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300000021

第21章 酣·唱(2)

马连良知道观众来看戏,不只看他一个人,他要求全团演员都要讲究。他不惜高价,聘请最好的配角。对演员服装要求做到“三白”——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连龙套都如此(在“私营班社”

时,马剧团都发理发费,所有演员上场前必须理发)。他自己的服装都是按身材量制的,面料、绣活都得经他审定,有些盔头是他看了古画,自己捉摸出来的,如《赵氏孤儿》程婴的镂金的透空的员外巾。

他很会配颜色。有一回赵燕侠要做服装,特地拉了他去选料子。现在有些剧装厂专给演员定制马派服装。马派服装的确比官中行头穿上要好看得多。

张君秋得天独厚,他的这条嗓子,一时无两:甜,圆,宽,润。

他的发声极其科学,主要靠腹呼吸,所谓“丹田之气”。他不使劲地摩擦声带,因此声带不易磨损,耐久,“顶活”,长唱不哑。中国音乐学院有一位教师曾经专门研究张君秋的发声方法。——这恐怕是很难的,因为发声是身体全方位的运动。他的气很足。我曾在广和剧场后台就近看他吊嗓子,他唱的时候,颈部两边的肌肉都震得颤动,可见其共鸣量有多大。这样的发声真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一般旦角发声多薄,近听很亮,但是不能“打远”,“灌不满堂”。有别的旦角和他同台,一张嘴,就比下去了。

君秋在武汉收徒时曾说:“唱我这派,得能吃。”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君秋食量甚佳,胃口极好。唱戏的都是“饱吹饿唱”,君秋是吃饱了唱。演《玉堂春》,已经化好了妆,还来四十个饺子。前面崇公道高叫一声:“苏三走动啊!”他一抹嘴:“苦哇!”就上去了,“忽听得唤苏三……”在武汉,住璇宫饭店,每天晚上鳜鱼汆汤,二斤来重一条,一个人吃得干干净净。他和程砚秋一样,都爱吃炖肘子。

(唱旦角的比君秋还能吃的,大概只有一个程砚秋。他在上海,到南市的老上海饭馆吃饭,“青鱼托肺”——青鱼的内脏,这道菜非常油腻,他一次要两只。在老正兴吃大闸蟹,八只!搞声乐的要能吃,这大概有点道理。)

君秋没有坐过科,是小时在家里请老师学的戏,从小就有一条好嗓子,搭班就红(他是马连良发现的),因此不大注意“身上”。他对学生说,“你学我,学我的唱,别学我的‘老斗身子’”。他也不大注意表演。但也不尽然。他的台步不考究,简直无所谓台步,在台上走而已,“大步量”。但是着旗装,穿花盆底,那几步走,真是雍容华贵,仪态万方。我还没有见过一个旦角穿花盆底有他走得那样好看的。我曾仔细看过他的《玉堂春》,发现他还是很会“做戏”的。

慢板、二六、流水,每一句的表情都非常细腻,眼神、手势,很有分寸,很美,又很含蓄(一般旦角演玉堂春都嫌轻浮,有的简直把一个沦落风尘但不失天真的少女演成一个荡妇)。跪禀既久,站起来,腿脚麻木了,微蹲着,轻揉两膝,实在是楚楚动人。花盆的脚步,是经过苦练练出来的;《玉堂春》我想一定经过名师指点,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功夫不负苦心人。君秋是有表演才能的,只是没有发挥出来。

君秋最初宗梅,又受过程砚秋亲传(程很喜欢他,曾主动给他说过戏,好像是《六月雪》,确否,待查)。后来形成了张派。张派是从梅派发展出来的,这大家都知道。张派腔里有程的东西,也许不大为人注意。

君秋的嗓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富于弹性,高低收放,运用自如,特别善于运用“擞”。《秦香莲》的二六,低起,到“我叫一声杀了人的天”拔到旦角能唱的最高音,那样高,还能用“擞”,宛转回环,美听之至。他又极会换气,常在“眼”上偷换,不露痕迹,因此张派腔听起来缠绵不断,不见棱角。中国画讲究“真气内行”,君秋得之。

