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400000027

第27章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1)

人世枯荣,红尘翻涌,时光裹挟着我们,着急地前行。我们若不能千万年不朽,那就只好从现在开始,从脚下开始,每一步都走出最好的自己。昨天的脚印已经淡去,明天的足迹还没刻下,只有脚下的土地,才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也是最好的舞台。当下全心全意,将来才不会只有回忆。我们不妨随着佛陀的呼唤,收回遥望远方的眼眸,于当下,看见最美的自己。花开成海,那就是幸福的原乡。

从现在开始,和自己在一起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唐·包佶《观壁卢九想图》

人世枯荣,红尘哀乐,鸟鹊争鸣,与我们何干?不如一个人,静下来,和自己完完全全地在一起,不管是在林下入定,还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静卧,还是在一个有人或没人的地方,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无边静谧和遐想里。只有独处的时候,一个人才会了解自己;而不了解自己的人,一切喜怒哀乐都少了点真实和厚重。

有人说:“一个人独处的甜美经验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心灵和感觉在不断观察和反省的沉思中,发展出敏锐度。”可有多少人已经忘记了这种“甜美经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变得愈发迟钝。早晨,我们要跟无数人挤公车;中午,我们要陪客户、上司共进午餐;晚上,我们还要抽空联络一下许久不见的朋友……日复一日,我们哪还有时间独处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愈发显得忙碌,琐碎和昏沉。

为了让我们的内心焕然一新,我们需要常常停下匆忙的脚步,找一段时间安静地独处,在那个当下和自己完美地相遇。当然,你也许会觉得把家人朋友晾在一边不太好,但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欺骗。虽然要处理的事很多,但我们每天不是还能余下很多时间去看一些没有营养的肥皂剧,浏览一些不知真假的娱乐八卦吗?难道就抽不出十几分钟和自己单独相处?

而且,独处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和外界的联系,相反,它还会养护我们待人接物的淡定和从容。“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当我们从时常的独处中获得了内心的安详和笃定,再去与人相处时,就会摆脱常人的紧张和烦乱,不仅自己内心祥和,也让别人感到舒服,就像佛陀那春风化雨的言行举止一样,安详、自在、清净。

独处,是生命的需要,和自己在一起就是与佛陀同行。但问题是独处的时候,我们该做点什么呢?单纯地坐着,或者躺着吗?如果你去问赵州禅师,他会回你:“吃茶去!”如果你去问石头禅师,他只会对你神秘地说:“嘘嘘。”如果你去问黄檗禅师,他会一棒子把你打回来。那究竟有没有既不那么难懂,又没有“生命危险”的修行之法呢?

当然有!我们在当下的独处里能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1.想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许你会觉得可笑:这算什么?殊不知,“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当我们远离了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思索,我们的人生也就真的没有多少意义了。我们知道财富是好的,光阴是宝贵的,家人是重要的,但我们是否想过,那个拥有财富、体会时光、爱着亲人的“我”,到底是谁呢?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真正喜爱的是什么?他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问题对一些人来说只是无聊的文字游戏,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真实的、迫切需要解答的。佛陀不正是第一个因为这些问题而遁入山林,苦参佛法的人吗?

虽然这些问题似乎永远都没有答案,但对它们的每一次思考,都会让我们更接近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西方有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老天就发笑。”但如果我们因此就停止思考,岂不更加可笑?

2.反思自己。“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古人早就提醒我们,一个人静坐时要常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想想对哪些过错的改正是被我们错过了的。如果你想起了昨天因为工作劳累而对家人态度冷淡,今天就买点小礼物,早点下班回去逗他们开心;如果你想起了就在刚才和同事因为一个问题而言语不快,马上就去和他开个玩笑,让芥蒂在笑声里烟消云散;如果你想起了曾经十分向往的一处山川,马上就着手安排一下时间和路线,找个周末或是长假,把曾经的自己在天地间拾起;如果……

反思自己,让我们一步步更接近完美的自己。

3.培养自己的“慢性子”。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要比和别人在一起时轻松自在,动作幅度变大,动作频率却变慢,要么伸伸懒腰,要么在床上打几个滚。总之,不用拘谨,也不必着急。这样的自在,是我们在匆忙的城市生活里,很难寻觅到的。

试着培养自己的“慢性子”,慢慢地翻着书页,仿佛被翻过的那一页上的文字会永远退去;慢慢地清洗晚餐后的瓜果,仿佛那每一颗、每一个,都是家人的一次温暖微笑;慢慢地抚摸爱人的头发,仿佛那一缕青丝,转眼就会成白发;慢慢地……慢慢地把自己的生活,把那一杯人人都有的清水般的生活,过成一池透着清香的莲塘。

