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500000019

第19章 心理咨询中“问”的技术

在咨询会话中如何进行提问?

咨询会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帮助求询者把话说出来并澄清问题。通常,咨询会话中的提问分为两种: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两种提问的技术。

1开放性提问

一般来说,会话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大都采用开放性提问,这类问题被一些咨询师认为是最有用的会谈技巧之一。通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开始,它能促使求询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而无须搜肠刮肚地回忆、思考,或者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就结束回答。

开放性问题能够促进言语表达。有些作者把使用“哪里”、“什么时候”和“谁”的问句也作为开放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其实只是部分开放的,因为它们不能像“怎么样”和“什么”问句一样有效地促进谈话。下面假想的对话就使用了这些开放性问句。

咨询师:你第一次发生惊恐发作是什么时候?

求询者:1996年,我想。

咨询师:那时你在哪里?

求询者:我当时在北京,刚刚上地铁。

咨询师:发生了什么?

求询者:当我进入车厢时,感到自己的心脏开始猛跳,我以为我要死了。我努力抓紧我座位的把手,因为我担心自己会摔倒丢人。我感到头晕、恶心。后来我在自己要下的那一站下车,那以后再也没坐过地铁。

咨询师:当时你和谁在一起?

求询者:就我自己一个人。

咨询师:为什么你不再尝试坐地铁?

求询者:因为我害怕我会再有一次惊恐发作。

咨询师:你对惊恐发作的恐惧这样限制你,你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求询者:噢,坦率地说,这并不好。我渐渐越来越害怕外出。我担心很快会不敢离开家。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放性问题在开放程度上是不同的,它们促进求询者言语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不一样的。尽管使用“什么”或“怎样”的问句通常能引发求询者最详细的反应,但情形并非总是如此。有的“什么”或“怎样”的问句通常会引发非常具体的反应。例如“你感觉怎么样”常常得到简短的回答。判断某一问句的开放性程度最好的方法是看它通常引起的反应。

“为什么”的问句比较独特,它常常会引起防御性的解释。有学者指出,问句,尤其是“为什么”的问句,会使求询者处于防御地位,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咨询师在运用“为什么”的问句提问时,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在咨询会话开始不久便用“为什么”提问,会让求询者感受到一种威胁,产生一种被迫为自己辩护的感觉,从而增强了自我防卫心理。这时,他有可能会说谎或编造来掩盖真相。还有,使用“为什么”提问有可能会让求询者陷入迷茫之中,不知所措,加大其心理压力。因而,咨询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的语调,以免求询者感到有压力。

咨询师在使用开放性提问时要注意,有些问题应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以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如果求询者此时还不那么信任咨询师的话,连珠炮似的发问可能会使对方产生疑虑,甚至产生对立。另外,有些求询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一一作答,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例如同一个问题:“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丈夫呢?”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与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就可能会在求询者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会被认为咨询师有反对自己之意,后者则被认为咨询师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帮助自己。

2封闭性提问

当咨询会话的内容较为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开头,如:“你喜不喜欢学校?”“你来这儿是否因为婚姻问题?”“你确实这样想过吗?”而求询者多以“是”、“否”或其他简短的语句作答。封闭性提问可以用来收集特别的资料,以澄清事实。由于这种提问限制了求询者的回答,所以它还可以制止求询者喋喋不休、漫无边际的叙述。除此之外,封闭性提问也可以帮助咨询师把求询者偏离某一主要内容的话题重新牵引回来。譬如:“我们能否继续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封闭性提问的采用要适当。通常在咨询会谈的中后期才采用,而且应用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使求询者产生被讯问的感觉,压制求询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

曾有一位心理系学生,在进行咨询会谈的练习时,他扮演咨询师,与扮演求询者的学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咨询师: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吗?

求询者:唉,我心里很烦。

咨询师:能告诉我什么事令你烦恼吗?

求询者:唉,一言难尽。

(沉默)

咨询师:是不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

求询者:(摇头)

咨询师:是人际关系不好吗?

求询者:不是。

咨询师:是不是恋爱遇到了挫折?

求询者:也不是。

咨询师(生气地):那究竟是什么事让你烦恼?

