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800000011

第11章 鄱阳湖文化(1)

一、儒家文化

(一)孔子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在鄱阳湖区的影响尤为深入人心。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是当时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针锋相对,应者云集,同墨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并存,使鄱阳湖地区众学派林立。

儒家创始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兄弟中排行第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8月27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2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山城北泗水之滨。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他国,他国领袖也很敬畏鲁国。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个,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二)儒家“十三经”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据说《乐经》从此失传。“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和《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八个学派。从《论语》看,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而精深的特点,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同其他学派激烈论争,另一方面自己内部各派争论也十分尖锐,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论争发展的结果。

儒家在先秦遭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历代和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发展贡献作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由乱入治是儒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仰者甚众。为此,汉武帝乃行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

我们可以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等。

对于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3儒家文化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思想和文化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东南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古代儒学

汉朝前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朝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停止了科考制度,由学校培育人才。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第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自有人,有人自有土,有土自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

鉴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秦朝苛政覆灭,统治阶级意识到仁政对于维持王朝的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从此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近两千年来旧的礼制,这是因为这个礼制中的许多内容,有违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违背了仁的原则。辛亥革命推翻旧的礼制,本身正是体现了儒学仁的原则。新的社会形态也只有在推行仁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道德秩序,最后才能得到稳定并实现长治久安。

儒学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四)近现代儒学

“文革”结束后,是儒学恢复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之中。学术界开始反思和讨论新儒学的功过利弊。发展阶段的儒学和新儒学进行彻底全面的去糟取精、古为今用。发展阶段的新儒学是当代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近现代新发展的儒家学说,就是新儒学,又称“新儒家”。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

至于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思想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要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的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五)鄱阳湖地区儒学代表

1.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王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良好的教育。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准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嘉佑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依靠神宗实行变革,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辞,九年再辞。熙宁九年罢相后,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1086年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解缙。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三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年)进士,授安福州判官,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聪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过目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诵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深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修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解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明永乐元年(1403年)7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11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流传后世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奉诏主编《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8000余种,全书正文22877卷,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并亲自过鄱湖收集资料。留下了千古名篇:“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庐山。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闲”。

(六)孔子鄱阳湖遇神童

孔子为了传播儒学文化,率诸弟子御车出游,周游列国。一日来到豫章即鄱阳湖边,路逢一群幼童嬉戏。其中有一小孩不愿游戏,孔子驱车前问曰:“独汝不戏何也?”小儿答曰:“嬉戏无益。衣破难缝,上辱父母,下及门中,必有争斗,劳而无功,岂为好事?故乃不戏。”

言罢,低头以瓦片作城。孔子责之曰:“何不避车乎?”小儿答曰:“自古及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孔子乃勒车论道,下车问焉:“汝年尚幼,何多诈乎?”小儿答曰:“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天生自然岂谓诈乎?”

孔子又问:“汝居何乡,何里,何姓,何名,何字?”小儿答曰:“吾居敝乡,贱地,姓项,名橐,未有字也。”孔子曰:“吾欲其汝同游,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暇同游也。”

孔子曰:“吾车内有三十二颗棋子,与汝奕博,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荒废。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故而不博也。”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讲述了重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尽力地加以挖掘。
  • 我们只是讲道理

    我们只是讲道理

    写时评的人,常跟热点,最怕的就是文章速朽,似乎事件一结束,观点也就寿终了。何况,在时间逐步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阅读似乎只追求一个“爽”感,替我骂够不着的人,替我把那帮讨厌的人归类,替我设立精准的鄙视链条……总之写作者成了大众情绪阀门的操纵者,“讲道理”渐渐成为当下写作群中的异类。消费情绪、收割焦虑、横贴标签,是如今讨喜的写作手法。然而,作为一个写字人,三表却认为,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有些道理不会过时,值得被留下、他写作这本书的初心,就是,在追求“快”的时代,“慢”下来,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说。他相信,讲道理虽然不能快速见收益,却可以受益终生。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作者融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引用清代《弟子规》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了这部便于诵读和修习的美德书。全书分“美德三字经”原文、“美德三字经”义解等三部分。文字凝炼,意蕴深厚。在义解部分,作者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读者分享美德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壮大、结果,寄意于每个青少年朋友都能崇德向善,增智生慧,“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有益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弘扬传统文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美德读本。
热门推荐
  • 龌龊王座

    龌龊王座

    【起点第二编辑组荣誉出品】=========================龌龊,是他的名号。-他,是卑鄙的王者。-美女,金钱,一个也不能少。-“什么?别踩脸?我就踩你脸你又怎么样了?我让你长得帅,让你长得帅!”-“陛下,如果你要我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希望您能答应我一个条件!当然,我这并不是在威胁您,事实上我是您最忠实的臣仆!”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网优小事纪

    网优小事纪

    从业十年的工作笔记,均是真实经历,经过简单改编,冷门小众贵在真实
  • 圣魔

    圣魔

    他是从域外归来的圣魔族,转世重生,再次踏上圣魔大陆。为前世,为今生,逆天而战。万年的耻辱,被封印的一切,只有他才能洗刷。纵横天域,于万族林立之地傲视苍宇。圣魔,强势归来!
  • The Battle of Beijing 北京保卫战

    The Battle of Beijing 北京保卫战

    2003年春的中国北京,如同一座恐怖之城、瘟疫之城和面临死亡之城。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而可笑”的事:在与北京接壤的地方——河北廊坊某地段的公路上,有人竟然用挖土机挖了一个深二十多米、宽三十多米的巨型大坑,说是“为了防止北京城里开过来的汽车”,所有北京方向来的汽车在这个地方只能往回走……本书通过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作者深入北京各个“抗非”的现场所获取的第一手采访资料以及亲身经历,真实地记录了首都北京在非典爆发时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段生死记忆,向人们揭开了“抗非”一线的真实情况。
  • 愿余生有你,足不可惜

    愿余生有你,足不可惜

    “”只要余生有你,就足以不可惜。”阵凯轩看着杜琪薰远走的身影默默地说
  • 快穿之女配才是真绝色

    快穿之女配才是真绝色

    科学的复活,科学的穿越。穿越世界,书写时空传奇,谁说文弱女子只能默默无闻?搞阴谋,指挥千军万马,挑战混世魔王,谁说平庸姑娘永远一事无成?
  • 特工难追:韩少请走心

    特工难追:韩少请走心

    顾简冉咬牙切齿地对身后的男人说:“你TM是不是很闲,天天粘着我?”男人嘴角勾起一个弧度:“我要是不粘着你,那要怎么追你啊。”“滚!”顾简冉忍无可忍地怒吼。“滚?难道冉冉你是想要跟我滚床单吗?”某男抱着顾简冉无耻地问。看着眼前这个没脸没皮的男人,顾简冉的脑门上挂下了好几道黑线。心里想:这人之前天天冷着脸跟冰山一样,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某男勾唇一笑:还不是为了追你?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重生蛾蚋

    重生蛾蚋

    江葫携带梦境神格残片重生成为蛾蚋,朝着成神之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