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5400000004

第4章 八股文的发展演变(2)

明代的八股文,从明初洪武到成化年间,是由始而兴的时期。朱元璋在总结历代兴衰的基础上,得出“致治之道在于任贤”的结论,他既想选拔人才,又想控制人才的思想。宋、元的经义,还没有完全规定考生应该说什么,而朱元璋却希望能够自己规定考生说什么,于是他最终创立了八股取士的制度。

明初的八股文规定主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并且要根据程、朱的注释来阐发题意,那些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定要把四书五经熟记于心,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这样,儒家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便在文人心中根深蒂固,非常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明初的八股文规定,还必须“代古人语气为之”,也就是代圣人立言,这也是促使文人深入研读儒家经典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文人学者要想做到代圣人立言,就必须站在古人当时的立场上,揣摩他们的所思、所想,在经典上所费的精力也就可想而知了。此时的八股文在格式上已经大量使用对偶句,这主要是由宋代经义沿袭而来。

由于明朝初年的八股文处于初创时期,所以初具体式,文体格式比较简单,说理直截了当,文风比较质朴。明初的八股文讲究取神、取骨、取理、取气,把字、句放在最后。

明代初期的八股文对明代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只有通过八股取士才能获得功名利禄,这就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使程朱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钳制人们的思想,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明初的八股文还为国家选拔了成千上万的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人才,从而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刚刚建立的明王朝稳定了下来。八股文也使明初的文坛死气沉沉,形式刻板僵硬,缺乏新鲜的气息。

明代的八股文从创制到永乐年间,已经基本定型。到成化年间,已经完全成熟。这种成熟首先表现在八股文体已经完全,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破题、承题、起讲和八股部分的内在关系已经完全顺畅。

这个时期的八股文名家有于谦、唐寅、王守仁等。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唐寅为人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他为秀才时,对八股文不屑一顾,当时的人都嘲笑他。他说:“若闭户经年,取解首如运掌耳。”后来,果然中榜。这一方面说明唐寅才华出众,另一方面,也说明学做八股文并不需要有多大的学问。

从正德至嘉靖年间,是明朝八股文的繁荣时期。此时的八股文,无论是写作理念还是写作技巧,都达到了明代的最高水平。正德、嘉靖时期的八股文,讲究“开合首尾,经纬错综”,既讲求文法,又不拘泥于文法,气势宏大。此时的八股文尤其讲究认题、尊题、肖题,所以不仅能阐发圣贤的意思,而且能发圣贤所未发。同时,这一时期的八股文仍然采用经籍中的语句来阐释文章的题目,又不同于明初的作品,在语气中运用训诂之理,其中的义理如同己出,由此可见明代文人对儒家经典研究的透彻和领悟的深刻。

正德、嘉靖年间的八股文还特别注重结构的严谨。文章脉络清晰,严谨有序,逻辑性强,在明代的八股文中独树一帜。这一期间,八股文大家辈出,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大师的出现,是正德、嘉靖年间八股文进入繁荣的标志。

明代的八股文发展到隆庆、万历年间,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繁荣;对八股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与以往时期不同的特征。

隆庆、万历时期的八股文讲究遣词造句,追求语言的华美和出奇,形成了“去朴从艳,好新慕异”的风气。同时,这一时期,佛经、道家言论、市井俚语都可入文。八股文还与当时的古文融合,内容大为拓展,越来越与古文所表达的内容相近,文体格式也有突破,与古文接近。这一时期既是八股文的变革时期,又是明代八股文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这一期间比较著名的八股文名家有顾宪成、冯梦龙等。

天启、崇祯时期为八股文的衰落期。此时的八股文普遍不尊重经文和传注,远离现实,放言空谈。八股文的形式被全面突破,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八股文已经是江河日下,越来越衰败了。

(三)清朝的八股文

清军入关建立政权以后,为了应付人民的反抗,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与明朝相比有增无减。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兴文字狱,对怀有叛逆之心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的镇压。清代文字狱的残酷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制造了许多文字狱冤案,其中就包括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冤案。比如当时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科举考试的主考,他在乡试中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为题。而此时朝廷正在推行保举制度,雍正皇帝认为查嗣庭是有意在讽刺保举制度,就把他关进了监狱。查嗣庭在监狱中病死,死后还被戳尸。如此种种的文字狱冤案,在清代不胜枚举。

清朝统治者认为只靠文字狱来进行思想控制是不够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束缚人心,重要的还是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来麻痹人民,于是清王朝统治者很快就想到了程朱理学这个思想统治的工具。康熙皇帝曾经在《四书讲义序》中说:“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明确地传达出了用儒家道统、尤其是程朱理学来维护其统治的意图。清代统治者把理学作为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主要的就是依照明代的旧制,继续推行八股取士的制度。清王朝的统治维持了两百多年,与其推行的这种文化政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清初采用的八股文形式与明代基本相同。此时的八股文已经走到了颓废的边缘。到了康熙初年之后,清代的八股文从法定体制到各种形式及作者的文风,逐渐形成了清代八股文的风格。与明代八股文相比,有一些不同点。

从顺治二年开始,开始规定八股文的字数,规定每篇不得超过五百五十个字。这主要是出于考试时间的需要。当时考秀才、举人和进士一般都是第一天进场,第二天才出来。考试时间非常长,如果不限制字数,写的文章太长,考官阅卷时会有很大困难,所以一定要严格限制字数,上限和下限都有规定;康熙二十年,又增加到六百五十字;乾隆四十三年,明确规定乡试、会试文字数为七百(文章在三百字以上,七百字以下),字数相对比较自由。这一字数限制,一直到八股文废除时,还在执行着。另外,明代的八股文在文章结束以后,作者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观点,称之为大结,清代的八股文则没有大结。