赵燕侠的发声部位靠前,有点近于评剧的发声。她的嗓音的特点是:清,干净、明亮,脆生。这样的嗓子可以久唱不败。她演的全本《玉堂春》《白蛇传》都是一人顶到底。唱多少句都不在乎。田汉同志为她的《白蛇传·合钵》一场加写了一大段和孩子哭别的唱词,李慕良设计的汉调二黄,她从从容容就唱完了。《沙家浜》“人一走,茶就凉”的拖腔,十四板,毫不吃力。

赵燕侠的吐字是一绝。她唱戏,可以不打字幕,每个字都很清楚,观众听得明明白白。她的观众多,和这点很有关系。田汉同志曾说:赵燕侠字是字,腔是腔,先把字报出来,再使腔,这有一定道理。都说京剧是“按字行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句大腔,只有头几个音和字的调值是相合或接近的,后面的就不再有什么关系。如果后面的腔还是字音的延长,就会不成腔调。先报字,后行腔,自易清楚。当然“报”字还是唱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完全念出来的也有。我听谭富英说过,孙菊仙唱《奇冤报》“务农为本颇有家财”,“务农为本”就完全是用北京话念出来的。这毕竟很少。赵燕侠是先把字唱正了,再运腔,不使腔把字盖了。京剧的吐字还有件很麻烦的事,就是同时存在两个音系:湖广音和北京音。两个音系随时打架。

除了言菊朋纯用湖广音,其余演员都是湖广音、北京音并用。余叔岩钻研了一辈子京剧音韵,他的字音其实是乱的。马连良说他的字音是“怎么好听怎么来”,我看只能如此。赵燕侠的字音基本上是北京音,所以易为观众接受(也有一些字是湖广音,如《白蛇传》的那段汉调。这段唱腔的设计者李慕良是湖南人,难免把他的乡音带进唱腔)。赵燕侠年轻时爱听曲艺,她大概从曲艺里吸收了不少东西,咬字是其一。——北方的曲艺咬字是最清楚的。赵燕侠的吐字清楚,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其中奥秘,还有待研究。

赵燕侠的戏是她父亲“打”出来的,功底很扎实,腿功尤其好。

《大英杰烈》扳起朝天蹬,三起三落。“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和她关在一个牛棚内。我们的“棚”在一座小楼上,只能放下一张长桌,几把凳子,我们只能紧挨着围桌而坐。坐在里面的人要出去,外面的就得站起让路。我坐在赵燕侠里面,要出去,说了声“劳驾”,请她让一让,这位赵老板没有站起来,腾地一下把一条腿抬过了头顶:

“请!”前几年我遇到她,谈起这回事,问她:“您现在还能把腿抬得那样高么?”她笑笑说:“不行了!”我想再练练功,她许还行。

赵燕侠快六十了,还能唱,嗓子还那么好。

一九九○年一月九日

听遛鸟人谈戏

近来我每天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常找一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这可以增长知识,了解生活。还有些人不聊天。钓鱼的、练气功的,都不说话。游泳的闹闹嚷嚷,听不见他们嚷什么。读外语的学生,读日语的、英语的、俄语的,都不说话,专心致志把莎士比亚和屠格涅夫印进他们的大脑皮层里去。

比较爱聊天的是那些遛鸟的。他们聊的多是关于鸟的事,但常常联系到戏。遛鸟与听戏,性质上本相接近。他们之中不少是既爱养鸟,也爱听戏,或曾经也爱听戏的。遛鸟的起得早,遛鸟的地方常常也是演员喊嗓子的地方,故他们往往有当演员的朋友,知道不少梨园掌故。有的自己就能唱两口。有一个遛鸟的,大家都叫他“老包”,他其实不姓包,因为他把鸟笼一挂,自己就唱开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这一句。唱完了,自己听着不好,摇摇头,接茬再唱:“包龙图打坐……”

因为常听他们聊,我多少知道一点关于鸟的常识。知道画眉的眉子齐不齐,身材胖瘦,头大头小,是不是“原毛”,有“口”没有,能叫什么玩意儿:伏天、喜鹊——大喜鹊、山喜鹊、苇咋子、猫、家雀打架、鸡下蛋……知道画眉的行市,哪只鸟值多少“张”。——“张”,是一张拾圆的钞票。他们的行话不说几十块钱,而说多少张。有一个七十八岁的老头,原先本是勤行,他的一只画眉,人称鸟王。有人问他出不出手,要多少钱,他说:“二百。”遛鸟的都说:

“值!”

