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3200000018

第18章 抱愧山西(2)

其实,这是一个超越家族范畴的共同历史课题。这些年来,连我这个江南人也经常悬想:创建了"海内最富"奇迹的人们,你们究竟是何等样人,是怎么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消失的呢?我只有在《山西票号史料》中看到过一幅模糊不清的照片,日生昌票号门外,为了拍照,端然站立着两个白色衣衫的年长男人,意态平静,似笑非笑,这就是你们吗?

三在一页页陈年的账单报表间,我很难把他们切实抓住。能够有把握作出判断的只是,山西商人致富,既不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不是由于祖辈的世袭遗赠。他们无一不是经历过一场超越环境、超越家世的严酷搏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一带,自然条件并不好,也没有太多的物产。查一查地图就知道,它们其实离我们的大寨并不远。经商的洪流从这里卷起,重要的原因恰恰在于这一带客观环境欠佳。

万历《汾州府志》卷二记载:"平遥县地瘠薄,气刚劲,人多织耕少。"乾隆《太谷县志》卷三说太谷县"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土俗殷富,实由此焉"。

读了这些疏疏落落的官方记述,我不禁对山西商人深深地敬佩起来。家乡那么贫困那么拥挤,怎么办呢?可以你争我夺、蝇营狗苟,可以自甘潦倒、忍饥挨饿,可以埋首终身、聊以糊口,当然,也可以破门入户、抢掠造反,--按照我们所熟悉的历史观过去的一切贫困都出自政治原因,因此唯一值得称颂的道路只有让所有的农民都投入政治性的反抗。但是,在山西这几个县,竟然有这么多农民做出了完全不同于以上任何一条道路的选择。他们不甘受苦,却又毫无政治欲望;他们感觉到了拥挤,却又不愿意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又不愿意将一生的汗水都向一块狭小的泥土上灌浇。他们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空,试图用一个男子汉的强韧筋骨走出另外一条摆脱贫困的大道。他们几乎都没有多少文化,却向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人生哲学和历史观念,提供了不能忽视的材料。

他们首先选择的,正是"走西口"。口外,为数不小的驻防军队需要粮秣,大片的土地需要有人耕种;耕种者、军人和蒙古游牧部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期待着一支民间贸易队伍;塞北的毛皮、呢绒原料是内地贵胄之家的必需品,为商贩们留出了很多机会;商事往返的频繁又呼唤着大量旅舍、客店、饭庄的出现。总而言之,只要敢于走出去悉心寻求、刻苦努力,口外确实能创造出一块生气勃勃的生命空间。从清代前期开始,山西农民"走西口"的队伍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到过的那首民歌也就响起在许多村口、路边: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拉着哥哥的手,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早回家门口。

我怀疑我们以前对这首民歌的理解过于浮浅了。我怀疑我们到今天也未必有理由用怜悯、同情的目光去俯视这一对对年轻夫妻的哀伤离别。听听这些多情的歌词就可明白,远行的男子在家乡并不孤苦伶仃,他们不管是否成家,都有一份强烈的爱恋,都有一个足可生死以之的伴侣,他们本可以过一种艰辛却很温馨的日子了此一生的,但他们还是狠狠心踏出了家门,而他们的恋人竟然也都能理解,把绵绵的恋情从小屋里释放出来,交付给朔北大漠。哭是哭了,唱是唱了,走还是走了。我相信,那些多情女子在大路边滴下的眼泪,为山西终成"海内最富"的局面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这不是臆想。你看乾隆初年山西"走西口"的队伍中,正挤着一个来自祁县乔家堡村的贫苦青年农民,他叫乔贵发,来到口外一家当铺里当了伙计。就是这个青年农民,开创了乔家大院的最初家业。乔贵发和他后代的奋斗并不仅仅发达了一个家族,他们所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奠定了整整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以至出现了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谁能想到,那一个个擦一把眼泪便匆忙向口外走去的青年农民,竟然有可能成为一座偌大的城市、一种宏伟的文明的缔造者!因此,当我看到山西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走西口》以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来演奏这首民歌时,不禁热泪盈眶。