在这段对话中,咨询师开始还采用开放性提问,但后来却不自觉地过早过多地运用了封闭性提问,结果不仅没有找到求询者的问题所在,反而因为咨询师的生气而令咨访关系陷入紧张状态,所以,运用封闭性提问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提问不当表现在哪些方面?会带来哪些消极后果?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提问时要讲究一些技巧,如果提问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咨询效果。所谓提问不当,主要指以下两方面:

1提问的数量不当

在咨询会话中,有些咨询师会不停地向求询者发问,但是,过多的提问使得求询者感到自己像是在被审讯,而不是在咨询,求询者根本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讲述或讨论问题,这必然会使求询者产生更加强烈的防御和反感。若要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应当严格地限制自己连续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提问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

过多提问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主要有:

(1)产生依赖性:问题提得过多,往往使求询者在叙述自己的问题时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或者很少说话,形成自我封闭。

(2)责任的转移:在心理咨询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求询者自身,而不是咨询师。如果问题提得太多,解决问题的责任就会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从而减少了求询者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3)减少自我探索:过多提问使得求询者等待咨询师来发掘自己的问题,而不再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限制了求询者发挥自身能力的活动。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过度提问会使咨询师的主观性增加,这种主观性很可能通过暗示作用影响求询者,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按照咨询师的意图回答问题,而掩盖了真实的情况。

(5)产生防卫心理:过多提问使求询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心理防御,使咨询难以深入进行下去。

(6)影响对交谈的概括:如果提问过多,问题会显得零碎、分散,影响咨询师对会话的内容做出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2提问的形式不当

咨询会话中因提问导致消极影响的情况,不仅仅是提问的数量问题,还有提问的形式问题。提问的形式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问中有过多的“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有暗示性,似乎在责难求询者。为了防止这种消极影响,这类提问不要过多,有的可以改变形式,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比如,“为什么你要和他打架”改为“你们是怎么发生了冲突的”,“你为什么失约”改为“当时你那里出了什么事了”等。改变形式以后的提问,不带指责性,求询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

(2)较多的封闭性提问。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待着?”这类提问并不是开放性的,仍然是封闭性的,使能够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改变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改成“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

(3)一次提问过多。比如:“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她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你本人又是怎样看这件事的?”这种连珠炮似的问题,会使求询者不知所措,只能回答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提问,往往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是没有经验和缺乏训练的表现。改变的方式是,把上面的问题分开来,一个一个地进行。

(4)以反问句提问。有些咨询师在提问时较多地运用反问句,这种形式的提问往往带有责备求询者的意思。比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这么肯定?”这种提问方式,会使求询者产生很大的威胁感,会立即引起自我防卫,对推动会话没任何好处,所以在咨询会话中应该杜绝。

(5)解释性提问。比如:“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自己制造的,这个道理不明白吗?”这是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推动求询者去自我探索。因此,和责备性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求询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求询者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反问对方。必要的解释,应以陈述的方式来交流。

在咨询会话中,咨询师应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避免提问不当。咨询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连问几个问题,要注意提问简单明了,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除此之外,咨询师要格外注意提问时的语气,切不可用咄咄逼人的语气提问,这样容易增加求询者的烦恼。在提问时,可考虑各种方式灵活运用。

咨询师可以运用哪些提问技术来引导求询者思考呢?

咨询会话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求询者的自助潜能能否被调动起来。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一定的技术来启发求询者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求询者思考。

为了促进求询者的思考,咨询师可以运用哪些提问技术呢?

1运用开放性提问

比如:“你认为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你觉得这与你的个性有什么关系吗?”“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的?”这样的提问有助于促使求询者自己思考。然后,咨询师再与求询者进行交流。这比咨询师直接给出意见的效果要好。

2借助具体化技术提问

很多时候,求询者只是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但究竟是什么,他们并不一定清楚,也没有好好思考。借助具体化的提问,可以帮助求询者思考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你觉得长期以来心情压抑,你想过没有,是什么东西在压着你?”“你觉得活得很累,是哪些事情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仔细想想看。”这样,就会启发求询者通过独立思考,弄清一些以往不清楚的事情或感觉。

3运用面对技术提问

所谓面对,就是引导求询者正视现实。这样的提问,在揭示求询者的矛盾的同时,也是促进其思考的过程。比如:“你一会儿说男朋友脾气暴躁,对你不好,可一会儿又说他是个善良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他对别人善良但对你不好呢,还是他有时候对你好,有时候又对你不好呢?”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求询者逐渐弄清了自己的思想,明白通常情况下男朋友对自己是好的,但当自己随其他男性外出娱乐,或乱发脾气时,男朋友就会疏远自己,甚至发生吵架和动手。而这时自己就会十分生气、难过,冲动之下,就想以自杀惩罚男朋友。在这里,咨询师就是运用面对技术,引导求询者独立思考,使其看清了自己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运用上述提问方式以促进求询者思考,使他的问题更加清晰、明确。

同类推荐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从一个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道理,打造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趣味读本,通过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趣味解读,带你走进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社会心理学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趣味以及魅力,如果再能够将其运用到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便可以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开。一本书,引领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之门。
  •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心理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长期依附于其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冯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派别纷争,百家争鸣,名人辈出。本书全力求体现全面性和可读性。对每一位入选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对其生平介绍、著作导读和整体思想的介绍,还有相关的趣味扩展介绍。
  • 自卑与超越2

