再读纳兰,似乎能懂得他为何怅惘。是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逆转的让人遗憾的无可奈何吧!对生命而言,对时间而言,对“情”而言。“如斯者、古今能几?”夸赞纳兰性德的词句,世人说得太多。众人将他神化,把他的词当作旖旎的情话,为他匹配了一个又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然而纳兰或许并非因为受了伤才写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文字,他或许只是因为读了书中的伤情故事而伤情。恰如你我于昏黄的夜灯下,打开这本书,伸出手抚摸纳兰的一字一句,只觉曲调哀婉,指尖冰冷。
  •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大清帝国土崩瓦解,只给那些清朝的臣民留下一根阴魂不散的辫子。他们就像捍卫最后的战旗一样保存着自己的辫子,以此为没落王朝的僵尸守灵。作为遗老遗少的后代,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备受皇上恩庞,出任兵部侍郎。而王国维家族早年随宋高宗南渡,他自己为末代皇帝溥仪之师。溥仪出宫后,他与陈寅恪受聘于清华国学院,早年交往、共同游历使两位饱学之士结成莫逆之交。在现代文明摧枯拉朽的冲击下,两位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经历过怎么的煎熬与阵痛?怎么的绝望与悲悯?十余万字的篇幅,8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两条纠缠在一起的民国的“小辫子”,发人警醒,令人深思。
  • 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

    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罗斯福(轮椅上的总统)》介绍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被学者评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与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 蒋介石的家情家事(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家情家事(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本书介绍了蒋介石的家世背景、亲族关系,通过一手独家史料,揭秘蒋介石和他的亲族世家幕后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
热门推荐
  • 女王荣耀之万古长明

    女王荣耀之万古长明

    一场纸鸢节,双线缠绕,萌出暗恋情怀。她是大华国的嫡公主,历经腥风血雨,成为王储,扛起家族荣耀。而他不过是大瑞国的庶出皇子。千回百转终得再见,却是她登上王位受制于人之时。他看着她诛奸佞,斗权臣,收皇权,定边疆,他聪慧通透却自愿被设计成为质子,只愿留在她身边护她一生安宁。数年前的一别,她已然忘了他,可他却不能让她想起自己。四国纷争,在身陷波诡云谲的朝堂,身负血海深仇的命运之下,他们终将何去何从?
  • 故事会(2016年8月上)

    故事会(2016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
  • 断梦残缘

    断梦残缘

    从小,孟伊方就喜欢做梦,关于爱情的梦,关于事业的梦,关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梦。为了这些梦,她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一步一步从农村走向大都市,初恋孔皓宇让她的梦断了,事业上终究一事无成,而爱人李旭阳,则带走了她相信的那一点残留缘分,留给她的只有那断梦,那残缘,和无尽的回忆...... 童年玩伴、高中同桌、大学室友,和孟伊方一样,怀揣梦想,她们因为孟伊方,因为同在深圳,成了好姐妹。她们的事业梦想、爱情缘分,也一样在经历着梦断、缘残,可她们,一直在努力着......
  • 今夜意外降临

    今夜意外降临

    刑侦支队来了个苏妲己,这下局里可炸疯了。尤其是某金姓队长,全然化身小狼狗,不停地在人家面前嘚瑟,但……总是鼻青脸肿的回来……直到某一天,有人看到,警局的停尸间里,苏妲己把金队长壁咚在冰冷的墙上,强吻后……所有人的三观都毁了……
  • 重回九四好种田

    重回九四好种田

    方明湘的观念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坏人是拳头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说明你拳头不够硬。重生后,她突然醒悟了。这辈子她要做个顾家的好女人,赚钱养家讨爸妈开心,给家里造房子,给哥哥娶老婆。————食用指南:这是一篇慢节奏种田文,主角极其护短,为家人和朋友,会一言不合就开打。故事略狗血,作者玻璃心,求轻喷。
  • 梦见遥远的星

    梦见遥远的星

    紫梦是紫家小姐,随着学校来了位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生——千羽韩,她的生活也有了变化,慕轩慕家大少爷是跟紫梦一起长大的,可是他也怀疑千羽韩目的不轨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那位特优生,防着她同时保护着她。
  • Loveand Friendship

    Loveand Friendsh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带个漏洞系统重回巅峰

    带个漏洞系统重回巅峰

    系统:叮,检测到系统出现漏洞,将赐予宿主无敌的力量。帝弑天:???
  • 麒麟领主

    麒麟领主

    武之极,战之道。位面之子,大陆之神!定乾坤,破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