我有些奇怪了,忍不住问:

“一只鸟值多少钱,是不是公认的?你们都瞧得出来?”

几个人同时叫起来:“那是!老头的值二百,那只生鸟值七块。

梅兰芳唱戏卖两块四,戏校的学生现在卖三毛。老包,倒找我两块钱!那能错了?”

“全北京一共有多少画眉?能统计出来么?”

“横是不少!”

“‘文化大革命’那阵没有了吧?”

“那会儿谁还养鸟哇!不过,这玩意禁不了。就跟那京剧里的老戏似的,‘四人帮’压着不让唱,压得住吗?一开了禁,你瞧,呼啦,呼啦——全出来了。不管是谁,禁不了老戏,也就禁不了养鸟。

我把话说在这儿:多会有画眉,多会他就得唱老戏!报上说京剧有什么危机,瞎掰的事!”

这位对画眉和京剧的前途都非常乐观。

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银行职员说:“养画眉的历史大概和京剧的历史差不多长,有四大徽班那会就有画眉。”

他这个考证可不大对。画眉的历史可要比京剧长得多,宋徽宗就画过画眉。

“养鸟有什么好处呢?”我问。

“嗐遛人!”七十八岁的老厨师说:“没有个鸟,有时早上一醒,觉得还困,就懒得起了;有个鸟,多困也得起!”

“这是个乐儿!”一个还不到五十岁的扁平脸、双眼皮很深、络腮胡子的工人——他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说。

“是个乐儿!钓鱼的、游泳的,都是个乐儿!”说话的是退休银行职员。

“一个画眉,不就是叫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一个戴白边眼镜的穿着没有领子的酱色衬衫的中等老头儿,他老给他的四只画眉洗澡:把鸟笼放在浅水里让画眉抖擞毛羽,说:

“叫跟叫不一样!跟唱戏一样,有的嗓子宽,有的窄,有的有膛音,有的干冲!不但要声音,还得要‘样’,得有‘做派’,有神气。您瞧我这只画眉,叫得多好!像谁?”像谁?“像马连良!”像马连良?!我细瞧一下,还真有点像!它周身干净利索,挺拔精神,叫的时候略偏一点身子,还微微摇动脑袋。

“潇洒!”

我只得承认:潇洒!

不过我立刻不免替京剧演员感到一点悲哀,原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对一个演员的品鉴,就跟对一只画眉一样。

“一只画眉,能叫多少年?”

勤行老师傅说:“十来年没问题!”

老包说:“也就是七八年。就跟唱京剧一样,李万春现在也只能看一招一式,高盛麟也不似当年了。”

他说起有一年听《四郎探母》,甭说四郎、公主,佘太君是李多奎,那嗓子,冲!他慨叹说:

“那样的好角儿,现在没有了!现在的京剧没有人看,——看的人少,那是啊,没有那么多好角儿了嘛!你再有杨小楼,再有梅兰芳,再有金少山,试试!照样满!两块四?四块八也有人看!——我就看!卖了画眉也看!”

他说出了京剧不景气的原因:老成凋谢,后继无人。这与一部分戏曲理论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戴白边眼镜的中等老头儿不以为然:“不行!王师傅的鸟值二百(哦,原来老人姓王),可是你叫个外行来听听:听不出好来!就是梅兰芳、杨小楼再活回来,你叫那边那几个念洋话的学生来听听,他也听不出好来。不懂!现而今这年轻人不懂的事太多。他们不懂京剧,那戏园子的座儿就能好了哇?”

好几个人附和:“那是!那是!”

他们以为京剧的危机是不懂京剧的学生造成的。如果现在的学生都像老舍所写的赵子曰,或者都像老包,像这些懂京剧的遛鸟的人,京剧就得救了。这跟一些戏剧理论家的意见也很相似。

然而京剧的老观众,比如这些遛鸟的人,都已经老了,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他们跟我闲聊中最常问的一句话是:“退了没有?”那么,京剧的新观众在哪里呢?