山西人经商当然不仅仅是走西口,到后来,他们东南西北几乎无所不往了。由走西口到闯荡全中国,多少山西人一生都颠簸在漫漫长途中。当时交通落后、邮递不便,其间的辛劳和酸楚也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一个成功者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者,在宏大的财富积累后面,山西人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人生代价。黄鉴辉先生曾经根据史料记述过乾隆年间一些山西远行者的心酸故事--临汾县有一个叫田树楷的人从小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在外面经商,一直到他长大,父亲还没有回来。他依稀听说,父亲走的是西北一路,因此就下了一个大决心,到陕西、甘肃一带苦苦寻找、打听。整整找了三年,最后在酒泉街头遇到一个山西老人,竟是他从未见面的父亲;阳曲县的商人张瑛外出做生意,整整二十年没能回家。他的大儿子张廷材听说他可能在宜府,便去寻找他,但张廷材去了多年也没有了音讯。小儿子张廷[木彦]长大了再去找父亲和哥哥,找了一年多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盘缠却用完了,成了乞丐。在行乞时遇见一个农民似曾相识,仔细一看竟是哥哥,哥哥告诉他,父亲的消息已经打听到了,在张家口卖菜交城县徐学颜的父亲远行关东做生意二十余年杳无音讯,徐学颜长途跋涉到关东寻找,一直找到吉林省东北端的一个村庄,才遇到一个乡亲,乡亲告诉他,他父亲早已死了七年;不难想像,这一类真实的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而一切走西口、闯全国的山西商人,心头都埋藏着无数这样的故事。于是,年轻恋人的歌声更加凄楚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去要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被那么多失败者的故事重压着被恋人凄楚的歌声拖牵着,山西商人却越走越远,他们要走出一个好听一点的故事,他们迈出的步伐,既悲怆又沉静。

四义无反顾的出发,并不一定能到达预想的彼岸,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与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有关。这种素质,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商业人格。我接触的材料不多,只是朦胧感到,山西商人在人格素质上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引人注目--其一,坦然从商。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这种心态,在我们中国长久未能普及。士、农、工、商,是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序列,商人处于末位,虽不无钱财却地位卑贱,与仕途官场几乎绝缘。为此,许多人即便做了商人也竭力打扮成"儒商",发了财则急忙办学,让子弟正正经经做个读书人。在这一点上最有趣的是安徽商人,本来徽商也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商业势力,完全可与山西商人南北抗衡(由此想到我对安徽也一直有误会,把它看成是南方的贫困省份,容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安徽的事情),但徽州民风又十分重视科举,使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人在自己和后代的人生取向上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这种情景在山西没有出现,小孩子读几年书就去学生意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最后连雍正皇帝也认为山西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处不同,竟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读书(见雍正二年对刘于义奏书的[石朱]批)。在这种独特的心理环境中,山西商人对自身职业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把商人做纯粹了。

其二,目光远大。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远行者,因此经商时很少有空间框范,而这正是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本质差异。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这种在地理空间上的优势,使山西商人最能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强项和弱项,潜力和障碍,然后像下一盘围棋一样把它一一走通。你看,当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府、停息边陲战火之后,山西商人反应最早,很快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面向蒙古、新疆乃至西伯利亚的庞大商队组建起来,光"大盛魁"的商队就拴有骆驼十万头,这是何等的眼光。商队带出关的商品必须向华北、华中、华南各地采购,因而他们又把整个中国的物产特色和运输网络掌握在手中。又如,清代南方诸商业中以盐业赚钱最多,但盐业由政府实行专卖,许可证都捏在两淮盐商手上,山西商人本难插足,但他们不着急,只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借贷,条件是稍稍让给他们一点盐业经营权。久而久之,两淮盐业便越来越多地被山西商人所控制。可见山西商人始终凝视着全国商业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哪个重要块面上有缺漏,不管这些块面处地多远,原先与自己有没有关系。人们可以称赞他们"随机应变",但对"机"的发现,正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当然,最能显现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地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者的地位上。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拥有如此的气概和谋略,大概与三晋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关,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了。

