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4800000005

第5章 要付出,不要图回报

【原文】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

【译文】施与别人恩惠却总忘不了让人回报,远不是自然对普天之下广泛而无私的赐予。施恩图报的行为商人都瞧不起,即使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交往,内心也是瞧不起的。

施恩于人是属于自己意愿的事,而感恩的事只能属于别人的意愿之中。自己能否得到只可顺其自然,而不能苛求,否则只能徒增烦恼。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你会期望他感激吗?你也许会。可是圣约翰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除了牢狱之灾。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当面致谢,或至少寄张贺卡来?你可能猜对了:一个也没有。

耶稣在一个下午使10个瘫痪的人起立行走,可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9位呢?”“他们都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那么,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给了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还多的感恩呢?

如果这里面涉及到金钱,那可就更难说了!查尔斯曾对我说,当一位银行职员挪用银行基金去炒股票而造成亏损,面临指控时,查尔斯帮他补足金额以免他吃上官司,这位银行职员是否感谢他呢?是感谢他,但只是那一阵子,后来这个人还跟曾经救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作对呢!

假如你送亲戚100万美元,他就应该会感谢你吧?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意想不到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因为,卡耐基遗留了3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现实就是如此。人性就是人性,你千万别指望会有任何改观,何不干脆接受呢?

我们天天埋怨别人不知回报,到底该怪谁?是我们太了解人性,还是我们忽略了人性?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指望别人心存感激了。如果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的确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如果没有,也不要为此伤感、抱怨不休。

帮助他人本就是一种发自已愿的事,欲求得心灵的平静或内心的安宁而去帮助他人,或是存一种回报社会的动机去帮助他人,都只是我们自己的事,而不是要有别人的感谢。虽然感谢能证明别人对你的这份帮助的铭记和牢记。但许多时候,过于企求他人的感谢只能徒增苦恼。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尼玛是一位住在纽约的妇女,她整天埋怨自己寂寞。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接近她。如果你去看望她,她一定会絮絮叨叨告诉你,她侄儿们小的时候,她是如何照看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都是她照看的,他们跟她生活了很久。她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一直到他结婚前,他都住在她家。

这些侄子会常回来看望她吗?噢!有的!有时候!完全是例行公事式的。他们都害怕回来看她,真正使他们受不了的是要坐几个小时听那些絮絮叨叨、无休无止的抱怨与自怜。当她终于发现无论如何也没法叫她的侄子们回来陪她时,她就拿出她的绝招——心脏病发作。这心脏病当然不是装出来的,医生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经常心悸。可是医生们也是无能为力,因为她的情绪往往是她病发的起因。

这位老妇人需要的是关爱,但她表现的却是需要“感恩”,可惜她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她所设想的感激或敬爱了,因为她认为这是她应得的,她要求别人给她这些东西。

世界上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认为别人都忘恩负义,他们渴望被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惟一方式,不是去索求,相反的,而是要不求回报的付出。

这是不是听起来太理想化、太不符合实际了?其实不是这样!这是追求幸福最好的一种方法。亚里士多德说:“一个理想、完美的人会从施予中得到快乐。”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感恩的预想,只管用心享受付出的快乐好了。

为人父母者一向抱怨子女不知感恩。甚至莎剧主人翁李尔王也不禁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毒信更吞噬人心。”可是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为人子女者怎么会知道感恩呢?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随意生长的稗草。感恩有如花草,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才能开出美丽的花作为回报。

要是子女们不知感恩,应该怪谁?也许该怪的就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如果我们从来不教导他们向别人表示感谢,怎么能希望他们来感谢我们?

有一个住在芝加哥的工人,在一家纸箱厂从事辛苦的工作,周薪不过40美元。他娶了一位有两个儿子的寡妇,她说服他向别人借钱送她前夫两个儿子上大学。他的周薪勉强可以用来支付衣食住行及各项借款。他像苦力一样干了4年,从没埋怨。有人感谢他吗?没有,他太太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那两个儿子也一样。他们觉得对这位继父没有任何亏欠,即使只是一声道谢也懒得说。

能怪谁呢?怪这两个儿子吗?也许可以吧!但是这位母亲不是更不应该吗?她认为两个儿子不应该负担这种义务,她不要她的儿子从亏欠开始他们灿烂辉煌的人生。她也从没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资助你们上大学,多好的人啊!”相反的,她的看法却是:“那是他起码应该做到的。”

这位妇女固执地认为没有加给自己的孩子任何负担,殊不知,她让她的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有义务让他们生活下去。果然,后来有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借点钱”,结果犯了罪。