哦,在那里:就是那些念屠格涅夫、念莎士比亚的学生。

也没准儿将来改造京剧的也是他们。

谁知道呢!

一九八二年

美学感情的需要

按说我写作的时间不是很短了,今年我六十二岁,开始写作才二十岁。我的写作断断续续,大学时写了点东西,新中国成立前几年写了一些小说,出过一本集子。新中国成立后做编辑工作,没写什么。“反右”前写了点散文,一九六二、一九六三年写了点小说,又搁下十几年。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写了二十来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的是解放以前的生活,是我十六七岁以前在生活中捕捉的印象。我十六岁离开老家,十九岁在昆明西南联大上大学。我为什么要写反映我十六岁前的生活的小说呢?我想,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气候很好。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深入人心,文艺呈现了蓬勃旺盛的景象,形势很好。形势好的标志,是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多样化,思想艺术都比较新鲜。一些青年同志在思想和艺术上追求探索的精神使我很感动,在这样的气候感召下,在一些同志的鼓励和督促下,我又开始写作。一个人的创作不能不受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是孤立的现象。这是一。第二个原因,是我的世界观比较成熟了。一个人到了我这样的年龄,一般说世界观已经成熟了。我年轻时写的那些作品,思想是迷惘的。在西南联大时,我接受了各式各样的思想影响,读的书很乱,读了不少西方现代派作品。我在大学一二年级写的那些东西,很不好懂,它们都没有保留下来。比如那时我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所有的东边都是西边的东边。”这是什么东西呢?

我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搞创作,是从写诗起步的。一开始总喜欢追求新奇的、抽象的、晦涩的意境,有点“朦胧”。我们的同学中有人称我为“写那种别人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诗的人”。大学二年级以后,受了西班牙作家阿左林的影响,写了一些很轻淡的小品文。有一个时期很喜爱A·纪德的作品,成天挟着一本纪德的书坐茶馆。那时萨特的书已经介绍进来了,我也读了一两本关于存在主义的书。虽然似懂不懂,但是思想上是受了影响的。离开学校后,不得不正视现实,对现实进行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我的世界观是混乱的。新中国成立前一二年,我的作品是寂寞和苦闷的产物,对生活的态度是:无可奈何。作品中流露出揶揄,嘲讽,甚至玩世不恭。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接受了党的教育,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新中国成立前思想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基本没有了。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生活道路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不平坦的生活道路对我个人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经过长久的学习和磨炼,我的人生观比较稳定,比较清楚了,因此对过去的生活看得比较真切了。

人到晚年,往往喜欢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但是,你用什么观点去观察和表现它呢?用比较明净的世界观,才能看出过去生活中的美和诗意。一个人的世界观不能永远混乱下去,短期可以,长期是不行的。听说萨特的存在主义在我们青年中相当有影响,当然可能跟我们年轻时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使我感到陌生,有些地方似曾相识。我感到还是马克思主义好些,因为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落地的声音

    卡尔松·麦克库勒说:“要知道你是谁你就要有一个来处。”西海固,作为一个有特定象征意味的地理名称,承载过多少叙述者的苦难抒情。而对于我的故乡,那样一个小山村,就不见得有几人晓得。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 语用学视角下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教学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教学研究

    本书稿为言语学行为理论的研究著作,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探讨了对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定义,阐述了言语行为动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针对人类对语言具有的普遍认知共性,从时间和空间、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语法形态范畴的本质以及构句顺序的认知共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让一切光源都熄灭:沙鸥诗集

    沙鸥1939年即已开始诗歌创作,但在一生的最后九年间,却放弃了一直采用的八行体诗,创作了大量的现代诗,共七百余首。本书所收就是从这一部分诗作中精选而成。“写作不可趋‘新’,而作品未必不能常新。”这些诗虽然写在将近三十年前,如今读来却毫无隔阂之感,而且会深感契合共鸣,能获得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年青读者的欢迎。它们真正地跨越了时间,具有强大而新鲜的生命力。这些诗想象瑰丽,构思奇特,意境深远,沉郁顿挫,堪称中国新诗史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有雨季情诗、给你、失恋者、一个花荫中的女人、寻人记、哑弦、无限江山七辑。诗人用自己奇崛的想象和冷峻的用词,构建了一个深挚郁热、幽美奇逸的文学世界。
热门推荐
  • 贵族学院罗曼史