其三,讲究信义。山西商人能快速地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队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只要稍一涉猎山西的商业史料,便立即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所谓"联号"。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乡邻,组合成一个有分有合、互通有无的集团势力,大模大样地铺展开去,不仅气势压人,而且呼应灵活、左右逢源,成一种商业大气候。其实山西商人即便对联号系统之外的商家,也会尽力帮衬。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借出的商家便大方地一笔勾销,这样的事情在山西商人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便如我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史料: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借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事了;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它象征性地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山西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意为了眼前小利而背信弃义,这很可称之为"大商人心态",在西方商家中虽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坚实。不仅如此,他们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上也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如所周之,当时我国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有多少社会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即便失信也几乎不存在惩处机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赖信誉和道义。金融信托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道义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山西商人长久地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竟能给远远近近的异乡人一种极其稳定的可靠感,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商业同行互间的道义和商业行为本身的道义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给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义上的光彩,也为主攻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例如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只要经商必然见利忘义)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其四,严于管理。山西商人最发迹的年代,朝廷对商业、金融业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例如众多的票号就从来不必向官府登记、领执照、纳税,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约束,面对如许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却很少有随心所欲地放纵习气,而是加紧制订行业规范和经营守则,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无序中求得有序,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力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我曾恭敬地读过上世纪许多山西商家的"号规",不仅严密、切实,而且充满智慧,即便从现代管理科学的眼光去看也很有价值,足可证明在当时山西商人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管理专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号总经理雷履泰这样的人则完全可以称之为商业管理大师而雄视一代。历史地来看,他们制订和执行的许多规则正是他们的事业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字不小的高级职员与财东共享股份,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的报账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规则。凡此种种,使许多山西商号的日常运作越来越正常,一代巨贾也就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必为已有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

以上几个方面,不知道是否大体勾勒出山西商人的商业人格?不管怎么说,有了这几个方面,当年走西口的小伙子们也就像模像样的做成了大生意,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一代中国富豪的行列。

同类推荐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在大一统气氛笼罩的时代,荀子才是儒学的主流。中国文化经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论称赞还是批判中国文化,很自然都会拿儒家的主张、信念作为代表。更进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画上等号。儒家相信什么、主张什么,也就理所当然认为是孔子和孟子所说、所主张的。这种常识态度,在历史上不只不精确,而且带着许多误会。那些想当然对儒家的种种说法,其实里面来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过来自《孟子》的。孟子名气大,和孔子并称,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没在背景里,但若从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上来看的话,荀子对于后世建立的儒家传统,影响恐怕大过孟子。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

    《精》系《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之一,全套为《鬼》、《神》、《仙》、《妖》、《怪》、《精》。本书从“精”之概念缘起、如何成“精”引入,分篇细谈蛇精、狐精、虎精、鼠精、鱼精、树精、花精,将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精”以动物精、植物精分类集结。传说中的“精”幻化成人形,或为祸害,或造福一方,归根到底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充分投射了人类在精观念中的文化主导性。精彩纷呈的“精”故事背后,又爱又恨的情感纠结之间,流淌的是民间信仰、自然崇拜。
  • 文化符号:武术

    文化符号: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缩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本书从文化符号的视角来审视武术,以解说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解说武术。希望本书所讲的武术,能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与魅力。
热门推荐
  • 恋爱解救,我的男神患者

    恋爱解救,我的男神患者

    痛!沈清涵感觉整个肺腔都要炸裂了,脖子上的禁锢在一点一点夺走她的呼吸。沈清涵费力的张开眼眸,入眼的便是一双无神却通透的眸子。漆黑的眸子毫无光泽,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直勾勾的盯着沈清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界主宰之废材登峰

