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9600000010

第10章 奥琳亚娜·法拉奇(2)

到60年代中期,法拉奇己走进世界新闻舞台中心,在各种重大采访活动中频频亮相。通过对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调查性报道,对美国空间工业的深入观察,对科学家和登月宇航员的采访,并大胆走进“阿波罗”号太空船亲身体验身处密封舱的生理感受(后来写成《假如太阳陨落》一书),她逐步奠定自己的明星地位。随后她主动请缨去战火中的越南,经过几年断断续续战地记者冒险生涯,赢得了人们对其勇敢无畏精神的钦佩。此时正值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法拉奇还走访了中东和拉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1968年墨西哥举办奥运会期间,在采访大学生反政府示威活动中,法拉奇和其他记者一起受到军警血腥镇压,负了重伤,几乎丧命。这种为亲身经历历史事件而付出血的代价,强化了一个不计后果、献身真理的高尚记者形象。至此法拉奇进入使她获得“终身表演奖”的领域——对国家元首和政界要人的采访。这是法拉奇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她的形象正是从这些采访中浮现出来,成为广大受众的偶像。

请看看她这个时期采访、撰写、发表的新闻作品,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战地报道:《我在监狱访德布雷》、《我回到烈焰中的西贡》、《我采访了越南独裁者》、《我在毛的卫士中间》、《我受到武元甲将军的接见》、《法拉奇报道:血洗之夜我不幸受伤》、《法拉奇遭枪击》、《法拉奇在北越》、《法拉奇采访法塔赫的真正领袖》等。

著名学者张功臣在其文章中写道:“走进报道中心,把所有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既是法拉奇尖锐泼辣、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的天性所致,也是她试图打破传统新闻学界限的一种尝试。随着读者和社会不断认可,这种方式渐渐演化成一种个性化写作风格,充满神秘感的女记者法拉奇也在公众心目中被定格了。”

作为战地记者的法拉奇

尽管法拉奇在新闻事业上的最大贡献是对国际政界要人的人物专访;但她最初成名的角色还是战地记者,是战事报道首先塑造了她的世界大牌记者形象。使她开始赢得巨大荣誉,在国际新闻界大放异彩的,是60年代中期她以《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身份对越战进行采访。当法拉奇在南北越战场奔波时,数次被弹片击伤,幸好被送进医院得到及时治疗,侥幸大难不死。前文已提到,在这个时期,她撰写了大量优秀战事新闻作品。而且作为战地记者,撰写战事报道,一直贯穿她的人生旅途,她的新闻生涯。直到晚年她还亲自前往海湾战争现场,她还关注伊拉克之战。

有人认为“法拉奇是男人世界的无冕之王”,并高度评价她,在20世纪中叶的越南战场、战事频繁的中东之地、暴乱的斯里兰卡、复杂的石油纷争中采访历史真相,将比在歌舞升平之中采访杰克逊、麦当娜之类娱乐明星要付出多得多的勇气与力量。并不是硝烟、炮火、血腥、人的残肢刺激了法拉奇对自由、和平、人道的热爱,而正是处于对自由、和平、人道的捍卫,她才从不畏惧地一次次踏上险途。她的足迹遍布越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除了非凡的勇气和才能,法拉奇取胜之处还有她作为女性的弹性和灵性;她把在战地中采访到的新闻进行故事化叙述,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入其中,赢得男同行尊敬。

在越南,她经历过长达8年的战地记者的冒险生涯,并采访过北越的武元甲和南越的阮文绍。她反对越战,同情越共,堪称比较激进的左派分子。

在墨西哥,她曾在两次被子弹击中的情况下,仍始终与青年学生站在一起,做反政府运动的现场报道。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赫赫“世界第一女记”法拉奇,作为60岁老妪,竟毅然走上战场,忘记了害怕牺牲、害怕受伤,以其无畏精神、敬业作风,赢得了全世界新闻同行与人民大众的广泛赞赏,盛名更加远扬。在海湾战争期间,她竟亲手俘虏了4个伊拉克军人,令人称奇。她在欢呼对伊动武的同时,还在批评布什动手太晚——不过,在今天这要被视为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她的有关海湾战争报道,还获得了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