从现在开始,和自己在一起。体会眼前、脑海、心底的一切,让它们一一浮现、绽开,再把它们一一折好、放稳。等你静静完成了这一切,心满意足地继续上路时,你会蓦然发现,佛陀刚好行脚到了你身边。

别为了流泪,而错过满天繁星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

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用如此优美而隽永的诗句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湎于过去的得失、悲伤,那么今天的、将来的美丽,都将与我们擦肩而过。

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就来请求佛陀为他除惑解疑,指点方向。佛陀将商人带入一间静室中,十分耐心地听他诉说自己的苦恼和疑惑。

商人诉说了很久,他所说的都是对往事的追悔。最后,佛陀示意他停下来,问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得干净完好?”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得很完好了。”

接着商人急切地问佛陀:“您怎么只问我不相关的事呢?请您给我的问题一个正确答案吧!”

但是,佛陀却对他微微一笑,说:“你的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过了。”接着就让他离开静室。

过了几天,那位商人终于领悟了佛陀的道理,来向佛陀致谢。

佛陀这才对他及众弟子说:“若是对昨天的事念念不忘、追悔烦恼,我们很可能成为一棵枯草!”

谁又愿意做一棵枯草呢?

商人时时刻刻把过去的苦恼记在心上,满心忧愁,看似一团乱麻,毫无头绪,其实,当佛陀问起他生活中种种琐碎的烦恼如何解答时,他自己已给出了答案:饿了就去吃饭,吃完饭就洗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蕴涵着最智慧、深刻的道理:当下,才是一切。

我们常听到人们哀叹:“要是……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内疚、悔恨心理。内疚、悔恨看似是对往事的过多关注,其实更是对当下问题、烦恼的逃避。对大部分人而言,由于无法体味平常生活的真味,因此对吃饭、洗碗、工作、学习这样的琐事甚为反感,宁愿把时间花在回忆过去的欢歌笑语、伤心眼泪中。只是,他们追忆、缅怀的,不正是和朋友、爱人一起开心地吃饭、洗碗的日子吗?他们悔恨的,不也正是没有珍惜昨天的时光,把工作、学习做好,才让今天的生活一团糟吗?

追忆、悔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不该过分地为曾经的快乐陶醉,也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过去犯过的错误而不停地谴责自己。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是大幸还是大悲,是时光的激荡抑或是岁月的捉弄,都已然成为可被诉说却无法追回的过往,我们只能当做经验来总结,而不能作为绳索将自己捆绑。这就像爬山,如果总是回顾身后,那么爬山不仅不会成为一件有益身心的快乐运动,反而会成为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爬到最后,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山顶上亮丽的风景,而是自己沉重的喘息和疲倦的心灵。

着眼于现在,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才能在错过太阳后,不错过群星的璀璨。

有一学僧对云居禅师说:“弟子每做完一件事就总不胜懊悔,这是为什么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逢师不学去后悔;遇贤不交别后悔;事亲不孝丧后悔;对主不忠退后悔;见义不为过后悔;见危不救陷后悔;有财不施失后悔;爱国不贞亡后悔;因果不信报后悔;佛道不修死后悔。以上这十种后悔,你是哪种后悔?”

学僧想了想说道:“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既知道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即‘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服药,你好好服用!”

原来,只要变“不”为“要”,在当下积极践行,即可治愈我们的悔恨。

既然已知逝去的如昙花一现,转瞬成灰,只能刻在记忆中,那聪明的你,还不赶快擦擦眼泪,于当下的“吃饭”“洗碗”里收获充实、安宁,于今天的充实、安宁里看自己生命里的满天繁星。

今日迷雾,怎待明日剃度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禅师《朝看花开》

朝花夕落,繁树终空;人间百事,与此一同。是站在光秃秃的树前,望着满地落花叹息,还是抓紧时间,将自己的美丽开尽?

有位参学僧来到一座大寺庙,由于寺大僧多,寺庙的厨房也很大,事务繁多,典座负责厨房的各项事务。这位学僧看到典座是个年纪很大的高僧,厨房内外一切事务,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打点,十分辛劳。

一日,学僧看见典座在晒海苔。这些海苔由信众送来,为的是与寺里的僧人们结缘。这些湿漉漉的海苔必须及时在阳光下晒干,否则就会发霉。于是这位年老的典座独自一人顶着烈日,弯着腰晒海苔。学僧见状有些不忍,于是便走到典座跟前劝道:“这工作太辛苦,您年纪大了,还是叫年轻僧人来帮忙吧。”

典座没有停下手上的活,只是淡淡地说:“别人不是我。”

学僧接着劝道:“那何不等阳光小些呢?”

