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900000007

第7章 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3)

4岁的斌斌每晚睡觉前,总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却不肯自己看书。这天晚上,妈妈拿了一本崭新的故事书,给斌斌讲故事。故事写得精彩,妈妈讲得生动,斌斌听得津津有味。

正当讲到最精彩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放下书去接电话。十多分钟之后,妈妈回来了,发现斌斌正捧着故事书,专心致志地看呢,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还有一种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简捷办法,就是给她提供那些拍成了电影或者来自电影的书。很多人看了电影以后,都会选择去买原着来读一读,孩子也不例外。

与孩子一起探讨,也可以提高她的读书兴趣。虽然读书是很个人化的活动,但每当读完一本书,几乎每个人都会想要和别人来讨论下刚才所看的内容。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把你所喜欢的部分告诉他,然后问他对哪一部分更感兴趣,这样做还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你们可以依偎在一起看各自的书,或者轮流大声地朗读她的书。每天留出时间来,全家静静地坐在一起读书,分享一下各自看到的有趣的文章。

读书时可以准备一些音乐或者美食。人的大脑天性会寻求新鲜的、色彩缤纷的、有音乐感的、移动的、芳香的感觉输入。把这些感觉与读书结合起来,能够使他们享受读书的快乐。

17

易感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看一本书?

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很早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管是图画书也好,小人书也好,都可以让孩子感动其乐无穷。有些孩子看完一本换一本,很有成就感。但也有些孩子总是喜欢反复地看一本书,看了好多遍了,还是不肯换别的。

于是,有些家长就困惑了,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其实,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由于记忆力和理解力还相对有限,书里新奇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知识素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在不断的强化中纳入长时记忆,成为可以随时提取的思维素材,所以孩子反复看一本书是正常的。

而且,人对外界的事物都是越理解越熟悉就越喜欢,当孩子重复看某本书的时候,他既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同时又满足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深入体会书要传达的意境和变化,体会人物之间的感受。

可以说,看一本书总要翻来覆去重复看才觉得“过瘾”,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不需要害怕孩子重复看书,甚至要鼓励孩子重复读一本书。

在反复的阅读中,由于先前的阅读已经改变了阅读者知识结构,再读一遍,他就会更容易觉察书中所包含的潜在意义。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易感效应”。

心理学上的同化理论认为,当新获得的意义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认识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材料,已经获得的认识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这种易感效应,更易于觉察精细的意义和微小差别。

据美国MSNBC网站近日报道,发表在《消费者研究》

期刊的一项新研究,对人们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回放同一部电影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二次消费行为”并不是为了回顾或记牢其中的内容、细节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它,从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获得新的启发。

研究领导者、美国大学消费心理学家克莉斯汀·罗素也表示,回顾以前的经验,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这就像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进一步从更全面、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

有一次张方平遇见苏轼的父亲苏洵,就问他苏氏兄弟在看什么书。苏洵回答:“苏轼正在读第二遍《汉书》。”张平方惊讶说:“世间的书还有值得读两遍的吗?”

苏轼后来听到后说:“看两遍有什么稀奇?这位先生不晓得世间还有值得读三遍、四遍的书!”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能开风气之先,而在读书方法上,三、四遍地读一本书也正是他的独创。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这一读书方法。

他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世界上的书就像大海一样丰富,什么领域的都有,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兼收并取,只求得到想要的就可以了。

希望学者读书,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其实,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是: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

苏轼在信的末尾说:“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意思是,远不是速成的方法,呵呵。后代颇有些人对苏轼的谦虚不以为然,自以为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何必一意求之?

殊不知贪多求快乃生性浮躁,涉猎虽广却是过眼烟云。

中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按照苏轼的方法,读厚又读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这本书读成几本书,进而化为自己所有的过程,一本《汉书》,在苏轼那儿被读成了《汉书政治学》《汉书军事学》和《汉书人物志》

几本甚至更多本书。

由此可见,一本书孩子看得越深入越好。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可以了解他的专注程度,如果孩子拿一本书翻一翻,还没有看明白,又看另一本,就说明给他的引导有问题。

18

朗读记忆:上早读课对记忆有没有帮助?

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

孩子上学以后,老师往往要求孩子朗读课文。可是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嗓门很大,但对内容的记忆很差,经常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于是就开始疑惑,孩子又用口又用脑,难道不会分心吗?

在这个问题上,口与心其实是不矛盾的。大声地朗读,也并不影响孩子的思考和理解,甚至会有助于记忆。

因为朗读是一种“运动记忆”,在大声朗读时,它使口腔肌肉的运动沿着某种惯熟的“路径”形成一种长期记忆,由此产生的记忆效果可以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

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

说到底,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任何事情的利与弊,都不是绝对的。日本有一位叫高木重朗的心理学家曾说过:

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

高木重朗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似乎是针锋相对的,应该听谁的呢?还是来看看实证的研究吧。

在2010年5月的《实验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由考林·麦克劳德等撰写的论文,题目是“学习,记忆与认知”。

文章建议说,在学习时,偶尔自言自语、念念有词,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文章中,他们通过实验研究了人们对像单词表一类事情的记忆。他们发现,如果让人们记忆单词时,默默地阅读单词表里的一半单词,但是却大声地念另一半的话,那么大声念的一半,比默读的另一半,被他们记住的单词要多得多。

作为对比,他们找了另外两组人,一组大声念名单上的所有单词,另一组默默地念名单上的所有单词。全念的比全不念的,在记忆单词上的表现好不到哪里去。倒是只大声念一半而默读另一半的人,记忆单词的成绩最好。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泛泛地说出声朗读一定能帮助记忆,苏联人和日本人各说对了一半。