直到最近的2003年伊拉克之战,尽管因为年老病重,她没法亲自去中东战地,但她还在关注事态进展。她写的有关文章,分析深刻,态度诚恳,笔端带着感情,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传播得很广。她还在此年4月3日《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报道《一个伊拉克士兵的独白》,回忆12年前在伊拉克战地一次见闻,对这个受伤被俘的伊拉克士兵达卡尔·阿巴斯表示深切同情,而对大独裁者萨达姆表示强烈控诉。但她也认为,美军在巴格达不会遭遇二战时盟军进入意大利所受到的欢迎;于是体现出她的前后矛盾心情。

法拉奇的第一张“名片”:对国际政界要人的采访

法拉奇之所以名声大噪、誉满全球,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政治采访之母”,主要还是她多年来对大量国际政界要人、各国元首的采访,这是她事业成就最高的领域,是她记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她的第一张“名片”。尤其是自70年代初以来直到80年代,法拉奇那些陆续问世的一系列风云人物采访记,令她大出风头,好不自豪。她那尖锐的提问、泼辣的言辞、别具一格的人物访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独特风格。《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先后译介了她对基辛格、阿拉法特、西哈努克、勃兰特、卡扎菲、霍梅尼、沙龙、侯赛因、穆吉布·拉赫曼、亚马尼、班达拉奈克夫人、甘地夫人、贝布托夫人、梅厄夫人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可以说是当时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新闻学教授就以该书为教材,来讲解法拉奇式采访技巧。

法拉奇既是作为报道者的记者,又是参与者、目击者与旁观者、评论者,这四种角色在其新闻作品中交相呼应,互为烘托。这些采访记录不仅仅是录音记录,处处刻下了她的个人烙印。正如法拉奇自己所言,每一次采访经历“就像在戏剧演出中一样,我事先会准备一些问题,但有时也会跟着感觉走;我设置悬念,然后如剥茧抽丝般慢慢解决”。这些特点她在《风云人物采访记》“前言”中有详尽说明。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不断出现神秘与冒险气氛。她对阿拉法特、卡扎菲、霍梅尼、布托等政治人物的不少采访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在巴勒斯坦人营地和东南亚丛林里,采访者自然也被描绘成一个身处险境、充满勇气的形象。这些时时点缀的背景,使采访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记录,而成为一种洋溢着生气与活力的独创性文体,深深吸引了读者。在这种形式的采访中,法拉奇不再是一个机械的重复者或历史事件无动于衷的记录者,而成为传记作者所说的“剧作家”,“不断为自己编写剧本,并在每次演出中都出演主角”。其中也有不少战地记者特征。

我们读这些采访记时会发现,由于她的提问和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被采访者往往居于次要地位,重要的却是她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把握谈话节奏、驳斥不同意见、揭示内幕新闻、变换各种语气,并作典型的法拉奇式亮相”。也有新闻学者称之为“记者主体意识”。

这个闯进国际舞台中心的初生牛犊,从一开始就对外部世界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她采访尼尔德·衣阿蒂时,并不同意后者称“二战中共产党是最重要、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抵抗力量,所受伤亡最多”之说,并以自己经历为例与之争论;在与休·海弗纳会晤中,她嘲讽他死后会进天堂,“呆在圣徒和烈士们中间,与那些俏妞们在一起,讨论天使的性别”;她还用激将法促使希区柯克对自己多年来一直拍摄恐怖电影作出解释:“我和耶稣会会士一起学习了3年。他们的一切都吓得我要死,现在我要吓唬其他人聊以报复”。这是她个性的天然展示,也是她后来征服一系列风云人物的秘诀。关于法拉奇,她的提问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她自己却说:“我认为在采访中,重要的不是提问,而是回答。”

她的采访生涯除去充满冒险冲突的历史风云,还极具单刀直入和不留情面的个人风格。尖锐是法拉奇新闻采访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尖锐也是一种才华;它需要足够的知识面、洞察力、概括能力,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能准确无误效率奇高。她就是以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使被采访者现出其真实面目。法拉奇并不因为被采访者是强权人物或处世机警而丧失发问勇气,也不因为对某些被采访者有好感而减弱话题的尖锐。当对方守口如瓶时,法拉奇却能观察到他(她)的性格。她的眼睛、嘴、头脑与手,从来不会错过她需要的东西。她的穷追猛打、惊险刺激的提问技巧和政治智慧,被美国新闻专业教科书称为“法拉奇式采访”。

在采访基辛格时她说:“权力是诱人的,基辛格博士,权力对您有多大吸引力?希望您说真话。”“基辛格博士,人们说您对尼克松根本不在乎,说您关心的只是您干的这一行,同任何一位总统都可以合作。”“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个人共进晚餐,那您会选择谁?”