    贵族学院罗曼史

    夏漫漫自认为是一个被幸运之神选中的女孩,她代替富家千金去上那所最出名的贵族学院——月源高中!不过,代替了某人的学业,也必须收下对方的未婚夫!此未婚夫乃月源高中校草,妖孽霸道,完全把夏漫漫当女佣使。“喂,帮我把作业写了!”“喂,帮我把地扫了!”“喂,帮我去小卖部买蛋糕!”夏漫漫忍无可忍,磨刀霍霍向校草时,校草的态度来了个大翻转。“亲爱的,今夜帮我暖床可好?”咦?!在震惊中的夏漫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校草大人扑倒了。
  • 扶妖经

    扶妖经

    君泽没法选择地与妖融合,当了个人妖。谁叫他在语文高考的时候睡着了……“假如世界的秩序崩坏,我便将它拨(tui)回(li)正轨。”这是一场不按套路出牌的孤独者的人生游戏。有个小小的群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加下:901663813
  • 余生莫余情

    余生莫余情

    爱的死心踏地,因某人的一句“我们分手吧!”原来爱是那么的碎弱,碎弱的,就因为一句“我们分手吧!”让对方的心碎了,她逼自己忘去那段回忆,她生活渐渐接入正轨的时候。他终于明白原来他爱的是她。“浅浅,你还爱我吗?”
  • 活跃在多元宇宙之间

    活跃在多元宇宙之间

    磅礴的舰队在群星间驶过,众神将王座高举上天。穿梭于多元宇宙之间,领略过星空的浩瀚,也见识过无尽的位面。可谁又知晓,来自遥远世界的旅人的心愿。
  • 往来最强兔子是我的符灵

    往来最强兔子是我的符灵

    大道万千,星符为基。天朝沈醇然意外穿越至星灵大陆,刚刚穿越后的他就被拉入了生死幻域进行生死历练,符灵兔子献祭几身为他续命。接下来的漫漫旅途又该何去何从?神灵归来,大能尤存,漫漫天道,其威难测。联邦时代,看似一切和平昌盛,实则危机暗伏,未来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转生人、转世者皆要入生死幻域,其内又会怎样的波澜壮阔。一个少年,一只兔子,带你演绎玄幻天下。这是青春,亦是江湖。
  • 隐匿光芒

    隐匿光芒

    如果说一开始的她是一朵白莲花,善良软弱只知退让,那么后来的她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高贵傲慢只知弱肉强食;如果说一开始的她是一只丑小鸭,那么终有一天她会成为一只高雅的天鹅。谁说善良的灰姑娘就一定会遇到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以前从不奢望有一天能够遇到自己的王子然后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王妃,后来的她是不相信这种童话,她只相信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被宗门绑定了

    我被宗门绑定了

    方铭穿越后被清灵宗绑定了,能从烟雾文中看到宗门的属性。——清灵宗:0级掌门洞府:1级【气运+1,融灵+7,凝神+10,沉气+5,通脉+8,淬骨+13,入寐+15,沉睡+1】议事大殿:1级【威慑+6】清灵轩:0级【凝神+0,沉气+0,通脉+0,融灵+0】炼药堂:0级【凝神+0,成药+0】藏经阁:0级【凝神+0,沉气+0】演武场:0级【通脉+0,淬骨+0】任务榜:0级【气运+0】坊市:0级【收益+0】灵田:0级【收益+0】宿舍:0级【入寐+0,沉睡+0】山门:0级【威慑+0】后厨:0级【活跃度+0】仓库:1级【储存量+50】灵脉:1级【灵气值+100】——身为掌门的方铭,从此要为宗门的崛起而奋斗不息,战斗不止!提升宗门实力,加强宗门管理,推动有利于宗门发展的各项战略,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宗门。发展宗门自由度较高,掌门可根据提示进行摸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