念一半默读一半的记忆之所以效果好,其中的原因在于:

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单词表里的一部分与众不同。口中朗读的词,现在变成语音又被他的耳朵听到,他知道曾经“生产”

过它们,并且记得曾经听到过它们。所有这样的信息使他念过的单词,有别于默读的其它单词,因而被你记的更牢。

记忆的窍门之一是“独特性”。说的是,独特的东西让我们更记得住。我们身边的例子是,多少年以后,当你遇到老同学老朋友时,每个人似乎都以不同的方式,记得学校里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这一结果建议,如果你的孩子需要记忆某篇文章的一些内容,他应该先找出那些最重要的信息,大声地读出它们,以便更好地记牢它们。即使是小声地念叨一番,也有助于使它们更令人难忘。

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唤起人们的感知和想象。

但是,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是吗?可见,读书出声与不出声哪个更好,从记忆效果来看,是没办法定性地分析,可能需要定量分析。

19

低效能学习:幼儿过早识字有意义吗?

4岁的孩子会认汉字和数字,随时可应成人的要求而反应正确,就被视为聪明,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的能力,与智力无关。

同类推荐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结合女孩的特性,依据现代社会教育的现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培养优秀女孩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培养女孩积极向上的习惯,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培养女孩正确的审美习惯,培养女孩自立自强的习惯等,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为父母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
  •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我带儿子走进阅读之门

    妈妈的教诲,会影响孩子一生;妈妈的失误会贻误孩子的前程。书里作者坦露了自己抚养儿子的心路历程,为了给儿子做榜样而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能够不断重新定位亲子关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儿子。为了引导儿子阅读入门而“弃牌从文”亲近阅读和爱上写作,与儿子“斗智斗勇”,母子俩一起成长。
  • 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全面分析了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具体涉及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与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家庭教育与儿童智能开发,以及家庭教育与特殊儿童关系等方面,有助于读者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本书分析了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特别是家长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使其健康成长。
  • 爱和陪伴(第二版)

    爱和陪伴(第二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孩子让父母时刻要反省自我,重新认识自我,这样才能给予她好的榜样;孩子让父母不断唤醒自己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一起创意生活;孩子让父母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一起通过小事来成就自我;孩子让父母用开放的心态带领她一同学习接纳、尊重自己和他人;孩子让父母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持续学习,一起发现新的美好……
热门推荐
  • 青衍仙传

    青衍仙传

    天地为局,众生为棋。既入了棋局,偏要一条路走到黑。
  • 尊主可安好

    尊主可安好

    我?到底是谁?是馨儿还是……?那……究竟是梦还是前世。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你怎的还是这般无趣?”“这不有你在身边吗?”俩人月光下躺在花海中畅谈未来无限事……
  • 微生传之忆雨阁

    微生传之忆雨阁

    忆雨阁才女一琴微生轮回门主之女一介弱女子却满腹才华,名震长安林而他一容阳前朝亡国皇子,骗了她,伤了她………他们之间该何去何从
  • 女帝今天又作妖了

    女帝今天又作妖了

    【推同类型新书,戳主页直达。随时随地人设崩塌的高冷师尊vs娇软甜五徒弟,质量保证,,稳定更新,入坑不亏~】——初到异界,身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苏卿挠头,我只想过混吃等死的日子!!怎奈,府中傲娇国师算计,府外各类神仙算计,咱亲妈还逼着咱每晚翻牌子,夫君各种招数层出不穷,关键是,外面还有人瞎蹦跶!苏卿忍无可忍:“朕给你脸了是不??”真当本太女没有脾气?PS:搞笑+甜宠(超级,超级,超级护短文)
  • 烈日卓心剑

    烈日卓心剑

    什么?穿越了?还已经两年了!(穿越倒叙)该适应的都适应了,可是这时又来个爹?亲爹还是皇上?还有一堆美男在手?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那就一步一步揭开真相吧!(作者已放飞自我,简介博君一笑!有事烧香,打赏,拜佛,投票,评论^-^)
  • 家国球

    家国球

    本小说以大爱无疆为核心,以紫桥、阿娇、琼瑶的成长经历与爱情为主线,表现了江致义一家的家国天下情怀。那温馨温暖的家庭氛围、那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那无疆无界的地球之爱……,或许走进您心海。
  •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囊括了卡耐基励志著作中最经典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和《语言的突破》五部分内容,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哲学中所有的的思想精华,旨在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社会交往、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大敌——忧虑,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突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赢得听众的赞赏和尊重。
  • 低配版系统主神

    低配版系统主神

    新书《我的巨人国》创造系统,传播系统,用系统征服诸天万界!我是系统主神,系统的创造者。宿主都是我的打工仔!书群:1098391422
  •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本书作者归纳多年业务、公关、人际心理的知识与实战经验,重点整理出四篇共56条读心术法则,让您提纲挈领快速掌握重点,不管是面对路上迎面而来的人、餐厅里邻桌的客人、停车场里并排而停的车的车主或电梯里的陌生人,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大致了解对方的个性、喜好、情绪状态与需要,谈笑用兵,优雅从容,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缔结下次的会谈机会,乃至于顺利成交。
  • 动物的社会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动物的社会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选出60余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动物,配上照片,清楚地说明动物的外貌是多么绚丽奇特、干姿百态;再由资深的动物学家、动物词养专家、科普作家,用流畅通俗、形象生动的文字揭示动物的生态、习性、行为等知识,为广大青少年、生物数师和动物爱好者开启了一扇动物知识之窗,能激发一些爱好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动物科学知识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