清代的科举考试,明确规定了出题时各书的次序。顺治二年就明确规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首题是《论语》、次题是《中庸》、三题是《孟子》;第二种首题是《大学》、次题是《论语》、三题是《孟子》,科举考试的官员,都要按照这个规定出题,不能违反,而在明朝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有时候可以用“不吉祥”的字眼命题。因为四书中有很多“不吉祥”的话,但是,这种允许是相对的,如果太不避讳,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如文字狱冤案等。

明代的八股文名家很多,但是没有收录八股文的专书,清代乾隆初期,桐城派散文大家方苞奉旨编定了《钦定四书文》,后来收到《四库全书》中,这在明代是没有的。清代的八股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磨勘”。所谓“磨勘”,就是前面第一章所说过的,“磨勘官”要仔细检查每一张八股文试卷,看字的笔画是否正确,语法通不通,文章用的典故有没有错,有没有避皇帝的名讳,有没有避“丘、轲、熹”字,最后还要看是否入口气。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叫做“磨勘”,出现“磨勘”的文章,一定会被淘汰,由此可见清代八股考试的苛刻。

清代的八股文在康熙、雍正、乾隆期间发展得比较好,出现了一些八股文写得好的作者,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反对科举考试中浮夸的文风,康熙皇帝推行质朴的文风,雍正则要求八股文要“清真雅正,理法兼备”,清代朝廷的这些干预,对当时的八股文风有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八股文发展到中后期,由于八股文题大多已经作尽,要想作出新意很困难,所以抄袭之风盛行,此时所作的八股文文辞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任何独特的见解,八股文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弊端渐渐暴露,受到广大文人志士的强烈攻击,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八股文也从历史舞台上消亡了。

八股文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存在了两百多年,对清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教育和政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在思想方面,八股文迫使清代的文人不得不潜心研读儒家经典,这一方面有利于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知识分子的视野,不利于创造力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方面,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一般都是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开始诵读四书五经,开始学作八股文,所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最后,在政治方面,八股取士有效地钳制了文人的思想,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类推荐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全书通篇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作者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尝试了那种“花是樱花,人是武士”的“忍恋终极”的落花之美。日本人的内心是紧张的,但情感却是极其认真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讲究“道”,在各自传统的文化道场里,固守日本其本身的社会文明,其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认真的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又将日常茶饭事升华为“道”,将人生的体验全在“道”上。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叶罗丽精灵梦

    快穿之叶罗丽精灵梦

    她躺在床上,正看着叶罗丽精灵梦,抱怨着不应该是这样。忽然有道声音传来,宿主您好,521已检测到你的抱怨值已到100%,宿主是否绑定521系统穿越到小说世界进行攻略,绑定成功,请宿主到小说里按照宿主的方法进行攻略
  • 嫁给了渣男怎么办

    嫁给了渣男怎么办

    努力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十八线开外的小明星接受记者采访:记者:“于小姐,你和谢先生结婚真的是因为彼此相爱吗?”于挽因态度真挚:“当然了,我们彼此很相爱。”记者:“是他身上什么优点吸引了你呢?”于挽因故作娇羞:“有很多啊,他很浪漫,又很体贴,又专情……”记者走后,于挽因心中默叹:但愿说谎话不会遭雷劈……某夜,某人抱着她,“我晚上不抱着东西会睡不着。”于挽因推他:“谢庭韵你给我滚!”
  • 徐徐前行

    徐徐前行

    作品描述刚刚结婚成家的徐徐面临不孕、婚姻、婆媳关系、工作等等种种矛盾下的无助和选择。
  • 闯仙武

    闯仙武

    本书已经太监,一年间接性更新,作者已死,有事烧纸……
  • 九派浔阳

    九派浔阳

    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各式资料中搜罗整理、去粗取精,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引领我们走进巍巍庐山、浩渺鄱湖、古老东林寺,步入七省通衢、商贾云集的兵家必争之地一一九江。让人时而置身在冷峻的危崖上,时而走进庄严的殿堂里,时而漫步于蜿蜒的溪流旁,满纸烟云中,目之所及,耳中所闻都是自然与文化一次次深情缱绻的对望,那渔樵闲话般娓娓道来,有着火花四溅的痛苦撞击和感天动地的幸福缠绵。
  • 太虚主宰

    太虚主宰

    三绝至尊李钦天,探索密境而丧生于太虚神钟之下,却不料魂穿一上门姑爷身上,从此开启废物逆袭之路!就算身怀绝症又如何?就算不能修炼又怎样?我有太虚神诀!你是天才?她是骄女?我有太虚神钟!天才打死,骄女扛走!
  • 异世欢妍

    异世欢妍

    今生痛失我爱,异世再续奇缘!你是林舸?还是陌尘?我是欢颜?还是欢妍?你是今世的刑警?还是异世的将军?我是今世的设计师?还是异世的褚府嫡女?......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天,我穿越时空而来,只为追寻你!只为与你异世重逢。只为与你再续前缘。只为与你共同演绎一场爱恨情仇,纵横千古的传奇恋情。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现代魔法异闻录

    现代魔法异闻录

    一个神奇的电话亭改变了整个世界,从科技世界转换到了魔法世界。飞翔的法师,神秘的神术师,狡诈的魔物。且看主角如何在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闯荡
  • 丛林历险

    丛林历险

    小男孩被狼妈妈收养,由狼妈妈的乳汁喂养大,棕熊教给他“丛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要语”,黑豹传授给他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狼孩机灵敏捷、善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