当基辛格回答法拉奇“你是如何成功的”时,他说事业成功的诀窍在于他从来都是单独行动。美国人就是喜欢这样子。基辛格一不小心流露出了真实的自己,尼克松为他突出个人而恼火。基辛格简直被她问得气急败坏。后来他声称接见法拉奇是“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事实是他在同意接受采访前低估了这位女记者,他遇到的是一个强手。

基辛格还回忆道,“我接见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虚荣心。她采访过世界上各国名人。我当时刚出名不久,对于能加入她采访对象的行列感到荣幸。”当哪天有大人物追着赶着邀你采访他时,你就从芸芸小记者挤身为大牌了。

在采访英甘地时,法拉奇说:“我想从最糟的问题开始。您打赢了一场战争,但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危险的胜利。您认为孟加拉能成为真正盟友吗?”“甘地夫人,我说您的胜利中有危险的种子,不仅指孟加拉,还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它正在闹独立。而且我听说在加尔各达发生了农民武装斗争。”“甘地夫人,跟您这位受过非暴力教育的人谈论战争,我有一种奇怪的感受。在发生冲突的日子里您有何感受?”而她对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夫人的采访,由于追问出该国和孟加拉国的关系等问题,导致原来两国要签署的条约被迫推迟,几乎流产。

她曾不顾伊斯兰教禁令,当着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揭开面罩,还大声说:“许多人说你是个新独裁者”;她又对沙龙说“我觉得我是在面对魔鬼对话”;又曾因等候卡扎菲时间过长,她生气地将手中的书掷向其秘书;在与瓦文萨会晤后,她才发现这个工运领袖竟那么傲慢无知和狂妄专横,她自己当然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了。

除了尖锐的提问,法拉奇还有着极好的语言天赋,她往往能用简洁、准确、形象的句子来描绘对方的外形。她的描写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她也用比喻,通常是人们熟知的一些事物,这使她的文章变得有力。

尽管她提问尖锐,但她拥有营造亲密关系的天赋。她的性格爽快、态度诚恳、观点公正、准备充分,也很会打动人。有记者评价说,她给人一种印象,她会告诉你任何东西,因此你会感觉到将全部情况告诉她是安全的,或者应该是安全的。所以,还是会有很多人,主要是各国领导,愿意接受她的采访。

法拉奇的记者生涯带来一场特别的爱情

1973年,43岁的法拉奇去希腊雅典采访抵抗运动英雄、反政府左派领袖与著名诗人阿莱科斯。阿莱科斯曾企图谋杀希腊军政府独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结果被判处死刑,后被改为监禁,5年内被囚禁在1.5米宽、3米长的水泥牢房里,特赦后被警察宣称:“从现在开始你会受尽痛苦以至后悔来到人间。”就是这个34岁、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男人做了法拉奇爱情故事的男主角。

阿莱科斯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人物。他是个诗人,诗句写得极漂亮,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当他把诗人的激情贯注于政治当中,难免走上一条偏执而危险的路。他不习惯安宁的正常生活,被关进死牢的经历已使他视折磨为甜药,只有危险与死亡才能激起他的兴奋和斗志。他一方面发起一个个计划,并沉浸在离奇的狂想之中,一方面又没有耐心把每个行动坚持下来;他在对手面前非常坚强,但面对孤独又异常脆弱;他是为自由而战,但从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

阿莱科斯的主动追求是一个因素;但奇怪的是,在踏上希腊之途时,法拉奇已忐忑不安,预感有一种她还不知道的不幸和痛苦在等着她。爱情有时就是意味着不幸和痛苦。其实法拉奇在早年发过誓,为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她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