心存报答他人的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许多帮助或施恩于他人的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但对于后人,对于子女,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奇异和不羁,父母给于孩子的不仅是无私,更是教诲,让自己的孩子心存感激,只是父母无私奉献背后的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要知道,孩子是我们造就的。举例来说,乔治的姨母从来不责怪儿女不知感恩。乔治小时候,他的姨母把外婆接去照料,同时也照料她的婆婆。乔治后来过了很久还清晰记得两位老人家坐在壁炉前的情景。她们给姨母带来的麻烦一定不少,不过姨母从来都不会感觉到。她对她们嘘寒问暖,让她们享受家的温暖。而她自己还有6个孩子,她也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对她来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理所应当,也是十分愿意做的事。值得欣慰的是,乔治的姨母已经守寡孀居了二十几年,她的5位成年子女都非常孝敬她,希望她到他们家一起住。她的子女们对她一直很好,从不觉得厌烦。仅仅是出于“感恩”吗?当然不是。这是发自内心的爱!因为他们从孩提时代就生活在慈善温馨的氛围里。现在是他们的妈妈需要照顾,他们回报同样无私的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要想有知恩善报的子女,只有自己先成为感恩的人。让我们把这句话永远铭记于心。我们的言行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诋毁别人的善意。也千万别说:“看看表妹送的圣诞礼物,都是她自己做的,连一分钱也舍不得花!”这样对我们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是孩子们却听进心里去了。因此,我们最好这么说:“表妹准备这份圣诞礼物,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她的心真好!我们得写信感谢她。”这样,我们的子女在无意中也学会了养成赞赏感激的好习惯。

请牢记,感恩是一种需要培养的品德。希望儿女们感恩,就必须训练他们成为感恩的人。

对于自己来说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热门推荐
  •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宠极品剩女

    独宠极品剩女

    他29岁,风华正茂;她35岁,徐娘半老,私企的富二代,他花心、风流、极致出格。具有所有有钱人身上张扬着的缺点。国企的小职员,她谨慎、小心、在国企机关中每走一步皆如履薄冰,活得简单、通透、却也无色无味。无论身边有多少纷争,她仿佛置身事外,任它电闪雷鸣,我自云淡风轻。不愿意去争太多,太懒;不愿意去抢太多,嫌烦。清雅自我,却也不乏心计。名不见经传、色不见卓绝、品不见圈点的她,如何征服花心大少?
  • 天荒仙庭

    天荒仙庭

    万域大世界,这里万族共存彼此血战争霸不休,这里天骄、妖孽、神女争鸣,这里世家、皇庭、学宫、圣地、神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且看秦横天携带造化仙庭系统召唤众多华夏古国的文臣武将、武侠小说之中的绝世武者,在这方宇宙中建立一个亘古不朽的神话仙庭,谱写一曲让诸天万族、亿万生灵永世传承的,属于华夏人的史诗传说。
  • 修罗女王超护短

    修罗女王超护短

    【推荐新书:江爷的温柔只给一个人,男女主都是狼灭,欢迎入坑!】——1V1剧情主要,感情次要,不喜请出门左拐右拐,上天遁地。“女人,你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某帝少微微眯了眯那邪惑狭眸,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少女。注意你妈注意!少女瞬间站了起来,蓦然间与这位帝少对视,嘴角挑着一抹邪佞凛然的笑弧,不紧不慢地道出一句:“你言情小说看多了吧,都什么时代了都。”“女人,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奴隶了!”帝冥泽的嗓音低沉暗哑略着一丝丝磁音,却掺和着一股强势和狂妄!少女内心万分无奈,这孩子脑壳莫不是被门挤了,小说剧情看多了吧。做你女人?臭弟弟!老子都可以当你爹了!而此时此刻——身为正牌男主的某男人坐在某正放着这个画面的大屏幕目前,面色阴沉。很好,居然敢调戏他的小丫头!小子,你玩完了。
  •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是《中国企业培训大系?高管实战手册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套丛书作为企业高管走向职业化、提升领导力的实用型图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充分借鉴东西方成功企业与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剖析企业管理精髓,灵活体现“管理理念+实用案例+操作要领”的思路,全面阐述了各高层管理职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职责和管理技能,解答了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技巧或行动指南,是一套集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一体,颇具指导价值的管理经典丛书。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贼之走近科学

    海贼之走近科学

    我叫罗西南迪,我是吃了游戏果实的游戏人,曾经的世界里充满了网友,而这个世界却没有了你们,网瘾少年们,我要创造一个有你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沉浸在无限游戏之中吧,哇咔咔。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有一天纪蜜终于意识到她急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他得有权,帮她掩盖她那些穷凶极恶的家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个男人还得有钱,帮她打发那些贪得无厌的亲戚干出的无耻变相勒索。有钱有势的男人很多,但能只手遮天的男人没有几个,当纪蜜自认没这个运势的时候,老天还是塞给了她一个男人。不,是男神,有颜值却偏要靠卖学识生存的男人。什么叫一字千金,推理小说界男神作家敲打键盘一个按格就值百万,偶尔还被聘请做几天推理顾问,高智商高情商完爆一切极品渣渣。纪蜜乐开花,这职业好,匹配的就是警花和神探。跟仰慕已久的偶像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纪蜜说那叫一个爽。【悬疑+推理+复仇】,当然最重要还是言情,写一个爱你爱得深沉,宠你宠到有恃无恐的情爱故事。女主:我有仇,得报。男主:我心中有个秘密(蜜蜜),惦记了很久。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历史是什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悲剧?诸葛的蜀汉精神能否带动两千年中国历史走向更强盛更理性的轨道?一位诸葛亮的粉丝回到三国,辅佐心中的偶像。在三国历史的舞台沉浮奋斗,在熟悉的历史中反思创新,在战火中成长壮大。谱写儒家精神的新篇章,书写热血沸腾的新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