    自卑与超越2

    《自卑与超越2》是一本自我成长心理指导书。在这本书中,作者阿德勒博士针对亲子教育、职业交往、婚姻与家庭等社会性问题,给出了战胜自卑情结的策略和心理调整方法。阿德勒指出,要正面人生的三大主题——社会关系、职业、恋爱与婚姻,就必须超越自卑。与《自卑与超越》一书相比,本书所探讨的话题及案例更为广泛和贴近现实生活:优越感、生活风格与生活风格、态度与动作、问题儿童的教育、成年人与孩子的社会适应性、社会意识常识等。这本立足于实际应用的心理学巨著应该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阅读,激励更多人走向成功。
  •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这本书脱胎于日本《每日新闻报》的“花一刃”版对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由编者根据访谈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而成。“花一刃”的专栏特别关注“心灵问题”,内容也主要依据读者的提问及其关注程度而展开。在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中,他始终坚持一个核心观点“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书中的短文都能独立成篇,读者无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阅读,无论从那里开始读起,都能寻着文气脉络顺利展开自己的提问与解答,希望为读者营造一种与河合先生对谈的阅读气氛。以“心灵晴雨图”为名,正是体现了心灵这种东西的特性。河合隼雄对心灵的刻画,并非限于现象的单纯描述,而是如“晴雨图”所表现的,是系统而深入的心灵探究过程。
热门推荐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 感悟父爱母爱(上)

    感悟父爱母爱(上)

    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顾影帝隐婚成瘾

    顾影帝隐婚成瘾

    【纯情1V1,双洁,腹黑总裁霸要魅力娇妻,结局一片和谐】“女人,惹到我了,就别想逃!”“女人,签了合约,你就是我的隐婚老婆,是我的女人,老老实实听话,我会对你很温柔的。”果然,男人的话不要信。海城首富顾家大少是少有的青年影帝,唐唐娱乐公司的大总裁,国民男神,表面冷酷无情、高高在上,却只能用卑鄙的手段将自己心爱的女人禁锢在身边,而她却认为那是一场交易,那是一次报复。殊不知。“我的女人,只能我能欺负。”“我的女人,只能我能宠。”“我的女人,是任何人都不及的万分之一。”你是我的白月光,而我是你的小恶魔。(以为是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囚禁小说情节,没想到竟是国民影帝笨拙追妻的纯情罗曼史)
  • 沧桑的影子

    沧桑的影子

    梅丽的叔叔病了,教授许假让梅丽回去照顾叔叔,却没料到几天后,梅丽带着生病的叔叔来到空间站,找到鲁文基让他帮忙解答一个在水电站附近水中遇见三国古战场的神秘事件。鲁文基带着梅丽和他叔叔重回三峡并解开了这个问题。
  • 魔罗

    魔罗

    戾气垂云夜哭郎远处似有飘渺的乐声,傅年余两眼直勾勾望着门外长街尽头的黑暗里。蓦然身后传来大喊声:“年余,年余!快,有人抢走了丹丹!”傅夫人牛枝英的尖叫声像一把巨锤砸碎了傅年余的浑噩,他立即冲回家中,跟随夫人来到了后院。后院有一棵百年古槐树。傅年余睁大双眼,在古槐的树杈上蹲着一个身披黑氅的男人,黑氅遮挡了他大部分脸,仅露出一双幽绿的眼珠子盯着傅年余。
  • 俠客行(上卷)(纯文字新修版)

    俠客行(上卷)(纯文字新修版)

    《侠客行》中最独特的一点,是女主角丁珰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明知所爱的人是浮滑浪子,但仍然爱他,而不爱另一个外貌完全一样的正诚君子,说明了爱情和理智是两回事。《侠客行》主角石中坚是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多才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自有他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经的遗憾

    曾经的遗憾

    我终于想起我当时要说的话了:“爸!好想大声说爱你!”你不需要什么,只要付出,而我呢?要汇报的却是爱我的一颗心!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即将过去的2003年是辉煌而又灿烂的一年,中国的腾飞正马不停蹄地进行着。中国,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远古到现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的夏商周到秦商鞅变法,封建社会持续近两千五百年继而尽于清朝之手,从而促成了之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直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中国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 这个媳妇很萌

    这个媳妇很萌

    什么???睡一觉就穿越了,还是一个没听说过的地方,虽然有个看起来很优质的相公,但是这里吃不饱穿不暖的,还得想办法填饱自己的肚子。所以这是一个现代呆萌少女误穿越到古代,有一个表面憨厚的丈夫,并生下一个呆萌包子的故事。情节一:“我想......”“说话就说话,你靠我这么近干嘛?”情节二:“你厉害啊,怀了我的孩子还想跑,你想跑哪去?”
  • Flight Plan: The Real Secret of Success

    Flight Plan: The Real Secret of Success

    Life is a journey, and as with any other journey you need clear goals, plans, and schedules to get from where you are now to where you want to be. Like any good pilot, you need a flight plan that you file before you begin and that you use to guide you on you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