这样一个危险的男人,带给法拉奇的只能是痛苦多于甜蜜。幸福是有的,但也是短暂的,更多存在于两人初见初识碰撞出激情火花时。在3年多情史中,是迷惘又是责任,使法拉奇将自己命运与阿莱科斯联系在一起。她一直说阿莱科斯是唐·吉诃德,她是桑丘·潘沙;她的使命就是跟着他梦呓、撒谎、夸夸其谈,忍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想象中的敌人格斗。

同类推荐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韩寒、蔡康永、赵薇诚挚推荐,著名作词人姚谦首部人物随笔集,十年来,姚谦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穿行于过去和当下的罅隙中,以敏感而灵动的笔锋,写着世事的沉浮、人情的可贵、人与人相逢时所产生的霎那光亮。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我过往心中的一道道风景——姚谦。赵薇思绪丰富而飘忽,像个诗人般的哲学家;张信哲恋慕旧物芳华,是个收藏家;袁泉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刘小东作画挥汗如雨,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与妹妹跃过大半生的青春与中年后的手足相依;那个没有被我签约的歌手,十几年后因为一首新歌再相遇,她却到了生命的边缘;与三毛谈笑宴宴,共话合作,转眼就阴阳两隔……姚谦说,没有与他们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 苏轼文集4

    苏轼文集4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我有南海四千里

    我有南海四千里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刘醒龙多年来发表的散文精品。刘醒龙先生的散文创作多以“乡土乡村”为主题,在记忆与现实的时光交错中,如歌如泣地抒发乡土情结;以富有哲思的文字深层次地思考与追问城市与乡村的关联,热切地呼吁对乡土乡村的人文关怀。本书配以作者进行文学创作多年来,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反映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共渡之绊

    共渡之绊

    男主角遭遇飞来横祸死亡,但却被转生到了异世界,发现自己竟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召唤他的是何人?召唤者究竟有怎样的目的?之后等待着男主角的又将会是什么?属于男主角的异世界物语正式开始!
  • Up Is Not the Only Way: Rethinking Career Mobility

    Up Is Not the Only Way: Rethinking Career Mobility

    Up Was Never for Everyone! Move up or move out. When those two options appear to be the only ones, dissatisfaction grows and engagement suffers. In decades of studying careers around the globe, Beverly Kaye, Lindy Williams, and Lynn Cowart have found that, in fact, there are more options.
  •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一场无意的错误,她怀了他的孩子。三年后,她的婚礼上,那个男人突然而至,傲然浅笑:“你早已是我老婆,带上儿子跟我回家。”她执意和新郎交换戒指,结果引起了争执,他们都受了伤。最后,他终于答应不再纠缠她。可是,三天后,她的儿子被确诊患了白血病,只有同胞的脐带血才可能救活。这,多么戏剧性……她,憎恨豪门的她,该如何?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之嫡女毒妃

    重生之嫡女毒妃

    一夜大火,湮尽前生,得天怜悯,她重生归来,前世为棋,终被丢弃,今生她定一展芳华。斗嫡姐,撕庶妹,弃渣男,这是她今世活着的唯一目的,却不想何时竟引起了那总是一身红衣的妖孽皇子的注意……
  • 即席讲话

    即席讲话

    作为领导者,必须出入各种公众场合,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谈判、演讲,说服他人,激励员工,和各种人打交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讲话的艺术。
  • 猩色黎明

    猩色黎明

    一个普普通通地活了二十多年的普通人,突然卷入不普通的事件,踏入奇诡的世界。
  • 三国典略

    三国典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长女当家

    重生之长女当家

    新书《重生八零前程似锦》上辈子被大伯父一家夺去家产的苏微雨重生了。这一年她十五岁,人生刚刚开始。她擦亮父母的眼睛看清亲人的嘴脸。她努力学习,带领家人致富。上辈子爸爸的公司她来开,可能走歪路的妹妹她来教。一不小心,华丽丽的逆袭成了首富。那位一直等着她的沈逸寒终于将她拥进怀中,眉眼含笑,“媳妇,我等了你好多年,我们领证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