典座依旧淡然地说:“时日已不多。”

典座这两句淡然的回答,却给的我们内心带来深深的震动。

“别人不是我。”我们的工作、理想,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完全扛起;我们的家人、朋友,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照顾周全;我们的所有烦恼、快乐,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它的温度和色彩。

“时日已不多。”时间就像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急;时间就像一页书,看得快,翻得也快;时间就像一匹良驹,跑得快,过得也快。生命易逝,时日不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同样,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一条河边也教导我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无情,尚且知道不舍昼夜地流淌,我们作为有情众生,为何还要对这匆匆流逝的光阴,视而不见呢?

听完老典座的谆谆教诲,我们再来听听九岁“毛孩”的“妄言”。

日本的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请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

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还这么年少,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在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去,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为了探究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您年事已高,谁能保证您明早起床时是否还活着呢?”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我马上就为你剃度!”

虽然亲鸾的言辞有点对师父不敬的意味,但他的勇气和见识,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行事总是喜欢拖拖拉拉,不能当机立断,总是借口有明天,可等到了明天,因为又有今天的事情牵绊,所以明天的事情又会拖到后天,后天如果再偷个懒,连昨天的事情也完不成,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结果只能是在蓦然回首时,发现一切真的如龙牙禅师的“落花”和孔子的“流水”一样匆匆,且已成空。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师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对母亲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身边景物的描写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师对《净行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讲解,《净行品》是生活的祈祷文,通过通俗易懂地解读,如瑞法师教大家用心体悟其中的胜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
热门推荐
  • 末什么世我当文艺青年了

    末什么世我当文艺青年了

    这个真的是我喜闻乐见的末世吗?我真的可以活下去吗?
  • 因孤独而闪闪发光

    因孤独而闪闪发光

    本书讲述了十一位美丽女子的人生与情感故事。吕碧城、张茂渊、张爱玲、杨荫榆、毛彦文、孟小冬、张兆和、张幼仪、杨步伟、陆小曼、潘玉良,她们是名媛、才女、英杰、美人,她们芳华各异,被定格于时光年轮之中;她们思想成熟、言行前卫,令人惊讶于她们的刚烈与美;她们虽为女子,却以独立的人格,成为时代的先行者、觉悟者;她们的人生独特而传奇,并永远地被人们所铭记。
  • 人类的创举(科学知识大课堂)

    人类的创举(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娇妻似火:误惹爵少老公

    娇妻似火:误惹爵少老公

    嫁了个风流渣男,出轨绿茶姐姐也就罢了,唐懿贝怒,还有没有天理了?某日,她左手捏着新出炉的离婚证,右手端着户口本,对上男人那双勾人的狭长凤眸,很没出息的吞了吞口水。唐懿贝深刻认识到:拼婚有风险,结婚需谨慎!
  •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北伐战争”。
  • 法医实录

    法医实录

    法医不是神,却从事着神圣的职业,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荒诞的情节令人疑窦丛生,无论怎样掩盖终有蛛丝马迹,铁证如山之下逃不出恢恢法网,本文立意在推理悬疑的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温情诙谐与正能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后的奇门遁甲

    最后的奇门遁甲

    本人周易,本市最著名的江湖骗……呸!是奇门遁甲传人!诸位有什么捉妖驱邪,怀孕求子,取名改运等等的迷信活……呸!是业务活动,欢迎加微信咨询。同时,本人不定期在频道999现场直播捉妖除煞,欢迎客户观摩和同行指教。
  • 人间星火唯有你

    人间星火唯有你

    凌津津初识莫寒钦,是一场玫瑰盛开的盛宴,苦尽甘来,芬芳馥郁。其中味道,只莫寒钦一人能品。凌家大小姐回归,却突然落入莫寒钦手中,为他女佣。原来,这其中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
  •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同的问题。做生意更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商业处于排列布局的阶段,生意场上出现兵法热,生意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子兵法》;90年代,商业处于上升期,三国文化顿热,凝结胜算与谋划智慧精华的《三国演义》几乎现身每个生意人的书架之上;21世纪,商业急速发展,竞争合作变化无常,“温州热”“犹太热”席卷生意场,生意人纷纷钻进这个充分体现精明与算计的“龙袍”里,乐而忘返。时代在改变,环境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意人那种如醉如痴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条神秘的隐性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富于智慧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