    暗界主宰之废材登峰

    我不入地狱,却成了黑暗世界的主宰。令西方众神闻风丧胆,东方众神谈我色变。当我站在宇宙之巅回首自己走过的足迹,才发现不过是梦浮心间。
  • 虎牙(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虎牙(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本书是汤姆·克兰西军事小说系列中的力作,写的是反恐第二代——杰克·瑞安的儿子小瑞安和他们的“虎牙”反恐团队成长的故事。小说中,双胞胎多米尼克·卡卢索和布莱恩·卡卢索分别任职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军陆战队,他们的表兄弟小瑞安则是前总统杰克·瑞安的儿子。三位优秀的青年都是一个独立的间谍调查机构“亨得利协会”的情报人员。该机构只受命于前总统瑞安,打击恐怖分子的活动不受联邦预算的限制;它就像老虎的牙齿,在美国未来的反恐斗争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本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位主人公的锻炼经历:小瑞安进入了“亨得利协会”,多米尼克独自处理了一起枪击案,布莱恩刚刚从阿富汗战场上归来。他们欣然接受了反恐这份新工作。恐怖分子和哥伦比亚的毒品走私集团相勾结,偷偷进入美国境内,将美国中部的四家大型购物中心作为目标,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小说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美国人的报复行动,“虎牙”开始反击,卡卢索兄弟和小瑞安先后飞往欧洲,采用最先进的暗杀武器,消灭了中东恐怖分子的多名主谋。
  •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每个人的健康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捍卫吗?不能。求医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本书提供了四季养生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睡眠保健、心理保健、疾病保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保健等方案。还对识别疾病的征兆、急救、体检、排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得读者对自我保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下次街口

    下次街口

    青春里的你就像一到光,照进了我平淡无奇的生活就像三月里的芳菲冬日里的热茶温暖了我整个青春但我知道结局知道最后是分道扬镳……
  • 如是东方

    如是东方

    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本书属于“中国古典建筑美学通识类读物”,内容通过普及中国“府+院”为特点的中式建筑为核心,结合作者个人成长及设计经历,详细介绍北方合院建筑特点,并结合目前中国著名建筑遗产,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居的融合与碰撞,将专业建筑欣赏普及化。
  • 后厨

    后厨

    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徐冰,身为女性,年过三十,统帅着一个上百人的大厨房,关起门来,她就是这个厨房的女王。她下面有若干二厨,若干三厨,若干帮厨,从他们的服色,领巾,以及帽子的高度上就能轻易的辨认出来。在这片天地里,人人都怕这位女主厨,她业务精良,待人苛刻,而且是个老处女。直到某一天,徐冰的命运发生了倾斜,有人给她送来一个满脸脏乎乎的小男孩冬冬。她的女同学在路上出车祸死掉了。她的孩子冬冬是车祸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孩子。冬冬的父亲远在国外,徐冰被迫要处理这一堆从天而降的麻烦事儿。
  • 星辰战神

    星辰战神

    星夜大陆,实力为尊!修星法,炼神通!天外来者,弃婴南颜,天赋异禀,天生比常人多一个逆天的本命星辰,星辰沟通,命运逆转。万族争霸,星夜乱世!他将君临天下,星法逆动乾坤,成就星辰战神!
  • 一不小心重生过头了

    一不小心重生过头了

    大魔王逆天重生,大概他万万没想到,当他费劲千辛万苦逆转时光,所面对的,竟是穿越之前,那个平淡无奇的地球世界。——————————————————————————这是一篇“流浪地球”的同人故事?不不不,这是一篇讲述人类突破黑暗森林,向死神挥出屠刀的热血传奇。太阳衰老,永夜将至。太阳的寿命急速衰落,人类该何去何从?流浪地球计划是唯一的选择?看大魔王如何从毁灭中带来新生。
  • Phaedrus

    Phaedr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